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
  • 2.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兰州 7300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总结类器官模型在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未来应用前景。方法 检索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类器官模型在胰腺癌中的相关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近年来,胰腺癌类器官模型的构建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的癌组织、细针穿刺抽吸活检获得的癌组织或人多能干细胞衍生的上皮细胞构建;根据胰腺癌类器官保留了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结构异质性等特点来进行胰腺癌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如细胞外囊泡中的微小RNA、glypican-1、膜联蛋白A6以及蛋白质生物学标志物细胞角蛋白7和20、细胞肿瘤抗原p53、Claudin-4、糖类抗原19-9等。根据类器官模型能够维持原发肿瘤组织特性的研究结果以及胰腺癌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数据与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结果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的结果提示,未来利用胰腺癌类器官进行的药物敏感性的数据可避免无效化学药物治疗,以提高治疗应答率和减轻化学药物毒性,可为胰腺癌患者合理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结论 类器官模型用于胰腺癌生物学标志物筛选和类器官模型与胰腺癌个体化治疗及药物敏感性测试方面有较多研究成果,它可在体外模拟胰腺癌发病和进展的复杂病理生理学特征,并保留了原发肿瘤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基因表型,有望成为发现胰腺癌生物学标志物、测试药物敏感性及制定个体化胰腺癌治疗方案的新型平台,可进一步促进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 彭磊, 朱克祥. 类器官模型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23, 30(7): 863-869. doi: 10.7507/1007-9424.202302021 复制

  • 上一篇

    Gas6/Axl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下一篇

    联合肝实质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式演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