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燕明 1 , 王鹏 1 , 李政 1 , 李勇 2
  • 1.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镇江  212001);
  • 2.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镇江  21200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和相关炎性介质在多发伤患者血清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将 2013 年 5 月至 2015 年 3 月在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住院治疗的多发伤患者 56 例作为研究组,并根据入院伤情进一步分为轻度创伤组(n=16)、中度创伤组(n=29)、重度创伤组(n=11),动态观察多发伤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根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判标准,将 56 例患者分为 MODS 组(n=19)和非 MODS 组(n=37)。分别对各组患者伤后第 1、3、7、14 d 血清 Mb、CK、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检测。同法测定 20 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相应指标作为对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多发伤患者血清 Mb、CK、IL-6 和 TNF-α 水平在伤后第 1、3、7、14 d 均显著升高(P<0.05)。多发伤轻、中、重度创伤组血清 Mb、CK、IL-6 和 TNF-α 水平在伤后第 3 d 升至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其中血清 Mb、CK、IL-6 和 TNF-α 水平在第 3 d 时与同组间不同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第 1 d,患者血清 Mb、CK、IL-6 和 TNF-α 水平水平在 MODS 组和非 MODS 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Mb、IL-6 和 TNF-α 判断 MODS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527~0.817、0.641~0.890、0.197~0.544。 结论 Mb、CK、IL-6 和 TNF-α 的动态变化与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变化趋势及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多发伤患者血清 Mb、IL-6 和 TNF-α 水平增高对预测继发性 MODS 有一定价值。

引用本文: 秦燕明, 王鹏, 李政, 李勇. 多发伤患者血清中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和相关炎性介质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7, 16(1): 50-54. doi: 10.7507/1671-6205.201606035 复制

  • 上一篇

    髓过氧化物酶阳性的间质性肺炎临床分析
  • 下一篇

    气管镜测量人体气管长度和内径及左、右主支气管长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