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世界及我国疾病负担严重的高发癌种,威胁着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1-2]。在早期的肺癌治疗研究中,医护主要关注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等传统结局指标[3],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个人感受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是指患者在没有任何人员解释情况下,对自身健康状况、功能状态及治疗感受的报告[4]。近年来,基于PRO的管理模式越来越被认为是在临床实践“以患者为中心”医疗照护的最佳模式[5-6]。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遭受身体和情绪的双重打击,包括疼痛、恶心、呕吐、疲乏、焦虑和抑郁等症状[5]。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因此,PRO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使用PRO测评工具,医务人员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近年来,在肺癌治疗领域,PRO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临床研究和患者管理的重要工具[3]。目前,基于PRO的肺癌患者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7],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24年以前所有肺癌PRO以及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明确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以期为后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相关中文文献数量极少不满足分析标准。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PubMed和Scopus数据库为文献数据来源。检索时间设定为各文献建库时间至2023年12月31日,文献类型限定为研究论文和综述。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确定检索主题为“lung cancer” AND “patient-reported outcome”AND “management”,获得367篇文献;在PubMed数据库中以“((lung cancer[Title/Abstract]) AND (patient-reported outcome[Title/Abstract])) AND (management[Title/Abstract])”为检索式,获得33篇文献;在Scopus数据库中以“TITLE-ABS-KEY (“lung cancer” AND “patient-reported outcome”AND “management”)”为检索式,获得306篇文献。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基于PRO的肺癌管理的英文文献;(2)文献类型为研究论文、综述论文。排除标准:重复的文章。按照上述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研究的文献数量为479篇。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进行分析。采用CiteSpace 6.2.R4软件对文献发文机构共现、作者共现、国家或地区共现、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突现词和时间线进行可视化分析[8],时间设定为第一篇发表文献年(1998年)至2023年12月31日,关联强度为cosine,时间切片值设定为1年,每个切片阈值Top N设为50,即提取每个时间切片的50篇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9];节点筛选方式g-index k值设定为默认值25,根据研究内容节点先后选择“发文机构”、“被引文献”、“国家/地区”、“作者”和“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图谱中节点大小在发文机构、国家、作者共现网络中表示文章数量的多少,在关键词中表示该词的出现频次;颜色深浅表示该节点出现的时间;节点连线表示两节点存在共现关系,即合作关系,且连线粗细表示共现强度[10]。中心性用来衡量某个节点在其网络中的重要性和与其他节点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11]。在图谱中,节点越大表示该点发表文献越多,连线越多表示两节点之间存在合作的关系越多,图谱密度越大则表示节点间合作关系越紧密[12]。
2 结果
2.1 发文年度趋势
对1998—2023年“肺癌患者报告结局、管理”纳入文献的年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发展历程和现状。结果显示2015年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少,期间最高年发文量不足20篇,2015年以前总发文量共占本研究纳入总发文量的13.36%。2015—2023年发文量呈现递增趋势,于2023年达到顶峰,发文量为66篇,占本研究纳入总发文量的13.78%,2018年与2021年发文量有小幅度降低,2020年的发文量较之前年份呈明显递增(图1)。

2.2 期刊发文量和期刊共被引分析
对479篇文献进行发文期刊分布分析。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共发表40篇(8.35%)。其次为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杂志共发表32篇(6.68%)。排名前10位的发文期刊主要涉及肿瘤学、护理学、管理等学科(见表1)。共被引排名前10的期刊中,第一为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被引频次为234,影响因子为45.4,排名前10位的被引用期刊也主要涉及肿瘤学、护理学、管理学和生活质量相关学科(表2)。


2.3 国家地区合作共现分析
结果显示,美国发文量最多(256篇),前十除中国以外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网络节点的大小反映该国家对该领域的贡献大小,连接线代表国家间存在合作关系,中心性大于0.1的节点表示处于核心,是连接不同领域的关键枢纽[13]。从中心性来看,美国(0.46)、中国(0.37)、英国(0.12)、瑞典(0.12)、澳大利亚(0.11)与其他国家相互合作密切,表明其研究成果更受到其他国家认可(表3)。中国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日本、瑞士等多国家都存在着合作关系。

