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關鍵詞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關鍵詞 包含"肱骨" 125條結果
  • 高原地區(qū)橈神經(jīng)損傷54例療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討高原地區(qū)橈神經(jīng)損傷的治療效果,并總結影響療效的因素?!》椒ā』仡櫺苑治?005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橈神經(jīng)損傷并有完整隨訪資料的54例患者,其中男40例,女14例;年齡8~69歲,平均32.6歲。開放性損傷5例,閉合性損傷49例;左側26例,右側28例。受傷原因:刀傷5例,醫(yī)源性損傷(手術牽拉傷、被鋼板擠壓傷)10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橈神經(jīng)損傷39例。神經(jīng)損傷類型:橈神經(jīng)完全斷裂12例;大部分斷裂15例;挫傷27例,挫傷長度1.5~4.5 cm。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感覺及運動功能障。采用神經(jīng)吻合修復27 例,神經(jīng)松解減壓27例。骨折均用鋼板內(nèi)固定。 結果 所有患者手術均順利,術后切口均I期愈合,無手術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54例均獲隨訪16~24個月,平均18個月。骨折于術后8~14個月達臨床愈合。末次隨訪時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手外科上肢周圍神經(jīng)功能評定標準,神經(jīng)吻合的27例中,獲優(yōu)14例,良8例,差5例;神經(jīng)松解減壓術治療的27例均獲優(yōu)。總優(yōu)良率為91%。 結論 上臂橈神經(jīng)損傷宜早期手術修復,神經(jīng)吻合的療效較神經(jīng)松解減壓術差?!続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n radial nerve injuries in plateau area, an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4 patients with radial nerve injuries who were treated between June 2005 and June 201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atients included 40 males and 14 females and aged 8-69 years (averaged 32.6 years old). Of these 54 patients, 5 were open injuries, 49 were closed injuries; 26 were on the left side, and 28 were on the right sides. Causes of injuries included: 5 direct cut injuries, 10 iatrogenic injuries (including traction injuries and crush injuries by steel plates), and 39 humeral shaft fracture and radial nerve injuries. Types of nerve injuries included: 12 complete radial neurotmesis, 15 partial radial neurotmesis, and 27 radial contusions (with contusion length ranged 1.5-4.5 cm). All patients had radial nerve injurie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motor dysfunctions. Among these patients, 27 underwent nerve anastomosis, the remaining 27 were treated by nerve decompression; all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with steel plates. Results During the average follow-up of 18 months (16-24 months), all 54 patients completely recovered from radial nerve injuries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 The time for fracture healing ranged 8-14 months.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radial nerve functional recovery, developed by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among the 27 cases treated by nerve anastomosis, 14 were “optimal”, 8 were “fair”, and 5 were “bad”; and all 27 cases treated by nerve decompression were “optimal”.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o have early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he upper arm radical nerve injuries. The nerve decompression had better curative effects than the nerve anastomosis does.

    發(fā)表時間:2016-08-26 02:1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復雜肱骨遠端骨折的雙鋼板內(nèi)固定治療

    【摘要】 目的 總結雙鋼板內(nèi)固定治療復雜肱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療效?!》椒ā?004年1月-2008年5月,采用雙鋼板內(nèi)固定治療15例復雜肱骨遠端骨折患者。按照AO/ASIF分型,患者均為C型骨折。其中C1型4例,C2型4例, C3型7例。受傷至手術時間平均2.5 d。C1、C2型骨折復位后用雙鋼板固定,C3型骨折復位后先用細克氏針固定髁間骨折塊,再用雙鋼板固定。手術后3~5 d佩帶活動型肘關節(jié)支具進行功能鍛煉。隨訪觀察7~16個月,平均13個月。按照Mayo評分標準評定肘關節(jié)功能?!〗Y果 15例患者肱骨髁間及髁上骨折均愈合,時間為3~6個月,平均4.5個月。Mayo評分:優(yōu)8例,良4例,可2例, 差1例,優(yōu)良率80%。 結論 對復雜肱骨遠端骨折采取早期切開解剖復位、雙鋼板內(nèi)固定,使用活動型肘關節(jié)支具進行早期功能鍛煉,能顯著降低相關并發(fā)癥,促進肘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

    發(fā)表時間:2016-08-26 02:2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鎖定加壓鋼板與帶鎖髓內(nèi)釘內(nèi)固定治療B型及C型肱骨干骨折的療效比較

