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侯生才" 4條結(jié)果
  • 胸腹腔鏡聯(lián)合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內(nèi)吻合術的初步臨床應用

    目的 評價胸腹腔鏡聯(lián)合食管切除、食管胃胸內(nèi)吻合術治療食管癌新術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椒ā』仡櫺詫φ辗治?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收治食管癌患者40例的臨床資料,按照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兩組,采用胸腹腔鏡聯(lián)合食管切除食管胃胸內(nèi)吻合術22例(腔鏡手術組),同期經(jīng)右胸腹食管癌切除術18例(開放手術組)。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淋巴結(jié)清掃情況、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等。?結(jié)果?腔鏡手術組住院總費用較開放手術組顯著增高 [(78 181.5±8 958.8) 元 vs. (61 717.2±35 159.4)元,Z=4.078,P=0.000];腔鏡手術組與開放手術組手術時間[(292.0±74.8) min vs. (256.1±41.0) min,t=1.838,P=0.074],術中出血量[(447.7±597.0) ml vs. (305.6±125.9) ml,Z=0.401,P=0.688)], 淋巴結(jié)清掃總數(shù)(230枚vs. 215枚,t=1.714,P=0.095),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22.7% (5/22) vs. 33.3% (6/18),χ2=0.559,P=0.498],術后恢復進食時間 [(8.5±3.5) d vs. (11.1±9.6)d ,t=1.202,P=0.237],術后住院時間 [(11.6±5.7) d vs. (13.3±9.4) d,t=0.680, P=0.501] 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腔鏡手術組按開展該手術時間先后分為早期10例和后期12例,做分層分析,后期患者手術時間較早期患者顯著縮短[(262.9±64.9)min vs. (327.5±73.0) min,t=2.197,P=0.040],與開放手術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62.9±64.9)min vs. (256.1±41.0) min,t=0.353,P=0.727]?。后期患者術中出血量也較早期患者顯著減少 [(220.8±149.9) ml vs. (720.0±808.0) ml,Z=3.279,P=0.001)],與開放組相比也為少 [(220.8±149.9) ml vs. (305.6±125.9) ml,Z=2.089, P=0.037]?!〗Y(jié)論 胸腹腔鏡聯(lián)合食管切除食管胃胸內(nèi)吻合術應用于食管癌治療安全有效。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5:5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基因胸腺轉(zhuǎn)移減輕異種移植排斥反應的實驗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討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基因胸腺轉(zhuǎn)移減輕異種移植排斥反應的可行性。 方法 通過分子克隆技術,提取、擴增供體小鼠(Balb/c)的H-2Kd基因(小鼠MHC-Ⅰ類基因), 構建表達型載體質(zhì)粒pCI-H-2Kd。受體選用20只SD大鼠,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0只。采用超聲引導下穿刺和脂質(zhì)體轉(zhuǎn)染的方法,實驗組受體胸腺注射pCI-H-2Kd;對照組受體胸腺注射空pCI-neo載體質(zhì)粒。兩組隨即均行小鼠→大鼠耳后心肌移植,觀察異種移植排斥反應。 結(jié)果 實驗組異種移植心肌的存活時間較對照組明顯延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14.61±2.98 d vs. 6.40±1.58 d,t=-7.619,Plt;0.05);移植心肌病理切片顯示:對照組有較多淋巴細胞浸潤,移植心肌大部分壞死;實驗組無淋巴細胞浸潤,尚有較多心肌存活;混合淋巴細胞反應:實驗組對供體小鼠反應明顯低于對照組(t=4.758, P=0.000);流式細胞學檢測:大鼠胸腺細胞表面表達異種MHC分子,轉(zhuǎn)染效率達607%。 結(jié)論  MHC基因胸腺轉(zhuǎn)移可以減輕異種移植排斥反應,為異種移植免疫耐受的實現(xiàn)提供理論和實驗依據(jù)。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0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血清肝細胞生長因子及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水平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前分期中的意義

    摘要: 目的 探討血清肝細胞生長因子(HGF)及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TGF-β)水平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前分期中的意義。 方法 2006年9月至2007年11月,北京朝陽醫(yī)院收治臨床資料完整、經(jīng)病理證實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50例,男30例, 女20例;年齡36~76歲(62.4±10.0歲);腺癌26例,鱗癌23 例,大細胞癌1 例;另選取20例正常健康人作為對照,男11例,女9例;年齡18~67歲(43.8±14.2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方法測定外周血清中的HGF和TGF-β 水平,并分析其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分期的關系。 結(jié)果 肺癌患者術前血清中HGF和TGF-β水平與患者的年齡、性別、吸煙史和組織學類型無關。T2和T3期中HGF水平高于正常對照(373.90±234.00 pg/ml vs. 211.30±154.60 pg/ml, t=2.759,P=0.008; 563.80±316.10 pg/ml vs. 211.30±154.60 pg/ml, t=4.076,P=0.000)。肺癌T3期患者TGF-β水平高于正常對照(3.34±2.80 ng/ml vs. 1.82±0.90 ng/ml, t=2.190,P=0.037)。有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的肺癌患者TGF-β水平高于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患者(2.60±2.00 ng/ml vs. 1.53±0.74 ng/ml,t=-2.387,P=0.021)。有遠處轉(zhuǎn)移的患者(Ⅳ期)TGF-β水平(5.97±2.65 ng/ml)顯著高于其他分期。 結(jié)論 HGF和TGF-β水平與肺癌的分期有關,聯(lián)合術前相關檢查能更準確地對疾病進行術前分期,從而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0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小劑量激素在肺減容手術后的早期應用

    目的探討肺減容術(LVRS)后患者早期應用小劑量、短療程激素治療的臨床意義。方法2001年4月~2004年3月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患者在我院胸外科行電視胸腔鏡(VATS)輔助小切口單側(cè)肺減容術,術后按是否給予激素治療分為激素治療組與非激素治療組,激素治療組靜脈給予地塞米松10mg tid,連續(xù)3d,然后改為強的松5mg qd,連續(xù)7d后停藥。記錄兩組的胸腔引流量、拔管時間、漏氣時間、發(fā)熱時間等指標,同時術后第1、3、7和30d測定血氣分析、血常規(guī)等指標。結(jié)果術后兩組漏氣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總胸腔引流量激素治療組明顯少于非激素治療組(700±210ml vs.950±150ml,P=0.001);拔胸腔引流管時間激素治療組較非激素治療組早(9±3d vs.12±2d,P=0.005)。在術后1、3d時動脈血氧分壓(PaO2)激素治療組高于非激素治療組(P〈0.05)。在第3、7d時白細胞計數(shù)激素治療組略低于非激素治療組,兩組結(jié)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早期兩組均無并發(fā)感染和死亡患者。結(jié)論對肺減容術后患者短期內(nèi)(本組為10d)使用小劑量激素治療可以減輕胸膜炎癥反應、減少胸腔引流量、縮短拔管時間,而并不增加術后早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對術后動脈血氣的改善無明顯影響。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2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