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熹 1 , 舒德芬 2 , 李涛 1 , 刘浩 1
  •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成都 610041);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科(成都 61004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应用于腰椎融合术的效果、成本及最佳应用方案。
方法  按照PICO 原则,针对患者的临床问题,计算机检索ACP Journal Club(1991 ~ 2008.2)、Cochrane 图书馆(2007 年第4 期)、PubMed(1990 ~ 2008.2)及其他相关数据库,收集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临床应用的系统评价、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等,并对所获证据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现有证据显示骨形态发生蛋白用于腰椎前路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具有良好的诱导融合效果,其安全性等于或高于自体髂骨,产生的直接成本与自体髂骨相当。目前用于临床的骨形态发生蛋白种类为BMP-2 和BMP-7,推荐用法为前路椎体间融合使用固定搭配的成品,后外侧融合BMP-2 每侧20 mg,BMP-7 每侧3.5 mg,载体类型根据融合方式有所不同。
结论  国内可尝试引进骨形态发生蛋白用于腰椎融合手术。但要广泛应用于临床还需要专门针对国人的大规模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作为依据,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用于国人的最佳剂量和剂型。

引用本文: 刘熹,舒德芬,李涛,刘浩.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腰椎融合中作用的临床证据.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8, 08(9): 786-790. doi: 10.7507/1672-2531.20080176 复制

  • 上一篇

    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中安慰剂应用科学性与伦理性评价
  • 下一篇

    1例Ⅱ度以上重症压疮的循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