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睿睿 1,2 , 曹又文 1,2 , 梁太平 3 , 马江涛 1,2 , 周建 3 , 陈镜全 1,2
  • 1.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四川南充 637000);
  • 2. 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
  • 3.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上海 200433);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回顾抗感染移植物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其应用前景,以期为血管腔内抗感染移植物研发提供启示。方法 检索国内外有关血管腔内抗感染移植物相关的研究并进行综述。结果 移植物的抗感染能力主要通过主体材料改性、表面改性和两者结合的途径实现。在主体材料改性方面,以金属(如镁、锌)、生物衍生材料(如壳聚糖、丝素蛋白和细菌纤维素)、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如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聚氨酯和聚乳酸)为主体加入其他材料形成具有抗菌性的复合材料(如Mg-Nd-Zn-Zr合金、细菌纤维素/甲壳素纳米晶体复合材料、壳聚糖/丝素蛋白复合材料等);在表面改性方面,无机涂层(如银、铜和氮化物)以及有机涂层(如抗生素、抗菌肽和抗感染聚合物)也在试验中展示出了良好的抗菌效果。结论 如何通过纳米等技术综合各个材料的优点,合成既有普通移植物所具备的机械性能,又有细胞、血液相容性和抗菌性的复合移植物材料是未来的研究焦点;同时,如何合成能够稳定、长时间抗感染并且还有抗细菌生物膜性能的涂层也是未来研发的重要方向。

引用本文: 杨睿睿, 曹又文, 梁太平, 马江涛, 周建, 陈镜全. 血管腔内抗感染移植物新材料的研究进展.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4, 31(2): 243-249. doi: 10.7507/1007-9424.202308011 复制

  • 上一篇

    急性坏死性纵隔炎176例临床特征及转归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 下一篇

    急性坏死性纵隔炎176例临床特征及转归的回顾性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