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樊立宏" 4條結果
  • 插頭/翼狀螺旋轉錄因子C2基因慢病毒載體構建及其在兔BMSCs中的表達

    目的構建插頭/翼狀螺旋轉錄因子C2(homo sapiens forkhead box C2,Foxc2)基因慢病毒載體并轉染兔BMSCs,檢測其在BMSCs中的表達,為進一步應用攜帶Foxc2基因的BMSCs移植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奠定實驗基礎。 方法通過RT-PCR法獲得人Foxc2基因片段,將該片段克隆至包含綠色熒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慢病毒載體LV-GFP中,重組獲得Foxc2慢病毒質粒,將其與pGC-LV載體、pHelper1.0載體、pHelper2.0載體共轉染293T細胞,獲得Foxc2基因慢病毒載體;檢測病毒滴度。分離、培養(yǎng)兔BMSCs,以Foxc2基因慢病毒載體轉染第3 代BMSCs,通過熒光表達法判定最佳感染復數(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并以最佳MOI進行轉染,倒置熒光顯微鏡觀察、Western blot法檢測轉染1、3、7 d BMSCs中Foxc2的表達;對轉染后BMSCs行成骨誘導,茜素紅染色法觀察礦化物結節(jié)形成情況。 結果成功構建Foxc2基因慢病毒載體,經酶切及測序鑒定完全正確,能轉染293T細胞并表達GFP,病毒滴度為2 × 108 TU/mL。Foxc2基因慢病毒轉染BMSCs的最佳MOI為200,轉染BMSCs 3 d后經免疫熒光檢測84.5% ± 4.8%的BMSCs可表達Foxc2。Western blot 結果顯示Foxc2在BMSCs中高表達,且在7 d內表達水平逐漸升高。成骨誘導培養(yǎng)2周后,茜素紅染色示細胞質中有大量紅色的鈣化基質沉積。 結論成功構建并包裝獲得較高滴度的Foxc2基因慢病毒載體,慢病毒可高效并穩(wěn)定轉染BMSCs,Foxc2表達增加,為基因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奠定了基礎。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4:0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hVEGF165 及hBMP-7 共表達重組腺相關病毒載體的體外生物學活性研究

    目的 通過體外實驗探討hVEGF165 和hBMP-7 共表達重組腺相關病毒載體(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體外生物學活性,為體內應用其進行骨壞死的基因治療奠定理論基礎。 方法 分別采用rAAVhVEGF165-內部核糖體進入位點序列(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 hBMP-7(實驗組)、綠色熒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標記的rAAV-IRES-GFP(對照組)轉染體外培養(yǎng)的第3 代兔BMSCs,于轉染后1、2、3、7 及14 d 應用ELISA 法及轉染后14 d 應用Western blot 法鑒定兩組hVEGF165 和hBMP-7 表達;轉染后14 d 行細胞免疫熒光染色觀察hVEGF165 和hBMP-7 表達一致性。應用第3 代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管狀血管形成實驗檢測hVEGF165 蛋白活性。取第3 代BMSCs 行誘導成骨實驗,Gomori 鈣鈷法ALP 染色及茜素紅法鈣鹽染色檢測hBMP-7 蛋白活性。 結果 ELISA 檢測示隨轉染時間延長,兩組hVEGF165 和hBMP-7 表達逐漸升高;實驗組各時間點hVEGF165 和hBMP-7 表達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lt; 0.05)。Western blot 檢測示實驗組可見hVEGF165 和hBMP-7表達,對照組未見陽性表達。細胞免疫熒光染色觀察示實驗組hVEGF165 和hBMP-7 染色呈陽性,表達部位和強度具有較好一致性;對照組未見陽性表達。HUVEC 管狀血管形成實驗示實驗組HUVEC 拉長變形、出芽且相互交聯成管狀樣結構;與對照組相比,管狀血管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ALP 染色見實驗組細胞出現深染顆粒,對照組細胞內淺著色;與對照組相比,礦化結節(jié)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lt; 0.05)。 結論 雙基因共表達rAAV-hVEGF165-IRES-hBMP-7體外具有良好的生物學活性。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開放楔形脛骨高位截骨術治療膝關節(jié)內側間室骨關節(jié)炎療效觀察

