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志超, 李姗姗, 陈子超. 体育锻炼对我国学生视力健康影响的 Meta 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0, 20(5): 551-555. doi: 10.7507/1672-2531.201912001 复制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生近视约有 22.78%,中学生近视高达 55.22%,且近视人群呈现急剧低龄化和扩大化趋势[1]。6~18 岁在医学上被称为“近视易感期”,这一时期极易患上近视。近视不仅可引发眼疾,还会影响心理,使孩子对外界事物兴趣降低、生活范围变窄,甚至影响智力发育[2]。
体育锻炼被认为是改善视力、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可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促进眼部发育,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已有不少研究提示体育锻炼对于改善视力有效,但已发表的研究结论不一致[3-6]。因此,本研究采用 Meta 分析对已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评价,以期为制定学生视力健康干预的体育锻炼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体育锻炼对我国学生视力影响的干预性试验。
1.1.2 研究对象
视力不良(标准对数视力表测试低于 5.0)的学生。
1.1.3 干预措施
试验组采用运动干预,如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对照组无干预措施或常规体育活动,不进行规律性运动,不参与规律性体育锻炼。
1.1.4 结局指标
标准对数视力表测试的学生视力结果。
1.1.5 排除标准
① 受试对象患有眼部疾病,非学生群体;② 对运动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指标变化描述不清晰的文献;③ 无法获得全文信息的会议摘要和综述。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 CNKI、WanFang Data、VIP、Web of Science、EBSCO、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搜集体育锻炼对学生视力影响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 2019 年 9 月。此外,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检索采取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中文检索词包括:运动、体育锻炼、视力、视觉、眼睛等;英文检索词包括:exercise、physical exercise、vision 等。以 PubMed 为例,其具体检索策略见框 1。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由 2 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咨询第三方协助判断,缺乏的资料尽量与作者联系予以补充。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和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全文,以确定最终是否纳入。资料提取内容主要包括:①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包括研究题目、第一作者、发表杂志和时间等;② 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包括各组的样本数、患者的年龄、性别等;③ 干预措施的具体细节、干预时长等;④ 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⑤ 所关注的结局指标和结果测量数据。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由 2 名评价员按照偏倚风险评价采用 Cochrane 手册推荐的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
1.5 统计分析
采用 RevMan 5.3 软件和 Stata 13.0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为效应指标,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为效应指标,各效应量均给出其点估计值和 95%CI。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 χ2 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 α=0.1),同时结合 I2 定量判断异质性的大小。若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若各研究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在排除明显临床异质性的影响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明显的临床异质性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或只行描述性分析。Meta 分析的水准设为 α=0.05。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出相关文献 385 篇,经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 8 个研究[7-14]。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 1。

*所检索的数据库及检出文献数具体如下:CNKI(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 1,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见表 2。


2.3 Meta 分析结果
共 8 个研究[6-17]报道了视力改善情况。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学生视力有益[SMD=1.02,95%CI(0.90,1.13),P<0.000 01](表 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在小学生群体中[SMD=1.361,95%CI(0.873,1.850),P<0.000 01]、长周期(>24 周)[SMD=1.502,95%CI(0.984,2.019),P<0.000 01]、中频率(3 次/周)[SMD=1.631,95%CI(1.022,2.240),P<0.000 01]、短时间(<90 min)[SMD=1.410,95%CI(0.758,2.062),P<0.000 01]改善视力更佳(表 3)。

