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提高,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了最新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新增甲状腺癌病例821 173例(4.1%)[2],而中国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甲状腺癌已成为中国发病率第3的恶性肿瘤,仅次于肺癌和结直肠癌,发病人数为46.61万人[3]。虽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但统计显示美国甲状腺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8.1%[4],我国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也可达84.3%[5],这就导致甲状腺癌患者人数日益增长,基数庞大,且患者需要长期的监测与治疗,随之带来的是繁重的医疗压力及患者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因此做好甲状腺癌全病程的护理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有关于甲状腺癌护理的研究逐渐增加,但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尚缺少对于该领域的宏观现状分析,无法对后续研究提供直观的研究参考。因此,本研究应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甲状腺癌护理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发文量、作者、国家以及关键词的研究,探讨国内外甲状腺癌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组
研究团队包括从事甲状腺癌护理工作的护士4名和护理研究生4名。其中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团队成员均已接受过文献计量研究的系统化课程培训。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当出现分歧时需与第3名研究者共同商讨。
1.2 数据检索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以甲状腺癌护理为主题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时间跨度为建库至2023年9月21日。中文检索式为主题=(‘甲状腺癌’ OR ‘甲状腺癌症’ OR ‘甲状腺肿瘤’ OR ‘甲状腺恶性肿瘤’)AND(‘护理’)。英文检索式为TS=(“thyroid neoplasm*” OR “thyroid carcinoma*” OR “thyroid cancer*” OR “thyroid tumor*”) AND (“nurs*” OR “care”),文献类型为“Article OR Review”,语种类型为“English”。
1.3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文献纳入标准:① 与甲状腺癌护理主题相关的文献;② 语言限定为中文或英文。文献排除标准:① 会议摘要、修订、新闻、个案报道等类型文献;② 同一研究重复发表的文献。通过阅读文献题目、摘要,必要时通读全文进行文献筛选,确定最终纳入文献。
1.4 可视化分析
以纯文本格式从数据库导出纳入文献数据,导入至Citespace 6.2R4。CNKI及WOS数据库时间跨度分别设置为1982–2023年和1998–2023年,时间分区选择“1”,设置完成后依次对作者、国家、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生成可视化图谱。
2 结果
2.1 文献发文量
共检索出中文文献1 436篇,英文文献2 224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共纳入中文文献1 096篇、英文文献263篇,CNKI与WOS数据库发文量如图1显示。我国1982年发表了第1篇关于甲状腺癌护理的文章,前期发文量总体较少,但整体发文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国外在1998年发表了第1篇相关文献,2010年后发文量逐渐增多。从总体来看,CNKI每年的发文量均高于WOS,且在2019年时发文量最高,达到了149篇,由此可见,我国更加关注甲状腺癌患者的护理。

2.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图谱中节点的大小表示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节点越大,发表论文越多,而节点间的连线代表作者间的合作关系,CNKI发文量排名前5的作者依次是:王娟6篇、尹萍5篇、张恒4篇、任静4篇、李晶4篇;WOS发文量排名前5的作者依次是:Anna Mary Sawka 10篇、David Goldstein 8篇、Shereen Ezzat 8篇、James Brierley 8篇、Olga Husson 5篇。图2a显示,中国多以单个人名出现,团体形式较少,作者间缺乏合作。图2b显示,相较于国内,国外作者联系较为紧密;其中Sawka Anna M学者的中心性最高,为0.02,表明其在国际甲状腺癌护理领域的影响力较其他人高。

2.3 国家合作网络分析
国家合作网络分析中,将WOS来源数据中的国家名称及其缩写合并后分析,见图3。发文数量在前5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97篇)、中国(55篇)、加拿大(35篇)、韩国(32篇)和荷兰(17篇),其中美国的中心性最高(0.32),说明其在该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最大,而中国虽发文量排名第2,但其中心性仅为0.15,排名第4,次于美国、马来西亚、意大利。