    目的比較鎖定加壓鋼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和帶鎖髓內(nèi)釘(locked intramedullary nail,IMN)內(nèi)固定治療B、C型肱骨干骨折的療效。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6例B、C型肱骨干骨折患者臨床資料,其中22例采用LCP內(nèi)固定治療(LCP組),24例采用IMN內(nèi)固定治療(IMN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致傷原因、側別、骨折部位、骨折分型、合并傷及受傷至手術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具有可比性。術后隨訪行臨床檢查和影像學評估,根據(jù)Neer肩關節(jié)評定標準和Mayo肘關節(jié)評定標準評價肩、肘關節(jié)功能。 結果LCP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顯著多于IMN組(P lt; 0.05);兩組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344,P=0.733)。兩組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24個月,平均16.8個月。術后6個月,LCP組1例、IMN組2例發(fā)生骨不連,骨折愈合率分別為95.5%(21/22)和91.7%(22/24),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00,P=1.000)。除骨不連患者外,LCP組骨折愈合時間為(11.77 ± 0.75)周,IMN組為(11.38 ± 0.82)周,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705,P=0.095)。術后兩組橈神經(jīng)損傷(LCP組4例、IMN組無)、肩部撞擊(LCP組無、IMN組6例)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淺表性感染(LCP組1例、IMN組無)、醫(yī)源性骨折(LCP組1例、IMN組2例)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術后1年,兩組肩、肘關節(jié)功能評價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 結論采用LCP和IMN內(nèi)固定治療B、C型肱骨干骨折均可取得較好療效。使用LCP時需注意避免損傷橈神經(jīng);使用IMN時需注意將釘尾埋入大結節(jié)皮質(zhì)并保護肩袖,以免發(fā)生肩部撞擊。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10:5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經(jīng)尺骨鷹嘴截骨雙側鎖定加壓鋼板內(nèi)固定治療C型肱骨遠端骨折

    目的總結經(jīng)尺骨鷹嘴截骨雙側鎖定加壓鋼板治療C型肱骨遠端骨折的療效。 方法2008年9月-2013年5月,采用經(jīng)尺骨鷹嘴截骨雙側鎖定加壓鋼板固定治療21例C型肱骨遠端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齡18~64歲,平均38歲。致傷原因:跌傷7例,交通事故傷14例。均為新鮮閉合骨折。根據(jù)國際內(nèi)固定研究協(xié)會(AO/ASIF)分型:C1型9例,C2型6例,C3型6例。受傷至手術時間5~11 d,平均7 d。 結果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無感染及神經(jīng)損傷發(fā)生。21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7~24個月,平均16個月。2例于術后6個月發(fā)生異位骨化,術后1 年行異位骨化切除,功能無明顯改善?;颊吖钦劬?,愈合時間6~10個月,平均7.8個月。隨訪期間內(nèi)固定物無松動、斷裂及失效發(fā)生。術后6個月肘關節(jié)活動范圍為60~136°,平均110°。術后6個月根據(jù)Mayo肘關節(jié)功能評分,獲65~95分,平均87分;其中優(yōu)16例,良1例,中4例,優(yōu)良率為81%。 結論雙側鎖定加壓鋼板治療C型肱骨遠端骨折固定牢固,利于術后早期行肘關節(jié)功能鍛煉。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4:0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定制人工肱骨頭假體置換治療肱骨近端骨腫瘤的療效

