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 心胸外科(南京 210002);
  • 2.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肿瘤内科(南京 210002);
  • 3.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 心胸外科(南京 210002);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分析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吻合口瘘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变量后,基于R语言,利用“nomogram”函数建立预测吻合口瘘发生风险的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验证预测效果。结果  共收集食管癌患者468例,其中男354例(75.64%)、女114例(24.35%),平均年龄(62.8±7.2)岁;肿瘤主要位于中下段;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共51例(10.90%)。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肿瘤位置、血清白蛋白水平、糖尿病、吻合方式、吻合部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可能是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BMI、肿瘤位置、糖尿病、吻合方式、CRP是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其ROC曲线下面积为 0.803,校准曲线显示实际观测结果与预测结果吻合较好。此外,决策曲线分析表明,新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该模型对于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术后吻合口瘘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对指导临床观察和早期筛查预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