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根治性切除" 18條結果
  • 血清HBeAg狀態(tài)對肝細胞癌患者術后生存的影響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血清HBeAg狀態(tài)對肝癌切除術后復發(fā)及生存的影響。方法 收集1999~2005年在我科行根治性切除的223例腫瘤直徑≤3 cm的肝癌患者的資料。根據患者術前血清HBeAg狀態(tài),分為HBeAg陽性組(n=73)和HBeAg陰性組(n=150),比較2組患者無瘤生存率(DFS)和總體生存率(OS),并分析影響DFS和OS的危險因素。結果 HBeAg陽性和HBeAg陰性患者的1、3、5年的OS分別為91.5%、76.8%、60.1%和95.2%、85.3%、73.2%(P=0.053); 1、3、5年DFS分別為73.3%、53.7%、40.3%和86.6%、65.5%、54.5%(P=0.002)。與HBeAg陰性組比較,HBeAg陽性組患者年齡較輕(P=0.004),肝硬變較重(P=0.008),而在腫瘤因素及手術相關因素方面2組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DFS和OS的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50歲、HBeAg陽性和大結節(jié)肝硬變是影響OS的獨立危險因素,而HBeAg陽性和多發(fā)腫瘤是影響DFS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 小肝癌患者術后HBeAg陽性患者較HBeAg陰性者更易早期復發(fā),而且總體生存較差。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0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110例進展期胃癌根治術遠期療效分析

    目的總結進展期胃癌根治術的治療經驗,以提高手術治愈率。方法回顧性分析1995~2001年我院收治行手術治療并獲得遠期隨訪的110例進展期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 結果Ⅰ期12例,Ⅱ期29例,Ⅲ期69例。施行D1手術16例,5年生存率為31.25%; 行D2手術61例,5年生存率為44.26%; 行D3手術27例,5年生存率為44.44%; 行姑息性手術6例,5年生存率為零。其預后與腫瘤的大體類型、組織學類型、生長方式、癌浸潤胃壁深度、胃癌部位、有無淋巴轉移以及TNM分期密切相關。結論針對胃癌的生物學特性有選擇性地施行胃癌D2或D3手術,擴大淋巴結清掃,并在圍手術期采用綜合治療,對提高進展期胃癌的生存率十分必要。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4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膽囊癌并其周圍5個器官廣泛受侵根治性切除1例報告

    目的 探討膽囊癌伴周圍臟器廣泛轉移根治性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膽囊癌患者1例合并有中肝葉、胃竇、十二指腸、胰頭及橫結腸(穿通性潰瘍)的廣泛侵犯。經充分的術前準備,我們?yōu)槠涫┬辛烁涡郧谐g,即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中肝葉切除術+橫結腸切除術。結果 術后7個月復查CEA降至正常,原有的貧血癥狀改善,腫瘤未見復發(f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結論 對伴有周圍臟器廣泛轉移的膽囊癌患者可根據具體情況行根治性切除術,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01:5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改良根治性切除重建術治療肱骨近端惡性腫瘤可行性及近期療效分析

    目的探討改良根治性切除重建術治療肱骨近端惡性腫瘤的可行性及近期療效。 方法以30例正常成人肩關節(jié)MRI為研究對象,測量相關解剖數據,分析改良根治性切除重建術治療肱骨近端惡性腫瘤的可行性。2012年3月-2016年1月應用改良根治性切除重建術治療5例肱骨近端惡性腫瘤患者。男1例,女4例;年齡9~69歲,中位年齡46歲。骨肉瘤4例(Enneking ⅡA期2例、ⅡB期2例),轉移癌(中分化腺癌)1例。病程7~12個月,平均9個月。術后觀察腫瘤有無復發(fā),根據Enneking骨骼肌肉腫瘤功能評分系統(tǒng)評估肩關節(jié)功能。 結果影像學測量結果顯示改良根治性切除重建術可行,均在允許最大縱徑(<29.8 mm)及深度(<4 mm)范圍內。5例手術均順利完成,病理檢查提示達到根治性切除目的。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3~49個月,平均15.6個月。1例術后12個月局部復發(fā),行肩關節(jié)離斷術;余4例患者攜帶假體生存良好。末次隨訪時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較術前明顯恢復,根據Enneking骨骼肌肉腫瘤功能評分系統(tǒng)對4例患者(排除行肩關節(jié)離斷術1例)進行評估,評分24~27分,平均25.8分。 結論改良根治性切除重建術治療肱骨近端惡性腫瘤可行,術后可保持良好早期肩關節(jié)功能。

