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刘雪梅, 支修益, 车国卫. 促进《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的转化与更新——胸外科气道管理论坛亮点总结.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5, 22(1): 88-88. doi: 10.7507/1007-4848.20150024 复制
2014年11月1日,胸外科气道管理论坛在珠海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肺癌学组和中国内镜医师协会胸外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主办,由《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和《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共同协办。来自胸外科、呼吸科、麻醉科、护理及杂志社的专家齐聚一堂,以《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为主线,探讨气道管理学术前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和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何建行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胸外科主任李辉教授和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所长傅剑华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大会主席和执行主席分别向大会致辞,倡导医学专家和学术期刊群策群力,基于气道管理多年所取得的进步,将不同学科对气道管理的认识得到强化和共识,除了关注疾病治疗本身,还需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患者功能的全面恢复。希望这次会议能集结胸外科、呼吸科和麻醉科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领域的相关热点问题,以推动《共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谭亚夏教授作了布地奈德药理和肺部并发症(PPC)国际学术前沿的主题报告 。报告主要内容:气道管理中布地奈德是非常重要的药物之一。糖皮质激素是迄今为止最强的抗炎药,但糖皮质激素全身用药带来的严重副作用阻碍了其使用,仅有呼吸道抗炎效应而无全身副作用的局部应用激素应运而生,布地奈德因抗炎作用确切已经成为众多研究的抗炎治疗评价标准。研究显示布地奈德在人气道黏膜滞留时间更长,6 h内显著降低痰液嗜酸细胞含量。“呼三联”等非雾化吸入因水溶性过强不易在气道局部发生作用,故应避免使用,而布地奈德是FDA唯一批准的雾化吸入激素。近年的国际呼吸相关国际组织、指南及临床研究均显示布地奈德应用于围手术期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且临床获益更大。
傅剑华教授作了《共识》解读的主题报告,具体内容可见参考文献[1]。
华西医院胸外科副主任车国卫教授作了《共识之实践——快速肺康复》的主题报告。报告内容:胸外科的临床关注1978年前为降低死亡率,1978~2000年为规范手术操作,2000年后则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术前危险因素未被发现和未被重视,但研究显示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致病菌在术前就可检出。药物康复+物理康复是肺康复的主要方式。布地奈德在胸外科围术期的应用不仅可缓解气道痉挛,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气道局部微环境。围手术期肺康复应用前景更大,有望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尚需对术前评估、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指标、国内情况和变迁进行深入探讨,且肺快速康复理念应该扩充到整个围手术期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痛苦。
何建行教授作了《管理的整体概念》的主题报告。报告内容如下:气道炎症是胸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中心环节,分析术前、术中、术后的高危因素,评估、预防可减少术后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术前充分评估,高危患者给予物理预防(呼吸功能训练)和化学预防(药物)。术中灵活处理:避免和减少气管内插管的气道损伤。我们已经开始开展自主呼吸麻醉下(无插管)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效果良好,可能有良好的前景,麻醉插管与否与更好的患者保护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另外术后无创正压通气对于患者术后的肺康复也有益。促进胸科手术日间化,加快胸科术后患者的康复(C-VATS)、自主呼吸麻醉,术后早期无创呼吸机的应用、术后不停留胸管等),明确自主呼吸麻醉VATS的应用范围是未来展望的要点。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庆龙教授作了《麻醉科角度看共识——自主呼吸麻醉与快速康复》的主题报告。报告内容:非气管内插管,自主呼吸下胸科手术与麻醉的发展从2011年开始,从简至繁,应用从早期的肺大泡切除到目前肺袖状切除术。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治疗可减少肌松药的使用,降低神经-肌肉胆碱能受体的影响,另外肺减容术方面也有良好应用。非气管内插管麻醉相对插管麻醉的优势:缩短术后禁食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降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避免插管相关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最终降低经济费用。
