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提高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癫痫作为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之一,常常合并智力障碍,本文章通过综述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相关护理措施,提出综合护理理念应用于临床。癫痫合并智力障碍患者的护理方面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护理活动通过提供个性化护理需求,强调病患教育,简化药物治疗方案,并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和医疗保健提供者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循证干预、跨学科合作和创新的护理模式,护理在改善患者治疗结果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引用本文: 卢建玉, 孙富琴, 沈云娟, 牟成华. 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的治疗及护理研究进展. 癫痫杂志, 2024, 10(5): 431-434. doi: 10.7507/2096-0247.202406015 复制
癫痫是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约7 000万人[1],已被列为全球第二大神经系统疾病[2],约30% 的癫痫患者被认为有严重的智力障碍。此外,70%的智力障碍患者被认为患有难治性癫痫[3],癫痫合并智力障碍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和年轻人死亡风险均高于单纯癫痫患者[4]。癫痫合并智力障碍患者比单纯智力障碍患者更容易出现严重的智力障碍且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癫痫人群的死亡危险因素也常见于智力障碍共患病患者,如神经功能缺损、频繁癫痫发作和难治性癫痫[5]。此外,患有癫痫合并智力障碍的患者在生活中面临着来自个人、护理和家庭及社会等多方面的挑战,其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都受到身体、精神或认知障碍以及癫痫共患病的影响[6],因此,癫痫合并智力障碍患者诊疗过程中护理活动贯穿始终。
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技术及护理学的发展,虽然癫痫护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待研究,包括相关的专科护理知识,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活动及社会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及关注不足等问题使得此类患者在卫生保健与预防方面面临着巨大缺陷,这给此类患者的护理提供了更艰巨的挑战。本文综述了癫痫合并智力障碍患者目前常用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为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的护理活动提供参考,以期提高相关的护理活动质量。
1 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的治疗
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通常为早发性癫痫,智力障碍往往也发生在幼年发育过程中,常伴有身体其他方面如运动困难,发育畸形等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心理问题如社会活动、工作、学习等也需要密切关注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所以其常常需要终身治疗,与之相关的护理问题也更需要迫切关注[7]。
1.1 药物治疗
癫痫合并智力障碍的患者癫痫发作通常药物控制效果较差,常合并多种类型发作形式,并且更可能对单一药物治疗产生耐药性,其治疗通常为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包括精神药物和抗癫痫发作药物。美国一项回顾性研究调查了两个州立机构中148例成年智力发育障碍患者30年的治疗记录,研究了人群中最常用的8种药物,形成了32种不同的组合并根据参与者的每月癫痫发作图表分析了这些影响。研究发现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的组合在效果上远远优于其他组合。但由于研究时间限制的关系,相当数量的药物是第一代抗癫痫发作药物[8]。他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虽然同时应用两种抗癫痫发作药物比单一疗法提高了疗效,但使用三种抗癫痫发作药物并不比使用两种药物显示出进一步的疗效[8]。此外,一些抗癫痫发作药物具有神经精神副作用,在给癫痫合并智力障碍患者开处方之前应牢记这些副作用。例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和托吡酯已被证明对认知有不良影响,不建议给智力障碍患者开具包括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在内的抗癫痫发作药物[9]。
1.2 手术治疗
对于难治性癫痫可以行外科手术干预治疗,常见的术式主要包括对致癫痫病灶的切除或者致痫网络的毁损治疗,近年来神经刺激器调控治疗(包括迷走神经刺激术等)也报道对难治性癫痫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在改善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的认知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1.3 其他治疗
由于癫痫伴智力障碍患儿多于幼年起病,疾病持续时间长可影响其性格发育,极易产生自卑感、较强的依赖性、性情孤僻等心态,长时间的疾病折磨会导致其失去对治疗的信心。对此,对患儿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定期组织相关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10]。针对智力较差者,可为其安排合适的特殊社会活动;研究已经证明了社会心理干预对癫痫患者在情绪健康、癫痫发作控制和压力释放管理方面的益处。在一项早期研究中,Edward等[11]使用交叉设计来评估两种简短的心理治疗对癫痫发作控制不佳和严重心理合并症的癫痫患者的疗效,并将其与第三组控制不佳的癫痫患者进行了比较,这些癫痫患者癫痫发作控制不佳,但没有心理合并症。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治疗在降低所有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和降低焦虑和抑郁的自我评价方面显示出较好疗效。心理治疗能减轻患儿心理压力以及不良情绪,同时还可促进其智力与运动发育情况改善。
2 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的护理
2.1 家庭护理