    發(fā)表時間:2016-11-14 11:2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CT增強掃描預測肝細胞癌微血管侵犯、根治性切除術后早期復發(fā)

    目的探討依據肝細胞癌(下簡稱肝癌)的術前臨床資料及CT增強影像特征在預測微血管侵犯及根治性切除術后早期復發(fā)(1年內復發(fā))中的價值。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間于我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術的病例150例,對可能影響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及根治性切除術后早期復發(fā)的術前臨床資料及CT增強影像特征行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結果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與無微血管侵犯和無早期復發(fā)者比較,有微血管侵犯和有早期復發(fā)者的病灶較大(P=0.002、P=0.005)、腫瘤邊緣不光滑(P<0.001、P<0.001)及病灶多發(fā)(P=0.005、P=0.038)所占比例較高,而有微血管侵犯者的包膜不完整(P=0.032)所占比例較高,有早期復發(fā)者無包膜及包膜不完整所占比例較高(P=0.038)且癌灶門脈期CT值百分比較高(P=0.049)、癌灶門脈期相對洗脫率較高(P=0.020),其余術前臨床資料及CT增強影像特征在有微血管侵犯和有早期復發(fā)者和無微血管侵犯及無早期復發(fā)者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腫瘤邊緣不光滑(OR=7.075,P<0.001;OR=4.125,P<0.001)和腫瘤多灶性(OR=3.290,P=0.008;OR=2.354,P=0.047)是預測微血管侵犯和根治性切除術后早期復發(fā)的重要因素;同時有早期復發(fā)者門脈期較快廓清(OR=1.023,P=0.017)。 結論腫瘤邊緣不光滑和腫瘤多灶性是肝癌微血管侵犯和根治性切除術后早期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有早期復發(fā)者在門脈期較快廓清。術前影像檢查對預測微血管侵犯和根治性切除術后早期復發(fā)有一定的價值,有助于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及預測預后。

    發(fā)表時間:2016-11-22 10:2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陰莖陰囊 Paget 病局部擴大切除術與根治性切除術的比較研究

    目的 通過與根治性切除術比較,評價陰莖陰囊 Paget 病局部擴大切除術的療效。 方法 回顧性分析 2010 年 11 月—2015 年 8 月收治并符合選擇標準的 41 例陰莖陰囊 Paget 病患者臨床資料,其中 14 例采用局部擴大切除術(A 組),27 例采用根治性切除術(B 組)。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病損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記錄并比較兩組復發(fā)率、手術時間、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次數、術后住院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分級、患者功能及外觀自評滿意度評分。 結果 與 B 組比較,A 組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均顯著縮短,術中快速冰凍病理檢查次數減少,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獲隨訪,A 組隨訪時間為 13~67 個月,平均 35.5 個月;B 組 11~70 個月,平均 38.8 個月。A 組創(chuàng)面甲級愈合 11 例、乙級愈合 2 例、丙級愈合 1 例,B 組分別為 12、7、8 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102,P=0.036)。術后 5 年內 A 組復發(fā) 4 例(28.6%),B 組復發(fā) 6 例(22.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02,P=0.654)。末次隨訪時,A 組患者外觀及功能自評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 B 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10,P=0.008)。 結論 陰莖陰囊 Paget 病進展緩慢,預后良好,局部擴大切除術可有效去除癥狀,降低老年患者圍手術期風險,且術后復發(fā)率較根治性切除術未明顯升高。

    發(fā)表時間:2017-06-15 10:0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不同手術方式治療早期膽囊癌的臨床療效比較

