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廖刃, 刘进. 华西围术期输血指征评分——以临床需求为目标的输血评分.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4, 21(2): 145-146. doi: 10.7507/1007-4848.20140045 复制
同种异体输血虽然是安全实施外科手术的必要保障,但血源紧张,血液供需矛盾凸显;同时存在经血液传播疾病,输血相关感染,输血相关性肺损伤及肿瘤和结核的复发等重大安全问题[1-2]。血液保护越来越成为世界医学关注的焦点,最大限度地减少输入同种异体血是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的重大需求。
约2/3的围术期输血和相关治疗由麻醉医师执行,因此需要有不断完善和更新的指南来规范麻醉医师的临床工作,以实施合理输血和节约用血。根据2006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公布的《围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指南》 [3],血红蛋白(Hb)<6 g/dL应输入红细胞悬液,Hb>10 g/dL不必输入,Hb水平在6~10 g/dL则应根据器官缺血的速度和程度,患者是否存在血容量及氧合不足相关并发症,以及是否有低心肺储备和高氧耗等危险因素来决定是否输入红细胞。中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 [4]报道,Hb>10 g/dL不必输入红细胞悬液,Hb<7 g/dL应考虑输入红细胞悬液,Hb介于7~10 g/dL应主要根据患者心肺代偿能力、机体代谢和耗氧情况考虑是否输入红细胞悬液。在围手术期,很多患者的Hb介于6~10 g/dL之间,但目前全世界目前都还没有针对手术和创伤患者的血红蛋白为6~10 g/dL之间的生理输血指征,因此这些患者是否输入红细胞悬液均基于麻醉医师或外科医师的主观判断,而缺乏理论依据,因此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制定围术期Hb水平在6~10 g/dL之间的同种异体红细胞的输注指征。
红细胞的基本功能是携带氧气,输注红细胞悬液的目的是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维持机体氧供/氧耗平衡。机体氧供/氧耗平衡主要与4个因素相关,包括血红蛋白的水平、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输出量等反映氧供的3个因素和氧耗因素(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机体代谢和体温来反映)。因此,临床上判断Hb水平是否能够维持氧供/氧耗平衡,取决于SaO2、心输出量和氧耗3方面的因素。如果将这3个因素以评分来表示,就可根据评分来判断Hb的安全水平。此外,心脏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对机体氧供/氧耗失衡最为敏感,我们需关注其是否存在氧供不足的情况,即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心绞痛症状以及心绞痛在剧烈运动后或静息状态下发生。若患者存在心脏供氧不足的症状,其Hb水平也需相应提高。根据这一基础理论,我们提出了“华西围手术期输血指征评分(West China Perioperative Transfusion Score,WCPTS)”。依据维持正常心输出量所需肾上腺素用量(反映心输出量指标),维持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所需吸入氧浓度(反映SaO2指标)及体温(反映机体氧耗状态指标)等可简单监测的指标,并结合患者是否有心绞痛以及心绞痛发生的情况等对拟输血的患者进行评分,本评分将作为Hb在6~10 g/dL之间患者是否输入以及输入多少红细胞悬液的指征,见表 1。

WCPTS的基础起评分为6分,根据是否具有上述加分因素在6分的基础上加分。该评分为动态评分,即在每一次准备给患者输入同种异体红细胞悬液前均需对患者进行评分。在进行评分时,需临床评估患者的血容量正常或基本正常。如果总分≥10分算10分,即按10分指导输血。
心输出量是否达到基本正常主要是临床医师依据心率、血压等临床指标判断,但中心静脉压及其他心输出量的测定结果也可做为评估的重要参考。中心体温的测定部位为鼻咽温、口咽温、鼓膜温度、肛温和食管温度。腋温加0.5 ℃后可算中心体温。
若患者的WCPTS评分为6分,且Hb≥6 g/dL,就不需要输注同种异体红细胞悬液。若在已收集的自体血全部回输后Hb<6 g/dL,应输注同种异体红细胞悬液。但输注同种异体红细胞悬液后Hb能维持在≥6 g/dL即可。同样,若患者的WCPTS评分为7、8、9分,则维持的最低Hb水平分别为7、8、9 g/dL。若患者的WCPTS评分为≥10分,则患者的Hb水平不能低于10 g/dL,但若评分超过10分,如11分或12分等,也只需将患者Hb水平维持在不低于10 g/dL即可,而不需维持在11或12 g/dL。
例1:评分时患者不需要使用肾上腺素,吸入空气时SpO2>95%,体温<38℃,无心绞痛。该受试者加分为0,WCPTS评分为6+0=6分。实测该患者Hb为8.2 g/dL。在此情况下,患者的实际Hb(8.2 g /dL)高于WCPTS评分,不需输入红细胞悬液。
例2:评分时患者维持基本正常心输出量需持续泵入肾上腺素0.08 μg /(kg·min),吸入氧50%SpO2<95%,体温39 ℃,无心绞痛。该患者WCPTS计算方法为起始评分6+2(维持正常心输出量需肾上腺素≥0.06 μg /(kg·min)+2(吸入50%氧气也无法维持SpO2≥95%)+1(体温39 ℃),总分为11分。患者实际Hb为7.8 g/dL。在此情况下,患者的WCPTS评分超过10分,按照10分指导输血,即患者Hb低于10 g/dL时开始输入红细胞悬液。
我们已在约30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验证WCPTS评分可安全有效地应用,降低患者同种异体红细胞的输注率,不增加围术期严重手术相关合并症的发生,且对1年的长期预后无不良影响。目前正在全国30余家医院进行多中心,大样本(1 500例)的随机对照研究以验证WCPTS的可行性。希望在3~5年之后,WCPTS评分可广泛在临床应用,满足临床对进一步细化的输血指征需求。
