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程婷, 唐淇, 于东东, 李庚, 温泽淮. 基于临床实践指南选择糖尿病中医研究问题.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4, 24(10): 1162-1171. doi: 10.7507/1672-2531.202312069 复制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1.4亿,位居世界首位[1]。不断涌现的相关研究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实践指南(简称指南)制订提供了不同级别的证据支持。指南是基于整合系统证据对各种研究问题进行利弊评价和共识权衡之后提出的卫生决策标准[2],但是某部指南中基于现有证据得出的结论可能会随着新证据的涌现而变化。有学者认为指南是研究选题的重要参考来源之一[3],例如指南中低/无证据支持的意见、着重关注的主题以及存在争议的问题,很可能成为新的研究问题和方向。
好的选题是研究的开端,研究问题临床意义不大或针对性不强,会导致研究目标不明确,从而影响研究质量,同时也会浪费研究时间和资源。目前,指南工作组主要通过专家讨论/共识、专家重要性评分排序以及根据关键环节筛选等方法进行筛选来自于医务人员、研究者等群体在临床实践中收集的中医指南临床问题[4,5]。已发布的指南中问题应该包含了当前亟需解决的临床问题、医疗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以及对患者诊疗方式最有利的问题[6]。如果现存指南中支持决策的证据不足或质量较低,我们就有理由认为这可以成为未来选题的切入点。因此本研究以糖尿病为例,系统梳理其相关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指南中证据分布情况,为今后糖尿病中医研究提供选题参考,从而减少不必要、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若能针对性地解决糖尿病相关重要临床问题,将会提高其研究价值,推进中医领域糖尿病相关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 糖尿病相关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指南;② 疾病类型包括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各种并发症;③ 指南内容中含有中医推荐信息。
排除标准:① 重复发表的指南;② 同一指南的旧版本;③ 无法获取全文。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VIP、CBM数据库、STAR指南评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医脉通网站,搜集已发布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有关糖尿病的指南。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1月30日。检索以主题词结合关键词方式进行,中文检索词包括:糖尿病、消渴、中医药、中医、中西医、中药、中成药、传统医学、病证结合、针灸、针刺、推拿、指南等;英文检索词包括:diabetes、polydipsia、TCM、Chinese medicine、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hinese herbal medicine、patent medicine、traditional medicine、disease and syndrome combination、acupuncture、needle insertion、tuina、massage、guidelines等。
1.3 资料提取和统计分析
两位研究人员独立阅读指南的全部内容后,提取指南的名称、疾病、发布时间、发布机构、期刊来源以及基金资助等一般信息。同时进一步提取指南中详细的研究问题、证据分布和证据等级等信息。由于纳入的指南参考了三种不同的证据分级标准,我们在合并证据分布信息横向比较之前对本次研究中的“高等级、中低级、低等级”进行了合理定义,其中高等级证据包括英国Cochrane中心证据分级标准的1a、1b和1c,传统医学证据体的构成及证据分级标准的Ⅰa和Ⅰb,以及GRADE证据质量分级标准的高等级(A);中等级证据包括英国Cochrane中心证据分级标准的2a、2b、2c、3a和3b,传统医学证据体的构成及证据分级标准的Ⅱa、Ⅱb、Ⅲa和Ⅲb,以及GRADE证据质量分级标准的中等级(B);低等级包括英国Cochrane中心证据分级标准的4和5,传统医学证据体的构成及证据分级标准的Ⅳ和Ⅴ,以及GRADE证据质量分级标准的低等级(C)和极低等级(D),具体详细内容见附件表1[7,8]。提取的信息内容尽可能遵循指南原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报告相应的各个信息采集项目的频数和比例等。
2 结果
2.1 纳入指南的基本特征
检索共获得糖尿病相关中医指南共计27部[9-35],其中1部为英文[9],均为整体论述式指南。涉及疾病包括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以及各种并发症(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脑血管病、肾病、心肌病、皮肤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96%的指南主要关注糖尿病相关的诊疗与综合管理,仅1部为糖尿病食养指南[10]。证据分级方面,7部指南借鉴英国Cochrane中心证据分级标准[11-17],1部采取GRADE分级标准[18],6部指南参照传统医学证据体的构成及证据分级标准[9,19-23]。1/3的指南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15,17,19-21,23-26],9部指南声明无基金支持[9,10,15,17,18,21,23,25,26],26部指南均以团体名义发布,大多数指南集中发表于2011年和2021年(表1)。

