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郑娥, 李霞, 杨梅. 急性重症肺栓塞救治失败一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8, 25(3): 265-266. doi: 10.7507/1007-4848.201706012 复制
临床资料 患者,女,59 岁,因“体检发现左下肺结节 14 d”入院,合并疾病:高血压,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壁钙化,肝囊肿,左肾结石,脾脏钙化病灶;既往史:甲状腺囊肿,19 年前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目前甲功正常)。入院 Caprini 评分 1 分,低风险,予以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基本预防。行电视胸腔镜下左肺下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手术顺利。冰冻病理检查结果示:左肺下叶腺癌,术后转 ICU,手术当天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 1 d中午转回病房,当天下午患者下床活动时突发晕厥、呼之不应,生命体征:心率 106 次/分,呼吸频率 15 次/分,血压 53/36 mm Hg,立即开放静脉双通路,给予面罩吸氧,心电监护,听诊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明显啰音,心音弱,心率齐,未闻及明显杂音,查体过程中患者逐渐清醒。急查血常规、生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全套、血气分析、心肌标记物。pH 7.254,动脉血氧分压(PO2)44.3 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77.8 mm Hg,血乳酸(Lac) 7.9 mmol/L,考虑肺栓塞。患者逐渐烦躁不安,诉胸闷、呼吸困难,呼吸减慢,约 10 次/分,呈“叹气样”呼吸,心电监护不能显示心率,大动脉搏动消失,给予胸外心脏按压、静脉推注肾上腺素、阿托品、可拉明、洛贝林,气管插管,40 min 后患者恢复自主心率后转入 ICU。胸部血管造影(CTA)示:右肺下叶动脉多发充盈缺损,考虑肺栓塞(图 1);头部 CT 示:脑水肿;D-二聚体:22.46 mg/L;静脉彩超结果示:双下肢肌间静脉及右侧头臂静脉血栓。给予爱通立 50 mg+生理盐水 50 ml 溶栓、亚低温、机械通气等对症支持治疗,溶栓后未出现胸腔内大出血。对症治疗后,患者脑水肿逐渐加重,考虑严重缺血缺氧性脑病,呼吸、循环衰竭,血压不能维持,于术后 9 d 死亡。

讨论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死率达 30%[1]。急性重症肺栓塞(acute serious pulmonary embolism,ASPE)是指临床表现为心搏呼吸骤停、休克、晕厥、严重呼吸困难及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症急性病例[2]。ASPE 大多由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研究表明 75% 的 ASPE 发生于住院患者,10% 的患者在患病后 1 h 内死亡[3]。胸外科手术后小的血栓就有可能发展为致命性 PE,患者往往仅仅会出现一些轻微的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等,常常被误诊为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肺部感染、切口疼痛等。此外,胸外科原发疾病和手术后症状经常会掩盖 PE 的症状和体征,因此,需提高对 PE 发生的警惕性。PE 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即所谓的肺栓塞三联征,但实际上临床上很少有患者同时出现这三种表现,甚至并无这些症状。如发现患者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心悸等,应警惕肺栓塞的发生,以免贻误患者最佳救治时机。分析本案例我们总结出该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患者的术前风险评估存在缺陷。按照现行 Caprini 风险模型进行的 VTE 风险评估,评分仅年龄为 1 分,属于低危组,按照华西医院胸外科 VTE 预防方案,术前仅进行健康宣教和基本预防,未使用药物预防。由于目前无法预测患者的病理类型和手术时间,因此未将恶性肿瘤(2 分)和手术时间>45 min(2 分)这两个重要的风险因素考虑在内。对于此类患者究竟是否应该采用药物预防?如果术前将这两个因素考虑在内,则该患者的评分为 5 分,属于高危组,应该使用药物预防,此时是否为过度预防。如果不考虑这两个因素,患者评分仅为 1 分,属于低危组,不需进行药物预防,但该患者术后第 1 d就发生了肺栓塞。(2)我科采用 Caprini 风险模型进行的 VTE 风险评估,该量表包含危险因素多,要求评估者非常熟悉患者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当危险因素变化时,及时动态评估。但临床上 VTE 风险评估工作均由护士进行,由于工作繁杂,护士难以完全动态掌握患者的所有检查结果,因此存在评估不及时的情况。此外,Caprini 风险模型为引进量表,国内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由于不同人群特征和疾病谱,会产生偏倚,且存在人种、体质、文化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其危险因素并不完全适合于我国民众,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尚需进一步研究。(3)部分转科患者在 VTE 预防上存在疏漏。按照我科 VTE 预防方案,术后高危患者低分子质量肝素预防使用时间为术后 24 h 内,该患者术后当天转入 ICU 进行治疗,术后第第 1 d转回病房,由于转科原因,在 ICU 并未使用,转回病房后已开具低分子肝素 0.4 ml 皮下注射的医嘱,但尚未使用(药房未将药发回病房)即发生肺栓塞。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普通病房不能设置基数药柜,而药房配送药物的时间相对固定,导致医嘱开具和执行之间存在较长时间差,对于一些患者就会发生有嘱无药的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时机和效果。(4)患者术后第第 1 d即发生肺栓塞,静脉彩超显示下肢及上肢静脉血栓,提示静脉血栓发生在手术之前或手术过程中。由于我科术前并未常规进行静脉彩超及 D-二聚体筛查,部分无症状的带栓患者在进行 VTE 风险评估时往往忽略了这个高危因素。(5)患者 CTA 提示右下肺动脉栓塞,并未发生肺动脉主干栓塞或一侧主干栓塞,但患者却出现突发的意识丧失、循环不能维持,呼吸心跳骤停。