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冰 1,2 , 丘志河 2 , 李盛 2 , 梁达强 1 , 许鉴 1,2 , 钟名金 1,2 , 陆伟 1,2 , 王大平 1,2 , 柳海峰 1,2 , 朱伟民 1,2 , 欧阳侃 1,2 , 李皓 1,2
  • 1.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广东深圳  518000);
  • 2. 深圳大学医学部(广东深圳 51806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观察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移植物组织学表现特点,总结 ACL 移植物组织学转归规律。方法以 2017 年 3 月—12 月应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单束重建 ACL 术后 4 年以上、因移除胫骨端内固定物行二次关节镜探查,并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关节镜下对移植物滑膜及血管覆盖、移植物张力、移植物容量及纤维再撕裂情况评分,将患者分为塑形良好组(good remodeling group,GRG),总分为 4~6 分;塑形不良组(poor remodeling group,PRG),总分为 1~3 分。镜下取移植物体部中央标本,分别行光镜观察(细胞形态、血管分布)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合成代谢、胶原纤维分布)并评分。以同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且年龄<60 岁患者的正常 ACL 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共 18 例二次关节镜探查患者纳入研究,关节镜下移植物评分为 2~6 分,平均 4.7 分;其中 GRG 组 11 例、PRG 组 7 例。对照组 9 例。光镜下观察示,PRG 组血管分布及细胞形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 GRG 组(P<0.05);GRG 组与对照组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示,PRG 组胶原纤维分布评分较对照组及 GRG 组明显降低,但细胞合成代谢评分明显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G 组细胞合成代谢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胶原纤维分布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L 重建术后自体腘绳肌腱移植物塑形稳定期,关节镜下评估为塑形良好的移植物在光镜下其组织学结构更接近于正常 ACL,但其超微结构特点与正常 ACL 仍存在明显差异。

引用本文: 吴冰, 丘志河, 李盛, 梁达强, 许鉴, 钟名金, 陆伟, 王大平, 柳海峰, 朱伟民, 欧阳侃, 李皓. 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后移植物的组织学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8, 32(7): 873-879. doi: 10.7507/1002-1892.201802001 复制

  • 上一篇

    激素性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标本坏死区域病理与显微结构特点分析
  • 下一篇

    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氨酯复合材料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