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李海洋" 6條結果
  • 膽囊血管淋巴管瘤1例報道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0:2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自體全厚皮片內角朊細胞組織學改變及對移植物過度色素沉著的影響

    為了觀察全厚皮片移植對過度色素沉著的影響,用豚鼠作實驗對象,采用組織學、組織化學及放射自顯影技術,觀察豚鼠表皮內角朊細胞的密度、角朊細胞內黑色素顆粒的數(shù)量及分布形式的變化。結果表明,角朊細胞的組織學改變實際上是一個損傷后修復的過程;角朊細胞內黑色素含量增加及出現(xiàn)的多層次的“核上帽”狀分布而形成的“多重簾幕”效應,是皮片過度色素化的直接原因;黑色素在角朊細胞內的降解障礙及角朊細胞更新周期延長可能是表皮內黑色素含量增多的重要原因。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11:0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治療Oddi括約肌功能障礙42例臨床分析

    目的探討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EST)對Oddi括約肌功能障礙(SOD)的治療價值。方法回顧性總結我院2005年8月至2009年5月期間按照Rome Ⅱ診斷標準篩選的42例SOD患者,B超、CT和MRCP排除膽管殘留結石、腫瘤或其他膽管及胰管梗阻病變,對確診為SOD的42例患者全部行EST。結果本組病例EST成功42例,成功率為100%。發(fā)生并發(fā)癥5例(11.90%),均為急性胰腺炎,內科保守治療3~7 d后痊愈; 無重癥急性胰腺炎發(fā)生,無消化道穿孔、出血、膽管炎等其他嚴重并發(fā)癥。隨訪12~45個月,平均23.8個月,全部病例腹痛癥狀均明顯改善或緩解,有效率為100%,其中2例患者因高脂血癥性胰腺炎發(fā)作返院行內科治療痊愈。結論EST治療SOD由于療效確切、痛苦小、安全、并發(fā)癥少和可重復性,符合當今微創(chuàng)外科治療的發(fā)展趨勢,已成為SOD的首選治療方法。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0:4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基于德爾菲法和優(yōu)序圖法構建血液透析中心護理服務質量評價體系

    目的構建科學、規(guī)范且符合血液透析(血透)中心的護理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為血透中心護理服務質量的評價、改進和提升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2018 年 10 月—12 月以 Servqual 模型為理論基礎,結合血透中心特殊性和國家相關政策法規(guī),通過德爾菲法和優(yōu)序圖法確定護理服務質量各級指標,建立血透中心護理服務質量評價量表。結果血透中心護理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包含 7 個一級指標、15 個二級指標、38 個三級指標。專家函詢問卷有效回收率為 93.75%,權威系數(shù)為 0.914,對 3 個級別指標函詢的肯德爾協(xié)調系數(shù)分別為 0.570、0.583、0.496(P<0.01);各級別指標的變異系數(shù)在 0.000~0.179;一級指標中權重最大的是安全性,最小的是有效性。結論構建的血透中心護理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具有較高科學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并針對血透中心護理服務的特殊性提出了明確評價標準,可以更加全面、科學、客觀、直接地評價服務質量,并能根據(jù)該評價體系針對性地改進、提升血透中心服務水平。

    發(fā)表時間:2019-08-15 01:1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大鼠肝卵圓細胞增殖模型的建立和體外分離的實驗研究△

    目的 探討以2-乙酰氨基芴(2-AFF)灌胃與2/3肝切除法聯(lián)合運用建立大鼠肝卵圓細胞增殖模型的適宜劑量,并探討肝卵圓細胞的體外分離培養(yǎng)方法。方法 將174只Wistar大鼠隨機分為4個實驗組(各30只)、未處理組(24只)和生理鹽水組(30只)。4個實驗組大鼠分別給予5、10、15及20mg/(kg ? d) 2-AAF灌胃(分別對應第1、2、3及4實驗組),于第5天行2/3肝切除,術后繼續(xù)灌胃至處死大鼠;生理鹽水組大鼠以生理鹽水灌胃,其余操作同實驗組;未處理組大鼠不做任何處理。6組分別于肝切除術后第4、8、12及16天各隨機處死6只大鼠,取肝組織行HE染色和免疫組化染色,觀察肝卵圓細胞的增殖情況〔第4天時同時檢測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水平〕;并采用二步膠原酶灌注結合Percoll密度梯度離心法對大鼠肝卵圓細胞進行分離和培養(yǎng)。結果 肝切除術后第4天,未處理組、生理鹽水組、第1、2、3及4實驗組大鼠的存活率分別為100% (24/24)、93% (28/30)、93% (28/30)、90% (27/30)、90% (27/30)及80% (24/30)。肝切除后第4天,與未處理組及生理鹽水組比較,第2、3和4實驗組大鼠的血清ALT及AST水平均升高(P<0.05)。HE染色結果顯示,第2、3及4實驗組大鼠的肝組織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肝損傷,其中第3和第4實驗組均可見明顯的肝卵圓細胞增殖反應;免疫組化染色結果顯示,第2、3及4實驗組卵圓細胞標志6 (OV-6)表達陽性細胞數(shù)在術后第4、8、及12天,隨2-AAF劑量的增加逐漸升高,與2-AAF間呈劑量-效應關系(P<0.05)。大鼠肝卵圓細胞進行體外分離和培養(yǎng)后,經(jīng)OV-6免疫組化染色鑒定,有80%的細胞表達呈陽性。結論 聯(lián)合運用15 mg/(kg ? d) 2-AFF灌胃加2/3肝切除,于術后第12天,有效誘導了肝卵圓細胞的增殖,且造模大鼠的耐受性較好、死亡率低。采用二步膠原酶灌注結合Percoll密度梯度離心法較成功地分離出了大鼠肝卵圓細胞。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0:2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不同途徑膽道支架置入治療惡性梗阻性黃疸42例回顧分析

    目的 探討不同方式膽道支架置入在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及選擇。方法 回顧分析42例不能根治切除的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采用記憶金屬合金膽道內撐支架經(jīng)開腹手術置入(n=18)、經(jīng)PTCD置入(n=17)及經(jīng)ERCP置入(n=7)治療的情況。結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膽管末端支架置入達到內引流。支架植入術后膽紅素均在術后第1周下降約100 μmol/L; 谷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堿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轉肽酶在術后第1周開始較術前明顯下降(Plt;0.05)。全組中位生存時間為22周,平均生存(32.89±33.87)周。全組圍手術期死亡2例,死亡率為4.76%。主要并發(fā)癥有膽管炎8例,膽道出血3例,肝功能衰竭2例。結論 膽道支架經(jīng)開腹手術置入、經(jīng)PTCD置入及經(jīng)ERCP置入均可有效解除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膽管梗阻,改善肝功能; 臨床應根據(jù)患者的局部及全身情況選擇不同的置入方式,提高安全性及有效性,盡可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0:5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