2.2 糖尿病中医相关研究问题证据分布情况
相关指南内容主要涉及辨证论治、辨症治疗、辨指标治疗、辨体征治疗、专病专药(单味药、对药、角药、经验方、专方验方等)、饮食(药膳或茶饮)、外治法(针刺、耳针、体针、灸法、推拿、外敷、熏洗、物理疗法等)、传统功法(八段锦、太极拳、气功、易筋经、五禽戏)等。如表2所示,我们发现:① 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其各类并发症目前均存在一定数量的高级别证据,但总体证据级别主要集中于中低水平(67.3%)。其中,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相关指南中高等级证据占比相对比较高,分别为75.7%、52.0%、36.6%和25.3%,而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指南中高等级证据占比较低,分别仅有7.2%、7.6%、13.2%和13.3%,特别是糖尿病心肌病的辨症状、辨体征、辨指标、专病专药方面目前均无高级别证据。② 仅糖尿病肾病指南中有6大类别关于中药毒性的V级证据信息,然而其他指南均未涉及安全性证据。③ 中医情志疗法在2021年开始受到关注,其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证据分级为5级,而在2023年《老年2型糖尿病慢病管理指南》中无证据分级和具体推荐意见。

另外,针刺、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特色疗法在糖尿病不同类型的并发症中的证据级别存在较大差异(表3)。比如针刺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证据级别为3b,而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的证据级别为1b/2b,甚至目前暂无八段锦、太极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确切证据信息。低级别证据主要集中于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辨证论治、辨症治疗、辨体征治疗、辨指标治疗、中成药、专病专方、饮食等方面(表4),其中单味药43种、方剂73首、对药33种、角药36种。


2.3 糖尿病相关中医指南中发现的研究问题
指南中推荐措施无科学证据支持则表示该临床问题至少在指南制订时没有被研究,而低等级证据则是提示对于该临床问题目前因缺乏高质量研究,支持决策的强度不足。所以比较分析糖尿病相关指南后,我们发现指南中低/无证据支持的信息、新增的主题、指南间不一致内容、交叉靶点的证据源、经典名方、中药毒性、中医特色疗法等可以为未来糖尿病研究的选题提供借鉴的方向,表5为一些研究问题举例。

3 讨论
通过全面梳理糖尿病相关中医指南后发现指南中研究问题主要围绕辨证论治、辨症治疗、辨指标治疗、辨体征治疗、专病专药(单味药、对药、角药、经验方、专方验方等)、饮食(药膳、茶饮)、外治法(针刺、耳针、体针、灸法、推拿、外敷、熏洗、物理疗法等)、传统功法(八段锦、太极拳、气功、易筋经、五禽戏)等内容。目前糖尿病相关的总体证据级别主要集中于中低水平,低级别证据主要集中于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辨证论治、辨症治疗、辨体征治疗、辨指标治疗、中成药、专病专方、饮食等方面。传统特色疗法(针刺、太极拳、八段锦等)在不同类型的并发症中的证据级别存在较大差异,甚至目前无相关确切证据信息。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诊治、康复等生命全周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循证医学一直倡导以重要问题为驱动进行科学研究。然而,尽管目前中医相关研究的数量快速增加,但缺乏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36]。《柳叶刀》的评论指出,中国的医学论文投稿数量位居全球前三,但被接受发表的数量却很少[37]。国内中文期刊发表的许多研究存在报告质量低、研究过程不规范、缺乏标准、证据重复冗余、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38],因此被推荐至国际指南的研究甚少。重要的研究问题的提出是启动科学研究的关键,直接影响研究过程的具体实施和研究结果的价值。临床指南荟萃了目前相关研究成果的综合评价,是医疗实践最佳指导意见,也是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之一。以往已有一些基于指南科研选题的成功案例,例如第9版《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抗栓与血栓预防临床实践指南》中推荐有症状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使用弹力袜的意见仅依据C级证据,随后2014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弹性压力袜对于首次深静脉血栓后血栓形成综合征并无明显预防作用[39],不推荐常规穿戴弹性压力袜;再如2016发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中推荐患者使用脉管复康片,但是无相关证据支持,随后王学军等[40]在2017年通过系统评价指出脉管复康片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糖尿病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例如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被纳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的推荐意见。目前需要更多类似的高质量研究针对性解决重要临床问题,以便支持未来临床决策,所以我们倡议在今后研究选题时充分考虑以下几点:① 选题重点关注指南中低或无证据支持的信息,这类是指缺乏充分、高质量科学数据或临床试验支持的证据或个别案例、专家观点、传统经验的信息,在评估和应用这类信息时,需要谨慎权衡利弊,所以需要进一步更可靠的证据来支持决策。