2.4 研究机构合作共现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研究机构进行分析,最终得到节点数为381,连线数为1511,密度为0.0209的机构共现图谱(图2)。发文数量前10的机构均来自北美洲,且累计发文量238篇,占总研究纳入文献的49.69%(表4)。发文量第一的机构是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32篇),第二、三分别是哈佛大学(31篇)和德克萨斯大学系统(30篇)。从中心性看,加州大学系统(0.12)研究机构与其他机构合作紧密。与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哈佛大学、梅奥诊所和杜克大学等多家海外研究机构均有合作关系。国内以重庆医科大学为首(14篇),与国外的德克萨斯大学系统、UTMD安德森癌症中心、利兹大学和国内的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和四川大学存在合作关系。


2.5 发文作者的共现分析
发文作者合作共现结果显示,国内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较为紧密。发文数量较多的前10中,有7位为中国作者,均属于重庆医科大学石丘玲和四川省肿瘤医院李强的研究团队,其他三位作者分别来是来自美国UT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Cleeland, Charles S、Wang, Xin Shelly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Basch, Ethan(表5)。

2.6 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研究热点是某一时间段被大量同领域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而关键词是对研究主题和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14]。按照关键词的频次进行排序,共提取出前20位出现频次≥37次的关键词(见表6)。其中“肺癌(lung cancer)”一词出现频次272次排列第一;“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和“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出现频次分别为234和202次。“人类(human)”、“文章(article)”、“男性(male)”、“女性(female)”、“年老(aged)”、“结局(outcome)”、“化疗 (chemotherapy)”、“大型临床研究(major clinical study)”、“中年(middle aged)”、“癌症患者(cancer patient)”、“姑息关怀(palliative care)”、“疲乏(fatigue)”、“疼痛(pain)”等关键词节点较大,代表这些关键词受关注度较高。

2.7 突现词分析
关键词突现指某一时段关键词引用量有较大变化的情况,用以发现某一个关键词的衰落或兴起[15]。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设定γ值为0.7,突现时间的最小单位设定为2年,得到前29位的突现关键词。2001年“沟通(communication)”是出现最早且持续时间最长的突现词;Strength表示词的突现强度,其中前八位为“priority journal(2013~2019)”、“procedures(2015~2020)”、“quality improvement(2017~2018)”、“self report(2013~2016)”、“clinical trials(2013~2018)”、“outcome assessment(2014~2015)”、“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2017~2018)”和“cancer survivor(2014~2016)”。说明在2024年以前“优先期刊”、“程序”、“质量改进”、“自我报告”、“临床试验”、“结果评估”、“组织与管理”、“癌症幸存者”是研究热点。表明研究者们基于既往高水平研究和临床试验,开始设计、优化和管理PRO数据采集和分析流程。2021年出现的“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体育活动(physical activity)”、“锻炼(exercise)”、“呕吐(vomiting)”、“生存(survival)”六个词突现时间持续至今,为当前研究热点词,说明更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患者治疗后的身体活动情况、症状管理、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的研究,通过前瞻性研究设计能够建立更可信的实证基础,进一步支持之后临床实践研究(图3)。

2.8 聚类图谱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将关键词采用对数似然比(LLR)提取各个聚类的主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基于PRO的肺癌患者管理相关研究的关键词被聚成12类,其聚类平均模块值(Q值)=0.4712(>0.300),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0.8222(>0.700),说明该聚类图谱结构显著,聚类结果令人信服[16]。关键词聚类类别为“回顾(review)”(#0)和“专题的多中心研究(multicenter studies as topic)”(#4)侧重研究方法与类型的研究。聚类为“锻炼(exercise)”(#1)、“阿法替尼(Afatinib)”(#3)、“顺铂(Cisplatin)”(#5)和“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11)侧重治疗与干预措施的研究。聚类为“疲乏(fatigue)”(#2)、“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6),“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7)和“结局(outcome)”(#9)侧重症状与治疗结局的研究(图4)。