2.4 关键词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节点及文字越大。中文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共有368个节点、1 164条连线,密度为0.017 2。合并同义词如“围手术期护理”“围术期护理”“围术期护理干预”,剔除如“尿毒症”“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吲哚菁绿”等与本研究无关的词以及文献检索策略中出现的关键词,得到频次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分别为手术、焦虑抑郁、围手术期护理、生活质量、并发症、术后护理、临床路径、快速康复外科、分化型甲状腺癌以及心理护理,见图4a。排名前10的关键词中除“快速康复外科”外,其他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大于0.1。归纳和总结关键词,可将其分为甲状腺癌类型、护理时段、护理干预方法、护理结局指标4类,见表1。基于文献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在甲状腺癌患者中最为常见,甲状腺癌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较多,涉及的具体护理干预方法有临床路径、快速康复外科、心理护理等。在结局指标方面,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最受关注,同时学者也在患者并发症、疼痛等方面上有所注重。


英文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共有296个节点、1 095条连线,密度为0.025 1。合并并剔除相应关键词,得到频次前10位的关键词分别为quality of life(生活质量)、management(管理)、131I(131碘)、papillary thyroid cancer(甲状腺乳头状癌)、surgery(手术)、impact(影响)、anxiety(焦虑)、prevalence(发生率)、risk factor(危险因素)、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分化型甲状腺癌),见表2和图4b。其中“ quality of life”在共现网络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其中心性最大,为0.34,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通常关键词聚类分析时,模块值(Q值)>0.3表明聚类结构显著,平均轮廓值(S值)>0.5表明聚类结果合理,当S值>0.7时认为聚类结果具有高信度。本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研究的Q值分别为0.536 6和0.510 3,划分出来的聚类结构均是显著的;S值分别为0.769 6和0.818 6,聚类结果的信度都较高。中英文关键词聚类均形成7个聚类,中文聚类:#0焦虑抑郁、#1分化型甲状腺癌、#2围手术期、#3并发症、#4优质护理、#5生活质量、#6临床路径、#7心理护理;英文聚类:#0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乳头状甲状腺癌)、#1 quality of life(生活质量)、#2 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未分化甲状腺癌)、#3 anxiety(焦虑)、#4 thyroid neoplasms(甲状腺癌)、#5 risk(风险)、#6 long term survivors(长期幸存者)、#7 decision making(决策),见图5a和5b。

2.4.3 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图谱中,红色横线表示突现时间的始末,横向越长,表明该关键词热度持续越久。因CNKI来源的有效文献记录较多,将突现词的 γ 值调为0.6,共出现 14 个突现词,见图6a。持续时间最久的关键词是手术(1999–2011年);目前突现强度最高的是131I(7.82),其次是手术(6.85)。生活质量从2020年突现至今。

由于WOS来源的有效文献记录<200条,因此将突现词的 γ 值调为0.5以观察较多出现的突现词,共13个。关键词ablation(消融)和therapy(治疗)的持续时间最久,且ablation(消融)是突现强度最高的关键词(3.2),见图6b。association guidelines(协会指南)、risk factor(危险因素)、symptoms(症状)从2021年突现至今。
3 讨论
3.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有关甲状腺癌护理相关文献数量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自2020年起该领域发文量有所下降,原因分析可能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有关,减少了甲状腺癌的就诊患者数量以及限制了甲状腺癌护理的实施。从发文量上来看,国内在甲状腺癌护理领域的研究较国外数量多。分析原因可能为,一方面中国甲状腺癌患者的发病率(4.7%)高于全球水平(4.1%),中国拥有庞大的甲状腺癌患者群体,其疾病护理更加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另一方面,随着主动监测的概念提出,国外在面对低危甲状腺癌患者时会考虑对其进行主动监测[6],从关键词共现结果中也可发现,他们有着成熟的家庭医生服务制度,这就导致在院外主动监测的过程临床护理的作用逐渐弱化[7]。在中国,由于医生顾虑、传统观念等问题,甲状腺癌主动监测方式推进困难[8],现仍以手术治疗为主[9],围绕手术开展的护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导致研究数量增多。但从作者关联度及国家合作角度上看,国外作者间的联系明显较我国紧密,虽然国外有关于甲状腺癌护理的发文量低,但美国、马来西亚、意大利等国家在该领域的影响力高于我国。这提示我国应积极开展不同作者间、不同国家间的合作,不断交流经验,相互探讨,以提高甲状腺癌护理的研究水平,扩大国际影响力,从而更好地促进甲状腺癌患者的康复。
3.2 国内外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3.2.1 重视长期患者生活质量,做好随访管理
