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南京 210023);
  • 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 3.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兰州 730000);
  • 4.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循证医学中心(兰州 730000);
  • 5. 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兰州 730000);
  • 6. 南京医科大学(南京 211166);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总结分析我国现有以重大传染病疫情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框架的特点和优劣势。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CBM和PubMed数据库,搜集关于我国重大传染病疫情治理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4月15日。对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和治理要素进行提取分析。结果  共纳入30个研究,发文时间主要集中在2020—2022年,研究内容多为COVID-19,以大数据治理、整体性治理、多主体协同治理框架为主。治理要素主要集中在治理主体、治理周期、制度保障三个方面。治理主体集中在多主体协同治理,治理周期以事中治理为主,基础保障是以信息技术大数据为主体的多重保障。结论  我国重大传染病疫情治理框架的治理主体已经从单一主体向多主体协同治理过渡。在增加事前预警治理的同时应注重事后恢复时期的治理。制度保障方面应该增加疫情舆情控制系统保障、隐私安全保障、心理疏导保障等全方位保障。

引用本文: 杨满丽, 张钰菁, 胡紫腾, 李安, 李慧珍, 王玲, 玉炫, 曹文杰, 陈雅馨, 张海力, 车前子, 陈耀龙, 梁宁, 王长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框架概况性评价—以重大传染病疫情为例.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3, 23(6): 684-690. doi: 10.7507/1672-2531.202302093 复制

  • 上一篇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 下一篇

    基于疾病或药物的儿童合理用药评价指标的构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