② 最新版指南中新增的主题很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这表明该指南认识到未来研究在持续发展和改进现有领域方面的重要性。特别是新增的但缺乏证据支持的重要主题,将成为填补研究空白的优先选择。③ 同一阶段发表的相同主题的指南之间不一致的意见可能成为研究的切入点。此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指南所采用的证据分级标准及其制订过程的规范性,然后谨慎地评估和选择研究问题。④ 交叉靶点的证据信息是指在研究某一特定药物或治疗方法时,同时观察到其他多种疾病或症状的改善效果。这种证据信息体现了这个药物或干预措施具有多方面的临床重要性。如果交叉靶点的证据基于低级别的证据,对其进一步开展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⑤ 经典名方是古人积累千百年的经验总结,但由于缺乏现代量化证据,很难在大规模人群中推广应用。因此,深入探究经典名方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对于中医的传承发展具有积极意义。⑥ 目前研究主要关注中药的疗效,中药安全性已成为中医药行业发展的瓶颈,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深入开展中药安全性研究,阐明中药毒性原理,构建临床风险评控系统是促进临床用药安全的核心任务。⑦ 特色疗法如针刺、推拿、太极和八段锦等,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引入现代化新方法和新技术去进一步评价这些特色疗法,将有力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⑧ 同时应该持续关注糖尿病前沿,深入解读国际糖尿病指南内容。基于疾病缺口和中医优势,构建出优选糖尿病中医指南临床问题是未来开展指南内容制订的关键环节。这将切实促进中医糖尿病证据体规范化和国际化良性循环发展。
当然,指南中临床问题的全面分析仅是为我们选题提供了方向,在提出原始问题后,需要依据研究问题的类型选择相应的问题结构形式[41-43],最终构建成可实施的科学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进行系统性文献检索以查证思路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从切实临床意义出发,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来回答研究问题,并确保实施过程符合科学原则和伦理学要求,最终产生有利于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证据,促进循证中医药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中医糖尿病相关指南,认为指南可以为我们凝练重要的研究问题提供借鉴的方向。倡议今后的研究基于指南中低/无证据支持的信息、新增主题、指南间不一致内容、交叉靶点的证据源、经典名方、中药毒性、中医特色疗法等方面针对性解决糖尿病相关重要临床问题,尽量减少不必要、重复的研究。同时注重构建优选糖尿病中医指南临床问题,切实促进中医糖尿病研究领域良性循环发展。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1.4亿,位居世界首位[1]。不断涌现的相关研究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实践指南(简称指南)制订提供了不同级别的证据支持。指南是基于整合系统证据对各种研究问题进行利弊评价和共识权衡之后提出的卫生决策标准[2],但是某部指南中基于现有证据得出的结论可能会随着新证据的涌现而变化。有学者认为指南是研究选题的重要参考来源之一[3],例如指南中低/无证据支持的意见、着重关注的主题以及存在争议的问题,很可能成为新的研究问题和方向。
好的选题是研究的开端,研究问题临床意义不大或针对性不强,会导致研究目标不明确,从而影响研究质量,同时也会浪费研究时间和资源。目前,指南工作组主要通过专家讨论/共识、专家重要性评分排序以及根据关键环节筛选等方法进行筛选来自于医务人员、研究者等群体在临床实践中收集的中医指南临床问题[4,5]。已发布的指南中问题应该包含了当前亟需解决的临床问题、医疗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以及对患者诊疗方式最有利的问题[6]。如果现存指南中支持决策的证据不足或质量较低,我们就有理由认为这可以成为未来选题的切入点。因此本研究以糖尿病为例,系统梳理其相关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指南中证据分布情况,为今后糖尿病中医研究提供选题参考,从而减少不必要、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若能针对性地解决糖尿病相关重要临床问题,将会提高其研究价值,推进中医领域糖尿病相关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 糖尿病相关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指南;② 疾病类型包括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各种并发症;③ 指南内容中含有中医推荐信息。
排除标准:① 重复发表的指南;② 同一指南的旧版本;③ 无法获取全文。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VIP、CBM数据库、STAR指南评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医脉通网站,搜集已发布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有关糖尿病的指南。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1月30日。检索以主题词结合关键词方式进行,中文检索词包括:糖尿病、消渴、中医药、中医、中西医、中药、中成药、传统医学、病证结合、针灸、针刺、推拿、指南等;英文检索词包括:diabetes、polydipsia、TCM、Chinese medicine、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hinese herbal medicine、patent medicine、traditional medicine、disease and syndrome combination、acupuncture、needle insertion、tuina、massage、guidelines等。
