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吴远, 吕宏军, 浮姣, 高楚淇, 李舍予, 郭辉. 微信平台糖尿病推文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2, 22(8): 876-881. doi: 10.7507/1672-2531.202203102 复制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快速升高,已成为我国人民健康主要威胁之一。2015年至2017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2%[1]。作为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糖尿病治疗目标是良好地控制血糖,避免其他代谢紊乱,同时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是实现治疗目标的核心之一[2],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长期管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新媒体平台的发展逐渐颠覆了传统的糖尿病教育模式。以微信为例,2019年微信的月活跃用户达11.51亿[3],以发布健康知识为主的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所发布推文的总阅读数可达3.1亿次/年[4];另外,国内省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5]、各大学术期刊[6]、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等不同性质的主体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公众进行健康科普。微信公众号以其受众广泛、实时快速更新、互动性较强的特点,为糖尿病相关知识传播提供了新途径。有研究提示,在以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与教育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中仅有58.5%推送信息内容准确[7],目前微信公众平台上糖尿病教育信息仍有待进一步规范[8]。鉴于此,本文利用“新榜指数NRI”这一大数据工具[9],在目前排名靠前的微信公众号中调查糖尿病相关推文的发布现状,评价其内容准确性和影响准确性的因素,以期了解微信公众号上糖尿病相关推文的发布现状、准确性和影响因素,并为新媒体平台上糖尿病信息准确性评价监管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新榜指数(new rank index,NRI)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提供学术支持,通过新榜(newrank.cn)依据算法公式生成,旨在反映微信公众号的热度和发展趋势,是目前较为权威的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指数之一[10]。选择新榜《2020年中国微信公众号年榜》中排名前100位的微信公众号,以“糖尿病”为关键词,检索每个公众号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3个月内)的推文。纳入以“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与教育”为主题的推文。排除标准:① 视频形式和个人经历的推文;② 目标人群为医疗专业人士的推文;③ 在不同微信公众号间重复转载的推文。
1.2 研究方法
1.2.1 推文基本信息收集和主题归类
收集推文的题目、链接、正文内容、“阅读”数、“在看”数、“点赞”数等基本信息。微信推文的“阅读”数指点击阅读此篇文章的人数,“在看”数指在“看一看”功能中点击分享此篇文章的人数,“点赞”数指点赞此篇文章的人数。同时,从以下方面对微信公众号中糖尿病相关推文进行主题归类:① 糖尿病预防:包括糖尿病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筛查和一级预防。② 糖尿病干预管理:包括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并发症及合并症管理。③ 其他相关知识。微信平台推文基本信息收集和主题归类由2位研究者独立完成,如遇分歧,则咨询第三方协助判断。
1.2.2 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推文的准确性评价由2位内分泌代谢科专科医师独立进行,如有分歧将通过讨论取得一致。本文基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2],将推文准确性分为:① 一致:与现行临床实践指南一致;② 不一致:现行临床实践指南未提及、不一致或冲突。
参考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提出的网络信息置信度评价标准[11]以及Health on the Net Foundation(HONcode)的医疗和健康网站行为准则原则[12],本研究列出如下4个可能影响推文准确性的因素:① 原创性:根据微信推文是否发布原创声明[13]进行判断;② 专家支持:在涉及任何形式医疗建议的推文中,是否声明由医护专业人员(姓名和工作单位)参与、撰写或审核;③ 证据支持:推文涉及重要理论、知识、事实或数据时,是否提供参考文献作为证据支持;④ 商业推广:推文是否将有关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影响因素判断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如遇分歧,将通过讨论取得一致。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推文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出相关推文520篇,排除其中379篇主题无关的推文,并进一步排除视频形式(4篇)、个人经历(14篇)、供专业人士阅读(11篇)、重复转载(44篇)的推文,最终共纳入68篇以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与教育为主题的推文,由26个微信公众号发布,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2.2 推文传播情况
