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石明巧, 陈捷, 王兰兰, 廖云, 张琦, 严琳, 刘新乐. TM6SF2基因rs58542926多态性与肝细胞损伤和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相关性的Meta分析.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6, 16(6): 655-662. doi: 10.7507/1672-2531.20160102 复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组进行性肝病的统称,包括单纯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等,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同时可以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因素,患者肝中甘油三脂的含量增多,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改变逐渐进展至纤维化甚至硬化。在肝硬化前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出现,只能通过侵入性方法辅助诊断,而肝纤维化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衍变的关键环节,故有效控制此环节对预防肝硬化及HCC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医学实验室越来越关注分子标志在疾病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在肝纤维化和硬化等肝细胞损伤中,最新的研究发现跨膜蛋白6超家族成员2(TM6SF2)的变异与NAFDL的发生存在相关性,TM6SF2基因的变异会使甘油三酯沉积在肝脏中而使肝脏中脂质含量增多,导致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引起NAFLD,并逐渐发展为严重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 [2, 3]。但是,不同的研究对于TM6SF2基因的变异是否与脂质的代谢、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以及肝细胞的损伤存在相关性还有争议,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TM6SF2基因多态性对脂代谢指标以及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新的分子标志物提供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TM6SF2基因多态性与肝损伤及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1.1.2 暴露因素 rs58542926位点多态性。
1.1.3 结局指标
严重肝纤维化的风险、AST、ALT水平。
1.1.4 排除标准
① 重复发表的文献;② 没有相关基因型的具体数据的文献;③ 肝纤维化不是通过活检确诊;④ 非中、英文文献。
1.2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搜集有关TM6SF2基因多态性与肝纤维化以及肝细胞损伤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1月27日。同时手检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TM6SF2、rs58542926;英文检索词为:TM6SF2、rs58542926。以PubMed为例,其具体检索策略见框 1。
框 1 PubMed 检索策略
TM6SF2 rs58542926 #1 OR #2
1.3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
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通过咨询第三方协助解决。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和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全文来确定是否纳入。采用自制的资料提取表提取资料,提取内容主要包括:①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国家;② 纳入患者的基本特征,包括诊断标准、种族、年龄等;③ 各种基因型对应的样本量、基因型检测方法、是否符合HWE平衡及其他指标。由于目前对于横断面研究的偏倚风险的评价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本研究根据AHRQ量表及相关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共6个条目,分别作出“是”、“否”和“不清楚”的评价,评价为“是”得 1分,“否”或者“不清楚”得0分(表 1)。

1.4 统计分析
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为效应指标,各效应量均给出其点估计值和95%CI。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α=0.1),同时结合I2定量判断异质性的大小。若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各研究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在排除明显临床异质性的影响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明显的临床异质性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采用Begg’s检验评估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检验水准设为α=0.05。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出相关文献49篇,其中中文1篇,英文48篇,经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12篇文献 [3-14],共23个研究。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 1。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见表 2。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TM6SF2-rs58542926与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2.3.1.1 TM6SF2-rs58542926与TC水平的相关性
共纳入16个研究 [4-12, 14],Meta分析结果显示: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TC水平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9.628,95%CI(-12.019,-7.237),P < 0.000 1](图 2)。

2.3.1.2 TM6SF2-rs58542926与TG水平的相关性
共纳入18个研究[4-13],Meta分析结果显示: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TG水平相关[MD= -11.666,95%CI(-16.088,-7.244),P < 0.000 1](图 3)。基于人种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 在高加索人群中,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TG水平相关[MD= -12.820,95%CI(-17.847,-7.793),P < 0.000 1];而在亚洲及其他人群中,该基因位点多态性与TG水平不具有相关性[MD= -5.698,95%CI(-13.744,2.348),P=0.165]。基于年龄的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在成年人与儿童及青少年中,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TG水平均相关[MD= -13.139,95%CI(-18.445,-7.833),P < 0.000 1;MD= -7.844,95%CI(-15.652,-0.035),P=0.049](表 3)。


2.3.1.3 TM6SF2-rs58542926与LDL-C水平的相关性
共纳入14个研究 [5, 8-11, 13, 14] Meta分析结果显示: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LDL-C水平相关[MD= -3.821,95%CI(-5.912,-1.730),P < 0.000 1],(图 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人群和不同年龄中,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LDL-C水平均相关(P均 < 0.05)(表 3)。