1.3 资料提取和统计分析
两位研究人员独立阅读指南的全部内容后,提取指南的名称、疾病、发布时间、发布机构、期刊来源以及基金资助等一般信息。同时进一步提取指南中详细的研究问题、证据分布和证据等级等信息。由于纳入的指南参考了三种不同的证据分级标准,我们在合并证据分布信息横向比较之前对本次研究中的“高等级、中低级、低等级”进行了合理定义,其中高等级证据包括英国Cochrane中心证据分级标准的1a、1b和1c,传统医学证据体的构成及证据分级标准的Ⅰa和Ⅰb,以及GRADE证据质量分级标准的高等级(A);中等级证据包括英国Cochrane中心证据分级标准的2a、2b、2c、3a和3b,传统医学证据体的构成及证据分级标准的Ⅱa、Ⅱb、Ⅲa和Ⅲb,以及GRADE证据质量分级标准的中等级(B);低等级包括英国Cochrane中心证据分级标准的4和5,传统医学证据体的构成及证据分级标准的Ⅳ和Ⅴ,以及GRADE证据质量分级标准的低等级(C)和极低等级(D),具体详细内容见附件表1[7,8]。提取的信息内容尽可能遵循指南原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报告相应的各个信息采集项目的频数和比例等。
2 结果
2.1 纳入指南的基本特征
检索共获得糖尿病相关中医指南共计27部[9-35],其中1部为英文[9],均为整体论述式指南。涉及疾病包括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以及各种并发症(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脑血管病、肾病、心肌病、皮肤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96%的指南主要关注糖尿病相关的诊疗与综合管理,仅1部为糖尿病食养指南[10]。证据分级方面,7部指南借鉴英国Cochrane中心证据分级标准[11-17],1部采取GRADE分级标准[18],6部指南参照传统医学证据体的构成及证据分级标准[9,19-23]。1/3的指南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15,17,19-21,23-26],9部指南声明无基金支持[9,10,15,17,18,21,23,25,26],26部指南均以团体名义发布,大多数指南集中发表于2011年和2021年(表1)。

2.2 糖尿病中医相关研究问题证据分布情况
相关指南内容主要涉及辨证论治、辨症治疗、辨指标治疗、辨体征治疗、专病专药(单味药、对药、角药、经验方、专方验方等)、饮食(药膳或茶饮)、外治法(针刺、耳针、体针、灸法、推拿、外敷、熏洗、物理疗法等)、传统功法(八段锦、太极拳、气功、易筋经、五禽戏)等。如表2所示,我们发现:① 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其各类并发症目前均存在一定数量的高级别证据,但总体证据级别主要集中于中低水平(67.3%)。其中,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相关指南中高等级证据占比相对比较高,分别为75.7%、52.0%、36.6%和25.3%,而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指南中高等级证据占比较低,分别仅有7.2%、7.6%、13.2%和13.3%,特别是糖尿病心肌病的辨症状、辨体征、辨指标、专病专药方面目前均无高级别证据。② 仅糖尿病肾病指南中有6大类别关于中药毒性的V级证据信息,然而其他指南均未涉及安全性证据。③ 中医情志疗法在2021年开始受到关注,其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证据分级为5级,而在2023年《老年2型糖尿病慢病管理指南》中无证据分级和具体推荐意见。

另外,针刺、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特色疗法在糖尿病不同类型的并发症中的证据级别存在较大差异(表3)。比如针刺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证据级别为3b,而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的证据级别为1b/2b,甚至目前暂无八段锦、太极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确切证据信息。低级别证据主要集中于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辨证论治、辨症治疗、辨体征治疗、辨指标治疗、中成药、专病专方、饮食等方面(表4),其中单味药43种、方剂73首、对药33种、角药36种。


2.3 糖尿病相关中医指南中发现的研究问题
指南中推荐措施无科学证据支持则表示该临床问题至少在指南制订时没有被研究,而低等级证据则是提示对于该临床问题目前因缺乏高质量研究,支持决策的强度不足。所以比较分析糖尿病相关指南后,我们发现指南中低/无证据支持的信息、新增的主题、指南间不一致内容、交叉靶点的证据源、经典名方、中药毒性、中医特色疗法等可以为未来糖尿病研究的选题提供借鉴的方向,表5为一些研究问题举例。

3 讨论