在纳入68篇以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与教育为主题的推文中,“阅读”数超过10万的推文共计12篇,“阅读”中位次数为21 303(7 620,38 297)次,见表1。与同期被排除的推文相比,糖尿病相关推文的“阅读”、“在看”和“点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阅读”数:纳入推文21 303(7 620,38 297)次与排除推文17 894(8 092,43 960)次,P=0.64;“在看”数:纳入推文38.5(19,166)次与排除推文35(12,97)次,P=0.25;“点赞”数:纳入推文44(18,158)次与排除推文39(15,123)次,P=0.15]。

2.3 推文主题分类
纳入68篇糖尿病相关推文的主题涉及糖尿病预防16篇(23.5%),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管理20篇(29.4%),糖尿病干预管理43篇(63.2%),其他糖尿病相关知识9篇(13.2%)(图2)。糖尿病预防中有4篇涉及含糖饮料的推文。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中有6篇推文涉及时令水果,4篇推文涉及主食,其中3篇推文涉及粽子的食用注意。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管理共23篇(33.8%),内容涉及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合并症涉及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感染等。其他糖尿病相关知识包括其他类型糖尿病如暴发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以及胰岛素注射技术、低血糖、血糖控制目标和新型降糖药物等。

2.4 推文准确性评价及准确性对推文传播的影响
在纳入68篇糖尿病相关推文的准确性评价中,43篇(63.2%)推文内容与临床指南一致,25篇(36.8%)推文内容与临床指南不一致。
如表1所示,内容一致的糖尿病相关推文,“阅读”、“在看”和“点赞”数依次为21 567(8 362,56 507)次、39(18,92)次和44(17,125)次,不一致推文的“阅读”、“在看”和“点赞”数依次为20 626(7 198,36 849)次、38(23,255)次和62(23,305)次,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一致的糖尿病相关推文中,每千次阅读在看数(“在看”数/“阅读”数×1 000)为1.95(1.19,2.92)/千次、每千次阅读点赞数(“点赞”数/“阅读”数×1 000)为2.12(0.98,3.85)/千次,在不一致推文中分别为2.65(1.71,8.60)/千次和3.04(1.92,8.74)/千次,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推文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在纳入的68篇推文中,有7篇(10.3%)为原创内容,有26篇(38.2%)内容具有专家支持,有12篇(17.6%)提供了证据支持,有6篇(8.8%)涉及商业推广。有专家支持的推文一致率为80.8%(21/26),而无专家支持的推文一致率为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7,P=0.02)。有证据支持的推文一致率为91.7%(11/12),而无证据支持的推文一致率为57.1%(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6,P=0.04)。有商业推广的推文一致率为16.7%(1/6),而无商业推广的推文一致率为67.7%(4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9,P=0.02)(表2)。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微信公众号中已有相当一部分涉及糖尿病知识的传播,其主题内容涉及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各个方面。但微信公众号中糖尿病相关推文逾1/3与现行临床实践指南不一致,这些不一致推文往往具有缺乏专家和证据支持、涉及商业推广的特征。同时,针对反映公众阅读情况的指标(“阅读”数),不一致推文与一致推文相比并无明显差异。然而,针对反映公众分享及认可情况的指标(每千次阅读“在看”数、每千次阅读“点赞”数),不一致推文均显著高于一致推文。
微信推文等网络自媒体是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14],本研究提示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糖尿病相关推文大量存在与现行临床实践指南不一致的现象。这与既往针对网页糖尿病健康信息的质量评价结果相似[15-16],网络发布糖尿病健康信息的质量仍有待提高。与内容一致糖尿病推文比较,不一致推文的阅读量并无显著差异,提示其传播范围和传播能力相当,内容准确性并未显著影响糖尿病推文的阅读情况。发生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有:首先,微信平台上的读者难以自行鉴别糖尿病相关推文内容的准确性;其次,与指南一致的糖尿病推文可能更为晦涩难懂,如在针对胰腺癌的网络信息分析中发现准确性更高的网站易读性越低[17];最后,媒体平台可能通过争议性、耸人听闻的内容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18]。在本文纳入的4篇“阅读”数为10万+的不一致推文中,其推文题目和内容中的信息很容易引起注意并煽动读者。这种现象同样出现在其他新媒体平台上,既往对Facebook上53个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帖的研究显示帖子的参与度与帖子信息准确性之间没有相关性[19]。
本研究也提示,阅读后读者更倾向于给不一致推文点击“在看”或“点赞”,提示这些不一致、未证实的推文更受读者的欢迎,更容易获得分享或转发,从而在朋友圈中传播。金晓玲等[20]针对微信朋友圈中健康信息传播行为的研究也发现,健康信息的社会特征(有趣性、新颖性、正确性)、情绪特征(令人惊叹性、积极性、富含情绪性)和功能特征(有用性)均对电子健康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传播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富含情绪性、有用性和有趣性。为获得更高的阅读量和转发率,新媒体平台可能刻意通过耸人听闻、给出肯定但无引证的结论等手段迎合读者兴趣而忽略推文的准确性。可见,目前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糖尿病相关推文中,广泛存在内容不准确、内容有待进一步证实等问题,推文质量参差不齐。另外,网络自媒体可能通过提供不准确信息刻意误导读者,以实现商业利益。
