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刘洪端, 李新, 于风旭, 邓明彬. 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5, 22(1): 36-38. doi: 10.7507/1007-4848.20150011 复制
心脏粘液瘤是最为常见的心脏肿瘤,诊断后应尽早外科手术摘除,传统方法为体外循环下胸骨正中切口切除。随着微创心脏手术的逐渐开展,国外已成功实施微创心脏粘液瘤切除[1]。回顾性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施行9例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组共9例,术前均经病史、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胸部正侧位X线片及心电图诊断为左心房占位,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左心房粘液瘤。其中男2例、女7例;年龄37~62(51±9)岁;体质量43~67(54±8)kg,体表面积1.39~1.65(1.52±0.08)m2;术前心功能分级Ⅱ~Ⅲ级;其中单纯左心房粘液瘤5例,合并脑梗死2例,合并胆囊结石1例,合并肾结石1例,粘液瘤均位于房间隔左心房侧。
1.2 手术方法
全组手术均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右胸垫高30°,取右侧腹股沟纵行切口约3 cm,分离股动、静脉,采用Seldinger技术分别行股动、静脉插管及上腔静脉直角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上腔静脉采用直角金属插管,用4-0 Prolene线带垫片荷包缝合固定。取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进胸,女性为右乳房下缘弧形切口,切口长4~6 cm,进胸后单肺通气,沿膈神经上缘约2 cm切开心包,上至主动脉返折,下至下腔静脉前,呈倒“T”形切开,前方心包悬吊至胸壁,后方心包缝牵引线向后外侧经阻断钳孔分别固定,丝线结扎少许右心耳并向下牵引以暴露升主动脉,升主动脉缝合灌注荷包并插入灌注针,经切口同一肋间外侧放置经胸阻断钳,阻断升主动脉及灌注心脏停搏液后,阻断上、下腔静脉,上腔静脉插管用阻断带牵向头侧,心脏表面敷冰,切开右心房并用牵引线悬吊,经卵圆窝上端小心切开房间隔逐步缝合牵引线悬吊,旋转手术床,暴露粘液瘤,瘤体大小3 cm×2 cm×2.5 cm至7 cm×5.5 cm×4 cm,用直角钳探及左心房粘液瘤瘤蒂,距瘤蒂边缘0.8~1.0 cm连同部分心内膜切除,保护切口并取出瘤体,检查肺静脉开口,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左心房及左心室腔,并检查二尖瓣无反流后,缝闭切除的心内膜间隙,关闭房间隔及右心房。排气后开放升主动脉,复温满意后逐步停机,拔除体外循环管道后彻底止血,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缝合部分心包,于阻断钳孔置心包负压引流管,于腋前线第7肋间置入右侧胸腔引流管。关胸并缝合右侧腹股沟处切口,术毕更换气管内插管为单腔气管内插管。
2 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无转为正中切口开胸病例。全组总手术时间210~310(260±3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3~50(37±9)min,体外循环时间60~87(71±9)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6~14(9.0±2.5)h,住ICU时间17~26(20±3)h;术后心包、纵隔引流量100~650(376±190)ml;术后切口长度4.5~6.0(5.3±0.6)cm。术后无切口延迟愈合、肺部感染、腹股沟淋巴瘘、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门诊随访1~30个月,复查心脏彩色超声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心脏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各房室均可发生,而以左心房最为常见。心脏粘液瘤虽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因瘤体活动可阻塞房室瓣致血流受阻,以及瘤体易碎、易脱落可导致栓塞[2],因此诊断后需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传统手术方式为胸骨正中切口开胸体外循环下行瘤体切除术,其疗效较为确切[3]。而近年来微创心脏瓣膜手术[4-5]的成功开展成为进行微创左心房粘液瘤切除的手术基础。
微创心脏手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而微创二尖瓣置换术是国内外开展较多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微创切口方式多样,多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开胸,能较好暴露左心房,可顺利完成二尖瓣置换术、成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等[5-8]。本研究同样采用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经右心房-房间隔径路也可较好显露左心房粘液瘤。
