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室性心律失常" 6條結果
  • 大左心室心臟病患者術后發(fā)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險因素分析

    目的 探討大左心室心臟病患者行心臟直視手術后發(fā)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險因素,為防治其發(fā)生提供依據(jù)。 方法 回顧性分析176例大左心室行心臟直視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發(fā)生室性心律失常44例(室性心律失常組), 未發(fā)生室性心律失常的132例患者作為對照(對照組)。選擇術前臨床指標、心臟病類型、超聲心動圖(UCG)、心電圖(ECG)和體外循環(huán)(CPB)等指標,采用χ2檢驗、t 檢驗和logistic回歸分析術后發(fā)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結果 年齡≥55 歲(OR=3.469)、左心室舒張期末內徑(LVEDD)≥80 mm (OR=3.927)、射血分數(shù)(LVEF)≤55% (OR=2.967)、體外循環(huán)時間≥120 min(OR=5.170)和主動脈阻斷時間≥80 min(OR=4.501)是室性心律失常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結論 室性心律失常是大左心室患者行心臟直視手術后的嚴重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的預后,患者的年齡、左心室大小、心功能和體外循環(huán)等因素可影響術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發(fā)生。關鍵詞: 大左心室; 室性心律失常; 危險因素; 體外循環(huán); 心臟手術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0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缺血預處理在心瓣膜置換術中對心肌保護的作用

    目的研究單一周期的缺血預處理(IP)方法在心臟瓣膜手術中對心肌的保護作用。方法2002年8月至2006年4月85例慢性心瓣膜疾病患者在我院行心臟瓣膜手術,將其隨機分為兩組,IP組(n=47):主動脈阻斷前文行單次缺血2min開放3min的預處理方案,阻斷主動脈后采用冷晶體心臟停搏液心肌保護方法;對照組(n=38):僅采用冷晶體心臟停搏液心肌保護方法。觀察兩組術前、術后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鈣蛋白I(cTnI)、心電圖ST-T改變、室性心律失常及ICU臨床指標。結果術后兩組血清CK-MB和cTnI均較術前升高;IP組術后24、48和72h的CK-MB測量值,以及術后24和48h cTnI測量值均低于對照組(P〈0.05)。IP組術后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比率和持續(xù)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使用的正性肌力藥物種類和ICU停留時間少于/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IP和低溫高鉀晶體心臟停搏液灌注方法聯(lián)合使用,可以增強心臟瓣膜手術中對心肌的保護效果,降低術后心肌酶、肌鈣蛋白上升水平和術后室性心律失常程度,提高手術效果。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2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與縮短分數(shù)對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預測

    目的 研究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前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EF)和左心室縮短分數(shù)(FS)對術后室性心律失常(VA)預測的準確性. 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1998~1999年度CABG患者300例,手術前、后定期用彩色超聲心動圖測EF和FS值(面積長軸法),信號平均心電圖測心室晚電位(VLP),圍術期監(jiān)測心肌酶確定心肌缺血和圍手術期心肌梗死,24小時Holter及持續(xù)心電監(jiān)測心律. 結果 術前心肌梗死、室壁瘤、VA和VLP陽性者術后EF、FS值明顯減低,左心功能不全者(LVD)術后EF、FS值明顯改善,LVD、VA、VLP陽性和室壁瘤患者術后VA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其他患者. 結論 EF和FS值是反映左心室收縮功能的敏感指標,FS較EF更能準確地反映心臟收縮功能;術前LVD者術后短期左心功能明顯好轉,獲益最大,所以LVD不應作為CABG術的絕對禁忌證,相反是手術的相對適應證;EF≤0.40和/或FS≤0.24是預測術后VA的獨立指標;綜合LVD、VLP和室壁瘤等指標分析有助于提高對術后預測VA的敏感度、特異度和準確度.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3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猝死患者在心肺復蘇過程中出現(xiàn)室性心率失常時胺碘酮的應用

    目的:研究猝死患者在心肺復蘇過程中出現(xiàn)室性心率失常時胺碘酮的應用。方法:選心肺復蘇過程中出現(xiàn)的室性心律失?;颊吖?07例,隨機分為治療組57例采用胺碘酮治療,對照組50例采用利多卡因治療,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觀察其療效。結果:治療組、對照組有效率分別為93.1%、80.0%,有顯著性差異。結論:胺碘酮組的療效明顯高于利多卡因組,在治療心肺復蘇過程中室性心律失常應首選胺碘酮。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0:0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雙極射頻消融術在合并附壁血栓的左心室壁瘤相關室性心律失常的應用

