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刘晓琳, 徐锋, 王超, 唐斌, 戴朝六. 微波消融联合腔镜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7, 24(5): 649-653. doi: 10.7507/1007-9424.201609061 复制
肝癌的潜在根治性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和消融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和快速康复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消融治疗因其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可重复、能潜在治愈肿瘤等优点在肝癌治疗中日益受到青睐[1]。常用的消融治疗有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微波消融较射频消融产生的温度更高、治疗时间更短、消融体积更大及肿瘤消融也更彻底[2-5]。因此,微波消融的长期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射频消融,尤其是其治疗直径超过 3.5 cm 的肿瘤[3,6]。然而,部分肝癌位于肝脏表面、紧邻膈肌或结肠等脏器,不适合经皮微波消融;或是因为合并脾功能亢进、肝功能不全或残余肝脏体积不足等原因,不适合开腹消融或肝切除。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两者联合进一步拓展了肝癌的治疗手段,扩大了微波消融在肝癌中的治疗范围,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此新进展做一综述。
1 腔镜下微波消融
微波消融因其创伤小、热效率高、凝固坏死率显著,其已成为治疗小肝癌的新的替代方法,尤其适合肝硬化严重及肝功能较差者[1,7]。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尤其适合位于肝表面或邻近周围脏器的肿瘤,既能达到最佳消融效果,又能避免对邻近脏器的副损伤,还能对肿瘤进行准确分期以及发现术前影像学未能发现的病灶。2.45 GHz 的新型热消融仪单天线能形成球形消融区域,消融覆盖区域大,肿瘤消融确切,在小肝癌治疗中其完全消融坏死率可达 99% 以上,甚至 100%,且短期内肿瘤局部复发率较低[2,4],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与手术切除无明显差异,且优于直接经皮微波消融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者[8-11],但是其对于消融治疗直径>3 cm 的肿瘤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研究[11-12]表明,微波消融治疗后,局部复发率与肿瘤大小有显著相关性,对于直径>3 cm 的肿瘤局部复发率会明显增加。
1.1 腹腔镜下微波消融
1.1.1 对于直径<3 cm 的小肝癌 前瞻性队列研究[10]显示,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直径<3 cm 的小肝癌的肿瘤完全坏死率高达 100%,且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Seki 等[11]报道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靠近肝表面的小肝癌的疗效显著,消融坏死率达 87.5%,3 年生存率为 92%,1 年局部复发率为 12.5%。有关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靠近肝表面的小肝癌的远期疗效的研究[13]结果显示,其 5 年生存率达 43%,18 个月时的局部复发率仅为 12%,并且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更优于继发性肝癌。另有文献[7]报道,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移植术后的复发性肝癌,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无病生存时间长达 2 年以上。
1.1.2 对于直径 3 ~ 5 cm 的中肝癌 有研究[10,14-15]显示,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中肝癌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肿瘤完全坏死率达 80%~94%,3 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 86% 和 44%。有文献[16]报道,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但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更微创,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更少。
1.1.3 对于直径>5 cm 的大肝癌 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次肿瘤灭活率较低(46.5%)、复发率较高[17],其原因是单探针消融的三维区域限制,虽然单探针多次消融或多探针同时消融能有效增加消融面积,但消融重叠差使治疗失败率和局部复发率提高[5]。因此,对于直径>5 cm 的肿瘤需多针、多点、多方位穿刺及分次治疗[1]。薛峰等[18]采用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 32 例直径>5 cm 的大肝癌,其肿瘤完全消融率达 81.3%,3 年生存率接近 60%。另外,将腹腔镜下入肝血流阻断与微波消融相结合,可明显削弱“热沉效应”,提高消融治疗效果[19-20]。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 粒子植入病灶中也能安全有效地降低晚期不可切除肝癌尤其是单发肿瘤直径>5 cm 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21]。Liang 等[22]还报道了一种新型微波消融仪器,其可以根据肿瘤组织的电容反馈信息实时调整消融能量,从而产生更大的消融区域,这或许对于腹腔镜下大肝癌治疗也是一种快速、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1.2 胸腔镜下微波消融