2.9 时间线图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聚类时间线分析展现关键词的演进态势。结果显示,从文献建库年至今,含有“lung cancer”和“survival”关键词的相关研究出现时间最早,对应的聚类为“quality of life”和“management”。2000年出现以“management”、“chemotherapy”和“clinical trials”以及“cancer pain”这4个受关注较高的关键词,聚类分别为“management”和“cisplatin”以及“review”;2005年前后出现“quality of life”、“cancer survival”和“human”以及“advanced cancer”四个关注度较高的关键词,聚类类别分别为“quality of life”、“review”、“cisplatin”;2010年前后出现以“article”、“adult”、“aged”、“fatigue”、“depression”、“controlled study”、“middle age”、“symptom management”、“patient-reported outcome”以及“questionnaire”十一个关注度较高的关键词,聚类类别分别为“review”、“exercise”、“patient-reported outcomes”;2023年出现了“household income”、“financial stress”、“vomiting”、“first line treatment”、“hospitalization”、“emergency care”等关键词值得继续关注(图5)。

3 讨论
3.1 肺癌PRO管理相关文献特征分析
年发文量及分布趋势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某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研究结果显示,近二十五年肺癌PRO相关研究呈现前期发展缓慢后期发展迅猛的特点。美国发文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美国和中国的中介性得分都远高于其他国家,说明美国和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更广泛地被其他国家认可。重庆医科大学石丘玲教授团队发文量最多,现主要关注PRO在肺癌手术和药物警戒[17]中的研究。从发文机构统计,肺癌PRO管理发文量前10位的研究机构中,节点之间较为松散,表明各机构之间合作不够紧密,后期可以尝试更多院校机构、国家地区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提高研究的质量。在关键词频次分析中,“quality of life”、“patient reported outcome”、“management”、“male”、“female”、“aged”、“middle aged”、“major clinical study”占比较多,也呈上升趋势,表明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结局管理、大型临床研究以及性别、年龄等影响因素的研究引发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PRO在肺癌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既往研究显示PRO常用于肺癌患者的症状监测管理和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通过个体化随访策略指导改善患者诊疗或者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18],能够及早发现不良症状并进行症状管理,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总体生存率。与此同时,PRO在患者医疗保健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基于PRO的肺癌患者管理还处于探索层面,且层次低,范围小,多数研究仍停留在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或症状层面,缺乏多中心大范围的高质量研究[19]。未来对肺癌患者的管理可以依据PRO指导干预,专业人员建立基于PRO系统的健康信息库等,制定包含PRO在内的详细患者管理计划,同时评估时间、成本、人力资源和适用范围等。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既要重视PRO的价值和重要性,也应重点加强对PRO测量工具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研究。
3.2 肺癌PRO研究的发展趋势与进展
研究结果显示,从关键词共现分析和突现词分析来看,“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锻炼(exercise)”是肺癌PRO的研究热点和重点。聚类图谱表明,研究热点正在向干预措施、患者症状反应和疾病预后结果靠近。同时关键词的时间线图结果补充表明“疲乏(fatigue)”和“专题的多中心研究(multicenter studies as topic)”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001年“沟通(communication)”一词开始突现,是出现最早且持续时间最久的关键词,这说明研究者们逐步认识到沟通是在患者治疗和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007年突现出“结果评估(outcome assessment)”一词,随后在2013年和2016年,分别出现“自我报告(self report)”和“患者报告的结果测量(patient 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两个关键词,这标志着研究热点从客观的量化方法转向了更注重患者主观感受的量化研究工具[20]。同时,这些方法也有助于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提升医疗团队的合作程度[21]。2021年出现关键词“体育活动(physical activity)”和“锻炼(exercise)”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强调运动在肺癌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性,已有研究表明接受康复运动对缓解不良症状和延长生存期存在积极作用[22-23]。
3.3 症状管理在肺癌患者治疗与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从2001年的“管理(management)”到2016年的“症状管理(symptom management)”,表现出学者对肺癌治疗管理深入细致的探索和对症状管理的关注。同时也表明管理在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2010年“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首次成为关键词,同期“疲乏(fatigue)”、“疼痛(pain)”、“可靠性(reliability)”和“有效性(validity)”也被突出关注,之后“患者护理(patient care)”、“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生存者(survivors)”和“心理学(psychology)”等关键词的出现,展现出学者对肺癌症状管理及患者生命质量提升的持续关注,有更多的学者认识到PRO对肺癌症状管理产生的积极影响。此外,研究内容还可以扩展到关注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并通过一定干预措施提升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24]。PRO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不仅是优化肺癌管理和监测过程,而且可以提高医患沟通效率,改善治疗后患者的生命质量。有研究表明基于PRO的症状管理模式,可减轻肺癌患者出院后4周内的症状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25]。