济南军区总医院邹志强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钢教授分别应用共识,对肺肿瘤合并中重度COPD患者1例和(食道)鳞状细胞癌1例进行术前气道管理。
2014年11月1日,胸外科气道管理论坛在珠海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肺癌学组和中国内镜医师协会胸外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主办,由《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和《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共同协办。来自胸外科、呼吸科、麻醉科、护理及杂志社的专家齐聚一堂,以《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为主线,探讨气道管理学术前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和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何建行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胸外科主任李辉教授和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所长傅剑华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大会主席和执行主席分别向大会致辞,倡导医学专家和学术期刊群策群力,基于气道管理多年所取得的进步,将不同学科对气道管理的认识得到强化和共识,除了关注疾病治疗本身,还需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患者功能的全面恢复。希望这次会议能集结胸外科、呼吸科和麻醉科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领域的相关热点问题,以推动《共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谭亚夏教授作了布地奈德药理和肺部并发症(PPC)国际学术前沿的主题报告 。报告主要内容:气道管理中布地奈德是非常重要的药物之一。糖皮质激素是迄今为止最强的抗炎药,但糖皮质激素全身用药带来的严重副作用阻碍了其使用,仅有呼吸道抗炎效应而无全身副作用的局部应用激素应运而生,布地奈德因抗炎作用确切已经成为众多研究的抗炎治疗评价标准。研究显示布地奈德在人气道黏膜滞留时间更长,6 h内显著降低痰液嗜酸细胞含量。“呼三联”等非雾化吸入因水溶性过强不易在气道局部发生作用,故应避免使用,而布地奈德是FDA唯一批准的雾化吸入激素。近年的国际呼吸相关国际组织、指南及临床研究均显示布地奈德应用于围手术期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且临床获益更大。
傅剑华教授作了《共识》解读的主题报告,具体内容可见参考文献[1]。
华西医院胸外科副主任车国卫教授作了《共识之实践——快速肺康复》的主题报告。报告内容:胸外科的临床关注1978年前为降低死亡率,1978~2000年为规范手术操作,2000年后则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术前危险因素未被发现和未被重视,但研究显示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致病菌在术前就可检出。药物康复+物理康复是肺康复的主要方式。布地奈德在胸外科围术期的应用不仅可缓解气道痉挛,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气道局部微环境。围手术期肺康复应用前景更大,有望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尚需对术前评估、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指标、国内情况和变迁进行深入探讨,且肺快速康复理念应该扩充到整个围手术期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痛苦。
何建行教授作了《管理的整体概念》的主题报告。报告内容如下:气道炎症是胸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中心环节,分析术前、术中、术后的高危因素,评估、预防可减少术后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术前充分评估,高危患者给予物理预防(呼吸功能训练)和化学预防(药物)。术中灵活处理:避免和减少气管内插管的气道损伤。我们已经开始开展自主呼吸麻醉下(无插管)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效果良好,可能有良好的前景,麻醉插管与否与更好的患者保护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另外术后无创正压通气对于患者术后的肺康复也有益。促进胸科手术日间化,加快胸科术后患者的康复(C-VATS)、自主呼吸麻醉,术后早期无创呼吸机的应用、术后不停留胸管等),明确自主呼吸麻醉VATS的应用范围是未来展望的要点。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庆龙教授作了《麻醉科角度看共识——自主呼吸麻醉与快速康复》的主题报告。报告内容:非气管内插管,自主呼吸下胸科手术与麻醉的发展从2011年开始,从简至繁,应用从早期的肺大泡切除到目前肺袖状切除术。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治疗可减少肌松药的使用,降低神经-肌肉胆碱能受体的影响,另外肺减容术方面也有良好应用。非气管内插管麻醉相对插管麻醉的优势:缩短术后禁食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降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避免插管相关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最终降低经济费用。
济南军区总医院邹志强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钢教授分别应用共识,对肺肿瘤合并中重度COPD患者1例和(食道)鳞状细胞癌1例进行术前气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