    目的 比較不同手術方式治療早期膽囊癌的臨床療效。 方法 回顧性分析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于 2010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期間收治的 43 例早期膽囊癌(Tis~T2 期)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手術方式分為完全腹腔鏡下膽囊切除(LC)+淋巴結清掃(LND)+射頻消融(RA)組 10 例、開腹膽囊切除(OC)+LND+RA 組 18 例,OC+LND+肝臟部分切除(LR)組 15 例。比較 3 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遠期生存情況。 結果 43 例患者的手術均順利,無圍手術期死亡發(fā)生。① 手術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3 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 LC+LND+RA 組比較,OC+LND+RA 組和 OC+LND+LR 組的手術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均較長(P<0.017),但 OC+LND+RA 組和 OC+LND+LR 組間的手術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 術中出血量:3 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P<0.001)。與 OC+LND+LR 組比較,LC+LND+RA 組和 OC+LND+RA 組的術中出血量均較少(P<0.017),但 LC+LND+RA 組和 OC+LND+RA 組的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72)。③ 術后并發(fā)癥:3 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326)。④ 遠期生存情況。3 組患者的生存曲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7)。 結論 膽囊切除聯(lián)合膽囊床 RA 對早期膽囊癌(Tis~T2 期)可以達到根治效果,特別是 LC+LND+RA 較其他 2 種術式的手術時間更短,患者恢復更快。

    發(fā)表時間:2017-10-17 01:3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肝門部膽管癌根治性切除術后出血的診療策略

    目的 探討肝門部膽管癌根治性切除術后出血的治療及預防策略。 方法 復習近年來國內外的相關文獻,對肝門部膽管癌根治性切除術后出血的治療及預防進展進行綜述。 結果 明確肝門部膽管癌根治性切除術后出血的時間、程度、原因以及部位有助于臨床醫(yī)生選擇合適的干預時機和治療方式。術后早期出血且程度較輕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療,若出血嚴重、血流動力學紊亂則須果斷手術干預;晚期出血的后果嚴重,應盡早行血管介入治療或手術治療。 結論 對于肝門部膽管癌根治性切除術患者,需要做到術前精確評估、術中精細操作及術后加強精良管理,以減少肝門部膽管癌根治性切除術后出血的發(fā)生。若出現(xiàn)術后出血,需明確出血的原因、部位、時間及其程度,以利于臨床醫(yī)生快速作出臨床決斷并制定治療方案。

    發(fā)表時間:2018-02-05 01:5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門靜脈動脈化在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中的應用價值

    目的 探討肝動脈重建加門靜脈動脈化在肝門部膽管癌根治性切除術中應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對筆者所在醫(yī)院 2016 年 10 月收治的 1 例 Bismuth-Corlette 分型Ⅳ型肝門部中晚期膽管癌患者施行擴大左半肝切除加尾葉切除術并采用肝固有動脈與門靜脈吻合行門靜脈動脈化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 患者術后恢復順利,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術后未發(fā)生急性肝功能衰竭、吻合口栓塞、膽道感染等并發(fā)癥,隨訪截至 2017 年 8 月(術后 10 個月)未發(fā)現(xiàn)門靜脈高壓癥及腫瘤復發(fā)征象。 結論 該例患者的結果提示,門靜脈動脈化在肝門部膽管癌行擴大根治術中使用可防止急性肝功能衰竭,促進術后肝功能恢復,提高肝門部膽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

    發(fā)表時間:2018-02-05 01:5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38 例胸腺癌的外科治療及預后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討與胸腺癌預后相關的臨床、病理及治療等因素。方法回顧性納入我院胸外科 2008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收治的胸腺癌患者 38 例,男 25 例、女 13 例,年齡 55(32~84)歲。評估年齡、性別、根治性切除、WHO 病理類型、TNM 分期、Masaoka-Koga 分期以及腫瘤大小與患者預后的關系。結果全組患者的 5 年總體生存率為 51.9%。Kaplan-Meier 單因素生存分析顯示,根治性切除(P=0.003)、TNM 分期(P=0.038)、Masaoka-Koga 分期(P=0.033)以及腫瘤大小(P=0.030)與胸腺癌患者預后相關。Cox 多因素生存分析顯示,根治性切除是影響胸腺癌患者總體生存的獨立預后因素(P=0.009,HR:2.31,95%CI 1.23~4.33)。結論對于術前評估可切除的胸腺癌患者,積極實行根治性手術是改善患者預后的最佳手段。

    發(fā)表時間:2019-10-12 01:3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