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普外一科(上海 201900);
  • 2. 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部(安徽蚌埠 2330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CD13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中CD44和CD13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CD133及CD44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CD133和CD44蛋白均主要表达在细胞膜,少量在细胞浆中表达。两者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但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化程度、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pTMN分期有关,肿瘤直径越大(CD44 P=0.015;CD133 P=0.002)、组织学分化程度越差(CD44 P=0.008;CD133 P=0.019)、有血管浸润(CD44 P=0.043;CD133 P=0.023)、有淋巴管浸润(CD44 P=0.020;CD133 P=0.044)、有淋巴结转移(CD44 P=0.002;CD133 P=0.004)、肿瘤浸润越深(CD44 P=0.006;CD133 P=0.021)以及pTNM分期越高(CD44 P=0.034;CD133 P=0.001),其CD44和CD13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越高。CD44+CD133+双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以及血管浸润均无关(P>0.05),但与肿瘤大小、淋巴管浸润、肿瘤T分期、N分期以及pTNM分期有关,其中,肿瘤直径越大(P=0.010)、有淋巴管浸润(P=0.003)、有淋巴结转移(P=0.045)、肿瘤浸润越深(P=0.041)以及pTNM分期越高(P=0.049),其CD44+CD133+双阳性表达率越高。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P=0.013)、CD44蛋白阳性表达(P=0.005)、CD133蛋白阳性表达(P=0.002)以及CD44+CD133+双阳性表达(P<0.001)和患者的3年生存率均有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D44蛋白的表达与CD13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07,P=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D44+CD133+蛋白双阳性表达是淋巴结转移(P=0.038)的独立危险因素。Cox风险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6)以及CD44和CD133蛋白的共表达(P=0.003)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CD44和CD133可作为胃癌干细胞的肿瘤标志物;CD44与CD133蛋白的共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引用本文: 李威, 姜波健, 俞继卫. CD44与CD13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4, 21(1): 21-28. doi: 10.7507/1007-9424.20140005 复制

  • 上一篇

    快速康复外科在肋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 下一篇

    快速康复外科在肋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