在家庭护理领域,儿童期发病的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更需要以家庭为主的全面护理。包括癫痫发作时间、形式、服用药物的具体情况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都与家庭看护人息息相关。一项在90例癫痫患者中开展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模式的对比研究显示:家庭组患儿出院后3个月内癫痫发作次数为1~3次,占86.67%,癫痫发作平均持续时间31~59 s,占62.22%,其癫痫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12]。最近的研究强调了个性化管理癫痫发作的重要性,这些计划是根据个人的具体需求和生活环境量身定制的。此外,家庭护理干预措施侧重于促进安全措施,如消除潜在的癫痫发作诱发因素和及时地在家庭环境中实施癫痫发作预防措施[13]。远程保健技术的整合使远程监测和及时干预成为可能,加强了护理的连续性,并使患者能够在舒适的家中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病情[14]。
2.2 自我管理
随着人们对许多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愈发重视,赋予了患者在个人健康护理中更加积极的作用,这样可能会提高他们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提高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并被鼓励采用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癫痫的自我管理是指个人可以通过学习和适应各种健康行为和活动,以达到减少癫痫发作和增强日常生活的幸福感[15]。癫痫伴智力患者自我管理的难度较普通癫痫患者更困难,需要形成专业或专用的护理模式或护理网络,对此类患者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持续的正反馈[16]。同样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也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对个人及监护人员进行更系统的多学科随访,并加强专业人员、患者和其他服务之间的沟通。重要的是,对于癫痫的护理宣教应使癫痫患者能够通过改进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技能来应对自身疾病的各个方面[17]。
从癫痫的护理效果来讲,其结果将是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诱发癫痫发作的压力源,降低癫痫发作率,减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不当使用,并最终降低医疗费用。癫痫自我管理的关键一步是患者教育,即使对于长久癫痫患者来说,大多数患者都缺乏对其疾病的真正了解和正确认识[11]。同时,癫痫患者本身对自身疾病的治愈抱低期望值会导致对治疗结果的期望值低,这种被动性通常会导致治疗过程中不愿向临床医生袒露重要问题,例如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这种自主权的放弃可能导致临床医生在没有清楚地了解患者的医疗保健目标的情况下进行治疗。例如,它可能是导致抗癫痫发作药物方案依从性不足的原因之一。因此临床医生和患者之间加强伙伴关系有利于癫痫发作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还能减少对稀缺卫生资源(例如急诊服务、住院服务、冗余检查)的不必要使用[11]。
因此,针对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我们更强调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普遍来讲大多数患者家属癫痫相关知识缺乏且不具备基本的护理技能,而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作为癫痫患者中特殊的人群往往更需要专业性的护理以提高遵医性及疗效。护理单元可成立专业化的延续性护理小组,针对不同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评估以建立个体化的护理方案,通过定期电话随访或网络联系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家庭护理情况,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并传授相关护理技巧予以针对性的治疗。
2.3 医院相关护理
2.3.1 一般护理
癫痫是一种拥有反复发作属性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与智力障碍并存,给医疗服务提供者尤其是护士带来了独特的挑战。癫痫和智力缺陷的交叉需要专门的护理来解决这些患者的复杂需求。护理在宣教患者认识癫痫发作、启动应急反应方案和药物管理技术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癫痫合并智力障碍患者,护理人员应作为一个被动观察的角色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而不是主动对患者施加影响的角色,护士给予特殊交班与关注,予以预见性护理并充分予以宣教与沟通。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首先要保持环境安全,避免强光刺激;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 意识、血压及体温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使用床挡,避免患者碰伤或者出现坠床情况;饮食方面要清淡,忌辛辣,对智力障碍患者,可安排专人看护并帮助其进食,并叮嘱其细嚼慢咽,多食用水果蔬菜和易消化食物,保证其足够营养;为避免患者癫痫发作时误吸窒息,要禁止饮水,等患者恢复意识后进食半流质或者流质食物;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18]。
癫痫合并智力障碍患者的护理方面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在沟通症状、管理药物依从性和治疗共患病方面的困难[19]。护士通过提供个性化护理,包括癫痫发作管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社会支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依从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仍然是智力缺陷患者的一个重要问题。护理干预强调患者教育,简化药物治疗方案,并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和医疗保健提供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最近的研究探讨了创新干预措施,包括移动健康应用程序和药物提醒,显示了在促进患者药物依从性和改善治疗结果的功效显著。
2.3.2 癫痫发作期的相关护理