胸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能简化对肝上及肝后区的解剖,尤其适合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的复发性肝癌患者。有研究[23]显示,经胸腔镜切开膈肌后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术中出血量少,5 年总生存率达 51%,远期疗效可靠。Ishikawa 等[24]成功经胸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 9 例晚期肝硬化肝癌,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近期随访未见复发。笔者治疗组也已成功经胸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2例复发性肝癌,术中出血量少于 10 mL 且病灶消融完全(待发表)。胸腔镜下微波消融法治疗肝癌的优势明显,但仍需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术前需缜密准备。
2 微波消融辅助腔镜肝切除
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腔镜肝切除因其出血量少、恢复快等特点日益受到医患双方的认可,但其术中出血和肿瘤的特殊解剖位置仍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25-26]。微波消融能使消融点周围血管组织凝固,形成反应带,沿反应带切断肝组织既能显著减少肝切除过程中出血,又能有效减少局部肿瘤播散,使肝切除变得更加安全[26-28]。鉴于此,很多学者尝试了微波消融辅助腔镜肝切除。
2.1 微波消融辅助腹腔镜肝切除
有研究[29]显示,微波每周期 60 s 凝固血管效果显著,能凝固直径 8 mm 甚至以上血管,可显著减少肝切除过程中出血。尤其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肿瘤,腹腔镜肝切除过程中应用微波消融治疗能有效降低中转开腹率[30];腹腔镜与微波消融联合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腹腔镜镜肝切除治疗者,且延长患者术后存活时间,不增加毒副作用[31];对于肝癌合并肝硬化者,腹腔镜下微波消融同样能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以及肿瘤残留,又不增加肝功能衰竭的风险,其 5 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与开腹肝切除无差异[26,28,32]。
2.2 微波消融辅助胸腔镜肝切除
对于膈下肝段肿瘤,腹腔镜下手术操作以及术中控制出血、止血均较为困难。由于术中超声对这一部位的肿瘤显示不清楚,腹腔镜下微波消融可能会造成膈肌损伤或肿瘤消融不完全。鉴于此,有学者[33]利用微波消融联合胸腔镜技术治疗膈下肝段肿瘤,胸腔镜下肝切除虽无法阻断肝门血流,但消融固化既能明显减少出血量,还能加快手术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且预后良好。不过此手术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只限于 S4a、S7 和 S8 段直径小于 4 cm 的肿瘤[24]。由于术中无法使用胸腔镜超声探查其他肝段,因此术前需进行精准的影像学评估,以排除肝脏其他部位的转移,或需明确转移灶是否适合经皮微波消融。
3 腔镜下微波消融联合介入栓塞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作为肝癌非手术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存在诸如栓塞不完全、术后复发转移率、肿瘤耐药率、化疗药物敏感性降低等问题[34]。近年来,很多学者将 TACE 与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应用到肝癌治疗中,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由于微波消融存在“热沉效应”,血流会减少微波消融时产生的热量。TACE 先阻断肿瘤血供,能减少消融治疗时血流带走的微波热量,从而增强微波疗效;同时 TACE 阻断肿瘤血供后出现肿瘤部分坏死、直径缩小,有利于增加微波消融的治疗范围,减少 TACE 治疗的次数,减轻对肝脏的损伤[1,35]。此外,微波消融对 TACE 治疗时滞留在肝脏肿瘤内的化疗药物还有增敏功能[31,36]。有研究[37]显示,TACE 联合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较单独 TACE 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上具有更显著的近期临床疗效,联合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达 73.81%,显著高于单独 TACE 治疗组的 52.38%。对于不可切除的大肝癌,采用 TACE 联合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能迅速降低甲胎蛋白,降低术后复发率[38]。当肝移植供体短缺时,TACE 联合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可作为肝移植术前的替代疗法[15]。TACE 术后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可明显减轻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肿瘤负荷,改善术后生存获益[39]。需要指出的是,TACE 有时无法发现微小血管的转移,后续消融治疗即使保证 5 mm 以上的消融边缘,也有可能引起肿瘤的局部复发[39]。因此,在保证肝功能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消融边缘,以降低局部复发率。
4 腔镜下微波消融联合新辅助化疗