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从“住院管理”到“住院+出院的全过程管理”[26],以医生与护理人员共同介入为佳,重视患者体验与感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但是,目前的信息化平台还不够智能,需要进一步研发出更智能、更科学、更高效的数据平台。国外已有研究表明通过移动设备平台的应用程序来记录围手术期PRO结果和患者满意度情况能够共同促进患者和医护人员参与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水平和焦虑得分[26]。平台将来还可以在乳腺癌、胃癌、食管癌等其它肿瘤疾病中推广,并在更多地区、更多机构,惠及更多患者[27]。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全面直观地揭示了2024年以前全球基于PRO的肺癌患者管理的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趋势。研究发现,该主题相关的研究正逐渐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发文量呈现稳定上升趋势,肺癌PRO以及管理逐渐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研究发现当前热点研究主题包括“前瞻性研究”、“体育活动”、“锻炼”、“呕吐”、“生存”等方面。当前我国基于PRO的肺癌患者症状管理及相关内容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仅有四川省肿瘤医院的李强团队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28]。且国内合作较为稀松,仅有重庆医科大学石丘玲教授与四川省肿瘤医院戴维团队进行深度合作,也预示肺癌PRO领域需要更多团队参与,产出基于中国国情和肺癌疾病谱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总体而言我国在该领域发文数量不足,研究团队较少,研究基础还相对薄弱。在研究热点及趋势方面,研究热点词具有一定局限性,虽然开始关注到肺癌PRO对患者生命质量的优化作用,但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究。预期未来将有更多国内研究者结合临床需要进行基于PRO的肺癌患者管理研究,能够建立专业化的实施团队,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患者管理方案,更加关注患者预后情况,以减轻患者预后负担和改善患者的预后体验。
利益冲突:无。
作者贡献:卢羿同、孙雨馨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论文撰写;孟繁茂、张国超、车云、任娜负责提供软件支持和指导;赵亮、张国超负责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孙鑫,田雨负责研究设计、论文修改和论文审阅。
肺癌是世界及我国疾病负担严重的高发癌种,威胁着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1-2]。在早期的肺癌治疗研究中,医护主要关注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等传统结局指标[3],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个人感受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是指患者在没有任何人员解释情况下,对自身健康状况、功能状态及治疗感受的报告[4]。近年来,基于PRO的管理模式越来越被认为是在临床实践“以患者为中心”医疗照护的最佳模式[5-6]。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遭受身体和情绪的双重打击,包括疼痛、恶心、呕吐、疲乏、焦虑和抑郁等症状[5]。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因此,PRO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使用PRO测评工具,医务人员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近年来,在肺癌治疗领域,PRO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临床研究和患者管理的重要工具[3]。目前,基于PRO的肺癌患者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7],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24年以前所有肺癌PRO以及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明确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以期为后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相关中文文献数量极少不满足分析标准。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PubMed和Scopus数据库为文献数据来源。检索时间设定为各文献建库时间至2023年12月31日,文献类型限定为研究论文和综述。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确定检索主题为“lung cancer” AND “patient-reported outcome”AND “management”,获得367篇文献;在PubMed数据库中以“((lung cancer[Title/Abstract]) AND (patient-reported outcome[Title/Abstract])) AND (management[Title/Abstract])”为检索式,获得33篇文献;在Scopus数据库中以“TITLE-ABS-KEY (“lung cancer” AND “patient-reported outcome”AND “management”)”为检索式,获得306篇文献。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基于PRO的肺癌管理的英文文献;(2)文献类型为研究论文、综述论文。排除标准:重复的文章。按照上述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研究的文献数量为479篇。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进行分析。采用CiteSpace 6.2.R4软件对文献发文机构共现、作者共现、国家或地区共现、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突现词和时间线进行可视化分析[8],时间设定为第一篇发表文献年(1998年)至2023年12月31日,关联强度为cosine,时间切片值设定为1年,每个切片阈值Top N设为50,即提取每个时间切片的50篇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9];节点筛选方式g-index k值设定为默认值25,根据研究内容节点先后选择“发文机构”、“被引文献”、“国家/地区”、“作者”和“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图谱中节点大小在发文机构、国家、作者共现网络中表示文章数量的多少,在关键词中表示该词的出现频次;颜色深浅表示该节点出现的时间;节点连线表示两节点存在共现关系,即合作关系,且连线粗细表示共现强度[10]。中心性用来衡量某个节点在其网络中的重要性和与其他节点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11]。在图谱中,节点越大表示该点发表文献越多,连线越多表示两节点之间存在合作的关系越多,图谱密度越大则表示节点间合作关系越紧密[12]。
2 结果
2.1 发文年度趋势
对1998—2023年“肺癌患者报告结局、管理”纳入文献的年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发展历程和现状。结果显示2015年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少,期间最高年发文量不足20篇,2015年以前总发文量共占本研究纳入总发文量的13.36%。2015—2023年发文量呈现递增趋势,于2023年达到顶峰,发文量为66篇,占本研究纳入总发文量的13.78%,2018年与2021年发文量有小幅度降低,2020年的发文量较之前年份呈明显递增(图1)。