微创心脏手术可分为小切口直视、微小切口、胸腔镜辅助、全胸腔镜下以及机器人手术[6]。国内外多家医疗机构已成功完成胸腔镜辅助、全胸腔镜、机器人行心脏粘液瘤切除手术[1, 9-11],但胸腔镜及机器人设备昂贵,操作较为复杂,学习周期较长。本研究中采用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切口长度4~6 cm,在头灯辅助、直视下操作,左心房得到了较好暴露,顺利完成左心房粘液瘤的切除。而建立体外循环的途径则采用与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一致的股动、静脉插管[5-6, 12],不同之处在于股静脉使用短静脉插管而非双极引流管,同时经上腔静脉行直角插管,这有助于减少对术野的遮挡,便于取出瘤体。对直视下微创心脏粘液瘤手术,主动脉阻断方式十分关键,而目前有经胸阻断钳[13]和腔内球囊阻断[14]两种方式可采用,有报道称前者优于后者[15]。对本组患者我们也采用经胸阻断钳阻断升主动脉,阻断效果良好。
微创左心房粘液瘤切除的手术路径包括经右心房-房间隔路径和经左心房路径[10, 16-17],研究认为两种手术径路结果并无明显差异[17]。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经右心房-房间隔路径。因左心房粘液瘤体好发于心房卵圆窝边缘,故切口经卵圆窝上端切开房间隔,以免伤及瘤体,切除瘤蒂及部分房间隔心内膜以期降低复发几率;小切口术中直视下操作,瘤体取出时用纱布保护切口,而在胸腔镜时则采用标本袋套住瘤体后取出[1, 9],以避免瘤体碎屑脱落。
心脏粘液瘤本身质脆易碎,术前脱落可出现体循环或肺循环栓塞,甚至栓塞冠状动脉引起急性心肌梗死[18],本研究中术前出现脑梗死可能与瘤体部分脱落栓塞有关。术后也可能出现微创手术相关并发症,如股动/静脉损伤、膈神经损伤、右下肢活动障碍等[19],本研究中无上述并发症发生。虽然超声心动图检查能较准确地对左心房粘液瘤进行诊断,但心脏原发性肿瘤中除粘液瘤外,还可能为横纹肌瘤、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等[20],故术后病理检查十分必要,并以此作为术后确诊的标准。
相比微创二尖瓣手术而言,目前微创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在国内外较少报道,其禁忌证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该手术涉及经右侧开胸,故右侧胸腔广泛粘连、右胸放疗术后、严重肺功能不全者不建议行微创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
总之,经右胸微创小切口行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切口小、美观,手术安全、可行。但本研究涉及病例数相对较少,未进行对比分析,仅仅是早期的手术经验,随访时间较短,手术效果还需要更多的病例资料和中远期随访结果进行验证。
心脏粘液瘤是最为常见的心脏肿瘤,诊断后应尽早外科手术摘除,传统方法为体外循环下胸骨正中切口切除。随着微创心脏手术的逐渐开展,国外已成功实施微创心脏粘液瘤切除[1]。回顾性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施行9例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组共9例,术前均经病史、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胸部正侧位X线片及心电图诊断为左心房占位,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左心房粘液瘤。其中男2例、女7例;年龄37~62(51±9)岁;体质量43~67(54±8)kg,体表面积1.39~1.65(1.52±0.08)m2;术前心功能分级Ⅱ~Ⅲ级;其中单纯左心房粘液瘤5例,合并脑梗死2例,合并胆囊结石1例,合并肾结石1例,粘液瘤均位于房间隔左心房侧。
1.2 手术方法
全组手术均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右胸垫高30°,取右侧腹股沟纵行切口约3 cm,分离股动、静脉,采用Seldinger技术分别行股动、静脉插管及上腔静脉直角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上腔静脉采用直角金属插管,用4-0 Prolene线带垫片荷包缝合固定。取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进胸,女性为右乳房下缘弧形切口,切口长4~6 cm,进胸后单肺通气,沿膈神经上缘约2 cm切开心包,上至主动脉返折,下至下腔静脉前,呈倒“T”形切开,前方心包悬吊至胸壁,后方心包缝牵引线向后外侧经阻断钳孔分别固定,丝线结扎少许右心耳并向下牵引以暴露升主动脉,升主动脉缝合灌注荷包并插入灌注针,经切口同一肋间外侧放置经胸阻断钳,阻断升主动脉及灌注心脏停搏液后,阻断上、下腔静脉,上腔静脉插管用阻断带牵向头侧,心脏表面敷冰,切开右心房并用牵引线悬吊,经卵圆窝上端小心切开房间隔逐步缝合牵引线悬吊,旋转手术床,暴露粘液瘤,瘤体大小3 cm×2 cm×2.5 cm至7 cm×5.5 cm×4 cm,用直角钳探及左心房粘液瘤瘤蒂,距瘤蒂边缘0.8~1.0 cm连同部分心内膜切除,保护切口并取出瘤体,检查肺静脉开口,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左心房及左心室腔,并检查二尖瓣无反流后,缝闭切除的心内膜间隙,关闭房间隔及右心房。排气后开放升主动脉,复温满意后逐步停机,拔除体外循环管道后彻底止血,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缝合部分心包,于阻断钳孔置心包负压引流管,于腋前线第7肋间置入右侧胸腔引流管。关胸并缝合右侧腹股沟处切口,术毕更换气管内插管为单腔气管内插管。
