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1,2 , 刘帆 1,2 , 宋爱琳 1,2 , 周彦明 1,3
  • 1.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30);
  • 2.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兰州 730030);
  • 3.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福建厦门 361003);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了解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在碱基错配修复缺陷(defective mismatch repair,dMMR)/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型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PD-1抑制剂在dMMR/MSI-H型晚期CRC中的相关研究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目前有较多研究探索了抗PD-1抑制剂治疗dMMR/MSI-H型晚期CRC(包括局部进展期CRC和转移性CRC),仍有部分研究正在试验中。这些研究均发现,采用PD-1抑制剂作为dMMR/MSI-H型晚期CRC的一线或后线以及新辅助治疗均呈现了较好的生存获益,尤其在合并BRAF/RAS突变的dMMR/MSI-H型转移性CRC和新辅助免疫治疗后期望器官保留的局部进展期dMMR/MSI-H 型 CRC中已初见成效;而且有较多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双免治疗”,多数研究发现其疗效优于单免治疗,但同时也发现“双免治疗”较单免治疗会有更多的不良事件报道。结论 从综述的文献研究结果总体看,PD-1抑制剂在dMMR/MSI-H型晚期CRC中临床获益明显,然而仍有更多问题亟待进一步探讨,比如提供更多的PD-1抑制剂一线药物,克服耐药性及其不良事件。未来需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更精确的个体化识别以及更高效的联合用药方案,让dMMR/MSI-H型晚期CRC患者进一步从中获益。

引用本文: 张伟, 刘帆, 宋爱琳, 周彦明.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在碱基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晚期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4, 31(8): 998-1004. doi: 10.7507/1007-9424.202403085 复制

  • 上一篇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锚定区形态评估与临床结局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