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肺部肿瘤外科(天津 300052);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比较吲哚菁绿荧光法与改良膨胀萎陷法应用于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指标,以评价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linicaltrials.gov,收集有关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吲哚菁绿荧光法及改良膨胀萎陷法对照研究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2023年5月1日,应用Stata14MP、RevMan5.4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1 156例患者。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吲哚菁绿荧光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优于改良膨胀萎陷法,其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OR=0.51,95%CI(0.36,0.71),P<0.0001]、术后肺漏气发生率降低[OR=0.50,95%CI(0.31,0.80),P=0.004]、手术时间缩短[MD=–25.81,95%CI(–29.78,–21.84),P<0.00001]、术后住院时间缩短[MD=–0.98,95%CI(–1.57,–0.39),P=0.001]、段间交界线清晰显示率升高[OR=5.79,95%CI(2.76,12.15),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改良膨胀萎陷法,吲哚菁绿荧光法可更快速、清晰地显示段间交界线,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靶肺段精确切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应用。

引用本文: 张成龙, 王瑞尧, 肖阔, 陈军. 吲哚菁绿荧光法与改良膨胀萎陷法应用于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4, 31(10): 1486-1495. doi: 10.7507/1007-4848.202307001 复制

  • 上一篇

    基于机器学习的体外循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m6A相关基因聚类分析和免疫浸润分析
  • 下一篇

    肺亚段与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小结节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