2 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无转为正中切口开胸病例。全组总手术时间210~310(260±3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3~50(37±9)min,体外循环时间60~87(71±9)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6~14(9.0±2.5)h,住ICU时间17~26(20±3)h;术后心包、纵隔引流量100~650(376±190)ml;术后切口长度4.5~6.0(5.3±0.6)cm。术后无切口延迟愈合、肺部感染、腹股沟淋巴瘘、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门诊随访1~30个月,复查心脏彩色超声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心脏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各房室均可发生,而以左心房最为常见。心脏粘液瘤虽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因瘤体活动可阻塞房室瓣致血流受阻,以及瘤体易碎、易脱落可导致栓塞[2],因此诊断后需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传统手术方式为胸骨正中切口开胸体外循环下行瘤体切除术,其疗效较为确切[3]。而近年来微创心脏瓣膜手术[4-5]的成功开展成为进行微创左心房粘液瘤切除的手术基础。
微创心脏手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而微创二尖瓣置换术是国内外开展较多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微创切口方式多样,多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开胸,能较好暴露左心房,可顺利完成二尖瓣置换术、成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等[5-8]。本研究同样采用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经右心房-房间隔径路也可较好显露左心房粘液瘤。
微创心脏手术可分为小切口直视、微小切口、胸腔镜辅助、全胸腔镜下以及机器人手术[6]。国内外多家医疗机构已成功完成胸腔镜辅助、全胸腔镜、机器人行心脏粘液瘤切除手术[1, 9-11],但胸腔镜及机器人设备昂贵,操作较为复杂,学习周期较长。本研究中采用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切口长度4~6 cm,在头灯辅助、直视下操作,左心房得到了较好暴露,顺利完成左心房粘液瘤的切除。而建立体外循环的途径则采用与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一致的股动、静脉插管[5-6, 12],不同之处在于股静脉使用短静脉插管而非双极引流管,同时经上腔静脉行直角插管,这有助于减少对术野的遮挡,便于取出瘤体。对直视下微创心脏粘液瘤手术,主动脉阻断方式十分关键,而目前有经胸阻断钳[13]和腔内球囊阻断[14]两种方式可采用,有报道称前者优于后者[15]。对本组患者我们也采用经胸阻断钳阻断升主动脉,阻断效果良好。
微创左心房粘液瘤切除的手术路径包括经右心房-房间隔路径和经左心房路径[10, 16-17],研究认为两种手术径路结果并无明显差异[17]。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经右心房-房间隔路径。因左心房粘液瘤体好发于心房卵圆窝边缘,故切口经卵圆窝上端切开房间隔,以免伤及瘤体,切除瘤蒂及部分房间隔心内膜以期降低复发几率;小切口术中直视下操作,瘤体取出时用纱布保护切口,而在胸腔镜时则采用标本袋套住瘤体后取出[1, 9],以避免瘤体碎屑脱落。
心脏粘液瘤本身质脆易碎,术前脱落可出现体循环或肺循环栓塞,甚至栓塞冠状动脉引起急性心肌梗死[18],本研究中术前出现脑梗死可能与瘤体部分脱落栓塞有关。术后也可能出现微创手术相关并发症,如股动/静脉损伤、膈神经损伤、右下肢活动障碍等[19],本研究中无上述并发症发生。虽然超声心动图检查能较准确地对左心房粘液瘤进行诊断,但心脏原发性肿瘤中除粘液瘤外,还可能为横纹肌瘤、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等[20],故术后病理检查十分必要,并以此作为术后确诊的标准。
相比微创二尖瓣手术而言,目前微创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在国内外较少报道,其禁忌证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该手术涉及经右侧开胸,故右侧胸腔广泛粘连、右胸放疗术后、严重肺功能不全者不建议行微创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
总之,经右胸微创小切口行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切口小、美观,手术安全、可行。但本研究涉及病例数相对较少,未进行对比分析,仅仅是早期的手术经验,随访时间较短,手术效果还需要更多的病例资料和中远期随访结果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