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于德志, 田建昌, 姜全伟. 创伤性主动脉夹层并发肾功能衰竭一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4, 21(2): 211-211. doi: 10.7507/1007-4848.20140061 复制
临床资料 患者,男,42岁。因交通伤致头面部、胸腹部受伤后意识不清伴呼吸困难3 h急诊入院。入院诊断:多发性外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呼吸衰竭,多发性肋骨骨折,右侧血气胸,肺挫伤,代谢性酸中毒,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贫血,脾破裂并血肿形成等。入院后经抢救治疗,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神志清楚。于入院后第2 d突然出现少尿直至无尿,给予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发现上肢血压逐渐升高,右小腿皮肤苍白,末梢循环差,足背无明显搏动,左下肢皮肤温度及末梢循环尚可。床旁超声检查提示:右下肢胫前、胫后动脉管腔内血流信号差,无血栓形成。结合入院时64层螺旋CT(SCT)片显示主动脉似有新月状阴影(图 1),考虑创伤性主动脉夹层(AD)不能排除,遂行胸腹部大血管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提示Ⅲ型AD(图 2)。在导管室行覆膜支架置入腔内隔绝术(EVGE),术中造影见主动脉夹层破口位于降主动脉,夹层上缘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约2.5 cm,夹层范围长约5 cm,右肾无供血,左肾有供血。经治疗,胸部情况稳定,转肾内科继续血液透析治疗。术后1个月,尿量已达到1 100 ml/d,随访至今,患者尿量正常。

讨论 创伤性AD常由交通伤或高空坠落伤引起,其破口主要发生在主动脉峡部,可能与该部位固有的纵隔周围结缔组织固定有关,对于破裂形成的病理机制尚无一致和统一的认识[1]。通过CT血管成像(CTA)或心脏大血管MRI检查可明确诊断,EVGE治疗创伤性Ⅲ型AD安全有效[2]。
创伤性AD常因合并多发性外伤,伴有失血性、创伤性休克、呼吸衰竭、意识障碍等而易被漏诊。入院时往往仅有SCT平扫检查,且检查时患者多躁动不配合,SCT影像容易产生伪影;抢救时多已行气管内插管无法用言语表达,因此临床上不易被确诊。该患者入院后经抢救治疗后,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却出现无尿,同时伴有单侧小腿末梢循环差,且没有恢复,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提示无血栓,血流信号差,上肢血压变化由低到正常再到高于正常,综合分析不能排除AD,进一步行胸腹部大血管MRI检查才得以明确诊断。因此,除了加强对创伤性AD的发病特点及体征的认识,同时参照撞击诊断计划(CRASHPLAN)的检查方法,还应注意动态观察、分析病情演变,才不易漏诊。
临床资料 患者,男,42岁。因交通伤致头面部、胸腹部受伤后意识不清伴呼吸困难3 h急诊入院。入院诊断:多发性外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呼吸衰竭,多发性肋骨骨折,右侧血气胸,肺挫伤,代谢性酸中毒,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贫血,脾破裂并血肿形成等。入院后经抢救治疗,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神志清楚。于入院后第2 d突然出现少尿直至无尿,给予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发现上肢血压逐渐升高,右小腿皮肤苍白,末梢循环差,足背无明显搏动,左下肢皮肤温度及末梢循环尚可。床旁超声检查提示:右下肢胫前、胫后动脉管腔内血流信号差,无血栓形成。结合入院时64层螺旋CT(SCT)片显示主动脉似有新月状阴影(图 1),考虑创伤性主动脉夹层(AD)不能排除,遂行胸腹部大血管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提示Ⅲ型AD(图 2)。在导管室行覆膜支架置入腔内隔绝术(EVGE),术中造影见主动脉夹层破口位于降主动脉,夹层上缘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约2.5 cm,夹层范围长约5 cm,右肾无供血,左肾有供血。经治疗,胸部情况稳定,转肾内科继续血液透析治疗。术后1个月,尿量已达到1 100 ml/d,随访至今,患者尿量正常。

讨论 创伤性AD常由交通伤或高空坠落伤引起,其破口主要发生在主动脉峡部,可能与该部位固有的纵隔周围结缔组织固定有关,对于破裂形成的病理机制尚无一致和统一的认识[1]。通过CT血管成像(CTA)或心脏大血管MRI检查可明确诊断,EVGE治疗创伤性Ⅲ型AD安全有效[2]。
创伤性AD常因合并多发性外伤,伴有失血性、创伤性休克、呼吸衰竭、意识障碍等而易被漏诊。入院时往往仅有SCT平扫检查,且检查时患者多躁动不配合,SCT影像容易产生伪影;抢救时多已行气管内插管无法用言语表达,因此临床上不易被确诊。该患者入院后经抢救治疗后,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却出现无尿,同时伴有单侧小腿末梢循环差,且没有恢复,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提示无血栓,血流信号差,上肢血压变化由低到正常再到高于正常,综合分析不能排除AD,进一步行胸腹部大血管MRI检查才得以明确诊断。因此,除了加强对创伤性AD的发病特点及体征的认识,同时参照撞击诊断计划(CRASHPLAN)的检查方法,还应注意动态观察、分析病情演变,才不易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