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广东汕头 510041);
  • 2. 汕头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广东汕头 510041);
  • 3. 陕西省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西安 710068);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以人羊膜为基质的活性皮肤替代物(amniotic membrane-living skin equivalent,AM-LSE)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2016 年 7 月收治 1 例 5 岁颈肩背部先天性巨痣患儿。首先取其正常皮肤分离扩增表皮角化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再以自愿捐赠的人去上皮 AM 为基质,经气液面培养 10 d 构建含有真皮基质和重层分化表皮的 AM-LSE。对 AM-LSE 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手术切除巨痣至深筋膜层,遗留创面面积为 20 cm×15 cm;覆盖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2 周后改用 AM-LSE 贴敷于肉芽创面,之后常规换药。术后观察 AM-LSE 成活以及创面修复效果。 结果  气液面培养 10 d 后,成功构建具有真皮层以及重层分化良好的表皮层的 AM-LSE。临床修复术后见 AM-LSE 贴敷良好,逐渐扩大融合,至术后 6 个月其色泽接近正常皮肤,质地柔软,皮片间隙为淡红色瘢痕。组织学观察,可见呈柱状紧凑排列的基底层细胞,以及分化的棘细胞层、颗粒层以及角质层。真皮层内分布大量成纤维细胞以及血管,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 结论  采用自体皮肤细胞构建的 AM-LSE 移植修复创面可行,术后能长期存活,且无排斥反应。

引用本文: 杨旅军, 吴洪娟, 张明君, 谢思田, 叶丹彦, 唐世杰. 人羊膜活性皮肤替代物修复巨痣切除术后创面的可行性及疗效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7, 31(12): 1495-1499. doi: 10.7507/1002-1892.201707052 复制

  • 上一篇

    应用 micro-CT 实现兔坐骨神经显微三维结构可视化研究
  • 下一篇

    BMSCs 条件培养液诱导小胶质细胞分泌精氨酸酶 1 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