2.2 期刊发文量和期刊共被引分析
对479篇文献进行发文期刊分布分析。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共发表40篇(8.35%)。其次为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杂志共发表32篇(6.68%)。排名前10位的发文期刊主要涉及肿瘤学、护理学、管理等学科(见表1)。共被引排名前10的期刊中,第一为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被引频次为234,影响因子为45.4,排名前10位的被引用期刊也主要涉及肿瘤学、护理学、管理学和生活质量相关学科(表2)。


2.3 国家地区合作共现分析
结果显示,美国发文量最多(256篇),前十除中国以外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网络节点的大小反映该国家对该领域的贡献大小,连接线代表国家间存在合作关系,中心性大于0.1的节点表示处于核心,是连接不同领域的关键枢纽[13]。从中心性来看,美国(0.46)、中国(0.37)、英国(0.12)、瑞典(0.12)、澳大利亚(0.11)与其他国家相互合作密切,表明其研究成果更受到其他国家认可(表3)。中国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日本、瑞士等多国家都存在着合作关系。

2.4 研究机构合作共现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研究机构进行分析,最终得到节点数为381,连线数为1511,密度为0.0209的机构共现图谱(图2)。发文数量前10的机构均来自北美洲,且累计发文量238篇,占总研究纳入文献的49.69%(表4)。发文量第一的机构是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32篇),第二、三分别是哈佛大学(31篇)和德克萨斯大学系统(30篇)。从中心性看,加州大学系统(0.12)研究机构与其他机构合作紧密。与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哈佛大学、梅奥诊所和杜克大学等多家海外研究机构均有合作关系。国内以重庆医科大学为首(14篇),与国外的德克萨斯大学系统、UTMD安德森癌症中心、利兹大学和国内的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和四川大学存在合作关系。


2.5 发文作者的共现分析
发文作者合作共现结果显示,国内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较为紧密。发文数量较多的前10中,有7位为中国作者,均属于重庆医科大学石丘玲和四川省肿瘤医院李强的研究团队,其他三位作者分别来是来自美国UT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Cleeland, Charles S、Wang, Xin Shelly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Basch, Ethan(表5)。

2.6 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研究热点是某一时间段被大量同领域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而关键词是对研究主题和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14]。按照关键词的频次进行排序,共提取出前20位出现频次≥37次的关键词(见表6)。其中“肺癌(lung cancer)”一词出现频次272次排列第一;“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和“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出现频次分别为234和202次。“人类(human)”、“文章(article)”、“男性(male)”、“女性(female)”、“年老(aged)”、“结局(outcome)”、“化疗 (chemotherapy)”、“大型临床研究(major clinical study)”、“中年(middle aged)”、“癌症患者(cancer patient)”、“姑息关怀(palliative care)”、“疲乏(fatigue)”、“疼痛(pain)”等关键词节点较大,代表这些关键词受关注度较高。