通过全面梳理糖尿病相关中医指南后发现指南中研究问题主要围绕辨证论治、辨症治疗、辨指标治疗、辨体征治疗、专病专药(单味药、对药、角药、经验方、专方验方等)、饮食(药膳、茶饮)、外治法(针刺、耳针、体针、灸法、推拿、外敷、熏洗、物理疗法等)、传统功法(八段锦、太极拳、气功、易筋经、五禽戏)等内容。目前糖尿病相关的总体证据级别主要集中于中低水平,低级别证据主要集中于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辨证论治、辨症治疗、辨体征治疗、辨指标治疗、中成药、专病专方、饮食等方面。传统特色疗法(针刺、太极拳、八段锦等)在不同类型的并发症中的证据级别存在较大差异,甚至目前无相关确切证据信息。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诊治、康复等生命全周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循证医学一直倡导以重要问题为驱动进行科学研究。然而,尽管目前中医相关研究的数量快速增加,但缺乏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36]。《柳叶刀》的评论指出,中国的医学论文投稿数量位居全球前三,但被接受发表的数量却很少[37]。国内中文期刊发表的许多研究存在报告质量低、研究过程不规范、缺乏标准、证据重复冗余、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38],因此被推荐至国际指南的研究甚少。重要的研究问题的提出是启动科学研究的关键,直接影响研究过程的具体实施和研究结果的价值。临床指南荟萃了目前相关研究成果的综合评价,是医疗实践最佳指导意见,也是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之一。以往已有一些基于指南科研选题的成功案例,例如第9版《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抗栓与血栓预防临床实践指南》中推荐有症状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使用弹力袜的意见仅依据C级证据,随后2014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弹性压力袜对于首次深静脉血栓后血栓形成综合征并无明显预防作用[39],不推荐常规穿戴弹性压力袜;再如2016发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中推荐患者使用脉管复康片,但是无相关证据支持,随后王学军等[40]在2017年通过系统评价指出脉管复康片一定程度上能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糖尿病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例如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被纳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的推荐意见。目前需要更多类似的高质量研究针对性解决重要临床问题,以便支持未来临床决策,所以我们倡议在今后研究选题时充分考虑以下几点:① 选题重点关注指南中低或无证据支持的信息,这类是指缺乏充分、高质量科学数据或临床试验支持的证据或个别案例、专家观点、传统经验的信息,在评估和应用这类信息时,需要谨慎权衡利弊,所以需要进一步更可靠的证据来支持决策。② 最新版指南中新增的主题很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这表明该指南认识到未来研究在持续发展和改进现有领域方面的重要性。特别是新增的但缺乏证据支持的重要主题,将成为填补研究空白的优先选择。③ 同一阶段发表的相同主题的指南之间不一致的意见可能成为研究的切入点。此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指南所采用的证据分级标准及其制订过程的规范性,然后谨慎地评估和选择研究问题。④ 交叉靶点的证据信息是指在研究某一特定药物或治疗方法时,同时观察到其他多种疾病或症状的改善效果。这种证据信息体现了这个药物或干预措施具有多方面的临床重要性。如果交叉靶点的证据基于低级别的证据,对其进一步开展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⑤ 经典名方是古人积累千百年的经验总结,但由于缺乏现代量化证据,很难在大规模人群中推广应用。因此,深入探究经典名方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对于中医的传承发展具有积极意义。⑥ 目前研究主要关注中药的疗效,中药安全性已成为中医药行业发展的瓶颈,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深入开展中药安全性研究,阐明中药毒性原理,构建临床风险评控系统是促进临床用药安全的核心任务。⑦ 特色疗法如针刺、推拿、太极和八段锦等,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引入现代化新方法和新技术去进一步评价这些特色疗法,将有力促进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⑧ 同时应该持续关注糖尿病前沿,深入解读国际糖尿病指南内容。基于疾病缺口和中医优势,构建出优选糖尿病中医指南临床问题是未来开展指南内容制订的关键环节。这将切实促进中医糖尿病证据体规范化和国际化良性循环发展。
当然,指南中临床问题的全面分析仅是为我们选题提供了方向,在提出原始问题后,需要依据研究问题的类型选择相应的问题结构形式[41-43],最终构建成可实施的科学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进行系统性文献检索以查证思路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从切实临床意义出发,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来回答研究问题,并确保实施过程符合科学原则和伦理学要求,最终产生有利于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证据,促进循证中医药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中医糖尿病相关指南,认为指南可以为我们凝练重要的研究问题提供借鉴的方向。倡议今后的研究基于指南中低/无证据支持的信息、新增主题、指南间不一致内容、交叉靶点的证据源、经典名方、中药毒性、中医特色疗法等方面针对性解决糖尿病相关重要临床问题,尽量减少不必要、重复的研究。同时注重构建优选糖尿病中医指南临床问题,切实促进中医糖尿病研究领域良性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