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肖慧, 吴凡, 安福润, 翟志敏. 1990—2019年中国非霍奇金淋巴瘤疾病负担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3, 23(8): 880-886. doi: 10.7507/1672-2531.202303171 复制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结、脾脏、胸腺等淋巴器官,也可发生在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和器官[1]。2019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9,GBD 2019)显示,中国患者占全球NHL新发病例的20.1%和死亡人数的17.4%[2]。全球癌症观察站(GLOBOCAN)2020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NHL新发人数为92 834例,死亡人数为54 351例[3]。其分布趋势因年龄、性别、国家而异[4]。如男性的NHL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全部恶性肿瘤第10位;而女性均未进入全部恶性肿瘤的前10位[5]。以上数据表明中国正面临NHL的巨大疾病负担。尽管近年来多项治疗研究进展使疾病负担有所下降,但中国NHL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本研究旨在通过对GBD 2019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了解1990—2019年中国NHL疾病负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NHL疾病控制和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GBD 2019。GBD 2019对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的369种疾病、87种危险因素进行疾病负担综合性研究,并按国家和地区、年份、性别和年龄分别报告[6]。本研究提取了1990—2019年中国及全球NHL疾病负担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7]。
1.2 疾病负担评估指标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及其相应的年龄标化率作为评价中国NHL疾病负担的指标。DALY是以时间为单位综合考虑死亡和伤残两者的健康损失,比较全面合理的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DALY为早死损失健康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之和。利用死亡率和平均死亡年龄计算YLL,利用伤残权重、患病率等数据计算YLD[8]。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of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率(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分析各指标的时间变化趋势。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9软件整理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群NHL发病率、死亡率、DALY及相应年龄标化率的变化幅度。利用GBD世界标准人口计算年龄别标化率(age- standardized rate,ASR)以减少年龄、性别结构差异带来的影响。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1.0软件进行变化趋势分析,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计算中国NHL疾病负担指标的APC、AAPC及其95%CI及趋势检验[9-10]。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1990—2019年中国NHL疾病负担情况
2.1.1 发病率、标化发病率
1990—2019年中国NHL总体、男性、女性的发病率及标化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总体发病率从1990年的1.7/10万升至2019年的6.46/10万,增幅为281.09%,女性增幅为208.32%,男性增幅为335.3%。总体标化发病率从1990年的2.04/10万升至2019年的4.99/10万,增幅为144.72%,女性增幅为96.96%,男性增幅为181.73%。其中男性的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的增长幅度均高于女性。
2.1.2 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
1990—2019年中国NHL总体、男性、女性的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总体死亡率从1990年的1.39/10万升至2019年的3.12/10万,增幅为124.36%,女性增幅为78.86%,男性增幅为159.32%。总体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1.82/10万升至2019年的2.32/10万,增幅为27.17%,女性增幅为1.03%,男性增幅为47.78%。其中男性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的增长幅度均高于女性。
2.1.3 DALY率、年龄标化DALY率
1990—2019年中国NHL总体、男性、女性的DALY率呈上升趋势,总体DALY率从1990年的54.92/10万升至2019年的91.84/10万,增幅为67.22%,女性增幅为29.65%,男性增幅为95.19%。男性的DALY率增长幅度高于女性。总体、男性标化DALY率呈上升趋势,总体标化DALY率从1990年的61.41/10万升至2019年的71/10万,增幅为15.61%,男性增幅为35.25%。而女性的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降幅为10.18%(表1)。

2.2 1990—2019年中国NHL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2.2.1 1990—2019年我国NHL标化发病率变化趋势分析
总体标化发病率呈5个阶段变化,拐点分别为2002年、2007年、2010年和2013年,上升幅度最大的为2007—2010年,以年均9.53%的趋势上升;在2013—2019年以年均0.82%的趋势上升,年均上升趋势明显放缓;总体趋势以年均3.12%上升。
男性标化发病率呈6个阶段变化,拐点分别为1995年、2001年、2007年、2010年和2013年,上升幅度最大的为2007—2010年,以年均10.66%的趋势上升;2013—2019年以年均0.36%的趋势上升,年均上升趋势明显变缓;总体趋势以年均3.62%上升。
女性标化发病率呈6个阶段变化,拐点分别为1996年、1999年、2003年、2007年和2010年,上升幅度最大的为2007—2010年,以年均7.15%的趋势上升;1999—2003年呈现下降趋势。总体趋势以年均2.34%上升。
1990—2019年总体、男性、女性标化发病率均为上升趋势,但近几年上升趋势明显变缓(图1和表2)。