同种异体输血虽然是安全实施外科手术的必要保障,但血源紧张,血液供需矛盾凸显;同时存在经血液传播疾病,输血相关感染,输血相关性肺损伤及肿瘤和结核的复发等重大安全问题[1-2]。血液保护越来越成为世界医学关注的焦点,最大限度地减少输入同种异体血是世界医学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的重大需求。
约2/3的围术期输血和相关治疗由麻醉医师执行,因此需要有不断完善和更新的指南来规范麻醉医师的临床工作,以实施合理输血和节约用血。根据2006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公布的《围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指南》 [3],血红蛋白(Hb)<6 g/dL应输入红细胞悬液,Hb>10 g/dL不必输入,Hb水平在6~10 g/dL则应根据器官缺血的速度和程度,患者是否存在血容量及氧合不足相关并发症,以及是否有低心肺储备和高氧耗等危险因素来决定是否输入红细胞。中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 [4]报道,Hb>10 g/dL不必输入红细胞悬液,Hb<7 g/dL应考虑输入红细胞悬液,Hb介于7~10 g/dL应主要根据患者心肺代偿能力、机体代谢和耗氧情况考虑是否输入红细胞悬液。在围手术期,很多患者的Hb介于6~10 g/dL之间,但目前全世界目前都还没有针对手术和创伤患者的血红蛋白为6~10 g/dL之间的生理输血指征,因此这些患者是否输入红细胞悬液均基于麻醉医师或外科医师的主观判断,而缺乏理论依据,因此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制定围术期Hb水平在6~10 g/dL之间的同种异体红细胞的输注指征。
红细胞的基本功能是携带氧气,输注红细胞悬液的目的是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维持机体氧供/氧耗平衡。机体氧供/氧耗平衡主要与4个因素相关,包括血红蛋白的水平、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输出量等反映氧供的3个因素和氧耗因素(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机体代谢和体温来反映)。因此,临床上判断Hb水平是否能够维持氧供/氧耗平衡,取决于SaO2、心输出量和氧耗3方面的因素。如果将这3个因素以评分来表示,就可根据评分来判断Hb的安全水平。此外,心脏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对机体氧供/氧耗失衡最为敏感,我们需关注其是否存在氧供不足的情况,即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心绞痛症状以及心绞痛在剧烈运动后或静息状态下发生。若患者存在心脏供氧不足的症状,其Hb水平也需相应提高。根据这一基础理论,我们提出了“华西围手术期输血指征评分(West China Perioperative Transfusion Score,WCPTS)”。依据维持正常心输出量所需肾上腺素用量(反映心输出量指标),维持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所需吸入氧浓度(反映SaO2指标)及体温(反映机体氧耗状态指标)等可简单监测的指标,并结合患者是否有心绞痛以及心绞痛发生的情况等对拟输血的患者进行评分,本评分将作为Hb在6~10 g/dL之间患者是否输入以及输入多少红细胞悬液的指征,见表 1。

WCPTS的基础起评分为6分,根据是否具有上述加分因素在6分的基础上加分。该评分为动态评分,即在每一次准备给患者输入同种异体红细胞悬液前均需对患者进行评分。在进行评分时,需临床评估患者的血容量正常或基本正常。如果总分≥10分算10分,即按10分指导输血。
心输出量是否达到基本正常主要是临床医师依据心率、血压等临床指标判断,但中心静脉压及其他心输出量的测定结果也可做为评估的重要参考。中心体温的测定部位为鼻咽温、口咽温、鼓膜温度、肛温和食管温度。腋温加0.5 ℃后可算中心体温。
若患者的WCPTS评分为6分,且Hb≥6 g/dL,就不需要输注同种异体红细胞悬液。若在已收集的自体血全部回输后Hb<6 g/dL,应输注同种异体红细胞悬液。但输注同种异体红细胞悬液后Hb能维持在≥6 g/dL即可。同样,若患者的WCPTS评分为7、8、9分,则维持的最低Hb水平分别为7、8、9 g/dL。若患者的WCPTS评分为≥10分,则患者的Hb水平不能低于10 g/dL,但若评分超过10分,如11分或12分等,也只需将患者Hb水平维持在不低于10 g/dL即可,而不需维持在11或12 g/dL。
例1:评分时患者不需要使用肾上腺素,吸入空气时SpO2>95%,体温<38℃,无心绞痛。该受试者加分为0,WCPTS评分为6+0=6分。实测该患者Hb为8.2 g/dL。在此情况下,患者的实际Hb(8.2 g /dL)高于WCPTS评分,不需输入红细胞悬液。
例2:评分时患者维持基本正常心输出量需持续泵入肾上腺素0.08 μg /(kg·min),吸入氧50%SpO2<95%,体温39 ℃,无心绞痛。该患者WCPTS计算方法为起始评分6+2(维持正常心输出量需肾上腺素≥0.06 μg /(kg·min)+2(吸入50%氧气也无法维持SpO2≥95%)+1(体温39 ℃),总分为11分。患者实际Hb为7.8 g/dL。在此情况下,患者的WCPTS评分超过10分,按照10分指导输血,即患者Hb低于10 g/dL时开始输入红细胞悬液。
我们已在约30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验证WCPTS评分可安全有效地应用,降低患者同种异体红细胞的输注率,不增加围术期严重手术相关合并症的发生,且对1年的长期预后无不良影响。目前正在全国30余家医院进行多中心,大样本(1 500例)的随机对照研究以验证WCPTS的可行性。希望在3~5年之后,WCPTS评分可广泛在临床应用,满足临床对进一步细化的输血指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