当患者发生癫痫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生,协助患者平卧,解开领口、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头偏向一侧,去除口鼻腔分泌物;吸氧;备压舌板、舌钳、口咽通气管。必要时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经微量泵持续泵入抗癫痫发作药物[20]。安全防护方面需要专人守护,防止跌倒、坠床、自伤及其它意外发生;使用床栏及软枕,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正确使用压舌板、舌钳,切忌勿暴力按压患者肢体,防止医源性损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注意事项包括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误吸;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正确使用急救护理器械,注意保护性约束安全,避免医源性损伤;及时向家属宣教,使其能够配合发作时的观察与处理[21]。患者应保持在安全的环境中,不要被束缚,也不要强行将任何东西塞进患者的嘴里。环境安全包括在头部下方放置枕头,并使尖锐物体远离患者。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 min时,应转诊进行紧急处理[22]。
2.4 综合护理
除了单一的相关护理外,现在更倡导以家庭-社会-医院一体化的综合护理方法,以满足癫痫合并智力缺陷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最近的研究强调了综合评估工具的重要性,以确定患者面临的潜在的行为和情感挑战,以便量身定制相关的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法和社会技能培训。一项国内关于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对比的研究显示,纳入的80例癫痫患儿在基于综合护理方式与常规护理方法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依从 39 例(97.50%),对照组患儿总依从31 例(77.50%),研究组患儿家长总满意 38 例(95.00%),对照组患儿家长总满意32 例(80.00%),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得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确保了治疗效果,从而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23]。因此,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度及患儿治疗依从性,家长满意度高,对促进癫痫患儿病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均有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技术的不断革新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癫痫合并智力障碍患者的护理服务。远程保健平台可以实现远程监测、虚拟咨询和获得个体化诊疗服务,尤其是在医疗服务不足的地区[24]。护士熟练地利用远程医疗工具提供持续的支持,包括教育宣教和症状管理,以促进护理的连续性和提高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
综上所述,因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发病早、病程长、发作频繁,不仅存在智力异常而且大多数患者存在行为异常且生活自理能力差,致使长期治疗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护理干预应从专科护理的角度出发,针对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给予专业性、针对性、全程化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并注重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及家属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与支持,从而提高其遵医性及治疗效果。
3 小结与展望
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护理的不断发展强调了一种多方面综合方法的重要性,包括药物管理、癫痫控制、心理社会支持以及综合护理方法等方面。通过循证干预、跨学科合作和创新的护理模式,护理在改善患者治疗结果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的护理工作将进一步发展个体化策略,优化护理模式,并提高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无利益冲突。
癫痫是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约7 000万人[1],已被列为全球第二大神经系统疾病[2],约30% 的癫痫患者被认为有严重的智力障碍。此外,70%的智力障碍患者被认为患有难治性癫痫[3],癫痫合并智力障碍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和年轻人死亡风险均高于单纯癫痫患者[4]。癫痫合并智力障碍患者比单纯智力障碍患者更容易出现严重的智力障碍且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癫痫人群的死亡危险因素也常见于智力障碍共患病患者,如神经功能缺损、频繁癫痫发作和难治性癫痫[5]。此外,患有癫痫合并智力障碍的患者在生活中面临着来自个人、护理和家庭及社会等多方面的挑战,其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都受到身体、精神或认知障碍以及癫痫共患病的影响[6],因此,癫痫合并智力障碍患者诊疗过程中护理活动贯穿始终。
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技术及护理学的发展,虽然癫痫护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待研究,包括相关的专科护理知识,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活动及社会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及关注不足等问题使得此类患者在卫生保健与预防方面面临着巨大缺陷,这给此类患者的护理提供了更艰巨的挑战。本文综述了癫痫合并智力障碍患者目前常用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为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的护理活动提供参考,以期提高相关的护理活动质量。
1 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的治疗
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通常为早发性癫痫,智力障碍往往也发生在幼年发育过程中,常伴有身体其他方面如运动困难,发育畸形等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心理问题如社会活动、工作、学习等也需要密切关注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所以其常常需要终身治疗,与之相关的护理问题也更需要迫切关注[7]。
1.1 药物治疗