空心点为拐点。

2.2.2 1990—2019年我国NHL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总体标化死亡率呈6个阶段变化,拐点分别为1995年、2002年、2007年、2011年和2014年,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为2007—2011年,以年均4.90%的趋势上升;1995—2002年、2014—2019年呈现下降趋势,2014—2019年下降幅度最为显著;总体趋势以年均0.83%上升。
男性标化死亡率呈6个阶段变化,拐点分别为1999年、2002年、2007年、2010年和2013年,上升幅度最大的为2007—2010年,以年均6.59%的趋势上升,而2013—2019年以年均1.51%的趋势明显下降;总体趋势以年均1.37%上升。
女性标化死亡率呈6个阶段变化,拐点分别为1995年、1999年、2002年、2007年和2010年,自1995—2007年是下降趋势,后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总体趋势以年均0.01%上升。
1990—2019年总体、男性标化死亡率均为上升后下降趋势,女性标化死亡率标化趋势平稳(图2和表2)。

空心点为拐点。
2.2.3 1990—2019年我国NHL标化DALY率变化趋势分析
总体标化DALY率呈6个阶段变化,拐点分别为1997年、2003年、2007年、2010年和2013年,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为2007—2010年,以年均5.55%的趋势上升,自2013—2019年以年均0.96%的趋势下降;总体趋势以年均0.51%上升。
男性标化DALY率呈6个阶段变化,拐点分别为1999年、2002年、2007年、2010年和2013年,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为2007—2010年,以年均6.66%的趋势上升,自2013—2019年以年均1.40%的趋势明显下降;总体趋势以年均1.06%上升。
女性标化DALY率呈6个阶段变化,拐点分别为1996年、2000年、2003年、2007年和2010年,自1996—2007年呈现下降趋势,2007—2010年上升后呈现平稳趋势;总体趋势以年均0.36%下降。
1990—2019年总体、男性、女性标化DALY率为上升后下降趋势,女性标化DALY率近几年趋于平稳(图3和表2)。

空心点为拐点。
2.3 1990—2019年中国NHL不同年龄组疾病负担情况
中国NHL发病率、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DALY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趋势。其中2019年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75~79岁,发病率为29.09/10万;死亡率最高的年龄段为>80岁,死亡率为18.56/10万;DALY率最高的年龄段为70~74岁,DALY率为268.00/10万。1990—2019年的0~19岁年龄组人群疾病负担呈现下降趋势,其他年龄组人们疾病负担呈现上升趋势(图4)。

a:发病率;b:死亡率;c:DALY率。
2.4 1990—2019年中国与全球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及DALY率比较分析
1990—2019年全球标化发病率从4.65/10万升至5.73/10万,增幅为23.34%,1990—2019年中国年龄标化发病率的增幅为144.72%。中国NHL标化发病率增幅明显高于全球水平(图5a)。