2.7 突现词分析
关键词突现指某一时段关键词引用量有较大变化的情况,用以发现某一个关键词的衰落或兴起[15]。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设定γ值为0.7,突现时间的最小单位设定为2年,得到前29位的突现关键词。2001年“沟通(communication)”是出现最早且持续时间最长的突现词;Strength表示词的突现强度,其中前八位为“priority journal(2013~2019)”、“procedures(2015~2020)”、“quality improvement(2017~2018)”、“self report(2013~2016)”、“clinical trials(2013~2018)”、“outcome assessment(2014~2015)”、“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2017~2018)”和“cancer survivor(2014~2016)”。说明在2024年以前“优先期刊”、“程序”、“质量改进”、“自我报告”、“临床试验”、“结果评估”、“组织与管理”、“癌症幸存者”是研究热点。表明研究者们基于既往高水平研究和临床试验,开始设计、优化和管理PRO数据采集和分析流程。2021年出现的“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体育活动(physical activity)”、“锻炼(exercise)”、“呕吐(vomiting)”、“生存(survival)”六个词突现时间持续至今,为当前研究热点词,说明更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患者治疗后的身体活动情况、症状管理、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的研究,通过前瞻性研究设计能够建立更可信的实证基础,进一步支持之后临床实践研究(图3)。

2.8 聚类图谱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将关键词采用对数似然比(LLR)提取各个聚类的主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基于PRO的肺癌患者管理相关研究的关键词被聚成12类,其聚类平均模块值(Q值)=0.4712(>0.300),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0.8222(>0.700),说明该聚类图谱结构显著,聚类结果令人信服[16]。关键词聚类类别为“回顾(review)”(#0)和“专题的多中心研究(multicenter studies as topic)”(#4)侧重研究方法与类型的研究。聚类为“锻炼(exercise)”(#1)、“阿法替尼(Afatinib)”(#3)、“顺铂(Cisplatin)”(#5)和“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11)侧重治疗与干预措施的研究。聚类为“疲乏(fatigue)”(#2)、“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6),“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7)和“结局(outcome)”(#9)侧重症状与治疗结局的研究(图4)。

2.9 时间线图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聚类时间线分析展现关键词的演进态势。结果显示,从文献建库年至今,含有“lung cancer”和“survival”关键词的相关研究出现时间最早,对应的聚类为“quality of life”和“management”。2000年出现以“management”、“chemotherapy”和“clinical trials”以及“cancer pain”这4个受关注较高的关键词,聚类分别为“management”和“cisplatin”以及“review”;2005年前后出现“quality of life”、“cancer survival”和“human”以及“advanced cancer”四个关注度较高的关键词,聚类类别分别为“quality of life”、“review”、“cisplatin”;2010年前后出现以“article”、“adult”、“aged”、“fatigue”、“depression”、“controlled study”、“middle age”、“symptom management”、“patient-reported outcome”以及“questionnaire”十一个关注度较高的关键词,聚类类别分别为“review”、“exercise”、“patient-reported outcomes”;2023年出现了“household income”、“financial stress”、“vomiting”、“first line treatment”、“hospitalization”、“emergency care”等关键词值得继续关注(图5)。