当肝癌病灶多、体积较大时,单纯微波消融往往不彻底,很难达到根治性效果。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缩小,降低肿瘤的临床分期,提高治疗效果[40-41]。秦玉刚等[40]针对 43 例结直肠癌术后多发肝转移患者中的部分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术中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口服卡培他滨治疗,近期疗效显著,但由于样本量小,多数病例的随访时间短,其远期生存率是否受益仍需大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戴朝六等[41]也报道 1 例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直肠癌肝转移,近期随访疗效良好,这可为同类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5 腹腔镜微波消融联合二步肝切除
残肝体积不足导致肝功能衰竭是肝切除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大肝癌患者由于肝切除术后可能存在残肝体积不足而失去手术机会。联合肝脏分离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通过第 1 步手术刺激残肝再生,第 2 步手术再行根治性切除,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提供了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但是 ALPPS 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都较高[42]。
近年来,很多学者将微波消融和腔镜技术联合应用到 ALPPS 中。腹腔镜下微波消融离断肝实质,通过微波的热效应在肿瘤和残肝之间形成一条无血带,阻断病-健侧血液流通。相对于经典 ALPPS,此方法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3]。Cillo 等[44]成功为 1 例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实施全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联合 ALPPS,两步手术均无输血,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使高难度的 ALPPS 手术变得更加容易且安全。由于胆管梗阻会增加 ALPPS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所以肝门部胆管癌的 ALPPS 治疗效果一直未得到肯定。Boggi 等[45]将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 ALPPS 取代传统 ALPPS,成功救治了 1 例ⅢA 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两次手术的失血量一共仅为 150 mL,术后随访 20 个月,患者状态良好,未复发,短期预后效果良好。
6 展望
对于肝右后叶肝癌,采用后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或联合肝切除应该会比单纯的开腹手术或后腹腔镜下肝切除要更加微创和安全[46-47]。总体来讲,微波消融联合腔镜技术在肝癌治疗中优势明显,有助于拓展肝癌治疗的适应证,特别是对于严重肝硬化及肝功能差甚至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者。多学科团队协作,合理应用多种治疗手段治疗肝癌,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肝癌的潜在根治性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和消融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和快速康复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消融治疗因其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可重复、能潜在治愈肿瘤等优点在肝癌治疗中日益受到青睐[1]。常用的消融治疗有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微波消融较射频消融产生的温度更高、治疗时间更短、消融体积更大及肿瘤消融也更彻底[2-5]。因此,微波消融的长期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射频消融,尤其是其治疗直径超过 3.5 cm 的肿瘤[3,6]。然而,部分肝癌位于肝脏表面、紧邻膈肌或结肠等脏器,不适合经皮微波消融;或是因为合并脾功能亢进、肝功能不全或残余肝脏体积不足等原因,不适合开腹消融或肝切除。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两者联合进一步拓展了肝癌的治疗手段,扩大了微波消融在肝癌中的治疗范围,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此新进展做一综述。
1 腔镜下微波消融
微波消融因其创伤小、热效率高、凝固坏死率显著,其已成为治疗小肝癌的新的替代方法,尤其适合肝硬化严重及肝功能较差者[1,7]。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尤其适合位于肝表面或邻近周围脏器的肿瘤,既能达到最佳消融效果,又能避免对邻近脏器的副损伤,还能对肿瘤进行准确分期以及发现术前影像学未能发现的病灶。2.45 GHz 的新型热消融仪单天线能形成球形消融区域,消融覆盖区域大,肿瘤消融确切,在小肝癌治疗中其完全消融坏死率可达 99% 以上,甚至 100%,且短期内肿瘤局部复发率较低[2,4],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与手术切除无明显差异,且优于直接经皮微波消融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者[8-11],但是其对于消融治疗直径>3 cm 的肿瘤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研究[11-12]表明,微波消融治疗后,局部复发率与肿瘤大小有显著相关性,对于直径>3 cm 的肿瘤局部复发率会明显增加。
1.1 腹腔镜下微波消融