急性肺栓塞是目前医院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有效预防、早期发现及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临床资料 患者,女,59 岁,因“体检发现左下肺结节 14 d”入院,合并疾病:高血压,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壁钙化,肝囊肿,左肾结石,脾脏钙化病灶;既往史:甲状腺囊肿,19 年前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目前甲功正常)。入院 Caprini 评分 1 分,低风险,予以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基本预防。行电视胸腔镜下左肺下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手术顺利。冰冻病理检查结果示:左肺下叶腺癌,术后转 ICU,手术当天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 1 d中午转回病房,当天下午患者下床活动时突发晕厥、呼之不应,生命体征:心率 106 次/分,呼吸频率 15 次/分,血压 53/36 mm Hg,立即开放静脉双通路,给予面罩吸氧,心电监护,听诊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明显啰音,心音弱,心率齐,未闻及明显杂音,查体过程中患者逐渐清醒。急查血常规、生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全套、血气分析、心肌标记物。pH 7.254,动脉血氧分压(PO2)44.3 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77.8 mm Hg,血乳酸(Lac) 7.9 mmol/L,考虑肺栓塞。患者逐渐烦躁不安,诉胸闷、呼吸困难,呼吸减慢,约 10 次/分,呈“叹气样”呼吸,心电监护不能显示心率,大动脉搏动消失,给予胸外心脏按压、静脉推注肾上腺素、阿托品、可拉明、洛贝林,气管插管,40 min 后患者恢复自主心率后转入 ICU。胸部血管造影(CTA)示:右肺下叶动脉多发充盈缺损,考虑肺栓塞(图 1);头部 CT 示:脑水肿;D-二聚体:22.46 mg/L;静脉彩超结果示:双下肢肌间静脉及右侧头臂静脉血栓。给予爱通立 50 mg+生理盐水 50 ml 溶栓、亚低温、机械通气等对症支持治疗,溶栓后未出现胸腔内大出血。对症治疗后,患者脑水肿逐渐加重,考虑严重缺血缺氧性脑病,呼吸、循环衰竭,血压不能维持,于术后 9 d 死亡。

讨论 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死率达 30%[1]。急性重症肺栓塞(acute serious pulmonary embolism,ASPE)是指临床表现为心搏呼吸骤停、休克、晕厥、严重呼吸困难及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症急性病例[2]。ASPE 大多由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研究表明 75% 的 ASPE 发生于住院患者,10% 的患者在患病后 1 h 内死亡[3]。胸外科手术后小的血栓就有可能发展为致命性 PE,患者往往仅仅会出现一些轻微的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等,常常被误诊为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肺部感染、切口疼痛等。此外,胸外科原发疾病和手术后症状经常会掩盖 PE 的症状和体征,因此,需提高对 PE 发生的警惕性。PE 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即所谓的肺栓塞三联征,但实际上临床上很少有患者同时出现这三种表现,甚至并无这些症状。如发现患者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心悸等,应警惕肺栓塞的发生,以免贻误患者最佳救治时机。分析本案例我们总结出该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患者的术前风险评估存在缺陷。按照现行 Caprini 风险模型进行的 VTE 风险评估,评分仅年龄为 1 分,属于低危组,按照华西医院胸外科 VTE 预防方案,术前仅进行健康宣教和基本预防,未使用药物预防。由于目前无法预测患者的病理类型和手术时间,因此未将恶性肿瘤(2 分)和手术时间>45 min(2 分)这两个重要的风险因素考虑在内。对于此类患者究竟是否应该采用药物预防?如果术前将这两个因素考虑在内,则该患者的评分为 5 分,属于高危组,应该使用药物预防,此时是否为过度预防。如果不考虑这两个因素,患者评分仅为 1 分,属于低危组,不需进行药物预防,但该患者术后第 1 d就发生了肺栓塞。(2)我科采用 Caprini 风险模型进行的 VTE 风险评估,该量表包含危险因素多,要求评估者非常熟悉患者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当危险因素变化时,及时动态评估。但临床上 VTE 风险评估工作均由护士进行,由于工作繁杂,护士难以完全动态掌握患者的所有检查结果,因此存在评估不及时的情况。此外,Caprini 风险模型为引进量表,国内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由于不同人群特征和疾病谱,会产生偏倚,且存在人种、体质、文化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其危险因素并不完全适合于我国民众,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尚需进一步研究。(3)部分转科患者在 VTE 预防上存在疏漏。按照我科 VTE 预防方案,术后高危患者低分子质量肝素预防使用时间为术后 24 h 内,该患者术后当天转入 ICU 进行治疗,术后第第 1 d转回病房,由于转科原因,在 ICU 并未使用,转回病房后已开具低分子肝素 0.4 ml 皮下注射的医嘱,但尚未使用(药房未将药发回病房)即发生肺栓塞。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普通病房不能设置基数药柜,而药房配送药物的时间相对固定,导致医嘱开具和执行之间存在较长时间差,对于一些患者就会发生有嘱无药的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时机和效果。(4)患者术后第第 1 d即发生肺栓塞,静脉彩超显示下肢及上肢静脉血栓,提示静脉血栓发生在手术之前或手术过程中。由于我科术前并未常规进行静脉彩超及 D-二聚体筛查,部分无症状的带栓患者在进行 VTE 风险评估时往往忽略了这个高危因素。(5)患者 CTA 提示右下肺动脉栓塞,并未发生肺动脉主干栓塞或一侧主干栓塞,但患者却出现突发的意识丧失、循环不能维持,呼吸心跳骤停。急性肺栓塞是目前医院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有效预防、早期发现及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