本文进一步探索影响纳入推文准确性的因素。发现声明由医护专业人员参与、撰写或审核的推文,提供参考文献推文,无商业推广推文准确率更高。既往Martin-Facklam等[21]针对网络药品信息的内容质量研究也发现,没有经济利益冲突,以及为科学事实提供引文与更佳的内容质量相关。网络糖尿病信息与临床指南不一致的现象持续存在而读者难以自行鉴别真伪,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公众通过网络途径获得健康信息的需求逐渐增加,对微信公众号上糖尿病相关推文进行监管显得必要而紧迫。首先,有关部门可考虑建立一定的审查机制。目前,网络信息真伪主要由非政府性质的媒体机构所运营的事实审查平台进行核查,目前国内主流的事实核查平台包括:人民网“求真”栏目、腾讯“较真”平台及南京大学“NJU核真录”。上述三大事实核查平台在核查健康类网络信息时主要以专家作为主体进行查证和辟谣,目前仍然缺乏统一和成熟的评价体系[22]。针对糖尿病相关网络信息准确性评价的方式和体系或可在上述事实核查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高效的谣言识别方式,建立成熟统一的评价体系。另外,可进一步规范网络糖尿病相关推文的撰写和发布,即涉及任何形式医疗建议的内容均需声明具体医护专业人员参与、撰写或审核,涉及重要理论、知识、事实或数据时应提供参考文献作为证据支持。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涉及商业推广的糖尿病相关推文的核查。最后,在目前现实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使用微信公众号糖尿病相关推文进行自我管理前应咨询专业的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并鼓励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向糖尿病患者推荐准确可靠的网络内容以协助其进行自我管理。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纳入糖尿病相关推文数量有限,推文内容具有时令性,可能造成研究存在偏倚。在对影响推文准确性因素的分析中,只纳入原创性、专家支持、证据支持和商业推广因素,可能存在影响因素不全面的问题。对糖尿病相关网络知识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有待多平台、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探索。
目前,微信公众号上糖尿病相关推文具有一定的传播能力,内容涉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合并症等专业知识,但部分推文与现行临床实践指南不一致。这些不一致推文不仅具有同样的传播范围和传播能力,同时更容易获得读者的点赞和分享。这提示普通读者难以自行鉴别糖尿病相关推文内容的准确性,因而微信平台上糖尿病相关推文应建立审查机制,撰写和发布可从提供专家及证据支持、规范商业推广等途径进一步规范。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快速升高,已成为我国人民健康主要威胁之一。2015年至2017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2%[1]。作为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糖尿病治疗目标是良好地控制血糖,避免其他代谢紊乱,同时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是实现治疗目标的核心之一[2],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长期管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新媒体平台的发展逐渐颠覆了传统的糖尿病教育模式。以微信为例,2019年微信的月活跃用户达11.51亿[3],以发布健康知识为主的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所发布推文的总阅读数可达3.1亿次/年[4];另外,国内省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5]、各大学术期刊[6]、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等不同性质的主体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公众进行健康科普。微信公众号以其受众广泛、实时快速更新、互动性较强的特点,为糖尿病相关知识传播提供了新途径。有研究提示,在以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与教育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中仅有58.5%推送信息内容准确[7],目前微信公众平台上糖尿病教育信息仍有待进一步规范[8]。鉴于此,本文利用“新榜指数NRI”这一大数据工具[9],在目前排名靠前的微信公众号中调查糖尿病相关推文的发布现状,评价其内容准确性和影响准确性的因素,以期了解微信公众号上糖尿病相关推文的发布现状、准确性和影响因素,并为新媒体平台上糖尿病信息准确性评价监管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新榜指数(new rank index,NRI)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提供学术支持,通过新榜(newrank.cn)依据算法公式生成,旨在反映微信公众号的热度和发展趋势,是目前较为权威的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指数之一[10]。选择新榜《2020年中国微信公众号年榜》中排名前100位的微信公众号,以“糖尿病”为关键词,检索每个公众号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3个月内)的推文。纳入以“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与教育”为主题的推文。排除标准:① 视频形式和个人经历的推文;② 目标人群为医疗专业人士的推文;③ 在不同微信公众号间重复转载的推文。
