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云 1 , 靳英辉 2,3 , 陈耀龙 4,5 , 曾宪涛 6 , 陈昊 7 , 王利 1 , 陆翠 8 , 曹虹 9
  • 1.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0193);
  • 2. 河南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河南 475000);
  • 3. 河南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河南 475000);
  • 4. 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兰州 730000);
  • 5. 中国 GRADE 中心,兰州大学(兰州  730000);
  • 6.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武汉 430071);
  • 7.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23);
  • 8. 天津市泰达医院急诊科(天津 300193);
  • 9. 天津市天津医院骨内科(天津 30021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证据到推荐意见的转化往往是复杂且繁琐的。本文主要阐述两部分内容:首先介绍证据及推荐意见分级的演进过程;其次,根据目前已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指南手册,分析推荐意见制定时存在的问题,总结证据到推荐意见的形成途径,并陈述形成最终推荐意见的方法。目前,虽尚无完善的、严谨的方法学指导证据到推荐意见的转化,但部分组织针对推荐意见的制定提供了不同的内容框架或辅助工具,国内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者可借鉴其经验,结合本国国情,构建本土化的形成推荐意见的方法。

引用本文: 王云云, 靳英辉, 陈耀龙, 曾宪涛, 陈昊, 王利, 陆翠, 曹虹. 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形成的方法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7, 17(9): 1085-1092. doi: 10.7507/1672-2531.201612007 复制

  • 上一篇

    中国医患冲突研究的系统评价
  • 下一篇

    教学专职岗在医师培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