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汪健" 5條結(jié)果
  • 肺硬化性血管瘤14例

    目的 探討肺硬化性血管瘤臨床表現(xiàn)、治療方法和組織來源?!》椒ā?14例患者均行肺葉切除術或肺楔形切除術 ,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方法分析腫瘤的組織學來源?!〗Y(jié)果 術后所有患者無死亡或并發(fā)癥發(fā)生 ,均痊愈出院 ;隨訪無復發(fā)和轉(zhuǎn)移。腫瘤細胞上皮膜抗原 (EMA)、細胞角蛋白 (CK)、表面活性蛋白 (SPB)表達均呈陽性。 結(jié)論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種可能來源于肺上皮細胞的良性腫瘤 ,臨床表現(xiàn)無特殊性 ,手術治療預后良好。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2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胰膽管合流異常膽道損傷抗氧化治療的實驗研究△

    目的 研究胰膽管合流異常(PBM)膽道損傷的抗氧化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取13只健康雜種貓,建立PBM動物模型后隨機分為2組:7只不進行抗氧化治療(非抗氧化治療組),6只行抗氧化治療(抗氧化治療組);以動物建模術前情況作為對照。建模術后飼養(yǎng)6個月觀察膽囊組織的病理學改變,檢測過氧化產(chǎn)物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的變化情況、PCNA的表達情況以及膽汁淀粉酶水平。結(jié)果 13只動物建模后均存活6個月。非抗氧化治療組較正常對照組膽管增粗,膽囊壁增厚,膽囊內(nèi)膽汁稠厚;抗氧化治療組和非抗氧化治療組相比上述改變無明顯不同。光鏡下見正常對照組的膽囊黏膜呈指狀,黏膜數(shù)目少,無增生; 非抗氧化治療組的膽囊黏膜增生及炎性細胞浸潤,部分纖維組織增生。電鏡下見正常對照組的膽囊黏膜上皮細胞排列緊密、規(guī)則;非抗氧化治療組膽囊黏膜上皮細胞的內(nèi)質(zhì)網(wǎng)擴張成囊狀,細胞間隙增寬,細胞核變形;抗氧化治療組的上述改變較非抗氧化治療組好轉(zhuǎn)。膽汁淀粉酶正常對照組為(203.02±65.04)?U,非抗氧化治療組為(9 368.09±2 204.42)?U,抗氧化治療組為(8 746.25±2 077.95)?U,后2組高于正常對照組(P=0.003),但后2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642)。PCNA表達陽性細胞所占百分比正常對照組為(7.29±2.71)%,非抗氧化治療組為(54.71±10.90)%,抗氧化治療組為(48.17±13.06)%,3組間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48.11,P=0.001), 其中非抗氧化治療組高于抗氧化治療組(P=0.001)。MDA正常對照組為(1.095±0.653)?nmol/mg prot,非抗氧化治療組為(2.745±1.533)nmol/mg prot,抗氧化治療組為(1.302±0.771)?nmol/mg prot, 3組間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5.17,P=0.017),其中非抗氧化治療組高于抗氧化治療組(P=0.017)。結(jié)論 抗氧化治療對PBM有效。

    發(fā)表時間:2016-09-08 10:3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小劑量洋地黃制劑在肺癌患者全肺切除術后的臨床應用

    目的探討全肺切除術后應用洋地黃制劑的臨床意義。 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第四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胸外科78例肺癌全肺切除患者的臨床資料。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39例,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齡(56.8±14.8)歲;試驗組39例,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齡(57.4±10.1)歲。行單側(cè)全肺切除術后,試驗組給予口服小劑量洋地黃制劑,在第3、5、7天比較兩組患者的動脈血氧分壓(PaO2)、肺動脈收縮壓(SPAP)、平均動脈壓(MAP)、肺動脈舒張壓(DPAP)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結(jié)果應用洋地黃制劑治療后,試驗組SPAP、MAP、DPAP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心律失常發(fā)生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兩組PaO2、肺感染以及循環(huán)障礙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小劑量洋地黃制劑可以改善單側(cè)全肺切除術后患者的心功能。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CD19 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治療 B 細胞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臨床反應單組率的 Meta 分析

