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第二大常见癌症,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患者的85%,其中1/3已被诊断为局部晚期NSCLC[2]。其中,以手术为主的多模式治疗是ⅢA-N2局部晚期NSCLC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3-4]。对于完全可切除术的ⅢA-N2期NSCLC患者,化疗已被广泛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式[5-6]。然而,术后放疗(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PORT)能否作为完全切除的ⅢA-N2期NSCLC多模式治疗方案之一仍然存在较大争议[3-4, 6-9]。尽管PORT可能延缓手术后的ⅢA-N2期NSCLC患者的局部进展,但对ⅢA-N2期NSCLC总体生存时间仍不确切[3, 7, 9]。CSCO指南关于完全可切除术后ⅢA-N2期NSCLC患者术后是否常规放疗也未给出明确指导意见。目前国内有关PORT对完全可切除术后ⅢA-N2期NSCLC预后的临床价值的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索PORT在接受手术和化疗的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和分组
通过使用SEER*stat Version 8.4.0.1软件,我们从SEER Research Plus数据库(17 Registries,November 2012 Submission [2000-2019])中选择本研究所需人群。根据《国际肿瘤疾病分类》第3版形态学代码,包括鳞状细胞癌(8050,8052,8070~8078,8073,8084,8123),腺癌(8140~8143,8211,8230,8250~8255,8323,8480,8481,8490,8550,8570,8572,8574),其他(8003,8004,8012,8013,8014,8022,8030~8032,8046,8200,8240,8249,8560),筛选出诊断为原发性ⅢA-N2 NSCLC的患者。鉴于SEER数据库是根据旧版的分期指南定义NSCLC患者分期,所以本研究根据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癌症分期系统对所纳入患者进行准确分期。纳入标准:(1)确诊诊断ⅢA-N2期NSCLC患者;(2)已接受肺叶切除术和化疗的诊断ⅢA-N2期NSCLC患者。排除标准:(1)年龄<18周岁、生存期<1个月;(2)未行手术治疗患者或行其他手术方式(楔形切除术等)患者;(3)未行化疗;(4)术前行放疗、术前及术后均行放疗、放弃治疗、放疗信息不全患者;(5)行同位素治疗、粒子植入性放疗、混合性放疗、放疗方式不详等患者;(6)信息不全患者。患者筛选流程见图1。根据患者是否行PORT,将患者分为PORT组和非PORT组。

1.2 一般资料
提取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18周岁)、诊断年份(2000—2019年)、原发部位、肿瘤位置(左、右侧)、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T分期、手术方式、放疗顺序及放疗方式、化疗、纵隔阳性淋巴结、存活时间(≥1个月)、生命状况和死亡原因。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疾病特异生存(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
1.3 统计学分析
分类变量以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潜在的预后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诊断年份(2000—2009年、2010—2019年)、原发部位(上叶、中叶、下叶)、肿瘤位置(左侧、右侧)、组织学类型、T分期、是否应用术后放疗、有无放疗和纵隔淋巴结阳性数目。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R软件,倾向近邻匹配比1∶1,卡钳值设为0.01)用于校正非PORT组和PORT组之间的基线特征,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PORT组和非PORT组患者OS和DSS差异。采用R软件(Version 3.5.1,package“survival”,“MatchIt”)将结果可视化。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伦理审查
本研究已通过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批,伦理批件号:202331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有59015例患者被诊断为ⅢA-N2期NSCLC。本研究最终纳入2468例ⅢA-N2期NSCLC患者,其中PORT组1336例和非PORT组1132例。对比2000—2009年与2010—2019年患者,发现接受手术和化疗的ⅢA-N2期NSCLC患者行PORT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P=0.114);但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接受PORT的比例有明显下降(P=0.001);见表1。