    目的總結定制人工肱骨頭假體置換治療肱骨近端骨腫瘤的臨床療效。 方法2005年1月-2011年10月,對16例肱骨近端骨腫瘤患者行瘤段切除及定制人工肱骨頭假體置換治療。男10例,女6例;年齡14~68歲,平均25.5歲。皮質(zhì)旁骨肉瘤2例,軟骨肉瘤2例,轉(zhuǎn)移性平滑肌肉瘤1例,尤文肉瘤2例;根據(jù)Enneking分期:Ⅰb期4 例,Ⅱb期3例。侵襲性和復發(fā)性骨巨細胞瘤各3例,骨巨細胞瘤合并動脈瘤樣骨囊腫3例;根據(jù)Campanicci分級:Ⅲ級7例,Ⅰ~Ⅱ級2例。病程2~28個月,平均11.6個月。除骨巨細胞瘤患者外均輔助給予術前1~2 個療程、術后2~3個療程正規(guī)化療。 結果術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無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颊呔@隨訪,隨訪時間12~81個月,平均38.6個月。X線片檢查示,隨訪期間無假體感染、松動、斷裂及假體周圍骨折等并發(fā)癥發(fā)生。術后12個月,肩關節(jié)功能采用肌肉骨骼腫瘤學會評分標準為16~29分,平均24.1分;獲優(yōu)11例,良3例,中2例,優(yōu)良率達87.5%。1 例尤文肉瘤患者于術后22個月死于肺轉(zhuǎn)移;1例骨巨細胞瘤患者于術后2年復發(fā);其余患者均無腫瘤復發(fā)。 結論應用定制人工肱骨頭假體置換治療肱骨近端骨腫瘤能降低術后并發(fā)癥,且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滿意。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4:0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微創(chuàng)空心釘與切開復位鋼板內(nèi)固定治療肱骨大結節(jié)骨折的療效比較

    目的采用對比研究比較微創(chuàng)空心釘與切開復位鋼板內(nèi)固定治療肱骨大結節(jié)骨折的療效。 方法將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并符合選擇標準的49例肱骨大結節(jié)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25例采用微創(chuàng)空心釘內(nèi)固定,作為試驗組;24例采用切開復位鋼板內(nèi)固定,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致傷原因、側別、受傷至手術時間、骨折移位及合并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gt; 0.05),具有可比性。記錄兩組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隨訪時按照肩關節(jié)Neer評分標準評定療效,攝X線片觀察骨折愈合情況。 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手術切口、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1)。術后對照組2例出現(xiàn)切口淺表感染,經(jīng)對癥處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兩組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4年,平均2.3年。X線片復查示,兩組骨折均愈合,愈合時間試驗組為(7.0 ± 2.3)周,對照組為(7.8 ± 2.1)周,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24,P=0.22)。隨訪期間兩組均無異位骨化及內(nèi)固定物松動、斷裂發(fā)生。末次隨訪時,試驗組肩關節(jié)功能Neer評分為(86.3 ± 2.8)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1 ± 2.1)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37,P=0.00)。試驗組獲優(yōu)14例,良8例,可2例,差1例,優(yōu)良率88.0%;對照組獲優(yōu)12例,良7例,可2例,差3例,優(yōu)良率79.2%;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0.83,P=0.41)。 結論與切開復位鋼板內(nèi)固定相比,微創(chuàng)空心釘內(nèi)固定治療肱骨大結節(jié)骨折具有手術操作簡便、損傷小、術中出血少、術后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好等優(yōu)點。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4:0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人工肱骨頭置換治療肱骨近端復雜骨折18 例療效分析

    【摘 要】 目的 探討人工肱骨頭置換治療肱骨近端復雜骨折的療效。 方法 2005 年1 月- 2011 年1 月,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肱骨頭置換治療18 例肱骨近端復雜骨折。男8 例,女10 例;年齡52 ~ 84 歲,平均71 歲。致傷原因:摔傷11 例,交通事故傷3 例,砸傷4 例。傷后至入院時間為2 h ~ 3 d,平均1.5 d。根據(jù)肱骨近端骨折Neer 分型標準:三部分骨折8 例,四部分骨折7 例,肱骨頭劈裂性骨折3 例。合并肩關節(jié)半脫位5 例,股骨骨折2 例,橈骨骨折1 例,骨質(zhì)疏松癥11 例。 結果 手術時間60 ~ 180 min,平均80 min;術中出血量100 ~ 400 mL,平均200 mL?;颊咝g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無感染、神經(jīng)及血管損傷等早期并發(fā)癥發(fā)生。16 例患者獲隨訪,隨訪時間1 ~ 6 年,平均3 年。X 線片檢查示無假體松動、脫位及異位骨化等并發(fā)癥發(fā)生。術后1 年肩關節(jié)功能按照Neer 評分系統(tǒng)進行評價,獲優(yōu)5 例,良8 例,可2 例,差1 例,優(yōu)良率81.2%。 結論 人工肱骨頭置換治療肱骨近端復雜骨折能有效解除疼痛、重建關節(jié)功能,尤其適宜于術后活動要求不高的老年患者。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4:2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鎖定鋼板治療Neer三部分及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療效