癫痫合并智力障碍的患者癫痫发作通常药物控制效果较差,常合并多种类型发作形式,并且更可能对单一药物治疗产生耐药性,其治疗通常为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包括精神药物和抗癫痫发作药物。美国一项回顾性研究调查了两个州立机构中148例成年智力发育障碍患者30年的治疗记录,研究了人群中最常用的8种药物,形成了32种不同的组合并根据参与者的每月癫痫发作图表分析了这些影响。研究发现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的组合在效果上远远优于其他组合。但由于研究时间限制的关系,相当数量的药物是第一代抗癫痫发作药物[8]。他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虽然同时应用两种抗癫痫发作药物比单一疗法提高了疗效,但使用三种抗癫痫发作药物并不比使用两种药物显示出进一步的疗效[8]。此外,一些抗癫痫发作药物具有神经精神副作用,在给癫痫合并智力障碍患者开处方之前应牢记这些副作用。例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和托吡酯已被证明对认知有不良影响,不建议给智力障碍患者开具包括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在内的抗癫痫发作药物[9]。
1.2 手术治疗
对于难治性癫痫可以行外科手术干预治疗,常见的术式主要包括对致癫痫病灶的切除或者致痫网络的毁损治疗,近年来神经刺激器调控治疗(包括迷走神经刺激术等)也报道对难治性癫痫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在改善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的认知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1.3 其他治疗
由于癫痫伴智力障碍患儿多于幼年起病,疾病持续时间长可影响其性格发育,极易产生自卑感、较强的依赖性、性情孤僻等心态,长时间的疾病折磨会导致其失去对治疗的信心。对此,对患儿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定期组织相关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10]。针对智力较差者,可为其安排合适的特殊社会活动;研究已经证明了社会心理干预对癫痫患者在情绪健康、癫痫发作控制和压力释放管理方面的益处。在一项早期研究中,Edward等[11]使用交叉设计来评估两种简短的心理治疗对癫痫发作控制不佳和严重心理合并症的癫痫患者的疗效,并将其与第三组控制不佳的癫痫患者进行了比较,这些癫痫患者癫痫发作控制不佳,但没有心理合并症。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治疗在降低所有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和降低焦虑和抑郁的自我评价方面显示出较好疗效。心理治疗能减轻患儿心理压力以及不良情绪,同时还可促进其智力与运动发育情况改善。
2 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的护理
2.1 家庭护理
在家庭护理领域,儿童期发病的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更需要以家庭为主的全面护理。包括癫痫发作时间、形式、服用药物的具体情况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都与家庭看护人息息相关。一项在90例癫痫患者中开展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模式的对比研究显示:家庭组患儿出院后3个月内癫痫发作次数为1~3次,占86.67%,癫痫发作平均持续时间31~59 s,占62.22%,其癫痫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12]。最近的研究强调了个性化管理癫痫发作的重要性,这些计划是根据个人的具体需求和生活环境量身定制的。此外,家庭护理干预措施侧重于促进安全措施,如消除潜在的癫痫发作诱发因素和及时地在家庭环境中实施癫痫发作预防措施[13]。远程保健技术的整合使远程监测和及时干预成为可能,加强了护理的连续性,并使患者能够在舒适的家中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病情[14]。
2.2 自我管理
随着人们对许多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愈发重视,赋予了患者在个人健康护理中更加积极的作用,这样可能会提高他们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提高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并被鼓励采用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癫痫的自我管理是指个人可以通过学习和适应各种健康行为和活动,以达到减少癫痫发作和增强日常生活的幸福感[15]。癫痫伴智力患者自我管理的难度较普通癫痫患者更困难,需要形成专业或专用的护理模式或护理网络,对此类患者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持续的正反馈[16]。同样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也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对个人及监护人员进行更系统的多学科随访,并加强专业人员、患者和其他服务之间的沟通。重要的是,对于癫痫的护理宣教应使癫痫患者能够通过改进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技能来应对自身疾病的各个方面[17]。
从癫痫的护理效果来讲,其结果将是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诱发癫痫发作的压力源,降低癫痫发作率,减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不当使用,并最终降低医疗费用。癫痫自我管理的关键一步是患者教育,即使对于长久癫痫患者来说,大多数患者都缺乏对其疾病的真正了解和正确认识[11]。同时,癫痫患者本身对自身疾病的治愈抱低期望值会导致对治疗结果的期望值低,这种被动性通常会导致治疗过程中不愿向临床医生袒露重要问题,例如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这种自主权的放弃可能导致临床医生在没有清楚地了解患者的医疗保健目标的情况下进行治疗。例如,它可能是导致抗癫痫发作药物方案依从性不足的原因之一。因此临床医生和患者之间加强伙伴关系有利于癫痫发作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还能减少对稀缺卫生资源(例如急诊服务、住院服务、冗余检查)的不必要使用[11]。
因此,针对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我们更强调以家庭为中心的延续性护理,普遍来讲大多数患者家属癫痫相关知识缺乏且不具备基本的护理技能,而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作为癫痫患者中特殊的人群往往更需要专业性的护理以提高遵医性及疗效。护理单元可成立专业化的延续性护理小组,针对不同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评估以建立个体化的护理方案,通过定期电话随访或网络联系等方式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家庭护理情况,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并传授相关护理技巧予以针对性的治疗。
2.3 医院相关护理
2.3.1 一般护理