2.2 术后放疗对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确诊时间、病理类型、T分期、淋巴结阳性数量可能是影响ⅢA-N2期NSCLC患者OS的因素;性别、年龄、确诊时间、T分期、淋巴结阳性数量可能是影响DSS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确诊时间、T分期、淋巴结阳性数量是ⅢA-N2期NSCLC患者OS和DS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ORT与患者的OS[单因素分析:HR=0.951,95%CI(0.859,1.052),P=0.330;多因素分析:HR=0.951,95%CI(0.859,1.054),P=0.338]和DSS[单因素分析:HR=0.935,95%CI(0.836,1.047),P=0.246;多因素分析:HR=0.914,95%CI(0.816,1.025),P=0.123]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2~3。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校正非PORT组与PORT组的基线特征后,两组间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前后,非PORT组与PORT组的OS和D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a~b:倾向性评分匹配前非PORT组与PORT组OS和DSS的比较;c~d: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非PORT组与PORT组OS和DSS的比较。OS:总生存;DSS:疾病特异生存;PSM:倾向性评分匹配
3 讨论
回顾性研究[10-13]报道PORT能有效延长完全切除的ⅢA-N2期NSCLC患者OS,其中两项基于回顾性研究的Meta分析[12-13]也证实同样的结果。有意思的是,同样有两项Meta分析[14-15]显示,对于完全切除的ⅢA-N2期NSCLC患者,PORT组与非PORT组相比,无病生存期显著延长,但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1年以前,虽然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证实PORT能延长完全切除的ⅢA-N2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但PORT一直被用作ⅢA-N2期NSCLC患者多模式治疗方式之一。然而,最近两项RCT结果对PORT能否改善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提出异议。其中一项RCT Lung ART试验[3]发现,虽然PORT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高于预期,但PORT组未明显延长无病生存期。另一项RCT PORT-C试验[7]也得出类似结论,相较于未PORT组,PORT并未明显改善完全切除的ⅢA-N2期NSCL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OS。本研究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法和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证实,PORT未明显改善已接受手术和化疗的ⅢA-N2期NSCLC患者的预后。
PORT能有效延缓手术后ⅢA-N2期NSCLC患者的局部进展,但对OS影响仍不确切[3, 7, 9]。造成这种矛盾的可能原因如下。首先,PORT对局部进展ⅢA-N2期NSCLC患者局部进展的益处可能被放疗本身导致的不良反应掩盖,如放疗导致的心肺相关死亡事件的增加[9, 16-17]。本研究发现,与2000—2009年相比,2001—2019年老年患者接受PORT的比例有明显下降,一定程度也侧面反映了PORT可能会增加放疗相关的心肺相关死亡事件。但最近几项研究[17-19]发现,PORT不增加放疗相关的心脏相关死亡风险。其中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研究[17]报告,在ⅢA-N2期NSCLC患者中,PORT组和非PORT组的心脏相关死亡率在所有时间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该研究还发现心脏相关死亡的总体发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其可能的原因是放疗技术的进步,如标志着放疗进入精准阶段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逐步推广。本研究发现在2010—2019年期间接受PORT的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优于在2000—2009年期间接受PORT患者的预后,其可能的原因也是21世纪初期精准放疗设备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逐步推广,这无疑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放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在PORT-C试验[7]中,尽管没有放疗相关的4级或5级不良事件,但与非PORT组相比,PORT对完全切除的ⅢA-N2期NSCLC患者OS和无病生存期仍然没有改善。因此,PORT的“益”是否被放疗本身相关的“弊”所平衡仍存在争议。其次,由于完全切除的ⅢA-N2 NSCLC仍是全身性疾病,PORT对局部进展的控制可能对疾病的全身进展本身就没有意义。
