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中全程使用七氟烷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50例18岁以上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分成七氟烷预处理组(A组,n=50)、七氟烷全程使用组(B组,n=50)和全程静脉麻醉组(C组,n=50)。全部患者监测桡动脉压等指标。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CPB开始时(T1)、开放升主动脉(T2)、开放升主动脉后3 h(T3)及开放升主动脉后24 h (T4)血浆肌钙蛋白Ⅰ (cTnI)等含量。 结果 A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60.43±3.24)岁;B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9.88±4.12)岁;C组,男31岁、女19岁,年龄(58.76±3.87)岁。三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和心率(HR),组间及组内在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T1和T2时,3组患者心脏指数(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382,P=0.845),B组CI值高于A组和C组(F=3.382,3.382;P=0.033, 0.020);T4时,B组CI值高于A组和C组(F=13.324,13.324;P=0.005,P=0.000),A组高于C组(F=13.324,P=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和T2时的血浆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和T4时,CK-MB、TNF-α、IL-6和cTnI均为C组高于A组,A组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1.616,5.410, 3.5813,3.160, 1.126, 4.702,7.819,5.424,P值均为0.000)。 结论 体外循环中全程应用七氟烷对心肌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效果优于七氟烷预处理。

引用本文: 胡强,高国栋,于坤,姜福清,龙村. 体外循环中全程应用七氟烷对心肌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3, 20(4): 435-440. doi: 10.7507/1007-4848.20130133 复制

  • 上一篇

    2例Ⅴb型双胆总管变异报道并文献复习
  • 下一篇

    慢性甲状腺炎合并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