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军区总医院 胸外科(北京 100700);
  • 2. 北京军区总医院 放射诊断科(北京 100700);
  • 3. 天津理工大学 生物力学所(天津 300384);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漏斗胸压迫心脏患者漏斗胸矫治术前用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价值。 方法 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漏斗胸矫治术的患者54例,男48例、女6例,年龄7~33(19.08±5.17)岁。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儿童组(24例)和成人组(30例)。术前用CMR扫描,观察心脏受压移位程度以及右心室长径、短径、右心室舒张期末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期末容积(RVESV)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的变化。 结果 儿童组心脏受压移位发生率为83.3%,成人组为90.0%;成人心脏受压移位程度大于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86%±13.30% vs.67.99%±8.15%,P<0.05)。右心室结构:右心房或右心室瓣环下局部受压严重变形,右心室长径明显延长,短径明显缩短;儿童组右心室长径指数和短径指数分别为(61.14±0.44)mm/m2和(14.82±2.52)mm/m2,成人组分别为(49.54±15.40)mm/m2和(18.90±3.14)mm/m2。右心室功能:儿童组RVEDV、RVESV和RVEF分别为(121.50±31.27)ml、(64.92±19.28)ml和45.29%±4.14%,成人组分别为(139.09±29.08)ml、(73.61±16.05)ml和46.30%±6.09%;成人RVEDV和RVESV均显著大于儿童组,但两组R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前漏斗胸相关症状于术后完全消失。 结论 采用CMR术前评价漏斗胸压迫致心脏畸变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可靠的,可为漏斗胸的积极矫治提示强烈指征。

引用本文: 徐波, 刘吉福, 戈明媚, 谭健, 吴冰, 叶金铎, 马静波, 张春秋. 漏斗胸术前心脏磁共振成像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临床价值.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5, 22(9): 862-865. doi: 10.7507/1007-4848.20150215 复制

  • 上一篇

    无肺大泡原发性自发性气胸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 下一篇

    连续梳状肌外半层缝合法缝合右心房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