由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结果可知,生活质量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关键词突现图谱显示,我国甲状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在2020年开始突现,且持续至今,说明今后生活质量在甲状腺癌护理领域仍可能会是研究方向。从诊断开始,甲状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受到影响,且其生活质量与其他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患者相似甚至更差[10]。根据英文聚类结果可知,甲状腺癌长期患者群体在国外备受关注。研究[11]预测,甲状腺癌患者在治疗后长达20年内可能仍会经历一些不利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挑战。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高,生存期长,更需重视长期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对于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依然较少,缺乏大样本的纵向调查研究。而且,长期患者多处于居家环境,为了更好地监测与改善其生活质量,离不开系统、科学的随访管理,所以通过“互联网+”随访平台进行随访逐渐成为最受患者欢迎的随访方式[12]。相较于国外,我国关于甲状腺癌长期患者的“互联网+”随访平台起步晚。未来还需在充分了解患者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更加完善的随访管理平台,做好随访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提高甲状腺癌长期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3.2.2 摒弃“好癌症”概念,加强心理社会支持
从“焦虑抑郁” “心理护理”等关键词及聚类结果可知,甲状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患者的癌症诊断、相关治疗经历、对复发的恐惧、长期的随访监测等都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10]。虽然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较高,但有研究显示其心理状况与其他生存率较差的癌症患者相似,且治疗结束后情绪困扰依旧存在[13]。由于甲状腺癌的疾病症状较轻,预后较好,甲状腺癌通常被认为是“好癌症”[14]。但这种概念若被患者所接受,就可能会导致其在出现手术后不良症状时质疑他们对治疗的反应是否正常,或是他们的疾病是否比预期的进展更加严重,从而产生负面心理[15]。甲状腺癌患者存在大量未满足的心理社会支持需求[16],研究[16, 17]显示大部分患者并未在其生存治疗期间得到医护人员的心理社会支持以及有关心理问题的护理信息。这说明目前向甲状腺癌患者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存在障碍。“好癌症”的概念会导致医护人员轻视疾病带给患者的负担,加之其临床工作繁忙,不能够为患者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治疗,使患者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导致其心理问题的出现及恶化[18]。所以,让患者及医护人员摒弃“好癌症”概念,及时了解甲状腺癌患者的情绪状态,给予必要干预,加强心理社会支持,是甲状腺癌患者护理中重要的步骤。关于如何满足患者心理社会需求、提供怎样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3.2.3 了解患者需求,提供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9]。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是现在甲状腺癌护理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人群是该领域中国学者关注最多的群体,而并发症及相关症状则是该领域研究较多的主题。术前,患者的信息需求和心理需求较高,其疾病及治疗知识的缺乏和对手术的恐惧,会对其手术配合和术后康复产生不良影响[19]。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可能会出现如发热、感染、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和相关症状[20],从而其生理与生活方面需求提高[21]。所以,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围手术期不同时段的基本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相应症状的发生,从而提高其自护能力,促进患者康复[22]。关键词共现结果表明,国内外关于甲状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的文献较多,其中快速康复外科及临床路径是最为关注的干预对策,但对于不同需求患者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却研究较少,今后还需进一步探析。同时还需相关政策制定者和机构建立相关护理标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在干预实施过程中能够规范围手术期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总之,由于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手术患者数量也会逐渐增加,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仍然会是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
3.2.4 关注微小癌患者,促进主动监测的推进
