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阮倩, 李羽. 儿童左肺囊肿伴感染行左全肺切除术肺隔离失败一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4, 21(3): 306-306. doi: 10.7507/1007-4848.20140086 复制
临床资料 患者,女,年龄13岁7个月,体重35 kg,身高145 cm。因反复咳嗽、发热3年,加重伴咯血、发热4 d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9.9 ℃,脉搏110次/分,血压107/71 mm Hg,左肺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弱,呼吸音低,可闻及湿啰音;右肺正常。CT示:左肺囊肿并感染,漏斗胸畸形;纤维支气管镜示:左主支气管管腔线性狭窄,管腔内见大量脓血(图 1);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79.4 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6 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6%。临床诊断:左肺囊肿伴感染,漏斗胸。

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左肺切除术,入手术室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吸氧后可升至100%,血压120/70 mm Hg,心率135次/分。麻醉诱导后,选用28 F双腔支气管导管(左),插管顺利,听诊呼吸音确定双腔支气管导管到位。空气与氧气流量比值为1?1,双肺通气SpO2维持在100%。患者右侧卧位开始手术,SpO2很快降至90%以下,气道压迅速升高,呼吸机机控通气模式下基本不能通气,改用手控通气气道压仍高,吸入纯氧SpO2最多达90%,右肺可闻及明显的痰鸣音。血气分析:pH 7.01,PaCO2 121.0 mm Hg,PaO2 89.0 mm Hg,SaO289%。右侧支气管内吸引出较多血性分泌物,有少量血凝块,因28 F双腔管支气管较小,吸引不充分,只有通过不断吸引、通气完成手术,此期间SpO2最低降至83%。手术历时2 h,术毕更换为单腔气管内插管,吸引后转送至胸外ICU,入ICU时心率160次/分,血压104/61 mm Hg,SpO2 90%,PaCO2 80 mm Hg。2 h后SpO2逐渐增加至100%,第2 d拔出气管内插管,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多次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吸痰,术后第4 d病情好转,自主呼吸,SpO2达99%,转出ICU。术后第9 d患者神志清楚,稍感切口疼痛,无胸闷、气促,自主呼吸,吸空气SpO2可达95%,查体:心率90次/分,血压105/63 mm Hg,气管稍右偏,右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讨论 患者体位变动后手术刚开始,出现气道压增高,高碳酸血症,血氧饱和度降低的原因为[1]:(1)双腔气管内插管位置改变、打折、或者阻塞。该患者左主支气管狭窄,双腔支气管内插管左侧主管可能并未到达左主支气管、支气管套囊骑跨于隆突,致右侧肺通气不良,正压通气时气体可部分进入,但呼出困难,合并左肺本身病变,表现为低氧血症以及严重的高碳酸血症。(2)分泌物阻塞。此时患者右肺可闻及明显的痰鸣音,吸引出较多血性分泌物,有少量血凝块,术中体位变动后,分泌物可能引流至右肺,污染右肺,引起双肺通气时气道高压、通气不足。
该患儿身高145 cm,体重35 kg,拟行左全肺切除,采用28 F双腔支气管内插管(右)进行肺隔离较理想[1-2]。但遗憾的是我科28 F及以下型号的双腔支气管内插管只有左支。该患者左主支气管狭窄,伴脓血性分泌物。28 F双腔支气管内插管(左)到位成功率受到影响,且强行插管时可能损伤左主支气管。若选用Univent、阻塞器[3],阻塞器套囊通过狭窄的左主支气管有一定困难,即使阻塞成功,阻塞器的吸引功能不理想。若选用单腔气管内插管直接插入右肺进行单肺通气,应避免气管内插管插入太深阻塞右上肺开口,且左肺吸引困难。术中均应避免松开套囊,造成健侧肺污染。患者送至ICU后仍存在明显的高碳酸血症,应在更换完单腔气管内插管后,对气道内进行充分的吸引,同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尽量降低二氧化碳的蓄积。
临床资料 患者,女,年龄13岁7个月,体重35 kg,身高145 cm。因反复咳嗽、发热3年,加重伴咯血、发热4 d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9.9 ℃,脉搏110次/分,血压107/71 mm Hg,左肺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弱,呼吸音低,可闻及湿啰音;右肺正常。CT示:左肺囊肿并感染,漏斗胸畸形;纤维支气管镜示:左主支气管管腔线性狭窄,管腔内见大量脓血(图 1);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79.4 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6 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6%。临床诊断:左肺囊肿伴感染,漏斗胸。

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左肺切除术,入手术室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吸氧后可升至100%,血压120/70 mm Hg,心率135次/分。麻醉诱导后,选用28 F双腔支气管导管(左),插管顺利,听诊呼吸音确定双腔支气管导管到位。空气与氧气流量比值为1?1,双肺通气SpO2维持在100%。患者右侧卧位开始手术,SpO2很快降至90%以下,气道压迅速升高,呼吸机机控通气模式下基本不能通气,改用手控通气气道压仍高,吸入纯氧SpO2最多达90%,右肺可闻及明显的痰鸣音。血气分析:pH 7.01,PaCO2 121.0 mm Hg,PaO2 89.0 mm Hg,SaO289%。右侧支气管内吸引出较多血性分泌物,有少量血凝块,因28 F双腔管支气管较小,吸引不充分,只有通过不断吸引、通气完成手术,此期间SpO2最低降至83%。手术历时2 h,术毕更换为单腔气管内插管,吸引后转送至胸外ICU,入ICU时心率160次/分,血压104/61 mm Hg,SpO2 90%,PaCO2 80 mm Hg。2 h后SpO2逐渐增加至100%,第2 d拔出气管内插管,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多次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吸痰,术后第4 d病情好转,自主呼吸,SpO2达99%,转出ICU。术后第9 d患者神志清楚,稍感切口疼痛,无胸闷、气促,自主呼吸,吸空气SpO2可达95%,查体:心率90次/分,血压105/63 mm Hg,气管稍右偏,右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讨论 患者体位变动后手术刚开始,出现气道压增高,高碳酸血症,血氧饱和度降低的原因为[1]:(1)双腔气管内插管位置改变、打折、或者阻塞。该患者左主支气管狭窄,双腔支气管内插管左侧主管可能并未到达左主支气管、支气管套囊骑跨于隆突,致右侧肺通气不良,正压通气时气体可部分进入,但呼出困难,合并左肺本身病变,表现为低氧血症以及严重的高碳酸血症。(2)分泌物阻塞。此时患者右肺可闻及明显的痰鸣音,吸引出较多血性分泌物,有少量血凝块,术中体位变动后,分泌物可能引流至右肺,污染右肺,引起双肺通气时气道高压、通气不足。
该患儿身高145 cm,体重35 kg,拟行左全肺切除,采用28 F双腔支气管内插管(右)进行肺隔离较理想[1-2]。但遗憾的是我科28 F及以下型号的双腔支气管内插管只有左支。该患者左主支气管狭窄,伴脓血性分泌物。28 F双腔支气管内插管(左)到位成功率受到影响,且强行插管时可能损伤左主支气管。若选用Univent、阻塞器[3],阻塞器套囊通过狭窄的左主支气管有一定困难,即使阻塞成功,阻塞器的吸引功能不理想。若选用单腔气管内插管直接插入右肺进行单肺通气,应避免气管内插管插入太深阻塞右上肺开口,且左肺吸引困难。术中均应避免松开套囊,造成健侧肺污染。患者送至ICU后仍存在明显的高碳酸血症,应在更换完单腔气管内插管后,对气道内进行充分的吸引,同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尽量降低二氧化碳的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