a:标化发病率;b:标化死亡率;c:标化DALY率。
1990—2019年全球标化死亡率从3.15/10万升至3.19/10万,增幅为1.18%,1990—2019年中国年龄标化发病率的增幅为27.17%。中国NHL 标化死亡率增幅高于全球水平(图5b)。
1990—2019年全球标化DALY率从90.43/10万降至86.5/10万,下降幅度为4.34%,1990—2019年中国年龄标化DALY率的增幅为15.61%。中国自2013年后呈下降趋势,全球标化DALY率自1995后一直呈下降趋势(图5c)。
2.5 2019年中国各省份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情况分析
中国2019年NHL的年龄标化DALY率在湖南、西藏和辽宁最高,在澳门、广东和浙江最低。年龄标化发病率在上海、天津和辽宁最高,在西藏、云南和甘肃最低。年龄标化死亡率在辽宁、湖南和四川最高,在澳门、广东和山东最低(表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NHL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标化发病率增幅为144.72%,明显高于全球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机会增加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NHL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持续增长[11]。根据已有的研究发现NHL的危险因素包括免疫系统疾病、感染、遗传因素、家族史等[12-13]。我国需加强对NHL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提高对NHL的认识,开展健康宣传活动,以改善发病率的持续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发病率的增长从另一方面能够反映出我国NHL早期诊断能力的提升。
在1990—2019年期间,中国NHL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全球数值相比,我国均处于较高水平。这与中国人口基数大,进入老龄化社会密切相关[14]。我国标化死亡率自2014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此归功于多项治疗研究的进展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如新兴的免疫治疗方法,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在复发难治性B细胞NHL的应用[15-16],使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降低死亡率。NHL的标化DALY率自2010—2013年增长幅度明显变缓,2013—2019年开始下降,这是由于2009年中国进行了一项重大的医疗改革,至2011年,中国建立了覆盖95%的城市居民和97%的农村居民的全民医疗保险计划[17-18]。中国医疗服务系统及医保制度日益健全,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
中国地大物博,各省份的经济水平及医疗保障水平存在差异,相应的各省份疾病负担亦有所差异,低社会人口指数的省份往往有较高的淋巴瘤负担,而高社会人口指数的省份则有较低的淋巴瘤负担。我国需因地制宜,根据各省份疾病负担情况制定相应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战略[19]。
本研究还发现,NHL的疾病负担存在性别、年龄差异,与之前研究结果相符[20]。1990—2019年期间,男性的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及其标化值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及激素水平相关[21]。同时,中国NHL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DNA损伤及基因突变增加、基础疾病增多,老年人口增多,老年发病率有所增加。在NHL预后研究中,老年(定义为≥60岁)已被确定为预后不良因素,并已纳入国际预后指数,以帮助风险分层并确定某些NHL亚型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22]。老年男性是我们NHL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应对其开展筛查工作,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宣传,提倡早诊早治。
1990—2019年的0~19岁年龄组的NHL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不同年龄层患者的生物学差异造成的,这对治疗方法和结局有重大影响[23]。比如在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情况下,儿童患者更有可能患有GCB病(DLBCL的主要亚型)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CL(ALK+ ALCL),这两种疾病均具有更好的预后特征[24]。因此,研究不同年龄段NHL亚型的发病机制可为疾病负担研究提供关键线索[25]。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中国NHL指南进行了修订及开展了新型治疗方案的研究[26],对疾病负担的分析结果有一定影响。本研究需进一步探讨NHL的危险因素导致疾病负担变化情况。
综合上述可得出,1990—2019年期间,我国NHL的疾病负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虽近几年,发病率增长幅度变缓慢,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总体均高于全球水平。NHL的疾病负担存在性别、年龄差异,男性、老年人将是我们重点防控对象,对重点对象开展筛查,实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因此加强对NHL的认识、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的研究,宣传NHL的高危因素及中国医疗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均十分重要。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结、脾脏、胸腺等淋巴器官,也可发生在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和器官[1]。2019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9,GBD 2019)显示,中国患者占全球NHL新发病例的20.1%和死亡人数的17.4%[2]。全球癌症观察站(GLOBOCAN)2020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NHL新发人数为92 834例,死亡人数为54 351例[3]。其分布趋势因年龄、性别、国家而异[4]。如男性的NHL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全部恶性肿瘤第10位;而女性均未进入全部恶性肿瘤的前10位[5]。以上数据表明中国正面临NHL的巨大疾病负担。尽管近年来多项治疗研究进展使疾病负担有所下降,但中国NHL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本研究旨在通过对GBD 2019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了解1990—2019年中国NHL疾病负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NHL疾病控制和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GBD 2019。GBD 2019对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的369种疾病、87种危险因素进行疾病负担综合性研究,并按国家和地区、年份、性别和年龄分别报告[6]。本研究提取了1990—2019年中国及全球NHL疾病负担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7]。
1.2 疾病负担评估指标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及其相应的年龄标化率作为评价中国NHL疾病负担的指标。DALY是以时间为单位综合考虑死亡和伤残两者的健康损失,比较全面合理的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DALY为早死损失健康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之和。利用死亡率和平均死亡年龄计算YLL,利用伤残权重、患病率等数据计算YLD[8]。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of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率(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分析各指标的时间变化趋势。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9软件整理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群NHL发病率、死亡率、DALY及相应年龄标化率的变化幅度。利用GBD世界标准人口计算年龄别标化率(age- standardized rate,ASR)以减少年龄、性别结构差异带来的影响。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1.0软件进行变化趋势分析,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计算中国NHL疾病负担指标的APC、AAPC及其95%CI及趋势检验[9-10]。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1990—2019年中国NHL疾病负担情况
2.1.1 发病率、标化发病率
1990—2019年中国NHL总体、男性、女性的发病率及标化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总体发病率从1990年的1.7/10万升至2019年的6.46/10万,增幅为281.09%,女性增幅为208.32%,男性增幅为335.3%。总体标化发病率从1990年的2.04/10万升至2019年的4.99/10万,增幅为144.72%,女性增幅为96.96%,男性增幅为181.73%。其中男性的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的增长幅度均高于女性。
2.1.2 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
1990—2019年中国NHL总体、男性、女性的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总体死亡率从1990年的1.39/10万升至2019年的3.12/10万,增幅为124.36%,女性增幅为78.86%,男性增幅为159.32%。总体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1.82/10万升至2019年的2.32/10万,增幅为27.17%,女性增幅为1.03%,男性增幅为47.78%。其中男性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的增长幅度均高于女性。
2.1.3 DALY率、年龄标化DALY率
1990—2019年中国NHL总体、男性、女性的DALY率呈上升趋势,总体DALY率从1990年的54.92/10万升至2019年的91.84/10万,增幅为67.22%,女性增幅为29.65%,男性增幅为95.19%。男性的DALY率增长幅度高于女性。总体、男性标化DALY率呈上升趋势,总体标化DALY率从1990年的61.41/10万升至2019年的71/10万,增幅为15.61%,男性增幅为35.25%。而女性的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降幅为10.18%(表1)。