以往基于SEER数据库的研究往往使用数据库提供的旧版NSCLC分期,得出的结论可能无法运用于临床。因此本研究依据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癌症分期系统准确纳入ⅢA-N2期NSCLC患者,其结果可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其次,本研究分析了PORT对完全切除的ⅢA-N2 NSCLC患者的OS和DSS的影响,最大程度避免了其他因素对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最后本研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和PSM两种方法评估PORT对完全切除的ⅢA-N2期NSCLC的影响,且两种分析法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本研究证实PORT未明显改善ⅢA-N2期NSCLC患者的OS和DSS。同时还发现2000—2019年,接受手术和化疗的ⅢA-N2期NSCLC患者PORT所占比例并未随着时间减少。国内外学者应更加关注PORT在接受手术和化疗的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中临床价值的研究。PORT可能对特定的ⅢA-N2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有益,如切除最高站淋巴结阳性、多个N2站阳性、合并N1淋巴结阳性、淋巴结受累数量较多和高淋巴结转移占比等ⅢA-N2期NSCLC患者[20-26],其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组合患者多种特征的模型可能是选择合适的ⅢA-N2期完全切除NSCLC患者进行PORT的更有潜力的候选方法[24, 27]。
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为基于SEER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其潜在的选择偏倚无法彻底排除。其次,近些年分子靶向治疗和肿瘤免疫治疗对ⅢA-N2期完全切除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无法在该研究中进行评估。分子靶向治疗和肿瘤免疫治疗可能更加弱化PORT在ⅢA-N2期NSCLC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PORT未明显改善接受手术和化疗的ⅢA-N2期NSCLC患者的OS和DSS;不推荐接受手术和化疗的ⅢA-N2期NSCLC患者常规行PORT。具备何种临床特征的ⅢA-N2期NSCLC患者可能从PORT中获益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利益冲突:无。
作者贡献:徐正水、朱敏霞负责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绘制图谱,论文初稿撰写;姜建涛、刘士源、陈佳参与数据整理与分析;张丹杰、李建忠、孙良璋参与绘图,研究方案可行性调查分析,文献调研与整理;李少民负责选题,论文设计,结果分析与解读和审核论文;所有成员均参与论文审阅与修改。
肺癌是第二大常见癌症,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患者的85%,其中1/3已被诊断为局部晚期NSCLC[2]。其中,以手术为主的多模式治疗是ⅢA-N2局部晚期NSCLC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3-4]。对于完全可切除术的ⅢA-N2期NSCLC患者,化疗已被广泛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式[5-6]。然而,术后放疗(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PORT)能否作为完全切除的ⅢA-N2期NSCLC多模式治疗方案之一仍然存在较大争议[3-4, 6-9]。尽管PORT可能延缓手术后的ⅢA-N2期NSCLC患者的局部进展,但对ⅢA-N2期NSCLC总体生存时间仍不确切[3, 7, 9]。CSCO指南关于完全可切除术后ⅢA-N2期NSCLC患者术后是否常规放疗也未给出明确指导意见。目前国内有关PORT对完全可切除术后ⅢA-N2期NSCLC预后的临床价值的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索PORT在接受手术和化疗的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和分组
通过使用SEER*stat Version 8.4.0.1软件,我们从SEER Research Plus数据库(17 Registries,November 2012 Submission [2000-2019])中选择本研究所需人群。根据《国际肿瘤疾病分类》第3版形态学代码,包括鳞状细胞癌(8050,8052,8070~8078,8073,8084,8123),腺癌(8140~8143,8211,8230,8250~8255,8323,8480,8481,8490,8550,8570,8572,8574),其他(8003,8004,8012,8013,8014,8022,8030~8032,8046,8200,8240,8249,8560),筛选出诊断为原发性ⅢA-N2 NSCLC的患者。鉴于SEER数据库是根据旧版的分期指南定义NSCLC患者分期,所以本研究根据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癌症分期系统对所纳入患者进行准确分期。纳入标准:(1)确诊诊断ⅢA-N2期NSCLC患者;(2)已接受肺叶切除术和化疗的诊断ⅢA-N2期NSCLC患者。排除标准:(1)年龄<18周岁、生存期<1个月;(2)未行手术治疗患者或行其他手术方式(楔形切除术等)患者;(3)未行化疗;(4)术前行放疗、术前及术后均行放疗、放弃治疗、放疗信息不全患者;(5)行同位素治疗、粒子植入性放疗、混合性放疗、放疗方式不详等患者;(6)信息不全患者。患者筛选流程见图1。根据患者是否行PORT,将患者分为PORT组和非PORT组。

