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胆道外科(辽宁沈阳 11002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总结各种生物型人工肝模型建立方法的优缺点,为将来各种肝脏代谢及疾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方法 搜索相关文献,总结肝细胞的取材、分离、培养条件及培养方法。 结果 肝细胞的分离方法中,机械分离法对肝细胞的取材不限,较易获得肝细胞,但对肝细胞的破坏较大,并且得到的细胞数量较少,存活率低。酶消化法对肝细胞的取材不限,其关键在于对酶浓度和消化时间的调节,仅限于涉及肝细胞功能、肝细胞对外界的反应等少部分研究。灌流消化法仅适用于动物,现应用较多,Ca2+、胶原酶种类及其灌流速度、pH值、缓冲液及插管方式都影响其效果。在培养的过程中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再适当地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添加剂。不同的生物反应器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结论 对于供体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不同的细胞来源;无论是在分离过程中还是在培养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浓度、灌流时间、选择不同的培养基种类,以选择不同的生物反应器,但各种方法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这些不足等待着更多的研究者去改善。

引用本文: 郭恩玲, 孔静, 刘彬彬, 姜清泉. 生物型人工肝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5, 22(9): 1137-1142. doi: 10.7507/1007-9424.20150296 复制

  • 上一篇

    术前表观扩散系数预测肝癌行TACE后近期疗效的价值
  • 下一篇

    胃动蛋白基因l在胃黏膜相关疾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