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戴玫, 曾雪峰, 王超, 胡建英, 蒋晖, 王引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前后抑郁焦虑情绪调查.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5, 14(5): 439-441. doi: 10.7507/1671-6205.2015109 复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均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心血管疾病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已引起人们关注。有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抑郁和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2],冠心病患者的抑郁和(或)焦虑报道的患病率也很高[3-4],但目前尚缺乏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冠脉支架植入术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但介入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紧张和压抑等心理反应。研究发现,冠脉支架植入术可增加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而心理障碍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5-6]。早期发现并干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等不良心理反应是治疗和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后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进行了调查分析。
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本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观察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前后抑郁和焦虑情况。研究组共纳入114例患者,为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和心内科住院患者,所有参加调查的患者均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7],且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75%以上诊断为冠心病。研究组患者成功安放支架1~3枚。其中男71例,女43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9.4±10.3)岁;病程4~35年,平均病程(26.2±13.9)年。患者入院后在行支架植入术前和支架植入术后各发调查问卷1次,共发问卷228份,收回228份,回收率100%。
对照组为同期住院诊断为慢阻肺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未安放支架。对照组共纳入98例患者,男62例,女35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1.2±11.5)岁;病程6~34年,平均病程(25.8±12.7)年。患者入院后发调查问卷1次,共发问卷98份,收回98份,回收率100%。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支架植入前后的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作为调查问卷,根据患者的情绪状态,选择最适当的答案进行评分。本研究采用的HADS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8-9]。量表共包含14个项目,分为焦虑(anxiety,A)和抑郁(depression,D)两个量表,每个量表各包含7项,每项按0~3四级记分,抑郁和焦虑的得分值均为0~21分。其中,HADS.D评分大于7分者为有抑郁情绪者,大于11分者为抑郁症状肯定存在者;HADS.A评分大于7分者为有焦虑情绪者,大于11分者为焦虑症状肯定存在者。
三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HADS表评分后,支架植入前研究组有抑郁情绪者为71例(62.3%),对照组为60例(6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5,P=0.875);支架植入前研究组有抑郁情绪者为71例(62.3%),支架植入后为85例(7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9,P=0.046)。支架植入前研究组达到抑郁症状肯定存在标准者为46例(40.4%),对照组为37例(3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9,P=0.699);支架植入前研究组达到抑郁症状肯定存在标准者为46例(40.4%),支架植入后为60例(5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5,P=0.042)。
支架植入前研究组有焦虑情绪者为68例(59.6%),对照组为59例(6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4);支架植入前研究组有焦虑情绪者为68例(59.6%),支架植入后为83例(7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2,P=0.036)。支架植入前研究组达到焦虑症状肯定存在标准者为40例(35.1%),对照组为33例(3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7,P=0.829);支架植入前研究组达到焦虑症状肯定存在标准者为40例(35.1%),支架植入后为48例(4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0,P=0.044)。结果见表 1。

讨论
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病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慢阻肺除造成器质性损害外,还可导致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1-2]。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存在紧密的联系[10-11]。抑郁、焦虑影响心血管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12]。慢阻肺和冠心病均可发生焦虑、抑郁,而且慢阻肺和冠心病常合并发生,但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患病率尚不清楚。
本研究中所有参加调查的患者均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7],且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7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有抑郁、焦虑情绪分别为62.3%和59.6%,达到抑郁、焦虑症状肯定存在标准分别为40.4%和35.1%,高于我们前期对慢阻肺患者和国内对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调查结果。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有抑郁、焦虑情绪分别为59.1%和57.4%,达到抑郁、焦虑症状肯定存在标准分别为34.8%和32.2%[13],而国内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患病率分别为19.8%和16.7%[14]。提示慢阻肺合并冠心病后更易发生抑郁和焦虑。
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为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心脏血供,从而减少患者的心脏由于供血不足而受到的损伤。但支架植入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的影响如何,尚缺乏相关研究。我们的调查中,支架植入后患者有抑郁、焦虑情绪和达到抑郁、焦虑症状肯定存在标准的明显高于支架植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后抑郁、焦虑情绪的出现与很多因素有关。患者行冠脉支架植入治疗后,需要长期口服抗血小板和他汀类等药物治疗,不可避免对患者的心理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15]。此外,部分患者对冠脉支架手术这项新技术的知识相当匮乏,对介入术后的愈合情况有疑虑均可能引起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最后,在支架植入治疗后患者所面临生活方式、家庭角色等的改变,给其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悲伤、失眠、烦躁、抑郁和焦虑等多种负性情绪,从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影响。