1.2 一般资料
提取患者信息包括:性别、年龄(≥18周岁)、诊断年份(2000—2019年)、原发部位、肿瘤位置(左、右侧)、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T分期、手术方式、放疗顺序及放疗方式、化疗、纵隔阳性淋巴结、存活时间(≥1个月)、生命状况和死亡原因。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疾病特异生存(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
1.3 统计学分析
分类变量以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潜在的预后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诊断年份(2000—2009年、2010—2019年)、原发部位(上叶、中叶、下叶)、肿瘤位置(左侧、右侧)、组织学类型、T分期、是否应用术后放疗、有无放疗和纵隔淋巴结阳性数目。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R软件,倾向近邻匹配比1∶1,卡钳值设为0.01)用于校正非PORT组和PORT组之间的基线特征,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PORT组和非PORT组患者OS和DSS差异。采用R软件(Version 3.5.1,package“survival”,“MatchIt”)将结果可视化。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伦理审查
本研究已通过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批,伦理批件号:202331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有59015例患者被诊断为ⅢA-N2期NSCLC。本研究最终纳入2468例ⅢA-N2期NSCLC患者,其中PORT组1336例和非PORT组1132例。对比2000—2009年与2010—2019年患者,发现接受手术和化疗的ⅢA-N2期NSCLC患者行PORT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P=0.114);但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接受PORT的比例有明显下降(P=0.001);见表1。

2.2 术后放疗对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确诊时间、病理类型、T分期、淋巴结阳性数量可能是影响ⅢA-N2期NSCLC患者OS的因素;性别、年龄、确诊时间、T分期、淋巴结阳性数量可能是影响DSS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确诊时间、T分期、淋巴结阳性数量是ⅢA-N2期NSCLC患者OS和DS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ORT与患者的OS[单因素分析:HR=0.951,95%CI(0.859,1.052),P=0.330;多因素分析:HR=0.951,95%CI(0.859,1.054),P=0.338]和DSS[单因素分析:HR=0.935,95%CI(0.836,1.047),P=0.246;多因素分析:HR=0.914,95%CI(0.816,1.025),P=0.123]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2~3。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校正非PORT组与PORT组的基线特征后,两组间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前后,非PORT组与PORT组的OS和D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a~b:倾向性评分匹配前非PORT组与PORT组OS和DSS的比较;c~d: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非PORT组与PORT组OS和DSS的比较。OS:总生存;DSS:疾病特异生存;PSM:倾向性评分匹配
3 讨论
回顾性研究[10-13]报道PORT能有效延长完全切除的ⅢA-N2期NSCLC患者OS,其中两项基于回顾性研究的Meta分析[12-13]也证实同样的结果。有意思的是,同样有两项Meta分析[14-15]显示,对于完全切除的ⅢA-N2期NSCLC患者,PORT组与非PORT组相比,无病生存期显著延长,但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1年以前,虽然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证实PORT能延长完全切除的ⅢA-N2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但PORT一直被用作ⅢA-N2期NSCLC患者多模式治疗方式之一。然而,最近两项RCT结果对PORT能否改善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提出异议。其中一项RCT Lung ART试验[3]发现,虽然PORT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高于预期,但PORT组未明显延长无病生存期。另一项RCT PORT-C试验[7]也得出类似结论,相较于未PORT组,PORT并未明显改善完全切除的ⅢA-N2期NSCL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OS。本研究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法和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证实,PORT未明显改善已接受手术和化疗的ⅢA-N2期NSCLC患者的预后。