1.2 研究方法
1.2.1 推文基本信息收集和主题归类
收集推文的题目、链接、正文内容、“阅读”数、“在看”数、“点赞”数等基本信息。微信推文的“阅读”数指点击阅读此篇文章的人数,“在看”数指在“看一看”功能中点击分享此篇文章的人数,“点赞”数指点赞此篇文章的人数。同时,从以下方面对微信公众号中糖尿病相关推文进行主题归类:① 糖尿病预防:包括糖尿病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筛查和一级预防。② 糖尿病干预管理:包括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并发症及合并症管理。③ 其他相关知识。微信平台推文基本信息收集和主题归类由2位研究者独立完成,如遇分歧,则咨询第三方协助判断。
1.2.2 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推文的准确性评价由2位内分泌代谢科专科医师独立进行,如有分歧将通过讨论取得一致。本文基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2],将推文准确性分为:① 一致:与现行临床实践指南一致;② 不一致:现行临床实践指南未提及、不一致或冲突。
参考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提出的网络信息置信度评价标准[11]以及Health on the Net Foundation(HONcode)的医疗和健康网站行为准则原则[12],本研究列出如下4个可能影响推文准确性的因素:① 原创性:根据微信推文是否发布原创声明[13]进行判断;② 专家支持:在涉及任何形式医疗建议的推文中,是否声明由医护专业人员(姓名和工作单位)参与、撰写或审核;③ 证据支持:推文涉及重要理论、知识、事实或数据时,是否提供参考文献作为证据支持;④ 商业推广:推文是否将有关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传递给读者。影响因素判断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如遇分歧,将通过讨论取得一致。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推文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出相关推文520篇,排除其中379篇主题无关的推文,并进一步排除视频形式(4篇)、个人经历(14篇)、供专业人士阅读(11篇)、重复转载(44篇)的推文,最终共纳入68篇以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与教育为主题的推文,由26个微信公众号发布,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2.2 推文传播情况
在纳入68篇以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与教育为主题的推文中,“阅读”数超过10万的推文共计12篇,“阅读”中位次数为21 303(7 620,38 297)次,见表1。与同期被排除的推文相比,糖尿病相关推文的“阅读”、“在看”和“点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阅读”数:纳入推文21 303(7 620,38 297)次与排除推文17 894(8 092,43 960)次,P=0.64;“在看”数:纳入推文38.5(19,166)次与排除推文35(12,97)次,P=0.25;“点赞”数:纳入推文44(18,158)次与排除推文39(15,123)次,P=0.15]。

2.3 推文主题分类
纳入68篇糖尿病相关推文的主题涉及糖尿病预防16篇(23.5%),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管理20篇(29.4%),糖尿病干预管理43篇(63.2%),其他糖尿病相关知识9篇(13.2%)(图2)。糖尿病预防中有4篇涉及含糖饮料的推文。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中有6篇推文涉及时令水果,4篇推文涉及主食,其中3篇推文涉及粽子的食用注意。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管理共23篇(33.8%),内容涉及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合并症涉及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感染等。其他糖尿病相关知识包括其他类型糖尿病如暴发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以及胰岛素注射技术、低血糖、血糖控制目标和新型降糖药物等。

2.4 推文准确性评价及准确性对推文传播的影响
在纳入68篇糖尿病相关推文的准确性评价中,43篇(63.2%)推文内容与临床指南一致,25篇(36.8%)推文内容与临床指南不一致。
如表1所示,内容一致的糖尿病相关推文,“阅读”、“在看”和“点赞”数依次为21 567(8 362,56 507)次、39(18,92)次和44(17,125)次,不一致推文的“阅读”、“在看”和“点赞”数依次为20 626(7 198,36 849)次、38(23,255)次和62(23,305)次,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一致的糖尿病相关推文中,每千次阅读在看数(“在看”数/“阅读”数×1 000)为1.95(1.19,2.92)/千次、每千次阅读点赞数(“点赞”数/“阅读”数×1 000)为2.12(0.98,3.85)/千次,在不一致推文中分别为2.65(1.71,8.60)/千次和3.04(1.92,8.74)/千次,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推文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在纳入的68篇推文中,有7篇(10.3%)为原创内容,有26篇(38.2%)内容具有专家支持,有12篇(17.6%)提供了证据支持,有6篇(8.8%)涉及商业推广。有专家支持的推文一致率为80.8%(21/26),而无专家支持的推文一致率为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7,P=0.02)。