3 讨论
3.1 肺癌PRO管理相关文献特征分析
年发文量及分布趋势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某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研究结果显示,近二十五年肺癌PRO相关研究呈现前期发展缓慢后期发展迅猛的特点。美国发文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美国和中国的中介性得分都远高于其他国家,说明美国和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更广泛地被其他国家认可。重庆医科大学石丘玲教授团队发文量最多,现主要关注PRO在肺癌手术和药物警戒[17]中的研究。从发文机构统计,肺癌PRO管理发文量前10位的研究机构中,节点之间较为松散,表明各机构之间合作不够紧密,后期可以尝试更多院校机构、国家地区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提高研究的质量。在关键词频次分析中,“quality of life”、“patient reported outcome”、“management”、“male”、“female”、“aged”、“middle aged”、“major clinical study”占比较多,也呈上升趋势,表明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结局管理、大型临床研究以及性别、年龄等影响因素的研究引发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PRO在肺癌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既往研究显示PRO常用于肺癌患者的症状监测管理和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通过个体化随访策略指导改善患者诊疗或者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18],能够及早发现不良症状并进行症状管理,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总体生存率。与此同时,PRO在患者医疗保健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基于PRO的肺癌患者管理还处于探索层面,且层次低,范围小,多数研究仍停留在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或症状层面,缺乏多中心大范围的高质量研究[19]。未来对肺癌患者的管理可以依据PRO指导干预,专业人员建立基于PRO系统的健康信息库等,制定包含PRO在内的详细患者管理计划,同时评估时间、成本、人力资源和适用范围等。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既要重视PRO的价值和重要性,也应重点加强对PRO测量工具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研究。
3.2 肺癌PRO研究的发展趋势与进展
研究结果显示,从关键词共现分析和突现词分析来看,“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锻炼(exercise)”是肺癌PRO的研究热点和重点。聚类图谱表明,研究热点正在向干预措施、患者症状反应和疾病预后结果靠近。同时关键词的时间线图结果补充表明“疲乏(fatigue)”和“专题的多中心研究(multicenter studies as topic)”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001年“沟通(communication)”一词开始突现,是出现最早且持续时间最久的关键词,这说明研究者们逐步认识到沟通是在患者治疗和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007年突现出“结果评估(outcome assessment)”一词,随后在2013年和2016年,分别出现“自我报告(self report)”和“患者报告的结果测量(patient reported outcome measures)”两个关键词,这标志着研究热点从客观的量化方法转向了更注重患者主观感受的量化研究工具[20]。同时,这些方法也有助于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提升医疗团队的合作程度[21]。2021年出现关键词“体育活动(physical activity)”和“锻炼(exercise)”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强调运动在肺癌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性,已有研究表明接受康复运动对缓解不良症状和延长生存期存在积极作用[22-23]。
3.3 症状管理在肺癌患者治疗与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从2001年的“管理(management)”到2016年的“症状管理(symptom management)”,表现出学者对肺癌治疗管理深入细致的探索和对症状管理的关注。同时也表明管理在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2010年“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首次成为关键词,同期“疲乏(fatigue)”、“疼痛(pain)”、“可靠性(reliability)”和“有效性(validity)”也被突出关注,之后“患者护理(patient care)”、“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生存者(survivors)”和“心理学(psychology)”等关键词的出现,展现出学者对肺癌症状管理及患者生命质量提升的持续关注,有更多的学者认识到PRO对肺癌症状管理产生的积极影响。此外,研究内容还可以扩展到关注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并通过一定干预措施提升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24]。PRO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不仅是优化肺癌管理和监测过程,而且可以提高医患沟通效率,改善治疗后患者的生命质量。有研究表明基于PRO的症状管理模式,可减轻肺癌患者出院后4周内的症状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25]。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从“住院管理”到“住院+出院的全过程管理”[26],以医生与护理人员共同介入为佳,重视患者体验与感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但是,目前的信息化平台还不够智能,需要进一步研发出更智能、更科学、更高效的数据平台。国外已有研究表明通过移动设备平台的应用程序来记录围手术期PRO结果和患者满意度情况能够共同促进患者和医护人员参与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水平和焦虑得分[26]。平台将来还可以在乳腺癌、胃癌、食管癌等其它肿瘤疾病中推广,并在更多地区、更多机构,惠及更多患者[27]。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全面直观地揭示了2024年以前全球基于PRO的肺癌患者管理的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趋势。研究发现,该主题相关的研究正逐渐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发文量呈现稳定上升趋势,肺癌PRO以及管理逐渐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研究发现当前热点研究主题包括“前瞻性研究”、“体育活动”、“锻炼”、“呕吐”、“生存”等方面。当前我国基于PRO的肺癌患者症状管理及相关内容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仅有四川省肿瘤医院的李强团队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28]。且国内合作较为稀松,仅有重庆医科大学石丘玲教授与四川省肿瘤医院戴维团队进行深度合作,也预示肺癌PRO领域需要更多团队参与,产出基于中国国情和肺癌疾病谱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总体而言我国在该领域发文数量不足,研究团队较少,研究基础还相对薄弱。在研究热点及趋势方面,研究热点词具有一定局限性,虽然开始关注到肺癌PRO对患者生命质量的优化作用,但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究。预期未来将有更多国内研究者结合临床需要进行基于PRO的肺癌患者管理研究,能够建立专业化的实施团队,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患者管理方案,更加关注患者预后情况,以减轻患者预后负担和改善患者的预后体验。
利益冲突:无。
作者贡献:卢羿同、孙雨馨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论文撰写;孟繁茂、张国超、车云、任娜负责提供软件支持和指导;赵亮、张国超负责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孙鑫,田雨负责研究设计、论文修改和论文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