    目的系統(tǒng)評價 CD19 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CD19CART)治療 B 細胞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臨床反應率。方法計算機檢索 PubMed、EMbase、CNKI、WanFang Data 和 VIP 數(shù)據(jù)庫,搜集 CD19CART 治療 B 細胞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隊列研究,檢索時限從 2000 年至 2016 年。由 2 位評價者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評價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后,采用 R 軟件和 SPSS 16.0 軟件進行單個率的 Meta 分析。結(jié)果共納入 13 個前瞻性隊列研究。單組率的 Meta 分析結(jié)果顯示,CD19CART 治療 B 細胞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總體反應率為 68%[95%CI(0.51,0.82)]。Kaplan-Meier 評估 CD19CART 治療后的 6 個月和 1 年的無進展生存率(PFS)分別為 46%[95%CI(0.35,0.56)]和 24%[95%CI(0.16,0.34)],中位持續(xù)時間為 180 天[95%CI(138,222)]。COX 回歸模型顯示淋巴細胞清除術是影響 PFS 的唯一因素。結(jié)論CD19CART 治療 B 細胞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具有較好的臨床反應率。淋巴細胞清除術是唯一對患者的反應率和 PFS 有重要影響的因素。受納入研究數(shù)量和質(zhì)量的限制,上述結(jié)論尚待開展更多高質(zhì)量研究予以驗證。

    發(fā)表時間:2018-03-20 03:4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頸段和胸上段食管鱗狀細胞癌術后輔助化療的預后意義

    目的探討術后輔助化療能否給上段(頸段及胸上段)食管鱗狀細胞癌(鱗癌)患者帶來生存獲益。方法回顧性分析 2006—2010 年唐都醫(yī)院胸腔外科連續(xù)收治的行 R0 切除并行頸部吻合頸段及胸上段食管鱗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排除接受新輔助治療或輔助放療的患者,納入接受輔助化療的患者(手術+輔助化療組)和非輔助化療患者(單純手術組)。術后輔助化療給予紫杉醇類+鉑類兩藥聯(lián)合治療;非輔助化療患者術后未接受其它抗腫瘤治療。采用 Kaplan-Meier 法分析兩組患者的生存差異。結(jié)果共納入 181 例患者,其中男 141 例(77.9%)、女 40 例(22.1%),平均年齡(61.0±8.2)歲(≤61 歲:80 例,>61 歲:101 例)。頸段食管鱗癌 70 例(38.7%)、胸上段食管鱗癌 111 例(61.3%)。接受術后輔助化療的患者有 87 例(48.1%)、單純手術未接受輔助化療的患者有 94 例(51.9%)。兩組患者基線特征一致性較好(P>0.05)。手術+輔助化療組和單純手術組上段食管鱗癌患者中位生存時間分別為 31.93 個月和 26.07 個月,5 年生存率分別為 35.0% 和 32.0%,生存曲線有差異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227)。頸段和胸上段食管鱗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31.83 個月 vs. 29.76 個月,P=0.763)。頸段食管鱗癌手術+輔助化療組中位生存時間為 45.07 個月,單純手術組的中位生存時間為 14.70 個月,生存曲線有差異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74)。進一步分析上段食管鱗癌手術預后:淋巴結(jié)陰性組的中位生存時間為 32.53 個月,淋巴結(jié)陽性組為 24.57 個月(P=0.356)。淋巴結(jié)陽性術后行輔助化療患者中位生存時間為 30.43 個月,單純手術患者為 17.77 個月,生存曲線有差異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557)。結(jié)論頸段和胸上段食管鱗癌患者行 R0 切除后遠期生存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相對胸上段食管鱗癌,術后輔助化療可能會給頸段食管鱗癌患者帶來生存獲益;輔助化療對于術后淋巴結(jié)陽性的上段食管鱗癌患者可能帶來生存獲益,但在本研究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