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脓胸是由结核菌直接感染胸腔或肺部结核分枝杆菌长期存在,肺部病灶不断进展,继发产生的病理变化[1]。Ⅲ期结核性脓胸典型临床特征为胶原纤维沉积导致胸膜明显增厚,抗结核药物渗透性不足,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并可出现病侧胸廓塌陷、肺受压、肺功能严重受损[3],需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手术干预[4-5]。手术可以有效控制感染,恢复胸廓正常结构,促使肺复张[6]。但因手术创伤大,肺表面破损重,患者肺部复张恢复期长,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久,部分患者常需带管出院。此时,延续性护理随访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延续性护理是住院护理延伸[7],通过电话和微信等方式对带管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干预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方式。此途径可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及时评估病情,保障其及时随诊检查。因此,本研究通过不同随访干预方式,对比分析了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胸外科Ⅲ结核性脓胸手术患者带管出院后生活质量、依从性以及术后恢复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胸外科2021年11月—2022年11月Ⅲ期结核性脓胸术后带管出院患者为随访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电话与微信联合随访),对照组(单纯电话随访组)。收集患者术前、术后相关资料,分析带管出院患者生活质量、依从性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纳入标准:(1)术前诊断或术后通过病理(或)病原学诊断Ⅲ期结核性脓胸;(2)患者均符合纤维沉积导致胸膜明显增厚纤维机化期的Ⅲ期结核性脓胸诊断标准;(3)患者实施胸膜纤维板剥脱术+脓胸清除术后;(4)患者或家属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5)临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系统疾病及有明显手术禁忌证患者;(2)患者拒绝随访研究。
1.2 随机对照试验方法
以患者出院日作为随机数,随机数除以2,余数为0则为观察组,余数不为0则为对照组产生随机分配序列,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专人确定受试合格对象且接受研究入组,电话随访与电话联合微信随访为2名研究员分别随访进行,疗效随访评估人员未知两组干预方式。

1.3 资料收集与随访管理
1.3.1 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胸腔引流管部位、手术前: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沉降率计数;术后1月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分V3.0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Core 30,QLQ-C30)核心量表[8]其中包括:(1)身体功能5项:身体活动情况:提物、步行、卧床天数及基本生活自理情况;(2)角色功能2项:日常活动、工作及爱好的进行是否受到限制;(3)情绪功能4项:紧张、担心、情绪控制能力;(4)认知功能2项:记事是否困难,及能否集中精神做事;(5)社会功能2项:家庭生活、社交活动有无受到妨碍;(6)物理症状12项:疲劳、恶心呕吐、疼痛、吞咽困难、睡眠紊乱、食欲下降;(7)健康与经济情况1项:疾病和治疗对患者经济造成的影响;(8)总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2项:自我评价总体健康状况和总体生活质量等8个维度反映患者总生活质量。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物理症状、健康与经济情况7个维度,根据其回答选项,条目分为4个等级:从没有、有一点、较多至很多,评分时,直接评1~4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差,总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为七个等级,计为1分到7分;其它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患者依从性评估:每日活动时间、呼吸训练器使用频率、咳嗽频率;患者恢复情况:带管时间、拔管时: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沉降率。所有患者在院期间,均给予临床优质护理,包括对患者及家属的结核性脓胸术后康复教育知识与宣传,饮食营养指导,呼吸训练、运动指导;带胸腔引流管出院患者观察组通过电话联合微信随访沟通,进行康复管理,呼吸训练、运动指导,病情实况评估,饮食营养指导及心理护理;对照组通过定期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运动指导,饮食营养指导及心理护理,询问患者康复情况并提醒患者及时复查。
1.3.2 随访管理
(1)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术后院外康复管理:① 嘱患者每日主动咳嗽锻炼;② 深呼吸锻炼;③ 使用呼吸训练器锻炼肺功能;④ 使用肺活量锻炼小工具:气球、长吸管等;⑤ 指导每日下床活动时间。(2)营养管理及心理护理:针对性指导家属科学合理调整患者饮食,日常饮食需遵循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细软食物)以及低脂肪原则,确保患者每日获取均衡营养。对带管出院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安慰与开导,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等心理影响;(3)电话随访管理:患者带管院外康复期间,专人管理患者随访资料,包含患者一般资料、诊治情况与随访记录等相关内容。定期开展随访,本研究电话随访每2周1次;(4)电话联合微信沟通管理:患者带管院外康复期间,定期开展电话随访并通过微信平台不定期,随时与患者沟通,及时解答患者有关病情的问题:其中包括院外疼痛管理、每日指导呼吸锻炼、定时发送呼吸锻炼提示、伤口护理、用药管理、营养指导以及心理护理等小贴士。患者主动或被动通过小视频的方式传递院外引流管、引流瓶、伤口及症状恢复情况,护理随访老师与主管医生沟通后进行病情评估;(5)本研究观察终止时间为患者复诊时,肺部恢复良好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M(P25,P75)]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共收集81例Ⅲ期结核性脓胸手术患者。