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觀察并分析葡萄糖目標范圍內時間(TIR)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發(fā)生風險的相關性。方法回顧性臨床研究。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于濰坊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內分泌代謝病科住院治療的2型糖尿?。═2DM)患者91例納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歐堡免散瞳超廣角激光掃描檢眼鏡、HbA1c及持續(xù)葡萄糖監(jiān)測(CGM)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同時結合DR臨床診斷標準,將患者分為無DR(NDR)組、DR組,分別為50、41例。采用回顧性CGM系統(tǒng)行連續(xù)7~14 d皮下組織間液葡萄糖監(jiān)測,計算TIR。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法分析T2DM患者TIR、HbAlc與DR的相關性;同時生成一個新的指標即預測概率值(PRE_1),以代表TIR和HbA1c預測發(fā)生DR的聯(lián)合指標。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曲線)分析TIR、HbAlc和PRE_1預測DR發(fā)生的價值。結果NDR組、DR組患者TIR分別為(81.58±15.51)%、(67.27±22.09)%,HbA1c分別為(8.03±2.16)%、(9.01±2.01)%。兩組患者TIR、HbA1c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501、-2.208,P=0.001、0.030)。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TIR、HbA1c與DR呈顯著相關(比值比=0.960、1.254,P=0.002、0.036)。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TIR、HbA1c和PRE_1預測發(fā)生DR風險的ROC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704、0.668、0.707 [95%可信區(qū)間(CI)0.597~0.812,P=0.001;95%CI 0.558~0.778,P=0.006;95%CI 0.602~0.798,P=0.001)。TIR、HbA1c和PRE_1預測發(fā)生DR風險的AUC之間之間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bAlc與TIR之間的線性方程為HbAlc(%)=11.37-0.04×TIR(%)。結論TIR、HbA1c均與DR相關且均可預測發(fā)生DR的風險,兩者聯(lián)合使用對發(fā)生DR的預測價值并無提高。TIR與HbAlc存在線性相關關系。
目的 通過分析來自四川省內12個市州的135例重癥(含危重癥)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臨床資料,探討重癥病例的臨床特征及預后相關因素。方法 按照衛(wèi)生部《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試行版第三版)》的診斷標準,納入2009年9月12日至2009年12月14日期間,來自四川省內12個市州確診的重癥及危重癥甲型H1N1流感病例135例,分析患者的一般情況、并發(fā)癥、接受治療的情況以及預后,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患者死亡相關影響因素。結果 135例患者中男性86例,女性49例;平均年齡(28.2±19.3)歲,19~45歲占47.4%;91例患者(71.1%)有發(fā)熱癥狀,51例患者(37.8%)有基礎疾?。话l(fā)生率最高的三類并發(fā)癥依次為肺部受累(71.1%)、肝功能異常(27.4%)和心臟受累(24.4%);130例患者(96.3%)給予奧司他韋抗病毒治療,26例患者(19.3%)接受機械通氣治療;12例患者死亡,與存活者相比,死亡病例的平均年齡較高,入院時平均動脈壓較低,功能異常的臟器數量較多,心臟及神經系統(tǒng)異常比例較高,未進行抗病毒治療的比例較高,需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比例較高(P均lt;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入院時的平均動脈壓和是否需要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為患者死亡的獨立預測因素(Plt;0.05),OR值分別為0.86(95%CI為0.002~0.936)和13.86(95%CI為1.146~16.583)。結論 重癥及危重癥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19~45歲年齡段的患者比例最高;發(fā)生率最高的三類并發(fā)癥依次為肺部受累、肝功能異常和心臟受累;病死率為8.9%。與存活者相比,死亡病例的平均年齡較高,入院時平均動脈壓較低,功能異常的臟器數量較多,心臟及神經系統(tǒng)異常的比例較高,未進行抗病毒治療的比例較高,進行了機械通氣治療的比例較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多因素分析顯示入院時的平均動脈壓較低和需要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為患者死亡的獨立預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