癫痫是一种拥有反复发作属性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与智力障碍并存,给医疗服务提供者尤其是护士带来了独特的挑战。癫痫和智力缺陷的交叉需要专门的护理来解决这些患者的复杂需求。护理在宣教患者认识癫痫发作、启动应急反应方案和药物管理技术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癫痫合并智力障碍患者,护理人员应作为一个被动观察的角色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而不是主动对患者施加影响的角色,护士给予特殊交班与关注,予以预见性护理并充分予以宣教与沟通。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首先要保持环境安全,避免强光刺激;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 意识、血压及体温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使用床挡,避免患者碰伤或者出现坠床情况;饮食方面要清淡,忌辛辣,对智力障碍患者,可安排专人看护并帮助其进食,并叮嘱其细嚼慢咽,多食用水果蔬菜和易消化食物,保证其足够营养;为避免患者癫痫发作时误吸窒息,要禁止饮水,等患者恢复意识后进食半流质或者流质食物;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18]。
癫痫合并智力障碍患者的护理方面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包括在沟通症状、管理药物依从性和治疗共患病方面的困难[19]。护士通过提供个性化护理,包括癫痫发作管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社会支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依从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仍然是智力缺陷患者的一个重要问题。护理干预强调患者教育,简化药物治疗方案,并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和医疗保健提供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最近的研究探讨了创新干预措施,包括移动健康应用程序和药物提醒,显示了在促进患者药物依从性和改善治疗结果的功效显著。
2.3.2 癫痫发作期的相关护理
当患者发生癫痫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生,协助患者平卧,解开领口、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头偏向一侧,去除口鼻腔分泌物;吸氧;备压舌板、舌钳、口咽通气管。必要时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经微量泵持续泵入抗癫痫发作药物[20]。安全防护方面需要专人守护,防止跌倒、坠床、自伤及其它意外发生;使用床栏及软枕,必要时使用约束带;正确使用压舌板、舌钳,切忌勿暴力按压患者肢体,防止医源性损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注意事项包括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误吸;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正确使用急救护理器械,注意保护性约束安全,避免医源性损伤;及时向家属宣教,使其能够配合发作时的观察与处理[21]。患者应保持在安全的环境中,不要被束缚,也不要强行将任何东西塞进患者的嘴里。环境安全包括在头部下方放置枕头,并使尖锐物体远离患者。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 min时,应转诊进行紧急处理[22]。
2.4 综合护理
除了单一的相关护理外,现在更倡导以家庭-社会-医院一体化的综合护理方法,以满足癫痫合并智力缺陷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最近的研究强调了综合评估工具的重要性,以确定患者面临的潜在的行为和情感挑战,以便量身定制相关的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法和社会技能培训。一项国内关于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对比的研究显示,纳入的80例癫痫患儿在基于综合护理方式与常规护理方法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依从 39 例(97.50%),对照组患儿总依从31 例(77.50%),研究组患儿家长总满意 38 例(95.00%),对照组患儿家长总满意32 例(80.00%),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得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确保了治疗效果,从而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23]。因此,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度及患儿治疗依从性,家长满意度高,对促进癫痫患儿病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均有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技术的不断革新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癫痫合并智力障碍患者的护理服务。远程保健平台可以实现远程监测、虚拟咨询和获得个体化诊疗服务,尤其是在医疗服务不足的地区[24]。护士熟练地利用远程医疗工具提供持续的支持,包括教育宣教和症状管理,以促进护理的连续性和提高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
综上所述,因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发病早、病程长、发作频繁,不仅存在智力异常而且大多数患者存在行为异常且生活自理能力差,致使长期治疗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护理干预应从专科护理的角度出发,针对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给予专业性、针对性、全程化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并注重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及家属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与支持,从而提高其遵医性及治疗效果。
3 小结与展望
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护理的不断发展强调了一种多方面综合方法的重要性,包括药物管理、癫痫控制、心理社会支持以及综合护理方法等方面。通过循证干预、跨学科合作和创新的护理模式,护理在改善患者治疗结果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的护理工作将进一步发展个体化策略,优化护理模式,并提高癫痫伴智力障碍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声明 所有作者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