观察组49例,男31例、女18/49例,平均年龄(38.63±15.86)岁;对照组32例,男27例、女5例,平均年龄(36.91±17.33)岁。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两组患者年龄、BMI、胸腔引流管位置、术前白蛋白、白球比、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沉降率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Ⅲ期结核性结核性脓胸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与依从性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身体功能、情绪功能、物理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健康状况、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健康与经济情况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每日活动时间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呼吸训练器使用频次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咳嗽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2.3 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分析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带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拔管时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02),观察组白蛋白计数(35~55)g/L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拔管时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血红蛋白计数(130-175)g/L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拔管时白球比、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沉降率以及红细胞沉降率计数分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Ⅲ期结核性脓胸长期存在化脓性炎症,胸膜增厚,显著纤维化和脓性肉芽组织增生,导致肺损伤严重,经过手术后,患者肺部恢复时间长,胸腔引流时间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9]。病情稳定并且还需要带管一定时间的患者,可以选择带管出院康复,这样的康复模式可以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消耗,同时加快医院床位周转,提高床位使用率。与此同时,对出院患者的随访以及健康管理则需要更高的要求。微信作为一款通用交流应用,它可以通过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联合微信随访这种新的随访及健康管理模式为带管出院患者带来了便利,有效解决了电话随访的弊端[10]。在减少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患者并发症、促进心理情绪恢复、增加随访率和改善患者病情等方面更有效[11-12]。笔者研究中表明,电话是否联合微信随访管理,对患者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健康与经济情况影响效果不明显,但是通过联合微信随访患者干预管理,患者在身体功能限制,心理情绪管理、疾病物理症状管理、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因此,电话联合微信随访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Yang等[13]的研究表明微信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的理想效果。本研究中,通过患者每日活动时间、呼吸训练器使用频率以及主动咳嗽频率评估,电话联合微信随访有利于提高患者出院管理的依从性。
带管出院患者的恢复疗效观察及护理问题值得关注[14]。目前,国内外研究[15-17]中各类疾病在基于联合微信护理随访或微信健康干预措施中都取得了可行和获益性评价。Qiang等[16]的研究显示联合微信平台健康营养管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状况、炎症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优于常规治疗。Xiaowen等[17]的研究基于微信的自我管理干预可以帮助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和优化自我管理情况。利用联合微信健康干预措施作为各种疾病的新解决方案越来越受欢迎[15],随访可以对患者院后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有效改善患者出院后康复[18]。本研究发现通过电话联合微信随访的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术后带管时间明显少于电话随访组,营养情况(拔管时白蛋白、血红蛋白)恢复情况优于电话随访组。电话联合微信随访管理有利于患者带管的实况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带管时间,更好的促进营养状况恢复。通过电话联合微信随访指导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合理饮食,健康行为加速康复并及时复查[19]。因此,电话联合微信随访的优势在于可以实况下帮助患者评估出院后带管情况,及时告知患者拔管时机,同时指导患者出院后营养摄入,保证良好的饮食营养,可以促进患者营养恢复以及肺部的康复。
对Ⅲ期结核性脓胸手术后带管出院患者的电话联合微信的随访,具备延续性护理的特点,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建立自我护理意识,增强自我护理能力。通过电话联合微信随访能够提高Ⅲ期结核性脓胸术后滞留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治疗随访的生活质量和随访治疗的依从性,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带管时间,促进营养恢复,加速术后康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袁晔:参与选题和设计、数据收集、论文撰写;王宁:数据收集,参与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论文核修;贾霜:参与选题和设计,数据收集、研究指导;李丹: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研究指导与论文核修;周君: 参与选题和设计、资料的分析与解释;姚晓军:负责论文审阅与修改。