    目的觀察雙極射頻消融術治療合并附壁血栓的左心室壁瘤相關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 方法入選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間,北京安貞醫(yī)院15例合并附壁血栓的左心室壁瘤,且24 h動態(tài)心電圖提示頻發(fā)室性期前收縮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齡(63.5±4.8)歲,均有心肌梗死病史,無腦梗病史。對所有患者實施雙極射頻消融術聯(lián)合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室壁瘤成形術和左心室血栓清除術。出院前及術后3個月分別復查24 h動態(tài)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指標。 結果無術中死亡。體外循環(huán)時間(92.7±38.3)min,升主動脈阻斷時間(52.4±17.8)min。旁路移植血管(3.9±0.4)支,術后7~10 d出院,無低心排血量綜合征、惡性心律失常、圍術期心肌梗死及腦梗死等不良事件發(fā)生。出院前行超聲心動圖檢查,提示左心室舒張期末內徑較術前明顯縮小[(54.87±5.21)mm vs.(60.73±6.24)mm,P=0.013],但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較術前無明顯改善[45.20%±3.78%vs.44.47%±6.12%,P=1.00];24 h動態(tài)心電圖提示24 h 室性期前收縮頻率[4 021.00(2 462.00,5 496.00)次vs.11 097.00(9 327.00,13 478.00)次,P < 0.001]及室性期前收縮負荷[2.94%(2.12%,4.87%)vs.8.11%(7.51%,10.30%,P < 0.001]均較術前明顯降低。術后3個月患者均無心絞痛、頭暈等不適。超聲心動圖提示,左室射血分數(shù)較出院前明顯改善(49.93%±4.42%vs.45.20%±3.78%,P=0.03],左心室舒張期末內徑與出院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55.00±4.41)mm vs.(54.87±5.21)mm,P=1.00]。24 h動態(tài)心電圖提示24 h室性期前收縮頻率較出院前進一步降低[2 043.00(983.00,3 297.00)次vs.4 021.00(2 462.00,5 496.00)次,P=0.04],室性期前收縮負荷較術前明顯降低[2.62%(1.44%,3.49%)vs.8.11%(7.51%,10.30%),P < 0.001],但與出院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心臟整體功能的恢復是心肌缺血、心室形態(tài)與功能異常及電生理異常得到改善的綜合體現(xiàn)。雙極射頻消融術能夠糾正心臟電生理異常,顯著降低室壁瘤相關室性期前收縮的負荷,能夠進一步促進心臟功能的恢復。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CARTO 標測下行雙極射頻消融治療左室室壁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隨機對照試驗

    目的 評價 CARTO 標測下雙極射頻消融治療左室室壁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及臨床意義。 方法 選擇 2009 年 9 月至 2015 年 12 月 56 例心肌梗死后并發(fā)室壁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心絞痛癥狀,術前行 24 h 動態(tài)心電圖(Holter)檢測,室性期前收縮大于 3 000 次/24 h。根據(jù)隨機抽簽以及術前談話后家屬是否同意行雙極射頻消融手術,將 56 例患者分為兩組,射頻組[28 例,男 20 例、女 8 例,平均年齡(61.21±1.28)歲,行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OPCABG)+室壁瘤成形術聯(lián)合雙極射頻消融]和非射頻組[28 例,男 22 例、女 6 例,平均年齡(57.46±1.30)歲,行 OPCABG +單純室壁瘤成形術]。出院前復查超聲心動圖及 Holter 并隨訪,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心功能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善情況。 結果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出院,兩組住院期間無死亡病例,非射頻組術后腦梗死 1 例。術后射頻組和非射頻組 Holter 結果提示室性心律失常分別為(1 197.00±248.20)次/24 h 和(1 961.00±232.90)次/24 h,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與術前比較均有明顯下降,且射頻組較術前減少更為明顯。射頻組術后呼吸機輔助時間和住 ICU 時間與非射頻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組內術前和術后數(shù)據(jù)對比發(fā)現(xiàn),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舒張期末內徑(LVEDD)以及左室收縮期末內徑(LVESD)均有明顯改善(P<0.05)。 結論 CARTO 標測下使用雙極射頻消融治療室壁瘤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該方法安全有效和具有發(fā)展前景,但其長期療效仍需要進一步隨訪觀察。

    發(fā)表時間:2017-09-04 11:2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