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陈静, 张德巍, 张春东, 唐元新, 戴冬秋. 术前血清CEA、CA19-9水平检测对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意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5, 22(2): 195-199. doi: 10.7507/1007-9424.20150053 复制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癌症死亡率的第2位[1]。目前,中国的胃癌发病率仍很高,约占全球42% [2]。虽然近年来胃癌的外科和药物治疗手段不断改善,但其预后仍然很差,而胃癌的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标志物在胃癌的病期监测及预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血清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是消化道肿瘤患者常用的检测指标。目前这些标志物在胃癌诊断价值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关于其对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胃癌术前血清CEA和CA19-9水平,探讨其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36例,全部病例均为首发,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均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术后进行常规化疗。男99例,女37例;年龄≥65岁68例,< 65岁68例;肿瘤大小≥5 cm者82例,< 5 cm者54例;肿瘤位于上部16例,中部11例,下部109例;T分期T1期11例,T2期18例,T3期83例,T4期24例;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标准:Ⅰ期15例,Ⅱ期27例,Ⅲ期72例,Ⅳ期22例;腺癌113例,黏液腺癌11例,印戒细胞癌12例;高中分化50例,低分化86例;有淋巴结转移79例,无淋巴结转移57例;有脉管浸润73例,无脉管浸润63例。
1.2 方法
抽取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的空腹静脉血2~3 mL,自然凝固后3 500 r/min(离心半径r=8 cm)离心5 min分离血清,4 h完成检测。采用瑞士罗氏Cobras e601电化学发光法,CEA和CA19-9两种肿瘤标志物试剂为罗氏公司产品。CEA≥3.4μg/L定为阳性,CA19-9≥39 U/mL定为阳性。
1.3 随访
随访方式为电话和门诊复查。对于门诊复查患者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常规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胸片,腹部增强CT及胃镜检查。随访截止时间为2013年12月,随访率为92.6%,随访时间24~84个月。术后出现复发转移67例,复发转移时间为术后7~4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17个月。其中局部复发16例,腹膜种植转移20例,局部复发+腹膜种植转移13例,远处转移18例。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胃癌患者术前血清CEA和CA19-9水平
本组136例胃癌患者血清CEA水平为0.298~285.600μg/L,中位水平为2.020μg/L,阳性率为48.5%(66/136),血清CA19-9水平为1.190~1 000.000 U/mL,中位水平为11.110 U/mL,阳性率为43.4%(59/136)。
2.2 血清CEA和CA19-9阳性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
结果见表 1。CEA阳性与T分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有关(P=0.011、P=0.018、P=0.021、P=0.024),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 > 0.05)。CA19-9阳性与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8、P=0.04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脉管浸润无关。

2.3 血清CEA和CA19-9阳性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CEA阳性组和CA19-9阳性组术后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CEA阴性组(P=0.010)和CA19-9阴性组(P=0.016)。CEA阳性/CA19-9阳性组、CEA阳性/CA19-9阴性组、CEA阴性/CA19-9阳性组、CEA阴性/CA19-9阴性组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CEA阳性/CA19-9阳性组术后复发转移率高于CEA阳性/CA19-9阴性组(P=0.306)、CEA阴性/CA19-9阳性组(P=0.265)和CEA阴性/CA19-9阴性组(P=0.003)。见表 2。

2.4 血清CEA和CA19-9阳性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1年和2年无瘤生存率CEA阳性组分别为71.2%和51.5%,CEA阴性组分别为90.0%和69.5%,CA19-9阳性组分别为69.5%和52.5%,CA19-9阴性组分别为89.6%和77.9%,CEA阳性/CA19-9阳性组分别为61.5%和41.0%,CEA阳性/CA19-9阴性组分别为85.1%和66.7%,CEA阴性/CA19-9阳性组分别为85.0%和75.0%,CEA阴性/CA19-9阴性组分别为92.0%和84.0%。CEA阳性组和CA19-9阳性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短于CEA阴性组和CA19-9阴性组;CEA阳性/CA19-9阳性组、CEA阳性/CA19-9阴性组、CEA阴性/CA19-9阳性组和CEA阴性/CA19-9阴性组4组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见图 1~3。