2.3.2 TM6SF2-rs58542926与肝细胞损伤的相关性
2.3.2.1 TM6SF2-rs58542926与ALT水平的相关性
共纳入9个研究 [4, 6, 10, 11, 13],Meta分析结果显示: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ALT水平相关[MD=1.185,95%CI(0.042,2.329),P=0.042](图 5)。基于人种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高加索人群中,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ALT水平相关[MD=1.298,95%CI(0.208,2.387),P=0.020];而在亚洲及其他人群中,该基因位点多态性与ALT水平不具有相关性[MD= -0.054,95%CI(-4.927,4.819),P=0.983]。基于年龄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成年人中,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ALT水平相关[MD=1.083,95%CI(0.790,1.377),P < 0.000 1];而在儿童及青少年组中,该基因位点多态性与ALT水平不具有相关性[MD=4.397,95%CI(-3.361,12.156),P=0.267](表 3)。

2.3.2.2 TM6SF2-rs58542926与AST水平的相关性
共纳入9个研究 [4, 6, 10, 11, 13],Meta分析结果显示: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AST水平存在相关性[MD=0.860,95%CI(0.560,1.161),P < 0.000 1](图 6)。

2.3.3 TM6SF2-rs58542926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共纳入4个研究 [3, 5, 8],Meta分析结果显示: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相关[OR=1.491,95%CI(1.131,1.851),P < 0.000 1](图 7)。

2.4 敏感性分析
逐一剔除纳入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Meta分析结果的方向并未发生改变,仅在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ALT水平相关性的分析中,在剔除了Goffredo等 [10]的研究后,研究间的异质性减少,I2为43.3%。
2.5 发表偏倚
各组研究在漏斗图两侧的分布对称性较好,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图 8~10),Begg's检验也提示本研究无发表偏倚(P > 0.05)。