3 讨论
本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学生视力情况。近期相关研究[15-18]均报告运动不足是导致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鼓励学生多参与运动,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本次研究结果与此一致。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在小学生群体中、长周期(>24 周)、中频率(3 次/周)、短时间(<90 min)改善视力更佳。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改善学生视力情况,建议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干预;采用 16~24 周的干预周期、3 次/周的干预频率、60 min~90 min 干预时长的体育锻炼方案对学生视力健康影响的效果最佳;体育锻炼手段为小球类运动项目对改善视力、预防近视的效果更佳。
改善学生视力健康的方式众多,其中运动疗法备受研究者关注。已有相关研究发现[19, 20],延长户外时间有利于改善学生视力情况。体育锻炼对视力健康影响的可能机制包括:① 体育锻炼可使眼睛视远物和视近物相互交替,有利于改善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能力;② 体育锻炼可锻炼瞳孔的灵活度,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③ 体育锻炼可有效锻炼眼部肌肉,预防近视,体育锻炼对学生视力健康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21, 22]。有研究提示应根据儿童青少年视觉发育特点及发育敏感期[23, 24],尽早干预学生视力情况。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① 纳入研究的文献较少,人数较少;② 文献来源的限制,没有搜集到国外相关的试验文献;③ 纳入研究间异质性较高,虽进行了亚组分析但并未减少异质性,异质性来源可能跟试验地点、设计、人群等其他因素相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于改善视力具有良好的效果。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生近视约有 22.78%,中学生近视高达 55.22%,且近视人群呈现急剧低龄化和扩大化趋势[1]。6~18 岁在医学上被称为“近视易感期”,这一时期极易患上近视。近视不仅可引发眼疾,还会影响心理,使孩子对外界事物兴趣降低、生活范围变窄,甚至影响智力发育[2]。
体育锻炼被认为是改善视力、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可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促进眼部发育,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已有不少研究提示体育锻炼对于改善视力有效,但已发表的研究结论不一致[3-6]。因此,本研究采用 Meta 分析对已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评价,以期为制定学生视力健康干预的体育锻炼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体育锻炼对我国学生视力影响的干预性试验。
1.1.2 研究对象
视力不良(标准对数视力表测试低于 5.0)的学生。
1.1.3 干预措施
试验组采用运动干预,如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对照组无干预措施或常规体育活动,不进行规律性运动,不参与规律性体育锻炼。
1.1.4 结局指标
标准对数视力表测试的学生视力结果。
1.1.5 排除标准
① 受试对象患有眼部疾病,非学生群体;② 对运动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指标变化描述不清晰的文献;③ 无法获得全文信息的会议摘要和综述。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 CNKI、WanFang Data、VIP、Web of Science、EBSCO、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搜集体育锻炼对学生视力影响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 2019 年 9 月。此外,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检索采取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中文检索词包括:运动、体育锻炼、视力、视觉、眼睛等;英文检索词包括:exercise、physical exercise、vision 等。以 PubMed 为例,其具体检索策略见框 1。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由 2 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咨询第三方协助判断,缺乏的资料尽量与作者联系予以补充。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和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全文,以确定最终是否纳入。资料提取内容主要包括:①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包括研究题目、第一作者、发表杂志和时间等;② 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包括各组的样本数、患者的年龄、性别等;③ 干预措施的具体细节、干预时长等;④ 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⑤ 所关注的结局指标和结果测量数据。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由 2 名评价员按照偏倚风险评价采用 Cochrane 手册推荐的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
1.5 统计分析
采用 RevMan 5.3 软件和 Stata 13.0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为效应指标,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为效应指标,各效应量均给出其点估计值和 95%CI。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 χ2 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 α=0.1),同时结合 I2 定量判断异质性的大小。若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若各研究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在排除明显临床异质性的影响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明显的临床异质性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或只行描述性分析。Meta 分析的水准设为 α=0.05。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出相关文献 385 篇,经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 8 个研究[7-14]。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 1。

*所检索的数据库及检出文献数具体如下:CNKI(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 1,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见表 2。


2.3 Meta 分析结果
共 8 个研究[6-17]报道了视力改善情况。随机效应模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学生视力有益[SMD=1.02,95%CI(0.90,1.13),P<0.000 01](表 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在小学生群体中[SMD=1.361,95%CI(0.873,1.850),P<0.000 01]、长周期(>24 周)[SMD=1.502,95%CI(0.984,2.019),P<0.000 01]、中频率(3 次/周)[SMD=1.631,95%CI(1.022,2.240),P<0.000 01]、短时间(<90 min)[SMD=1.410,95%CI(0.758,2.062),P<0.000 01]改善视力更佳(表 3)。

3 讨论
本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学生视力情况。近期相关研究[15-18]均报告运动不足是导致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鼓励学生多参与运动,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本次研究结果与此一致。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在小学生群体中、长周期(>24 周)、中频率(3 次/周)、短时间(<90 min)改善视力更佳。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改善学生视力情况,建议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干预;采用 16~24 周的干预周期、3 次/周的干预频率、60 min~90 min 干预时长的体育锻炼方案对学生视力健康影响的效果最佳;体育锻炼手段为小球类运动项目对改善视力、预防近视的效果更佳。
改善学生视力健康的方式众多,其中运动疗法备受研究者关注。已有相关研究发现[19, 20],延长户外时间有利于改善学生视力情况。体育锻炼对视力健康影响的可能机制包括:① 体育锻炼可使眼睛视远物和视近物相互交替,有利于改善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能力;② 体育锻炼可锻炼瞳孔的灵活度,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③ 体育锻炼可有效锻炼眼部肌肉,预防近视,体育锻炼对学生视力健康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21, 22]。有研究提示应根据儿童青少年视觉发育特点及发育敏感期[23, 24],尽早干预学生视力情况。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① 纳入研究的文献较少,人数较少;② 文献来源的限制,没有搜集到国外相关的试验文献;③ 纳入研究间异质性较高,虽进行了亚组分析但并未减少异质性,异质性来源可能跟试验地点、设计、人群等其他因素相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于改善视力具有良好的效果。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