中英文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结果中“papillary thyroid cancer”“微小型甲状腺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提及较多。由于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在这些新发病例中,大多为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其又称微小癌。该类癌症在10年的随访期间,肿瘤生长的总体发生率仅为8.0%[23]。所以,1993年日本学者首次提出对微小癌患者进行主动监测[23],并于 2015 年被美国甲状腺协会采用[24]。研究[25]显示,手术治疗的成本是主动监测的4.7~6.5倍,所以对微小癌患者来说主动监测能够避免过度治疗,降低患者治疗成本。虽然主动监测被誉为是立即手术的一种安全且经济的替代方法[26],但相较于国外,我国微小癌主动监测措施的推行较为困难。在中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谈癌色变”[27],而且有调查发现,我国患者缺乏关于主动监测的全面知识,大多数患者难以在手术与主动监测中做出选择,并希望得到相关治疗决策指导与建议[28]。因此,未来还需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从而促进主动监测的推进,降低治疗成本,避免过度治疗。
4 小结
近几年,甲状腺癌护理逐渐受到重视,发文量增多,但较少有关于其相关文献计量学的文章。本研究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截至2023年9月21日前,CNKI及WOS数据库中有关甲状腺癌护理领域的文献,总结并归纳出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但是在检索与分析过程中,WOS数据库检索出的文献较少,可能影响国外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结果,所以这是本研究不足之处。甲状腺癌“好癌症”的看法是许多复杂和令人困惑情绪的根源。在未来,为实现甲状腺癌护理目标,满足患者护理需求,需要相关医护人员及政策制定者拒绝甲状腺癌“好癌症”概念,继续加强甲状腺癌护理相关研究,并采取重要措施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促进甲状腺癌患者的康复。需继续加强国内多中心合作,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促进甲状腺癌护理事业的繁荣发展。
重要声明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全体作者阅读并理解了《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的政策声明,我们没有相互竞争的利益。
作者贡献声明:王思麒和吴雪婷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及撰写稿件;李雪玉和刘代静协助数据分析;高婕和王舒朗提供研究思路并进行研究方案设计;赵静和王欣进行研究过程管理和稿件的修改。
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提高,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了最新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新增甲状腺癌病例821 173例(4.1%)[2],而中国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甲状腺癌已成为中国发病率第3的恶性肿瘤,仅次于肺癌和结直肠癌,发病人数为46.61万人[3]。虽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但统计显示美国甲状腺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8.1%[4],我国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也可达84.3%[5],这就导致甲状腺癌患者人数日益增长,基数庞大,且患者需要长期的监测与治疗,随之带来的是繁重的医疗压力及患者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因此做好甲状腺癌全病程的护理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有关于甲状腺癌护理的研究逐渐增加,但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尚缺少对于该领域的宏观现状分析,无法对后续研究提供直观的研究参考。因此,本研究应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甲状腺癌护理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发文量、作者、国家以及关键词的研究,探讨国内外甲状腺癌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组
研究团队包括从事甲状腺癌护理工作的护士4名和护理研究生4名。其中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团队成员均已接受过文献计量研究的系统化课程培训。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当出现分歧时需与第3名研究者共同商讨。
1.2 数据检索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以甲状腺癌护理为主题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时间跨度为建库至2023年9月21日。中文检索式为主题=(‘甲状腺癌’ OR ‘甲状腺癌症’ OR ‘甲状腺肿瘤’ OR ‘甲状腺恶性肿瘤’)AND(‘护理’)。英文检索式为TS=(“thyroid neoplasm*” OR “thyroid carcinoma*” OR “thyroid cancer*” OR “thyroid tumor*”) AND (“nurs*” OR “care”),文献类型为“Article OR Review”,语种类型为“English”。