3 讨论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TM6SF2在分泌富含TG的脂蛋白以及富含TG的脂滴中起重要作用,参与介导脂质在肝脏的沉积,而大量的脂质沉积在肝中会引起肝脏损伤,导致NAFLD,并逐步进展为肝纤维化,同时也有研究报道该基因介导的脂质沉积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医学实验室越来越关注分子标志在疾病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对于肝纤维化,目前只能通过有创的肝活检来确定,寻找新的辅助检测方法来预防或明确肝纤维化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TM6SF2基因的错意突变与脂质代谢、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的相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TM6SF2-rs58542926的变异与脂质的形成及代谢密切相关,并且与肝纤维化进展以及肝细胞损伤也存在相关性。这与2015年Akuta等 [15]对日本人群的研究和Arslanow等 [16]对174例患者的研究结论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监测肝纤维化的方法不同或结局指标不一样。本研究还发现T的携带者(EK+KK的个体)发生严重肝纤维化的风险大于C的纯合子(EE),然而他们的脂代谢指标如TC、TG、LDL-C的水平却较低,分别为-9.628、-11.67和-3.821 mg/dL。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分析发现TG、LDL-C与TM6SF2变异具有相关性。该结果表明TM6SF2突变型的个体血清中脂质的含量低于野生型个体,这可能是由于突变型个体大量的脂质沉积于肝脏中,而不能从肝脏中分泌出来,大量脂质沉积于肝脏中必然会对肝脏造成一些损伤,进而发展为肝纤维化。此外,本研究还根据种族以及年龄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在高加索人群中,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TG和LDL-C水平相关,亚洲人群仅与LDL-C水平相关。在年龄结构方面,儿童及青少年除在ALT水平方面与该多态性不具有相关性,其他指标在年龄上均未体现差别。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 部分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小,因而合并分析的检验效能仍可能不足;② 部分研究因缺乏活检结果的支持,或缺乏具体的数据,而未被纳入;③ 纳入研究人群高加索人群占绝大多数,亚洲人群较少,从而导致本研究结果的外推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④ 通过年龄和种族分层分析,研究的异质性依然存在,提示研究结果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如个体生活环境的不同。
综上所述,TM6SF2的基因变异与不同人群脂质形成及代谢密切相关,突变型个体血脂含量水平较低,发生严重肝纤维化及肝损伤的风险更大。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组进行性肝病的统称,包括单纯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等,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同时可以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因素,患者肝中甘油三脂的含量增多,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改变逐渐进展至纤维化甚至硬化。在肝硬化前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出现,只能通过侵入性方法辅助诊断,而肝纤维化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衍变的关键环节,故有效控制此环节对预防肝硬化及HCC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医学实验室越来越关注分子标志在疾病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在肝纤维化和硬化等肝细胞损伤中,最新的研究发现跨膜蛋白6超家族成员2(TM6SF2)的变异与NAFDL的发生存在相关性,TM6SF2基因的变异会使甘油三酯沉积在肝脏中而使肝脏中脂质含量增多,导致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引起NAFLD,并逐渐发展为严重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 [2, 3]。但是,不同的研究对于TM6SF2基因的变异是否与脂质的代谢、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以及肝细胞的损伤存在相关性还有争议,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TM6SF2基因多态性对脂代谢指标以及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新的分子标志物提供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TM6SF2基因多态性与肝损伤及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1.1.2 暴露因素 rs58542926位点多态性。
1.1.3 结局指标
严重肝纤维化的风险、AST、ALT水平。
1.1.4 排除标准
① 重复发表的文献;② 没有相关基因型的具体数据的文献;③ 肝纤维化不是通过活检确诊;④ 非中、英文文献。
1.2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搜集有关TM6SF2基因多态性与肝纤维化以及肝细胞损伤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1月27日。同时手检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TM6SF2、rs58542926;英文检索词为:TM6SF2、rs58542926。以PubMed为例,其具体检索策略见框 1。
框 1 PubMed 检索策略
TM6SF2 rs58542926 #1 OR #2
1.3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
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通过咨询第三方协助解决。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和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全文来确定是否纳入。采用自制的资料提取表提取资料,提取内容主要包括:①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国家;② 纳入患者的基本特征,包括诊断标准、种族、年龄等;③ 各种基因型对应的样本量、基因型检测方法、是否符合HWE平衡及其他指标。由于目前对于横断面研究的偏倚风险的评价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本研究根据AHRQ量表及相关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共6个条目,分别作出“是”、“否”和“不清楚”的评价,评价为“是”得 1分,“否”或者“不清楚”得0分(表 1)。

1.4 统计分析
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为效应指标,各效应量均给出其点估计值和95%CI。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α=0.1),同时结合I2定量判断异质性的大小。若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各研究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在排除明显临床异质性的影响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明显的临床异质性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采用Begg’s检验评估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检验水准设为α=0.05。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出相关文献49篇,其中中文1篇,英文48篇,经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12篇文献 [3-14],共23个研究。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 1。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见表 2。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TM6SF2-rs58542926与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2.3.1.1 TM6SF2-rs58542926与TC水平的相关性
共纳入16个研究 [4-12, 14],Meta分析结果显示: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TC水平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9.628,95%CI(-12.019,-7.237),P < 0.000 1](图 2)。

2.3.1.2 TM6SF2-rs58542926与TG水平的相关性
共纳入18个研究[4-13],Meta分析结果显示: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TG水平相关[MD= -11.666,95%CI(-16.088,-7.244),P < 0.000 1](图 3)。基于人种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 在高加索人群中,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TG水平相关[MD= -12.820,95%CI(-17.847,-7.793),P < 0.000 1];而在亚洲及其他人群中,该基因位点多态性与TG水平不具有相关性[MD= -5.698,95%CI(-13.744,2.348),P=0.165]。基于年龄的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在成年人与儿童及青少年中,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TG水平均相关[MD= -13.139,95%CI(-18.445,-7.833),P < 0.000 1;MD= -7.844,95%CI(-15.652,-0.035),P=0.049](表 3)。


2.3.1.3 TM6SF2-rs58542926与LDL-C水平的相关性
共纳入14个研究 [5, 8-11, 13, 14] Meta分析结果显示: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LDL-C水平相关[MD= -3.821,95%CI(-5.912,-1.730),P < 0.000 1],(图 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人群和不同年龄中,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LDL-C水平均相关(P均 < 0.05)(表 3)。