2.2 1990—2019年中国NHL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2.2.1 1990—2019年我国NHL标化发病率变化趋势分析
总体标化发病率呈5个阶段变化,拐点分别为2002年、2007年、2010年和2013年,上升幅度最大的为2007—2010年,以年均9.53%的趋势上升;在2013—2019年以年均0.82%的趋势上升,年均上升趋势明显放缓;总体趋势以年均3.12%上升。
男性标化发病率呈6个阶段变化,拐点分别为1995年、2001年、2007年、2010年和2013年,上升幅度最大的为2007—2010年,以年均10.66%的趋势上升;2013—2019年以年均0.36%的趋势上升,年均上升趋势明显变缓;总体趋势以年均3.62%上升。
女性标化发病率呈6个阶段变化,拐点分别为1996年、1999年、2003年、2007年和2010年,上升幅度最大的为2007—2010年,以年均7.15%的趋势上升;1999—2003年呈现下降趋势。总体趋势以年均2.34%上升。
1990—2019年总体、男性、女性标化发病率均为上升趋势,但近几年上升趋势明显变缓(图1和表2)。

空心点为拐点。

2.2.2 1990—2019年我国NHL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总体标化死亡率呈6个阶段变化,拐点分别为1995年、2002年、2007年、2011年和2014年,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为2007—2011年,以年均4.90%的趋势上升;1995—2002年、2014—2019年呈现下降趋势,2014—2019年下降幅度最为显著;总体趋势以年均0.83%上升。
男性标化死亡率呈6个阶段变化,拐点分别为1999年、2002年、2007年、2010年和2013年,上升幅度最大的为2007—2010年,以年均6.59%的趋势上升,而2013—2019年以年均1.51%的趋势明显下降;总体趋势以年均1.37%上升。
女性标化死亡率呈6个阶段变化,拐点分别为1995年、1999年、2002年、2007年和2010年,自1995—2007年是下降趋势,后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总体趋势以年均0.01%上升。
1990—2019年总体、男性标化死亡率均为上升后下降趋势,女性标化死亡率标化趋势平稳(图2和表2)。

空心点为拐点。
2.2.3 1990—2019年我国NHL标化DALY率变化趋势分析
总体标化DALY率呈6个阶段变化,拐点分别为1997年、2003年、2007年、2010年和2013年,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为2007—2010年,以年均5.55%的趋势上升,自2013—2019年以年均0.96%的趋势下降;总体趋势以年均0.51%上升。
男性标化DALY率呈6个阶段变化,拐点分别为1999年、2002年、2007年、2010年和2013年,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为2007—2010年,以年均6.66%的趋势上升,自2013—2019年以年均1.40%的趋势明显下降;总体趋势以年均1.06%上升。
女性标化DALY率呈6个阶段变化,拐点分别为1996年、2000年、2003年、2007年和2010年,自1996—2007年呈现下降趋势,2007—2010年上升后呈现平稳趋势;总体趋势以年均0.36%下降。
1990—2019年总体、男性、女性标化DALY率为上升后下降趋势,女性标化DALY率近几年趋于平稳(图3和表2)。