1.3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文献纳入标准:① 与甲状腺癌护理主题相关的文献;② 语言限定为中文或英文。文献排除标准:① 会议摘要、修订、新闻、个案报道等类型文献;② 同一研究重复发表的文献。通过阅读文献题目、摘要,必要时通读全文进行文献筛选,确定最终纳入文献。
1.4 可视化分析
以纯文本格式从数据库导出纳入文献数据,导入至Citespace 6.2R4。CNKI及WOS数据库时间跨度分别设置为1982–2023年和1998–2023年,时间分区选择“1”,设置完成后依次对作者、国家、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生成可视化图谱。
2 结果
2.1 文献发文量
共检索出中文文献1 436篇,英文文献2 224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共纳入中文文献1 096篇、英文文献263篇,CNKI与WOS数据库发文量如图1显示。我国1982年发表了第1篇关于甲状腺癌护理的文章,前期发文量总体较少,但整体发文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国外在1998年发表了第1篇相关文献,2010年后发文量逐渐增多。从总体来看,CNKI每年的发文量均高于WOS,且在2019年时发文量最高,达到了149篇,由此可见,我国更加关注甲状腺癌患者的护理。

2.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图谱中节点的大小表示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节点越大,发表论文越多,而节点间的连线代表作者间的合作关系,CNKI发文量排名前5的作者依次是:王娟6篇、尹萍5篇、张恒4篇、任静4篇、李晶4篇;WOS发文量排名前5的作者依次是:Anna Mary Sawka 10篇、David Goldstein 8篇、Shereen Ezzat 8篇、James Brierley 8篇、Olga Husson 5篇。图2a显示,中国多以单个人名出现,团体形式较少,作者间缺乏合作。图2b显示,相较于国内,国外作者联系较为紧密;其中Sawka Anna M学者的中心性最高,为0.02,表明其在国际甲状腺癌护理领域的影响力较其他人高。

2.3 国家合作网络分析
国家合作网络分析中,将WOS来源数据中的国家名称及其缩写合并后分析,见图3。发文数量在前5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97篇)、中国(55篇)、加拿大(35篇)、韩国(32篇)和荷兰(17篇),其中美国的中心性最高(0.32),说明其在该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最大,而中国虽发文量排名第2,但其中心性仅为0.15,排名第4,次于美国、马来西亚、意大利。

2.4 关键词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节点及文字越大。中文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共有368个节点、1 164条连线,密度为0.017 2。合并同义词如“围手术期护理”“围术期护理”“围术期护理干预”,剔除如“尿毒症”“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吲哚菁绿”等与本研究无关的词以及文献检索策略中出现的关键词,得到频次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分别为手术、焦虑抑郁、围手术期护理、生活质量、并发症、术后护理、临床路径、快速康复外科、分化型甲状腺癌以及心理护理,见图4a。排名前10的关键词中除“快速康复外科”外,其他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大于0.1。归纳和总结关键词,可将其分为甲状腺癌类型、护理时段、护理干预方法、护理结局指标4类,见表1。基于文献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在甲状腺癌患者中最为常见,甲状腺癌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较多,涉及的具体护理干预方法有临床路径、快速康复外科、心理护理等。在结局指标方面,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最受关注,同时学者也在患者并发症、疼痛等方面上有所注重。


英文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共有296个节点、1 095条连线,密度为0.025 1。合并并剔除相应关键词,得到频次前10位的关键词分别为quality of life(生活质量)、management(管理)、131I(131碘)、papillary thyroid cancer(甲状腺乳头状癌)、surgery(手术)、impact(影响)、anxiety(焦虑)、prevalence(发生率)、risk factor(危险因素)、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分化型甲状腺癌),见表2和图4b。其中“ quality of life”在共现网络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其中心性最大,为0.34,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通常关键词聚类分析时,模块值(Q值)>0.3表明聚类结构显著,平均轮廓值(S值)>0.5表明聚类结果合理,当S值>0.7时认为聚类结果具有高信度。本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研究的Q值分别为0.536 6和0.510 3,划分出来的聚类结构均是显著的;S值分别为0.769 6和0.818 6,聚类结果的信度都较高。中英文关键词聚类均形成7个聚类,中文聚类:#0焦虑抑郁、#1分化型甲状腺癌、#2围手术期、#3并发症、#4优质护理、#5生活质量、#6临床路径、#7心理护理;英文聚类:#0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乳头状甲状腺癌)、#1 quality of life(生活质量)、#2 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未分化甲状腺癌)、#3 anxiety(焦虑)、#4 thyroid neoplasms(甲状腺癌)、#5 risk(风险)、#6 long term survivors(长期幸存者)、#7 decision making(决策),见图5a和5b。