2.3.2 TM6SF2-rs58542926与肝细胞损伤的相关性
2.3.2.1 TM6SF2-rs58542926与ALT水平的相关性
共纳入9个研究 [4, 6, 10, 11, 13],Meta分析结果显示: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ALT水平相关[MD=1.185,95%CI(0.042,2.329),P=0.042](图 5)。基于人种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高加索人群中,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ALT水平相关[MD=1.298,95%CI(0.208,2.387),P=0.020];而在亚洲及其他人群中,该基因位点多态性与ALT水平不具有相关性[MD= -0.054,95%CI(-4.927,4.819),P=0.983]。基于年龄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成年人中,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ALT水平相关[MD=1.083,95%CI(0.790,1.377),P < 0.000 1];而在儿童及青少年组中,该基因位点多态性与ALT水平不具有相关性[MD=4.397,95%CI(-3.361,12.156),P=0.267](表 3)。

2.3.2.2 TM6SF2-rs58542926与AST水平的相关性
共纳入9个研究 [4, 6, 10, 11, 13],Meta分析结果显示: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AST水平存在相关性[MD=0.860,95%CI(0.560,1.161),P < 0.000 1](图 6)。

2.3.3 TM6SF2-rs58542926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共纳入4个研究 [3, 5, 8],Meta分析结果显示: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相关[OR=1.491,95%CI(1.131,1.851),P < 0.000 1](图 7)。

2.4 敏感性分析
逐一剔除纳入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Meta分析结果的方向并未发生改变,仅在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ALT水平相关性的分析中,在剔除了Goffredo等 [10]的研究后,研究间的异质性减少,I2为43.3%。
2.5 发表偏倚
各组研究在漏斗图两侧的分布对称性较好,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图 8~10),Begg's检验也提示本研究无发表偏倚(P > 0.05)。



3 讨论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TM6SF2在分泌富含TG的脂蛋白以及富含TG的脂滴中起重要作用,参与介导脂质在肝脏的沉积,而大量的脂质沉积在肝中会引起肝脏损伤,导致NAFLD,并逐步进展为肝纤维化,同时也有研究报道该基因介导的脂质沉积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医学实验室越来越关注分子标志在疾病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对于肝纤维化,目前只能通过有创的肝活检来确定,寻找新的辅助检测方法来预防或明确肝纤维化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TM6SF2基因的错意突变与脂质代谢、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的相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TM6SF2-rs58542926的变异与脂质的形成及代谢密切相关,并且与肝纤维化进展以及肝细胞损伤也存在相关性。这与2015年Akuta等 [15]对日本人群的研究和Arslanow等 [16]对174例患者的研究结论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监测肝纤维化的方法不同或结局指标不一样。本研究还发现T的携带者(EK+KK的个体)发生严重肝纤维化的风险大于C的纯合子(EE),然而他们的脂代谢指标如TC、TG、LDL-C的水平却较低,分别为-9.628、-11.67和-3.821 mg/dL。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分析发现TG、LDL-C与TM6SF2变异具有相关性。该结果表明TM6SF2突变型的个体血清中脂质的含量低于野生型个体,这可能是由于突变型个体大量的脂质沉积于肝脏中,而不能从肝脏中分泌出来,大量脂质沉积于肝脏中必然会对肝脏造成一些损伤,进而发展为肝纤维化。此外,本研究还根据种族以及年龄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在高加索人群中,TM6SF2-rs5854292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TG和LDL-C水平相关,亚洲人群仅与LDL-C水平相关。在年龄结构方面,儿童及青少年除在ALT水平方面与该多态性不具有相关性,其他指标在年龄上均未体现差别。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 部分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小,因而合并分析的检验效能仍可能不足;② 部分研究因缺乏活检结果的支持,或缺乏具体的数据,而未被纳入;③ 纳入研究人群高加索人群占绝大多数,亚洲人群较少,从而导致本研究结果的外推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④ 通过年龄和种族分层分析,研究的异质性依然存在,提示研究结果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如个体生活环境的不同。
综上所述,TM6SF2的基因变异与不同人群脂质形成及代谢密切相关,突变型个体血脂含量水平较低,发生严重肝纤维化及肝损伤的风险更大。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