1.1.1 对于直径<3 cm 的小肝癌 前瞻性队列研究[10]显示,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直径<3 cm 的小肝癌的肿瘤完全坏死率高达 100%,且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Seki 等[11]报道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靠近肝表面的小肝癌的疗效显著,消融坏死率达 87.5%,3 年生存率为 92%,1 年局部复发率为 12.5%。有关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靠近肝表面的小肝癌的远期疗效的研究[13]结果显示,其 5 年生存率达 43%,18 个月时的局部复发率仅为 12%,并且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更优于继发性肝癌。另有文献[7]报道,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移植术后的复发性肝癌,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无病生存时间长达 2 年以上。
1.1.2 对于直径 3 ~ 5 cm 的中肝癌 有研究[10,14-15]显示,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中肝癌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肿瘤完全坏死率达 80%~94%,3 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 86% 和 44%。有文献[16]报道,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但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更微创,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更少。
1.1.3 对于直径>5 cm 的大肝癌 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次肿瘤灭活率较低(46.5%)、复发率较高[17],其原因是单探针消融的三维区域限制,虽然单探针多次消融或多探针同时消融能有效增加消融面积,但消融重叠差使治疗失败率和局部复发率提高[5]。因此,对于直径>5 cm 的肿瘤需多针、多点、多方位穿刺及分次治疗[1]。薛峰等[18]采用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 32 例直径>5 cm 的大肝癌,其肿瘤完全消融率达 81.3%,3 年生存率接近 60%。另外,将腹腔镜下入肝血流阻断与微波消融相结合,可明显削弱“热沉效应”,提高消融治疗效果[19-20]。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 粒子植入病灶中也能安全有效地降低晚期不可切除肝癌尤其是单发肿瘤直径>5 cm 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21]。Liang 等[22]还报道了一种新型微波消融仪器,其可以根据肿瘤组织的电容反馈信息实时调整消融能量,从而产生更大的消融区域,这或许对于腹腔镜下大肝癌治疗也是一种快速、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1.2 胸腔镜下微波消融
胸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能简化对肝上及肝后区的解剖,尤其适合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的复发性肝癌患者。有研究[23]显示,经胸腔镜切开膈肌后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术中出血量少,5 年总生存率达 51%,远期疗效可靠。Ishikawa 等[24]成功经胸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 9 例晚期肝硬化肝癌,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近期随访未见复发。笔者治疗组也已成功经胸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2例复发性肝癌,术中出血量少于 10 mL 且病灶消融完全(待发表)。胸腔镜下微波消融法治疗肝癌的优势明显,但仍需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术前需缜密准备。
2 微波消融辅助腔镜肝切除
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腔镜肝切除因其出血量少、恢复快等特点日益受到医患双方的认可,但其术中出血和肿瘤的特殊解剖位置仍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25-26]。微波消融能使消融点周围血管组织凝固,形成反应带,沿反应带切断肝组织既能显著减少肝切除过程中出血,又能有效减少局部肿瘤播散,使肝切除变得更加安全[26-28]。鉴于此,很多学者尝试了微波消融辅助腔镜肝切除。
2.1 微波消融辅助腹腔镜肝切除
有研究[29]显示,微波每周期 60 s 凝固血管效果显著,能凝固直径 8 mm 甚至以上血管,可显著减少肝切除过程中出血。尤其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肿瘤,腹腔镜肝切除过程中应用微波消融治疗能有效降低中转开腹率[30];腹腔镜与微波消融联合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腹腔镜镜肝切除治疗者,且延长患者术后存活时间,不增加毒副作用[31];对于肝癌合并肝硬化者,腹腔镜下微波消融同样能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以及肿瘤残留,又不增加肝功能衰竭的风险,其 5 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与开腹肝切除无差异[26,28,32]。
2.2 微波消融辅助胸腔镜肝切除
对于膈下肝段肿瘤,腹腔镜下手术操作以及术中控制出血、止血均较为困难。由于术中超声对这一部位的肿瘤显示不清楚,腹腔镜下微波消融可能会造成膈肌损伤或肿瘤消融不完全。鉴于此,有学者[33]利用微波消融联合胸腔镜技术治疗膈下肝段肿瘤,胸腔镜下肝切除虽无法阻断肝门血流,但消融固化既能明显减少出血量,还能加快手术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且预后良好。不过此手术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只限于 S4a、S7 和 S8 段直径小于 4 cm 的肿瘤[24]。由于术中无法使用胸腔镜超声探查其他肝段,因此术前需进行精准的影像学评估,以排除肝脏其他部位的转移,或需明确转移灶是否适合经皮微波消融。