PORT能有效延缓手术后ⅢA-N2期NSCLC患者的局部进展,但对OS影响仍不确切[3, 7, 9]。造成这种矛盾的可能原因如下。首先,PORT对局部进展ⅢA-N2期NSCLC患者局部进展的益处可能被放疗本身导致的不良反应掩盖,如放疗导致的心肺相关死亡事件的增加[9, 16-17]。本研究发现,与2000—2009年相比,2001—2019年老年患者接受PORT的比例有明显下降,一定程度也侧面反映了PORT可能会增加放疗相关的心肺相关死亡事件。但最近几项研究[17-19]发现,PORT不增加放疗相关的心脏相关死亡风险。其中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研究[17]报告,在ⅢA-N2期NSCLC患者中,PORT组和非PORT组的心脏相关死亡率在所有时间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该研究还发现心脏相关死亡的总体发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其可能的原因是放疗技术的进步,如标志着放疗进入精准阶段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逐步推广。本研究发现在2010—2019年期间接受PORT的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优于在2000—2009年期间接受PORT患者的预后,其可能的原因也是21世纪初期精准放疗设备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逐步推广,这无疑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放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在PORT-C试验[7]中,尽管没有放疗相关的4级或5级不良事件,但与非PORT组相比,PORT对完全切除的ⅢA-N2期NSCLC患者OS和无病生存期仍然没有改善。因此,PORT的“益”是否被放疗本身相关的“弊”所平衡仍存在争议。其次,由于完全切除的ⅢA-N2 NSCLC仍是全身性疾病,PORT对局部进展的控制可能对疾病的全身进展本身就没有意义。
以往基于SEER数据库的研究往往使用数据库提供的旧版NSCLC分期,得出的结论可能无法运用于临床。因此本研究依据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癌症分期系统准确纳入ⅢA-N2期NSCLC患者,其结果可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其次,本研究分析了PORT对完全切除的ⅢA-N2 NSCLC患者的OS和DSS的影响,最大程度避免了其他因素对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最后本研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和PSM两种方法评估PORT对完全切除的ⅢA-N2期NSCLC的影响,且两种分析法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本研究证实PORT未明显改善ⅢA-N2期NSCLC患者的OS和DSS。同时还发现2000—2019年,接受手术和化疗的ⅢA-N2期NSCLC患者PORT所占比例并未随着时间减少。国内外学者应更加关注PORT在接受手术和化疗的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中临床价值的研究。PORT可能对特定的ⅢA-N2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有益,如切除最高站淋巴结阳性、多个N2站阳性、合并N1淋巴结阳性、淋巴结受累数量较多和高淋巴结转移占比等ⅢA-N2期NSCLC患者[20-26],其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组合患者多种特征的模型可能是选择合适的ⅢA-N2期完全切除NSCLC患者进行PORT的更有潜力的候选方法[24, 27]。
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为基于SEER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其潜在的选择偏倚无法彻底排除。其次,近些年分子靶向治疗和肿瘤免疫治疗对ⅢA-N2期完全切除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无法在该研究中进行评估。分子靶向治疗和肿瘤免疫治疗可能更加弱化PORT在ⅢA-N2期NSCLC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PORT未明显改善接受手术和化疗的ⅢA-N2期NSCLC患者的OS和DSS;不推荐接受手术和化疗的ⅢA-N2期NSCLC患者常规行PORT。具备何种临床特征的ⅢA-N2期NSCLC患者可能从PORT中获益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利益冲突:无。
作者贡献:徐正水、朱敏霞负责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绘制图谱,论文初稿撰写;姜建涛、刘士源、陈佳参与数据整理与分析;张丹杰、李建忠、孙良璋参与绘图,研究方案可行性调查分析,文献调研与整理;李少民负责选题,论文设计,结果分析与解读和审核论文;所有成员均参与论文审阅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