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脏病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外科,北京 100037;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对主动脉窦瘤破裂(ruptured sinus of Valsalva aneurysm,RSVA)的Sakakibara分型进行改良,探讨其改良分型法对手术修补的指导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月期间159例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RSVA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5例,女54例;年龄2~71 (33.4±10.7) 岁。所有患者按改良Sakakibara分型归入5类,Ⅰ型:窦瘤破入肺动脉瓣下(n=66),其中84.8%合并室间隔缺损(VSD),53.8%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Ⅱ型:窦瘤破入右心室室上嵴或嵴下(n=17),88.2%合并VSD,23.5%合并AI; Ⅲ型:窦瘤在靠近三尖瓣环处破入右心室(Ⅲ v型,n=6)或右心房(Ⅲ a型,n=21),18.5%合并VSD,25.9%合并AI;Ⅳ型:窦瘤破入右心房(n=46),23.9%合并AI,无VSD;Ⅴ型:其他罕见情况,如窦瘤破入左心房、左心室、肺动脉或其他部位(n=3),全部合并AI,33.3%合并VSD。大部分窦瘤起自主动脉右冠窦(n=122),另有35例起自无冠窦,仅2例起自左冠窦。结果 100%的Ⅴ型和50%的Ⅲ v型RSVA患者单纯经主动脉切口入路进行修补。大多数Ⅰ型、 Ⅱ型和Ⅳ型患者单纯从窦瘤破入的心腔侧进行修补(所占比率分别为71.2%、 64.7% 和69.6%),76.2%的Ⅲ a型患者同时使用上述2个径路完成修补。其中Ⅳ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92.4±37.8) min]和主动脉阻断时间[(61.2±30.7) min] 最短。全组无手术死亡,2例(Ⅰ型、Ⅱ型各1例)在术后早期因右心室流出道再狭窄而二次手术矫治。对绝大多数患者采用补片材料加固窦瘤的修复方法(n=149),仅10例患者(其中Ⅳ型5例、Ⅲ a型4例、Ⅱ型1例) 采用单纯线性缝合窦瘤的方法。33例患者同期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66.7%为Ⅰ型)。随访147例(92.5%),2例(Ⅰ型、Ⅲ a型)术后因心房颤动而接受射频消融治疗,1例(Ⅳ型)因残余分流再次手术,随访期间无远期死亡。 结论 RSVA的改良Sakakibara分型法对选择手术修补入路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各种类型的RSVA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引用本文: 罗新锦,李轩,彭博,郭宏伟,王巍,李守军,胡盛寿.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改良分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3, 20(3): 264-268. doi: 10.7507/1007-4848.20130084 复制

  • 上一篇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能安全用于病态肥胖患者直肠中段肿瘤的治疗
  • 下一篇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能安全用于病态肥胖患者直肠中段肿瘤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