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毛宁, 孙天会, 徐聪, 姜兴岳, 王滨.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3例影像学分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4, 21(7): 866-868. doi: 10.7507/1007-9424.20140204 复制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胰腺炎,占慢性胰腺炎的4%~6% [1],以胰腺肿大、梗阻性黄疸、胰管不规则狭窄、伴或不伴胰腺外器官改变为特征,对激素治疗敏感。由于其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为胰腺癌。现就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13例AIP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正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AIP患者中男10例,女3例;年龄(59.4±10.9)岁(43~74岁);其诊断均符合AIP的亚洲诊断标准[2]。
1.2 方法
13例均接受腹部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检查,7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以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2例同时行超声检查。CT检查均采用64层螺旋CT,层厚1 mm,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浓度300 mgI/mL),注射速率为2 mL/s,分别在40 s和100 s行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腹部MRI增强扫描采用1.5T或3.0T扫描仪,均采用8通道相阵控线圈,均为平扫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包括T1WI及T2WI,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平面回波序列(b值800 s/mm2),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0.1 mmol/kg,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30、60、90和180~240 s行4期(动脉早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和延迟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
2 结果
2.1 胰腺病变影像学特征
13例AIP患者的胰腺均有肿大,其中胰腺弥漫性肿大者8例,局限性肿大4例,混合型肿大1例。局限性肿大者分别位于胰头(2例)、胰体(1例)和胰体尾部(1例)。弥漫性肿大者胰腺呈特殊的“腊肠样”改变(图 1)。CT平扫见8例胰腺密度稍减低,5例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见胰腺的强化程度减低,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呈“雪花状”(图 2),病变周围(8例)可见包膜,其强化程度较胰腺低。7例MRI平扫信号均较均匀,在非抑脂T1WI及T2WI上胰腺病变区分别呈低信号或稍高信号,在抑脂T1WI上胰腺病变区信号高低不一,5例胰腺病变周围见低信号线状影;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程度减低,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升高;DWI各例病变区均呈高信号。2例行超声检查,表现为胰头部肿块,回声减低(图 3)。

2.2 胰外其他器官影像学特征
2.2.1 胆管及胰管情况
7例见胆总管胰腺段呈局限性“鸟嘴样”狭窄,狭窄以上部分扩张(图 4),胆总管下段管壁局限性增厚,导致官腔狭窄;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4例胆管未见明显异常。
2.2.2 胰腺周围血管及腹膜后情况
4例局限性肿大的胰腺与周围血管分界不清(3例)或包绕周围血管(1例);3例腹膜后见肿大淋巴结;6例见腹膜后纤维化,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增多,2例包绕腹主动脉。
2.2.3 肾脏改变
肾脏受累者5例,3例为左肾受累,2例为双肾受累。病灶直径均<10 mm,呈条片状,4例病灶位于肾脏皮质内,1例病灶位于皮髓交界区。CT平扫呈等密度,MR平扫呈等T1短T2,D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实质。
2.3 随访
2例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学检查,可见CD4+及CD8+ T淋巴细胞浸润,胰腺实质纤维化。余11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IgG及γ球蛋白降低,半年后IgG和γ球蛋白恢复正常,无其他不适。
3 讨论
综合文献[3]报道,AIP多起病隐匿,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偶有胰腺外病变如硬化性胆管炎等。症状中以黄疸、疼痛为主,常难以与胰腺癌相鉴别。
AIP血中IgG4升高对AIP的诊断最具有价值。免疫组化可见CD4+及CD8+ T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可造成胰管不规则狭窄[4]。国外文献[5]报道,局部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和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部分患者可出现CA19-9的升高,容易误诊为胰腺癌。
影像学检查是发现AIP的重要手段,诊断标准各国标准不尽一致,日本、韩国及亚洲标准均将影像学检查放在重要的地位。CT表现包括:胰腺体积增大,可呈特殊的“腊肠样”改变,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可表现为“雪花状”,出现特殊的改变有利于诊断AIP [6],而胰腺癌的强化方式为轻度、中度或环形强化,有利于两者的鉴别[7]。MR平扫病变部位呈长T1、稍长T2信号,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活动性AIP在DWI序列上病变部位表现为高信号,ADC值降低[8],测量病变的ADC值有利于和胰腺癌进行区分[9]。无创性的MRCP有助于显示狭窄的胆总管和胰管,累及胰头部的病例胆总管胰腺段可出现管壁增厚、管腔不均匀性狭窄,但黏膜面较光滑。超声检查不仅可以观察胰腺,还可以在超声引导下取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AIP时胰腺周围血管是否被侵犯存在争议,李雪丹等[10]认为,胰腺周围的静脉经常受到侵犯,病变区较大的静脉可以出现与胰腺导管类似的改变,并可导致静脉管腔闭塞。而杨正汉等[11]认为,胰腺动脉、静脉均不被侵犯。