3 讨论
CEA和CA19-9是用于胃肠道肿瘤研究最多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180×103的糖蛋白,是胃癌患者最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之一。目前认为CEA与胃癌的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有关,对胃癌有相对特异性。血清CEA是检测胃癌及预测术后复发的重要肿瘤标志物[3-5]。CA19-9是糖类相关抗原之一,是消化道肿瘤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之一,主要在胰腺癌中表达增高,是胰腺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肿瘤标志物[6-8]。目前有文献[5, 9-10]报道,CA19-9在胃癌中表达增高,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文献[11]报道,CEA和CA19-9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6%~68%和14%~68%。本研究结果发现,胃癌患者术前血清CEA中位水平为2.020μg/L,阳性率为48.5%;血清CA19-9中位水平为11.110 U/mL,阳性率为43.4%,在文献[10]报道的范围之内。
有文献报道,血清CEA与胃癌的T分期[12-13]、N分期[14]、M分期[15]、TNM分期[13, 16]和淋巴结转移有关[17]。本研究结果发现,术前血清CEA水平与胃癌T分期、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T3+T4期、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CEA阳性率明显高于T1+T2期、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P < 0.05)。有文献[18]报道,血清CEA水平还与胃癌脉管浸润有关,CEA阳性的胃癌患者脉管浸润率明显高于CEA阴性的患者;但也有文献[17]报道血清CEA与脉管浸润无关。本研究结果发现,术前血清CEA水平与脉管浸润亦有关,有脉管浸润的患者CEA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脉管浸润的患者。还有文献[19]报道,血清CEA与胃癌组织分化相关,低分化胃癌中CEA水平明显增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CEA与胃癌组织分化无关。有文献报道CA19-9与胃癌T分期[15]、TNM分期[20]和淋巴结转移[21]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CA19-9水平与胃癌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T3+T4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CA19-9阳性率明显高于T1+T2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与文献报道的一致。本研究还发现,Ⅲ+Ⅳ期胃癌患者CA19-9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有研究[22-23]发现,CEA和CA19-9是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CEA和CA19-9增高的胃癌患者有更差的预后。但也有文献[15]报道,CEA和CA19-9不是胃癌术后复发和预后的指标。本研究结果发现,血清CEA和CA19-9水平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有关,CEA阳性组和CA19-9阳性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均分别明显高于CEA阴性组和CA19-9阴性组患者;本研究同时还发现,CEA和CA19-9均为阳性的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CEA阳性/CA19-9阴性、CEA阴性/CA19-9阳性和CEA和CA19-9均为阴性的胃癌患者。多个研究[24-25]显示,CEA和CA19-9增高主要与胃癌术后肝转移相关,而与局部复发和腹膜转移无关,因本组资料的局限性,未做相关方面的研究,以后随着临床资料的积累可做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显示,CEA阳性组和CA19-9阳性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短于CEA阴性组和CA19-9阴性组,CEA和CA19-9均为阳性的胃癌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短于CEA阳性/CA199阴性、CEA阴性/CA199阳性、CEA和CA199均为阴性的胃癌患者,结果提示,术前联合检测血清CEA和CA19-9水平可能作为判定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术前血清CEA和CA19-9水平检测在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而术前联合检测血清CEA和CA19-9水平有助于预测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癌症死亡率的第2位[1]。目前,中国的胃癌发病率仍很高,约占全球42% [2]。虽然近年来胃癌的外科和药物治疗手段不断改善,但其预后仍然很差,而胃癌的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肿瘤标志物在胃癌的病期监测及预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血清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是消化道肿瘤患者常用的检测指标。目前这些标志物在胃癌诊断价值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关于其对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胃癌术前血清CEA和CA19-9水平,探讨其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36例,全部病例均为首发,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均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术后进行常规化疗。男99例,女37例;年龄≥65岁68例,< 65岁68例;肿瘤大小≥5 cm者82例,< 5 cm者54例;肿瘤位于上部16例,中部11例,下部109例;T分期T1期11例,T2期18例,T3期83例,T4期24例;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标准:Ⅰ期15例,Ⅱ期27例,Ⅲ期72例,Ⅳ期22例;腺癌113例,黏液腺癌11例,印戒细胞癌12例;高中分化50例,低分化86例;有淋巴结转移79例,无淋巴结转移57例;有脉管浸润73例,无脉管浸润63例。
1.2 方法
抽取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的空腹静脉血2~3 mL,自然凝固后3 500 r/min(离心半径r=8 cm)离心5 min分离血清,4 h完成检测。采用瑞士罗氏Cobras e601电化学发光法,CEA和CA19-9两种肿瘤标志物试剂为罗氏公司产品。CEA≥3.4μg/L定为阳性,CA19-9≥39 U/mL定为阳性。
1.3 随访
随访方式为电话和门诊复查。对于门诊复查患者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常规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胸片,腹部增强CT及胃镜检查。随访截止时间为2013年12月,随访率为92.6%,随访时间24~84个月。术后出现复发转移67例,复发转移时间为术后7~4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17个月。其中局部复发16例,腹膜种植转移20例,局部复发+腹膜种植转移13例,远处转移18例。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胃癌患者术前血清CEA和CA19-9水平
本组136例胃癌患者血清CEA水平为0.298~285.600μg/L,中位水平为2.020μg/L,阳性率为48.5%(66/136),血清CA19-9水平为1.190~1 000.000 U/mL,中位水平为11.110 U/mL,阳性率为43.4%(59/136)。
2.2 血清CEA和CA19-9阳性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
结果见表 1。CEA阳性与T分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有关(P=0.011、P=0.018、P=0.021、P=0.024),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 > 0.05)。CA19-9阳性与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8、P=0.04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脉管浸润无关。