结核性脓胸是由结核菌直接感染胸腔或肺部结核分枝杆菌长期存在,肺部病灶不断进展,继发产生的病理变化[1]。Ⅲ期结核性脓胸典型临床特征为胶原纤维沉积导致胸膜明显增厚,抗结核药物渗透性不足,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并可出现病侧胸廓塌陷、肺受压、肺功能严重受损[3],需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手术干预[4-5]。手术可以有效控制感染,恢复胸廓正常结构,促使肺复张[6]。但因手术创伤大,肺表面破损重,患者肺部复张恢复期长,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久,部分患者常需带管出院。此时,延续性护理随访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延续性护理是住院护理延伸[7],通过电话和微信等方式对带管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干预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方式。此途径可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及时评估病情,保障其及时随诊检查。因此,本研究通过不同随访干预方式,对比分析了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胸外科Ⅲ结核性脓胸手术患者带管出院后生活质量、依从性以及术后恢复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胸外科2021年11月—2022年11月Ⅲ期结核性脓胸术后带管出院患者为随访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电话与微信联合随访),对照组(单纯电话随访组)。收集患者术前、术后相关资料,分析带管出院患者生活质量、依从性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纳入标准:(1)术前诊断或术后通过病理(或)病原学诊断Ⅲ期结核性脓胸;(2)患者均符合纤维沉积导致胸膜明显增厚纤维机化期的Ⅲ期结核性脓胸诊断标准;(3)患者实施胸膜纤维板剥脱术+脓胸清除术后;(4)患者或家属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5)临床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系统疾病及有明显手术禁忌证患者;(2)患者拒绝随访研究。
1.2 随机对照试验方法
以患者出院日作为随机数,随机数除以2,余数为0则为观察组,余数不为0则为对照组产生随机分配序列,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专人确定受试合格对象且接受研究入组,电话随访与电话联合微信随访为2名研究员分别随访进行,疗效随访评估人员未知两组干预方式。

1.3 资料收集与随访管理
1.3.1 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胸腔引流管部位、手术前: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沉降率计数;术后1月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分V3.0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Core 30,QLQ-C30)核心量表[8]其中包括:(1)身体功能5项:身体活动情况:提物、步行、卧床天数及基本生活自理情况;(2)角色功能2项:日常活动、工作及爱好的进行是否受到限制;(3)情绪功能4项:紧张、担心、情绪控制能力;(4)认知功能2项:记事是否困难,及能否集中精神做事;(5)社会功能2项:家庭生活、社交活动有无受到妨碍;(6)物理症状12项:疲劳、恶心呕吐、疼痛、吞咽困难、睡眠紊乱、食欲下降;(7)健康与经济情况1项:疾病和治疗对患者经济造成的影响;(8)总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2项:自我评价总体健康状况和总体生活质量等8个维度反映患者总生活质量。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物理症状、健康与经济情况7个维度,根据其回答选项,条目分为4个等级:从没有、有一点、较多至很多,评分时,直接评1~4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差,总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为七个等级,计为1分到7分;其它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患者依从性评估:每日活动时间、呼吸训练器使用频率、咳嗽频率;患者恢复情况:带管时间、拔管时: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沉降率。所有患者在院期间,均给予临床优质护理,包括对患者及家属的结核性脓胸术后康复教育知识与宣传,饮食营养指导,呼吸训练、运动指导;带胸腔引流管出院患者观察组通过电话联合微信随访沟通,进行康复管理,呼吸训练、运动指导,病情实况评估,饮食营养指导及心理护理;对照组通过定期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运动指导,饮食营养指导及心理护理,询问患者康复情况并提醒患者及时复查。
1.3.2 随访管理
(1)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术后院外康复管理:① 嘱患者每日主动咳嗽锻炼;② 深呼吸锻炼;③ 使用呼吸训练器锻炼肺功能;④ 使用肺活量锻炼小工具:气球、长吸管等;⑤ 指导每日下床活动时间。(2)营养管理及心理护理:针对性指导家属科学合理调整患者饮食,日常饮食需遵循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细软食物)以及低脂肪原则,确保患者每日获取均衡营养。对带管出院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安慰与开导,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等心理影响;(3)电话随访管理:患者带管院外康复期间,专人管理患者随访资料,包含患者一般资料、诊治情况与随访记录等相关内容。定期开展随访,本研究电话随访每2周1次;(4)电话联合微信沟通管理:患者带管院外康复期间,定期开展电话随访并通过微信平台不定期,随时与患者沟通,及时解答患者有关病情的问题:其中包括院外疼痛管理、每日指导呼吸锻炼、定时发送呼吸锻炼提示、伤口护理、用药管理、营养指导以及心理护理等小贴士。患者主动或被动通过小视频的方式传递院外引流管、引流瓶、伤口及症状恢复情况,护理随访老师与主管医生沟通后进行病情评估;(5)本研究观察终止时间为患者复诊时,肺部恢复良好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M(P25,P75)]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共收集81例Ⅲ期结核性脓胸手术患者。观察组49例,男31例、女18/49例,平均年龄(38.63±15.86)岁;对照组32例,男27例、女5例,平均年龄(36.91±17.33)岁。