AIP是自身免疫介导的疾病,对激素治疗敏感,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为减少复发,必须维持治疗,并以2周疗法作为与胰腺癌相鉴别的条件之一[12]。虽然在AIP的诊断、治疗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但其发病机理仍不完全清楚。因此应加强对AIP的研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胰腺炎,占慢性胰腺炎的4%~6% [1],以胰腺肿大、梗阻性黄疸、胰管不规则狭窄、伴或不伴胰腺外器官改变为特征,对激素治疗敏感。由于其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为胰腺癌。现就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13例AIP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正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AIP患者中男10例,女3例;年龄(59.4±10.9)岁(43~74岁);其诊断均符合AIP的亚洲诊断标准[2]。
1.2 方法
13例均接受腹部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检查,7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以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2例同时行超声检查。CT检查均采用64层螺旋CT,层厚1 mm,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浓度300 mgI/mL),注射速率为2 mL/s,分别在40 s和100 s行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腹部MRI增强扫描采用1.5T或3.0T扫描仪,均采用8通道相阵控线圈,均为平扫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包括T1WI及T2WI,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平面回波序列(b值800 s/mm2),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0.1 mmol/kg,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30、60、90和180~240 s行4期(动脉早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和延迟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
2 结果
2.1 胰腺病变影像学特征
13例AIP患者的胰腺均有肿大,其中胰腺弥漫性肿大者8例,局限性肿大4例,混合型肿大1例。局限性肿大者分别位于胰头(2例)、胰体(1例)和胰体尾部(1例)。弥漫性肿大者胰腺呈特殊的“腊肠样”改变(图 1)。CT平扫见8例胰腺密度稍减低,5例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见胰腺的强化程度减低,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呈“雪花状”(图 2),病变周围(8例)可见包膜,其强化程度较胰腺低。7例MRI平扫信号均较均匀,在非抑脂T1WI及T2WI上胰腺病变区分别呈低信号或稍高信号,在抑脂T1WI上胰腺病变区信号高低不一,5例胰腺病变周围见低信号线状影;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程度减低,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升高;DWI各例病变区均呈高信号。2例行超声检查,表现为胰头部肿块,回声减低(图 3)。

2.2 胰外其他器官影像学特征
2.2.1 胆管及胰管情况
7例见胆总管胰腺段呈局限性“鸟嘴样”狭窄,狭窄以上部分扩张(图 4),胆总管下段管壁局限性增厚,导致官腔狭窄;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4例胆管未见明显异常。
2.2.2 胰腺周围血管及腹膜后情况
4例局限性肿大的胰腺与周围血管分界不清(3例)或包绕周围血管(1例);3例腹膜后见肿大淋巴结;6例见腹膜后纤维化,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增多,2例包绕腹主动脉。
2.2.3 肾脏改变
肾脏受累者5例,3例为左肾受累,2例为双肾受累。病灶直径均<10 mm,呈条片状,4例病灶位于肾脏皮质内,1例病灶位于皮髓交界区。CT平扫呈等密度,MR平扫呈等T1短T2,D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实质。
2.3 随访
2例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学检查,可见CD4+及CD8+ T淋巴细胞浸润,胰腺实质纤维化。余11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IgG及γ球蛋白降低,半年后IgG和γ球蛋白恢复正常,无其他不适。
3 讨论
综合文献[3]报道,AIP多起病隐匿,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偶有胰腺外病变如硬化性胆管炎等。症状中以黄疸、疼痛为主,常难以与胰腺癌相鉴别。
AIP血中IgG4升高对AIP的诊断最具有价值。免疫组化可见CD4+及CD8+ T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可造成胰管不规则狭窄[4]。国外文献[5]报道,局部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和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部分患者可出现CA19-9的升高,容易误诊为胰腺癌。
影像学检查是发现AIP的重要手段,诊断标准各国标准不尽一致,日本、韩国及亚洲标准均将影像学检查放在重要的地位。CT表现包括:胰腺体积增大,可呈特殊的“腊肠样”改变,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可表现为“雪花状”,出现特殊的改变有利于诊断AIP [6],而胰腺癌的强化方式为轻度、中度或环形强化,有利于两者的鉴别[7]。MR平扫病变部位呈长T1、稍长T2信号,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活动性AIP在DWI序列上病变部位表现为高信号,ADC值降低[8],测量病变的ADC值有利于和胰腺癌进行区分[9]。无创性的MRCP有助于显示狭窄的胆总管和胰管,累及胰头部的病例胆总管胰腺段可出现管壁增厚、管腔不均匀性狭窄,但黏膜面较光滑。超声检查不仅可以观察胰腺,还可以在超声引导下取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AIP时胰腺周围血管是否被侵犯存在争议,李雪丹等[10]认为,胰腺周围的静脉经常受到侵犯,病变区较大的静脉可以出现与胰腺导管类似的改变,并可导致静脉管腔闭塞。而杨正汉等[11]认为,胰腺动脉、静脉均不被侵犯。
AIP是自身免疫介导的疾病,对激素治疗敏感,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为减少复发,必须维持治疗,并以2周疗法作为与胰腺癌相鉴别的条件之一[12]。虽然在AIP的诊断、治疗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但其发病机理仍不完全清楚。因此应加强对AIP的研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