2.3 血清CEA和CA19-9阳性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CEA阳性组和CA19-9阳性组术后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CEA阴性组(P=0.010)和CA19-9阴性组(P=0.016)。CEA阳性/CA19-9阳性组、CEA阳性/CA19-9阴性组、CEA阴性/CA19-9阳性组、CEA阴性/CA19-9阴性组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CEA阳性/CA19-9阳性组术后复发转移率高于CEA阳性/CA19-9阴性组(P=0.306)、CEA阴性/CA19-9阳性组(P=0.265)和CEA阴性/CA19-9阴性组(P=0.003)。见表 2。

2.4 血清CEA和CA19-9阳性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1年和2年无瘤生存率CEA阳性组分别为71.2%和51.5%,CEA阴性组分别为90.0%和69.5%,CA19-9阳性组分别为69.5%和52.5%,CA19-9阴性组分别为89.6%和77.9%,CEA阳性/CA19-9阳性组分别为61.5%和41.0%,CEA阳性/CA19-9阴性组分别为85.1%和66.7%,CEA阴性/CA19-9阳性组分别为85.0%和75.0%,CEA阴性/CA19-9阴性组分别为92.0%和84.0%。CEA阳性组和CA19-9阳性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短于CEA阴性组和CA19-9阴性组;CEA阳性/CA19-9阳性组、CEA阳性/CA19-9阴性组、CEA阴性/CA19-9阳性组和CEA阴性/CA19-9阴性组4组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见图 1~3。


3 讨论
CEA和CA19-9是用于胃肠道肿瘤研究最多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180×103的糖蛋白,是胃癌患者最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之一。目前认为CEA与胃癌的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有关,对胃癌有相对特异性。血清CEA是检测胃癌及预测术后复发的重要肿瘤标志物[3-5]。CA19-9是糖类相关抗原之一,是消化道肿瘤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之一,主要在胰腺癌中表达增高,是胰腺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肿瘤标志物[6-8]。目前有文献[5, 9-10]报道,CA19-9在胃癌中表达增高,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文献[11]报道,CEA和CA19-9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6%~68%和14%~68%。本研究结果发现,胃癌患者术前血清CEA中位水平为2.020μg/L,阳性率为48.5%;血清CA19-9中位水平为11.110 U/mL,阳性率为43.4%,在文献[10]报道的范围之内。
有文献报道,血清CEA与胃癌的T分期[12-13]、N分期[14]、M分期[15]、TNM分期[13, 16]和淋巴结转移有关[17]。本研究结果发现,术前血清CEA水平与胃癌T分期、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T3+T4期、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CEA阳性率明显高于T1+T2期、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P < 0.05)。有文献[18]报道,血清CEA水平还与胃癌脉管浸润有关,CEA阳性的胃癌患者脉管浸润率明显高于CEA阴性的患者;但也有文献[17]报道血清CEA与脉管浸润无关。本研究结果发现,术前血清CEA水平与脉管浸润亦有关,有脉管浸润的患者CEA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脉管浸润的患者。还有文献[19]报道,血清CEA与胃癌组织分化相关,低分化胃癌中CEA水平明显增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CEA与胃癌组织分化无关。有文献报道CA19-9与胃癌T分期[15]、TNM分期[20]和淋巴结转移[21]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CA19-9水平与胃癌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T3+T4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CA19-9阳性率明显高于T1+T2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与文献报道的一致。本研究还发现,Ⅲ+Ⅳ期胃癌患者CA19-9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有研究[22-23]发现,CEA和CA19-9是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CEA和CA19-9增高的胃癌患者有更差的预后。但也有文献[15]报道,CEA和CA19-9不是胃癌术后复发和预后的指标。本研究结果发现,血清CEA和CA19-9水平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有关,CEA阳性组和CA19-9阳性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均分别明显高于CEA阴性组和CA19-9阴性组患者;本研究同时还发现,CEA和CA19-9均为阳性的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CEA阳性/CA19-9阴性、CEA阴性/CA19-9阳性和CEA和CA19-9均为阴性的胃癌患者。多个研究[24-25]显示,CEA和CA19-9增高主要与胃癌术后肝转移相关,而与局部复发和腹膜转移无关,因本组资料的局限性,未做相关方面的研究,以后随着临床资料的积累可做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显示,CEA阳性组和CA19-9阳性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短于CEA阴性组和CA19-9阴性组,CEA和CA19-9均为阳性的胃癌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短于CEA阳性/CA199阴性、CEA阴性/CA199阳性、CEA和CA199均为阴性的胃癌患者,结果提示,术前联合检测血清CEA和CA19-9水平可能作为判定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术前血清CEA和CA19-9水平检测在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而术前联合检测血清CEA和CA19-9水平有助于预测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