    目的 探討開放楔形脛骨高位截骨術(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治療膝關節(jié)內側間室骨關節(jié)炎的效果。 方法 回顧分析 2015 年 1 月—2017 年 1 月采用 OWHTO 治療的 61 例膝關節(jié)內側間室骨關節(jié)炎患者臨床資料。男 14 例,女 47 例;年齡 44~60 歲,平均 52.8 歲。體質量指數為 19.1~34.7 kg/m2,平均 25.3 kg/m2。左膝 27 例、右膝 34 例。病程 1~9 年,平均 5.3 年。骨關節(jié)炎分期:Ⅱ期 33 例,Ⅲ期 28 例。術前膝關節(jié)美國特種外科醫(yī)院(HSS)評分為(56.0±3.7)分,行走時膝關節(jié)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為(4.6±1.0)分。 結果 手術時間為 49~85 min,平均 66.5 min;切口長度為 10~13 cm,平均 11.0 cm;總顯性失血量為 80~210 mL,平均 139.1 mL;術后臥床時間為 1~10 d,平均 4.7 d?;颊呔@隨訪,隨訪時間 12~24 個月,平均 17.3 個月。術后 3 個月 X 線片測量示脛骨平臺負重區(qū)為 60.3%~66.8%,平均 63.4%。術后 3、6 個月,膝關節(jié) HSS 評分分別為(79.1±4.2)、(85.3±3.1)分,VAS 評分分別為(1.7±0.7)、(0.6±0.5)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OWHTO 治療膝關節(jié)內側間室骨關節(jié)炎療效確切,力線糾正理想,并發(fā)癥較少,但應注意術前需要精確測量術中張開角。

    發(fā)表時間:2018-07-30 05:3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關節(jié)鏡下單純內引流術與聯合囊壁切除術治療腘窩囊腫的前瞻性對比研究

    目的對關節(jié)鏡下單純內引流術與聯合囊壁切除術的近期療效進行前瞻性對比研究。方法以 2014 年 3 月—2017 年 3 月收治的腘窩囊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 56 例符合選擇標準納入研究,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 28 例。試驗組行關節(jié)鏡下腘窩囊腫內引流術聯合囊壁切除,對照組行關節(jié)鏡下腘窩囊腫內引流術。排除未獲得完整隨訪及術后因其他疾病接受手術者,最終試驗組 26 例、對照組 27 例納入研究。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側別、病程、腘窩囊腫最大直徑及分級、合并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記錄兩組手術時間及術后腘窩淤斑持續(xù)時間、小腿中段后方壓痛持續(xù)時間;術后 1 d 及 1、2 周測量小腿周徑,計算觀測時間點與術前差值;術后 1 周采用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情況。術后 1 年行 Rauschning 和 Lindgren 分級;MRI 檢查腘窩囊腫是否消失或減小,并測量其最大直徑。結果兩組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 12~14 個月,平均 12.5 個月。試驗組手術時間、腘窩淤斑持續(xù)時間、小腿中段后方壓痛持續(xù)時間均較對照組延長,術后 1 d 及 1、2 周小腿周徑差值亦大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 1 周下肢彩超檢查發(fā)現,試驗組術后 2 例發(fā)生肌間靜脈血栓形成,對照組無下肢血栓形成,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236)。術后 1 年 Rauschning 和 Lindgren 分級,試驗組 0 級 16 例、1 級 6 例、2 級 4 例,對照組為 0 級 17 例、1 級 4 例、2 級 6 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1.872,P=0.078)。MRI 檢查示,試驗組 9 例(34.62%)、對照組 13 例(48.15%)仍有殘余囊腫,最大直徑均未超過 2 cm;兩組其余患者囊腫均消失,隨訪期間無復發(fā)。兩組囊腫殘留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293,P=0.852)。結論與關節(jié)鏡下單純內引流術相比,聯合囊壁切除術治療腘窩囊腫近期療效無明顯提升,且手術時間延長,術后并發(fā)癥明顯增多。

    發(fā)表時間:2018-10-09 10:3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