有证据支持的推文一致率为91.7%(11/12),而无证据支持的推文一致率为57.1%(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6,P=0.04)。有商业推广的推文一致率为16.7%(1/6),而无商业推广的推文一致率为67.7%(4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9,P=0.02)(表2)。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微信公众号中已有相当一部分涉及糖尿病知识的传播,其主题内容涉及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各个方面。但微信公众号中糖尿病相关推文逾1/3与现行临床实践指南不一致,这些不一致推文往往具有缺乏专家和证据支持、涉及商业推广的特征。同时,针对反映公众阅读情况的指标(“阅读”数),不一致推文与一致推文相比并无明显差异。然而,针对反映公众分享及认可情况的指标(每千次阅读“在看”数、每千次阅读“点赞”数),不一致推文均显著高于一致推文。
微信推文等网络自媒体是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14],本研究提示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糖尿病相关推文大量存在与现行临床实践指南不一致的现象。这与既往针对网页糖尿病健康信息的质量评价结果相似[15-16],网络发布糖尿病健康信息的质量仍有待提高。与内容一致糖尿病推文比较,不一致推文的阅读量并无显著差异,提示其传播范围和传播能力相当,内容准确性并未显著影响糖尿病推文的阅读情况。发生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有:首先,微信平台上的读者难以自行鉴别糖尿病相关推文内容的准确性;其次,与指南一致的糖尿病推文可能更为晦涩难懂,如在针对胰腺癌的网络信息分析中发现准确性更高的网站易读性越低[17];最后,媒体平台可能通过争议性、耸人听闻的内容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18]。在本文纳入的4篇“阅读”数为10万+的不一致推文中,其推文题目和内容中的信息很容易引起注意并煽动读者。这种现象同样出现在其他新媒体平台上,既往对Facebook上53个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帖的研究显示帖子的参与度与帖子信息准确性之间没有相关性[19]。
本研究也提示,阅读后读者更倾向于给不一致推文点击“在看”或“点赞”,提示这些不一致、未证实的推文更受读者的欢迎,更容易获得分享或转发,从而在朋友圈中传播。金晓玲等[20]针对微信朋友圈中健康信息传播行为的研究也发现,健康信息的社会特征(有趣性、新颖性、正确性)、情绪特征(令人惊叹性、积极性、富含情绪性)和功能特征(有用性)均对电子健康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传播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富含情绪性、有用性和有趣性。为获得更高的阅读量和转发率,新媒体平台可能刻意通过耸人听闻、给出肯定但无引证的结论等手段迎合读者兴趣而忽略推文的准确性。可见,目前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糖尿病相关推文中,广泛存在内容不准确、内容有待进一步证实等问题,推文质量参差不齐。另外,网络自媒体可能通过提供不准确信息刻意误导读者,以实现商业利益。
本文进一步探索影响纳入推文准确性的因素。发现声明由医护专业人员参与、撰写或审核的推文,提供参考文献推文,无商业推广推文准确率更高。既往Martin-Facklam等[21]针对网络药品信息的内容质量研究也发现,没有经济利益冲突,以及为科学事实提供引文与更佳的内容质量相关。网络糖尿病信息与临床指南不一致的现象持续存在而读者难以自行鉴别真伪,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公众通过网络途径获得健康信息的需求逐渐增加,对微信公众号上糖尿病相关推文进行监管显得必要而紧迫。首先,有关部门可考虑建立一定的审查机制。目前,网络信息真伪主要由非政府性质的媒体机构所运营的事实审查平台进行核查,目前国内主流的事实核查平台包括:人民网“求真”栏目、腾讯“较真”平台及南京大学“NJU核真录”。上述三大事实核查平台在核查健康类网络信息时主要以专家作为主体进行查证和辟谣,目前仍然缺乏统一和成熟的评价体系[22]。针对糖尿病相关网络信息准确性评价的方式和体系或可在上述事实核查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高效的谣言识别方式,建立成熟统一的评价体系。另外,可进一步规范网络糖尿病相关推文的撰写和发布,即涉及任何形式医疗建议的内容均需声明具体医护专业人员参与、撰写或审核,涉及重要理论、知识、事实或数据时应提供参考文献作为证据支持。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涉及商业推广的糖尿病相关推文的核查。最后,在目前现实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使用微信公众号糖尿病相关推文进行自我管理前应咨询专业的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并鼓励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向糖尿病患者推荐准确可靠的网络内容以协助其进行自我管理。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纳入糖尿病相关推文数量有限,推文内容具有时令性,可能造成研究存在偏倚。在对影响推文准确性因素的分析中,只纳入原创性、专家支持、证据支持和商业推广因素,可能存在影响因素不全面的问题。对糖尿病相关网络知识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有待多平台、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探索。
目前,微信公众号上糖尿病相关推文具有一定的传播能力,内容涉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合并症等专业知识,但部分推文与现行临床实践指南不一致。这些不一致推文不仅具有同样的传播范围和传播能力,同时更容易获得读者的点赞和分享。这提示普通读者难以自行鉴别糖尿病相关推文内容的准确性,因而微信平台上糖尿病相关推文应建立审查机制,撰写和发布可从提供专家及证据支持、规范商业推广等途径进一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