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昆明医科大学(昆明  650000);
  • 2.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昆明 6500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新型血管损伤快速转流装置在犬肢体损伤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取成年比格犬 18 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0±2)kg,于一侧后肢膝关节上方环形离断,制作仅保留皮肤、股动脉、股静脉、股神经及股骨的半离断模型后,将股动脉夹闭 2 h,造成远端肢体缺血环境;然后,动物模型随机分成 3 组(n=6),切除约 3 cm 股动脉,分别采用新型血管转流装置转流并经补液口补充生理盐水(A 组)、静脉注入肝素钠注射液后置入新型血管转流装置转流并经补液口补充 3% 肝素钠溶液(B 组)、输液管临时剪裁自制转流管转流(C 组),12 h 后结束转流。测量转流前后犬生命体征(体温、心率、血压),记录转流管置入所需时间以及转流过程中通畅情况、有无脱落及血栓形成等;测量转流前及转流后 3、6、9、12 h 血常规及凝血指标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以及生化指标 [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取转流前后术侧腓肠肌,大体观察肌肉坏死情况、测量湿干重比值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含量,另取转流后腓肠肌和股动脉标本行 HE 染色观察。结果 转流前后 3 组间体温、心率、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A、B 组比较,C 组转流管置入所需时间较长(P<0.05),转流管内血栓数量、发生堵塞时间均增加(P<0.05);A、B 组转流管置入后均无脱落,C 组 3 例发生转流管脱落或滑动,但组间转流管脱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转流前 3 组血常规及凝血指标、LDH、CK、腓肠肌湿干重比值以及 MPO、MDA 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流后,3 组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DH 及 CK 逐渐升高(P<0.05),至 12 h 时 C 组较 A、B 组明显增高(P<0.05);且 C 组远端腓肠肌均发生坏死,股动脉损伤程度较 A、B 组重。结论 新型血管损伤快速转流装置安全、有效,用于犬肢体损伤临时转流具有方便置入、血栓形成率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小等优点。

引用本文: 单长蒙, 徐永清. 新型血管损伤快速转流装置在犬肢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1, 35(6): 734-741. doi: 10.7507/1002-1892.202012060 复制

  • 上一篇

    机器人辅助下跟骨骨折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研究
  • 下一篇

    3D 打印皮外导板辅助微创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