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两组患者年龄、BMI、胸腔引流管位置、术前白蛋白、白球比、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沉降率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Ⅲ期结核性结核性脓胸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与依从性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身体功能、情绪功能、物理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健康状况、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健康与经济情况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每日活动时间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呼吸训练器使用频次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咳嗽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2.3 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分析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带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拔管时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02),观察组白蛋白计数(35~55)g/L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拔管时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血红蛋白计数(130-175)g/L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拔管时白球比、淋巴细胞数、红细胞沉降率以及红细胞沉降率计数分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Ⅲ期结核性脓胸长期存在化脓性炎症,胸膜增厚,显著纤维化和脓性肉芽组织增生,导致肺损伤严重,经过手术后,患者肺部恢复时间长,胸腔引流时间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9]。病情稳定并且还需要带管一定时间的患者,可以选择带管出院康复,这样的康复模式可以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消耗,同时加快医院床位周转,提高床位使用率。与此同时,对出院患者的随访以及健康管理则需要更高的要求。微信作为一款通用交流应用,它可以通过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联合微信随访这种新的随访及健康管理模式为带管出院患者带来了便利,有效解决了电话随访的弊端[10]。在减少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患者并发症、促进心理情绪恢复、增加随访率和改善患者病情等方面更有效[11-12]。笔者研究中表明,电话是否联合微信随访管理,对患者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健康与经济情况影响效果不明显,但是通过联合微信随访患者干预管理,患者在身体功能限制,心理情绪管理、疾病物理症状管理、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因此,电话联合微信随访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Yang等[13]的研究表明微信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的理想效果。本研究中,通过患者每日活动时间、呼吸训练器使用频率以及主动咳嗽频率评估,电话联合微信随访有利于提高患者出院管理的依从性。
带管出院患者的恢复疗效观察及护理问题值得关注[14]。目前,国内外研究[15-17]中各类疾病在基于联合微信护理随访或微信健康干预措施中都取得了可行和获益性评价。Qiang等[16]的研究显示联合微信平台健康营养管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状况、炎症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优于常规治疗。Xiaowen等[17]的研究基于微信的自我管理干预可以帮助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和优化自我管理情况。利用联合微信健康干预措施作为各种疾病的新解决方案越来越受欢迎[15],随访可以对患者院后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有效改善患者出院后康复[18]。本研究发现通过电话联合微信随访的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术后带管时间明显少于电话随访组,营养情况(拔管时白蛋白、血红蛋白)恢复情况优于电话随访组。电话联合微信随访管理有利于患者带管的实况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带管时间,更好的促进营养状况恢复。通过电话联合微信随访指导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合理饮食,健康行为加速康复并及时复查[19]。因此,电话联合微信随访的优势在于可以实况下帮助患者评估出院后带管情况,及时告知患者拔管时机,同时指导患者出院后营养摄入,保证良好的饮食营养,可以促进患者营养恢复以及肺部的康复。
对Ⅲ期结核性脓胸手术后带管出院患者的电话联合微信的随访,具备延续性护理的特点,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建立自我护理意识,增强自我护理能力。通过电话联合微信随访能够提高Ⅲ期结核性脓胸术后滞留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治疗随访的生活质量和随访治疗的依从性,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带管时间,促进营养恢复,加速术后康复。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袁晔:参与选题和设计、数据收集、论文撰写;王宁:数据收集,参与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论文核修;贾霜:参与选题和设计,数据收集、研究指导;李丹: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研究指导与论文核修;周君: 参与选题和设计、资料的分析与解释;姚晓军:负责论文审阅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