综上,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有抑郁、焦虑情绪,达到抑郁、焦虑症状标准的比例高于单纯慢阻肺或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加重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症状。因此,需要医务人员和家庭成员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和训练,辅以安慰解释、康复指导等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的社会活动、早日康复,舒缓抑郁、焦虑情绪,从而改善生存质量。但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由于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多有负性情绪,部分患者拒绝入组,入组患者代表性受到影响。其次,样本量较小,未能进行分层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均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心血管疾病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已引起人们关注。有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抑郁和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2],冠心病患者的抑郁和(或)焦虑报道的患病率也很高[3-4],但目前尚缺乏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冠脉支架植入术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但介入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紧张和压抑等心理反应。研究发现,冠脉支架植入术可增加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而心理障碍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5-6]。早期发现并干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等不良心理反应是治疗和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后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进行了调查分析。
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本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观察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前后抑郁和焦虑情况。研究组共纳入114例患者,为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和心内科住院患者,所有参加调查的患者均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7],且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75%以上诊断为冠心病。研究组患者成功安放支架1~3枚。其中男71例,女43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9.4±10.3)岁;病程4~35年,平均病程(26.2±13.9)年。患者入院后在行支架植入术前和支架植入术后各发调查问卷1次,共发问卷228份,收回228份,回收率100%。
对照组为同期住院诊断为慢阻肺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未安放支架。对照组共纳入98例患者,男62例,女35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1.2±11.5)岁;病程6~34年,平均病程(25.8±12.7)年。患者入院后发调查问卷1次,共发问卷98份,收回98份,回收率100%。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支架植入前后的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作为调查问卷,根据患者的情绪状态,选择最适当的答案进行评分。本研究采用的HADS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8-9]。量表共包含14个项目,分为焦虑(anxiety,A)和抑郁(depression,D)两个量表,每个量表各包含7项,每项按0~3四级记分,抑郁和焦虑的得分值均为0~21分。其中,HADS.D评分大于7分者为有抑郁情绪者,大于11分者为抑郁症状肯定存在者;HADS.A评分大于7分者为有焦虑情绪者,大于11分者为焦虑症状肯定存在者。
三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HADS表评分后,支架植入前研究组有抑郁情绪者为71例(62.3%),对照组为60例(6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5,P=0.875);支架植入前研究组有抑郁情绪者为71例(62.3%),支架植入后为85例(7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9,P=0.046)。支架植入前研究组达到抑郁症状肯定存在标准者为46例(40.4%),对照组为37例(3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9,P=0.699);支架植入前研究组达到抑郁症状肯定存在标准者为46例(40.4%),支架植入后为60例(5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5,P=0.042)。
支架植入前研究组有焦虑情绪者为68例(59.6%),对照组为59例(6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4);支架植入前研究组有焦虑情绪者为68例(59.6%),支架植入后为83例(7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2,P=0.036)。支架植入前研究组达到焦虑症状肯定存在标准者为40例(35.1%),对照组为33例(3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7,P=0.829);支架植入前研究组达到焦虑症状肯定存在标准者为40例(35.1%),支架植入后为48例(4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0,P=0.044)。结果见表 1。

讨论
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病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慢阻肺除造成器质性损害外,还可导致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1-2]。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存在紧密的联系[10-11]。抑郁、焦虑影响心血管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12]。慢阻肺和冠心病均可发生焦虑、抑郁,而且慢阻肺和冠心病常合并发生,但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患病率尚不清楚。
本研究中所有参加调查的患者均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7],且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7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有抑郁、焦虑情绪分别为62.3%和59.6%,达到抑郁、焦虑症状肯定存在标准分别为40.4%和35.1%,高于我们前期对慢阻肺患者和国内对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调查结果。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有抑郁、焦虑情绪分别为59.1%和57.4%,达到抑郁、焦虑症状肯定存在标准分别为34.8%和32.2%[13],而国内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患病率分别为19.8%和16.7%[14]。提示慢阻肺合并冠心病后更易发生抑郁和焦虑。
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为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心脏血供,从而减少患者的心脏由于供血不足而受到的损伤。但支架植入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的影响如何,尚缺乏相关研究。我们的调查中,支架植入后患者有抑郁、焦虑情绪和达到抑郁、焦虑症状肯定存在标准的明显高于支架植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后抑郁、焦虑情绪的出现与很多因素有关。患者行冠脉支架植入治疗后,需要长期口服抗血小板和他汀类等药物治疗,不可避免对患者的心理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15]。此外,部分患者对冠脉支架手术这项新技术的知识相当匮乏,对介入术后的愈合情况有疑虑均可能引起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最后,在支架植入治疗后患者所面临生活方式、家庭角色等的改变,给其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悲伤、失眠、烦躁、抑郁和焦虑等多种负性情绪,从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影响。
综上,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有抑郁、焦虑情绪,达到抑郁、焦虑症状标准的比例高于单纯慢阻肺或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加重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症状。因此,需要医务人员和家庭成员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和训练,辅以安慰解释、康复指导等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的社会活动、早日康复,舒缓抑郁、焦虑情绪,从而改善生存质量。但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由于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多有负性情绪,部分患者拒绝入组,入组患者代表性受到影响。其次,样本量较小,未能进行分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