2.4.3 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图谱中,红色横线表示突现时间的始末,横向越长,表明该关键词热度持续越久。因CNKI来源的有效文献记录较多,将突现词的 γ 值调为0.6,共出现 14 个突现词,见图6a。持续时间最久的关键词是手术(1999–2011年);目前突现强度最高的是131I(7.82),其次是手术(6.85)。生活质量从2020年突现至今。

由于WOS来源的有效文献记录<200条,因此将突现词的 γ 值调为0.5以观察较多出现的突现词,共13个。关键词ablation(消融)和therapy(治疗)的持续时间最久,且ablation(消融)是突现强度最高的关键词(3.2),见图6b。association guidelines(协会指南)、risk factor(危险因素)、symptoms(症状)从2021年突现至今。
3 讨论
3.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有关甲状腺癌护理相关文献数量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自2020年起该领域发文量有所下降,原因分析可能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有关,减少了甲状腺癌的就诊患者数量以及限制了甲状腺癌护理的实施。从发文量上来看,国内在甲状腺癌护理领域的研究较国外数量多。分析原因可能为,一方面中国甲状腺癌患者的发病率(4.7%)高于全球水平(4.1%),中国拥有庞大的甲状腺癌患者群体,其疾病护理更加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另一方面,随着主动监测的概念提出,国外在面对低危甲状腺癌患者时会考虑对其进行主动监测[6],从关键词共现结果中也可发现,他们有着成熟的家庭医生服务制度,这就导致在院外主动监测的过程临床护理的作用逐渐弱化[7]。在中国,由于医生顾虑、传统观念等问题,甲状腺癌主动监测方式推进困难[8],现仍以手术治疗为主[9],围绕手术开展的护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导致研究数量增多。但从作者关联度及国家合作角度上看,国外作者间的联系明显较我国紧密,虽然国外有关于甲状腺癌护理的发文量低,但美国、马来西亚、意大利等国家在该领域的影响力高于我国。这提示我国应积极开展不同作者间、不同国家间的合作,不断交流经验,相互探讨,以提高甲状腺癌护理的研究水平,扩大国际影响力,从而更好地促进甲状腺癌患者的康复。
3.2 国内外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3.2.1 重视长期患者生活质量,做好随访管理
由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结果可知,生活质量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关键词突现图谱显示,我国甲状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在2020年开始突现,且持续至今,说明今后生活质量在甲状腺癌护理领域仍可能会是研究方向。从诊断开始,甲状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受到影响,且其生活质量与其他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患者相似甚至更差[10]。根据英文聚类结果可知,甲状腺癌长期患者群体在国外备受关注。研究[11]预测,甲状腺癌患者在治疗后长达20年内可能仍会经历一些不利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挑战。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高,生存期长,更需重视长期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对于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依然较少,缺乏大样本的纵向调查研究。而且,长期患者多处于居家环境,为了更好地监测与改善其生活质量,离不开系统、科学的随访管理,所以通过“互联网+”随访平台进行随访逐渐成为最受患者欢迎的随访方式[12]。相较于国外,我国关于甲状腺癌长期患者的“互联网+”随访平台起步晚。未来还需在充分了解患者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更加完善的随访管理平台,做好随访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提高甲状腺癌长期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3.2.2 摒弃“好癌症”概念,加强心理社会支持
从“焦虑抑郁” “心理护理”等关键词及聚类结果可知,甲状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患者的癌症诊断、相关治疗经历、对复发的恐惧、长期的随访监测等都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10]。虽然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较高,但有研究显示其心理状况与其他生存率较差的癌症患者相似,且治疗结束后情绪困扰依旧存在[13]。由于甲状腺癌的疾病症状较轻,预后较好,甲状腺癌通常被认为是“好癌症”[14]。但这种概念若被患者所接受,就可能会导致其在出现手术后不良症状时质疑他们对治疗的反应是否正常,或是他们的疾病是否比预期的进展更加严重,从而产生负面心理[15]。甲状腺癌患者存在大量未满足的心理社会支持需求[16],研究[16, 17]显示大部分患者并未在其生存治疗期间得到医护人员的心理社会支持以及有关心理问题的护理信息。这说明目前向甲状腺癌患者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存在障碍。