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四川成都 61004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乳腺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的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征象与其WHO病理分级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92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的DCEMRI征象,并分析其与WHO病理分级的关系。 结果 92例乳腺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肿瘤长径≤2 cm者29例(31.52%),2~5 cm者53例(57.61%),≥5 cm者10例(10.87%);病灶形态为圆形者3例(3.26%),卵圆形者7例(7.61%),分叶形者33例(35.87%),不规则形者49例(53.26%)。病灶边缘光整者11例(11.96%),不规则者47例(51.09%),毛刺状者34例(36.96%)。病灶早期均匀强化者15例(16.30%),不均匀强化者40例(43.48%),环形强化者37例(40.22%)。WHO病理分级:1级者5例(5.43%),2级者30例(32.61%),3级者57例(61.96%)。经统计分析,肿瘤大小、病灶形态及病灶早期强化特点与WHO病理分级有关(P=0.012,P=0.004,P=0.000),即病灶长径越大,WHO病理分级越高;圆形和卵圆形肿块的WHO病理分级相对较低,分叶状和不规则形肿块的WHO病理分级高;不均匀强化及环状强化的WHO病理分级高,均匀强化的WHO病理分级较低。病灶边缘形态与WHO病理分级无关(P>0.05)。 结论 乳腺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DCEMRI特征与WHO分级有一定关系,可根据MRI征象对病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

引用本文: 黄娟, 余建群. 乳腺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MRI动态增强扫描征象与WHO病理分级的关系.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4, 21(5): 636-640. doi: 10.7507/1007-9424.20140154 复制

  • 上一篇

    免疫球蛋白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下一篇

    免疫球蛋白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