空心点为拐点。
2.3 1990—2019年中国NHL不同年龄组疾病负担情况
中国NHL发病率、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DALY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趋势。其中2019年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75~79岁,发病率为29.09/10万;死亡率最高的年龄段为>80岁,死亡率为18.56/10万;DALY率最高的年龄段为70~74岁,DALY率为268.00/10万。1990—2019年的0~19岁年龄组人群疾病负担呈现下降趋势,其他年龄组人们疾病负担呈现上升趋势(图4)。

a:发病率;b:死亡率;c:DALY率。
2.4 1990—2019年中国与全球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及DALY率比较分析
1990—2019年全球标化发病率从4.65/10万升至5.73/10万,增幅为23.34%,1990—2019年中国年龄标化发病率的增幅为144.72%。中国NHL标化发病率增幅明显高于全球水平(图5a)。

a:标化发病率;b:标化死亡率;c:标化DALY率。
1990—2019年全球标化死亡率从3.15/10万升至3.19/10万,增幅为1.18%,1990—2019年中国年龄标化发病率的增幅为27.17%。中国NHL 标化死亡率增幅高于全球水平(图5b)。
1990—2019年全球标化DALY率从90.43/10万降至86.5/10万,下降幅度为4.34%,1990—2019年中国年龄标化DALY率的增幅为15.61%。中国自2013年后呈下降趋势,全球标化DALY率自1995后一直呈下降趋势(图5c)。
2.5 2019年中国各省份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情况分析
中国2019年NHL的年龄标化DALY率在湖南、西藏和辽宁最高,在澳门、广东和浙江最低。年龄标化发病率在上海、天津和辽宁最高,在西藏、云南和甘肃最低。年龄标化死亡率在辽宁、湖南和四川最高,在澳门、广东和山东最低(表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NHL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标化发病率增幅为144.72%,明显高于全球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机会增加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NHL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持续增长[11]。根据已有的研究发现NHL的危险因素包括免疫系统疾病、感染、遗传因素、家族史等[12-13]。我国需加强对NHL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提高对NHL的认识,开展健康宣传活动,以改善发病率的持续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发病率的增长从另一方面能够反映出我国NHL早期诊断能力的提升。
在1990—2019年期间,中国NHL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全球数值相比,我国均处于较高水平。这与中国人口基数大,进入老龄化社会密切相关[14]。我国标化死亡率自2014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此归功于多项治疗研究的进展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如新兴的免疫治疗方法,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在复发难治性B细胞NHL的应用[15-16],使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降低死亡率。NHL的标化DALY率自2010—2013年增长幅度明显变缓,2013—2019年开始下降,这是由于2009年中国进行了一项重大的医疗改革,至2011年,中国建立了覆盖95%的城市居民和97%的农村居民的全民医疗保险计划[17-18]。中国医疗服务系统及医保制度日益健全,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
中国地大物博,各省份的经济水平及医疗保障水平存在差异,相应的各省份疾病负担亦有所差异,低社会人口指数的省份往往有较高的淋巴瘤负担,而高社会人口指数的省份则有较低的淋巴瘤负担。我国需因地制宜,根据各省份疾病负担情况制定相应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战略[19]。
本研究还发现,NHL的疾病负担存在性别、年龄差异,与之前研究结果相符[20]。1990—2019年期间,男性的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及其标化值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及激素水平相关[21]。同时,中国NHL发病率、死亡率、DALY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DNA损伤及基因突变增加、基础疾病增多,老年人口增多,老年发病率有所增加。在NHL预后研究中,老年(定义为≥60岁)已被确定为预后不良因素,并已纳入国际预后指数,以帮助风险分层并确定某些NHL亚型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22]。老年男性是我们NHL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应对其开展筛查工作,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宣传,提倡早诊早治。
1990—2019年的0~19岁年龄组的NHL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不同年龄层患者的生物学差异造成的,这对治疗方法和结局有重大影响[23]。比如在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情况下,儿童患者更有可能患有GCB病(DLBCL的主要亚型)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CL(ALK+ ALCL),这两种疾病均具有更好的预后特征[24]。因此,研究不同年龄段NHL亚型的发病机制可为疾病负担研究提供关键线索[25]。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中国NHL指南进行了修订及开展了新型治疗方案的研究[26],对疾病负担的分析结果有一定影响。本研究需进一步探讨NHL的危险因素导致疾病负担变化情况。
综合上述可得出,1990—2019年期间,我国NHL的疾病负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虽近几年,发病率增长幅度变缓慢,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总体均高于全球水平。NHL的疾病负担存在性别、年龄差异,男性、老年人将是我们重点防控对象,对重点对象开展筛查,实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因此加强对NHL的认识、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的研究,宣传NHL的高危因素及中国医疗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均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