“好癌症”的概念会导致医护人员轻视疾病带给患者的负担,加之其临床工作繁忙,不能够为患者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治疗,使患者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导致其心理问题的出现及恶化[18]。所以,让患者及医护人员摒弃“好癌症”概念,及时了解甲状腺癌患者的情绪状态,给予必要干预,加强心理社会支持,是甲状腺癌患者护理中重要的步骤。关于如何满足患者心理社会需求、提供怎样的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3.2.3 了解患者需求,提供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9]。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是现在甲状腺癌护理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人群是该领域中国学者关注最多的群体,而并发症及相关症状则是该领域研究较多的主题。术前,患者的信息需求和心理需求较高,其疾病及治疗知识的缺乏和对手术的恐惧,会对其手术配合和术后康复产生不良影响[19]。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可能会出现如发热、感染、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和相关症状[20],从而其生理与生活方面需求提高[21]。所以,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围手术期不同时段的基本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相应症状的发生,从而提高其自护能力,促进患者康复[22]。关键词共现结果表明,国内外关于甲状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的文献较多,其中快速康复外科及临床路径是最为关注的干预对策,但对于不同需求患者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却研究较少,今后还需进一步探析。同时还需相关政策制定者和机构建立相关护理标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在干预实施过程中能够规范围手术期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总之,由于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不断上升,手术患者数量也会逐渐增加,甲状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仍然会是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
3.2.4 关注微小癌患者,促进主动监测的推进
中英文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结果中“papillary thyroid cancer”“微小型甲状腺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提及较多。由于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在这些新发病例中,大多为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其又称微小癌。该类癌症在10年的随访期间,肿瘤生长的总体发生率仅为8.0%[23]。所以,1993年日本学者首次提出对微小癌患者进行主动监测[23],并于 2015 年被美国甲状腺协会采用[24]。研究[25]显示,手术治疗的成本是主动监测的4.7~6.5倍,所以对微小癌患者来说主动监测能够避免过度治疗,降低患者治疗成本。虽然主动监测被誉为是立即手术的一种安全且经济的替代方法[26],但相较于国外,我国微小癌主动监测措施的推行较为困难。在中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谈癌色变”[27],而且有调查发现,我国患者缺乏关于主动监测的全面知识,大多数患者难以在手术与主动监测中做出选择,并希望得到相关治疗决策指导与建议[28]。因此,未来还需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从而促进主动监测的推进,降低治疗成本,避免过度治疗。
4 小结
近几年,甲状腺癌护理逐渐受到重视,发文量增多,但较少有关于其相关文献计量学的文章。本研究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截至2023年9月21日前,CNKI及WOS数据库中有关甲状腺癌护理领域的文献,总结并归纳出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但是在检索与分析过程中,WOS数据库检索出的文献较少,可能影响国外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结果,所以这是本研究不足之处。甲状腺癌“好癌症”的看法是许多复杂和令人困惑情绪的根源。在未来,为实现甲状腺癌护理目标,满足患者护理需求,需要相关医护人员及政策制定者拒绝甲状腺癌“好癌症”概念,继续加强甲状腺癌护理相关研究,并采取重要措施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促进甲状腺癌患者的康复。需继续加强国内多中心合作,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促进甲状腺癌护理事业的繁荣发展。
重要声明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全体作者阅读并理解了《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的政策声明,我们没有相互竞争的利益。
作者贡献声明:王思麒和吴雪婷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及撰写稿件;李雪玉和刘代静协助数据分析;高婕和王舒朗提供研究思路并进行研究方案设计;赵静和王欣进行研究过程管理和稿件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