    目的探討鎖定鋼板治療Neer三部分及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療效。 方法回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5月,采用切開復位、鎖定鋼板內(nèi)固定治療并獲12個月以上隨訪的77例Neer三部分及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男39例,女38例;年齡18~81歲,平均54.2歲。致傷原因:跌傷47例,交通事故傷16例,高處墜落傷4 例,運動傷5例,其他原因5例。受傷至手術時間2~16 d,平均4.5 d。骨折根據(jù)Neer分型標準:三部分骨折54例,四部分骨折23例。隨訪評估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Constant評分、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及相關并發(fā)癥。 結果術后76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Ⅱ期愈合。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12~36個月,平均18.5個月。末次隨訪時,Constant評分為(71.1 ± 11.9)分;獲優(yōu)18例,良24例,中25例,差10例,優(yōu)良率為54.5%。VAS評分為(2.8 ± 2.2)分。2例患者發(fā)生骨不連;余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時間2~6個月,平均3.2個月。術后25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2.5%;15例行二次手術,二次手術率為19.5%。 結論對于Neer三部分及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應爭取解剖復位、穩(wěn)定固定、減少肱骨頭血供破壞,以獲得良好療效。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4:2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前置微創(chuàng)鋼板固定治療肱骨中下段骨折

    目的 總結采用前置微創(chuàng)鋼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lating osteosynthesis,MIPO)技術治療肱骨中下段骨折的可行性和臨床效果。 方法 2008 年7 月- 2010 年10 月,采用前置MIPO 技術治療肱骨中下段骨折17 例。其中男11 例,女6 例;年齡21 ~ 67歲,平均42.3 歲。中段骨折9 例,下段1/3 骨折8 例。骨折根據(jù)AO 分型:A 型2 例,B 型8 例,C 型7 例。受傷至手術時間2 ~ 8 d,平均3.4 d。 結果 手術時間58 ~ 115 min,術中出血量100 ~ 280 mL,無輸血。17 例患者術后均無醫(yī)源性橈神經(jīng)麻痹發(fā)生,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7 ~ 18個月,平均12.5 個月。骨折均獲愈合,骨痂出現(xiàn)時間5 ~ 8 周,平均6 周。末次隨訪時患者肱二頭肌肌力均為5 級,患肢外觀正常,肘關節(jié)活動度雙側對比無明顯差異;術后無內(nèi)固定失敗以及骨不連發(fā)生。 結論 前置MIPO 技術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骨愈合率高,且不會損傷橈神經(jīng)及肱二頭肌,是治療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4:2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成人創(chuàng)傷后肘內(nèi)翻畸形的矯形及雙柱固定

    目的 探討肱骨髁上截骨雙鋼板固定治療成人創(chuàng)傷后肘內(nèi)翻的方法及療效。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7 年6 月- 2010 年12 月手術治療22 例成人創(chuàng)傷后肘內(nèi)翻畸形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6 例,女6 例;年齡18 ~ 29 歲,平均21 歲。既往均有肱骨髁上骨折病史;初次骨折后3 個月~ 1 年,平均6 個月出現(xiàn)肘內(nèi)翻畸形;出現(xiàn)畸形后4 ~ 17 年,平均8 年入院手術。術前患側肘關節(jié)提攜角為肘內(nèi)翻16 ~ 25°,平均20.6°。肘關節(jié)功能采用Flynn 評分均為差。術中行肱骨外側閉合楔形截骨,以2 塊重建鋼板塑形后分別置于肱骨內(nèi)外側柱以固定截骨斷端。術后無需外固定,早期行功能鍛煉。 結果 術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2 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 ~ 24 個月,平均13 個月。末次隨訪時患側肘關節(jié)提攜角為肘外翻0 ~ 10°,平均7.5°?;颊呓毓翘幘切杂?,愈合時間8 ~ 13 周,平均10 周。術后無感染,神經(jīng)、血管損傷,內(nèi)固定物松動、斷裂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無肘內(nèi)翻復發(fā)。末次隨訪時Flynn 評分優(yōu)17 例,良3 例,中2 例,優(yōu)良率91%。 結論 采用肱骨髁上截骨加雙鋼板固定治療成人創(chuàng)傷后肘內(nèi)翻畸形,固定堅強,骨折愈合率高,術后能早期功能鍛煉,肘關節(jié)功能恢復滿意。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4:2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3頁 上一頁 1 2 3 ... 13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