3 腔镜下微波消融联合介入栓塞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作为肝癌非手术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存在诸如栓塞不完全、术后复发转移率、肿瘤耐药率、化疗药物敏感性降低等问题[34]。近年来,很多学者将 TACE 与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应用到肝癌治疗中,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由于微波消融存在“热沉效应”,血流会减少微波消融时产生的热量。TACE 先阻断肿瘤血供,能减少消融治疗时血流带走的微波热量,从而增强微波疗效;同时 TACE 阻断肿瘤血供后出现肿瘤部分坏死、直径缩小,有利于增加微波消融的治疗范围,减少 TACE 治疗的次数,减轻对肝脏的损伤[1,35]。此外,微波消融对 TACE 治疗时滞留在肝脏肿瘤内的化疗药物还有增敏功能[31,36]。有研究[37]显示,TACE 联合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较单独 TACE 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上具有更显著的近期临床疗效,联合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达 73.81%,显著高于单独 TACE 治疗组的 52.38%。对于不可切除的大肝癌,采用 TACE 联合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能迅速降低甲胎蛋白,降低术后复发率[38]。当肝移植供体短缺时,TACE 联合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可作为肝移植术前的替代疗法[15]。TACE 术后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可明显减轻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肿瘤负荷,改善术后生存获益[39]。需要指出的是,TACE 有时无法发现微小血管的转移,后续消融治疗即使保证 5 mm 以上的消融边缘,也有可能引起肿瘤的局部复发[39]。因此,在保证肝功能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消融边缘,以降低局部复发率。
4 腔镜下微波消融联合新辅助化疗
当肝癌病灶多、体积较大时,单纯微波消融往往不彻底,很难达到根治性效果。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缩小,降低肿瘤的临床分期,提高治疗效果[40-41]。秦玉刚等[40]针对 43 例结直肠癌术后多发肝转移患者中的部分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术中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口服卡培他滨治疗,近期疗效显著,但由于样本量小,多数病例的随访时间短,其远期生存率是否受益仍需大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戴朝六等[41]也报道 1 例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直肠癌肝转移,近期随访疗效良好,这可为同类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5 腹腔镜微波消融联合二步肝切除
残肝体积不足导致肝功能衰竭是肝切除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大肝癌患者由于肝切除术后可能存在残肝体积不足而失去手术机会。联合肝脏分离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通过第 1 步手术刺激残肝再生,第 2 步手术再行根治性切除,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提供了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但是 ALPPS 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都较高[42]。
近年来,很多学者将微波消融和腔镜技术联合应用到 ALPPS 中。腹腔镜下微波消融离断肝实质,通过微波的热效应在肿瘤和残肝之间形成一条无血带,阻断病-健侧血液流通。相对于经典 ALPPS,此方法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3]。Cillo 等[44]成功为 1 例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实施全腹腔镜下微波消融联合 ALPPS,两步手术均无输血,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使高难度的 ALPPS 手术变得更加容易且安全。由于胆管梗阻会增加 ALPPS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所以肝门部胆管癌的 ALPPS 治疗效果一直未得到肯定。Boggi 等[45]将腹腔镜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 ALPPS 取代传统 ALPPS,成功救治了 1 例ⅢA 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两次手术的失血量一共仅为 150 mL,术后随访 20 个月,患者状态良好,未复发,短期预后效果良好。
6 展望
对于肝右后叶肝癌,采用后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或联合肝切除应该会比单纯的开腹手术或后腹腔镜下肝切除要更加微创和安全[46-47]。总体来讲,微波消融联合腔镜技术在肝癌治疗中优势明显,有助于拓展肝癌治疗的适应证,特别是对于严重肝硬化及肝功能差甚至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者。多学科团队协作,合理应用多种治疗手段治疗肝癌,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