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四川泸州 6460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对比分析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入路应用于同期双髋置换的临床疗效,探讨 DAA 在同期双髋置换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 2010 年 6 月—2015 年 11 月采用 DAA 或后外侧入路行同期双髋置换的 65 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 DAA 同期双髋置换 34 例(A 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同期双髋置换 31 例(B 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血红蛋白水平、病因、病程、术前 Harris 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手术前后 Harris 评分、VAS 评分,采用简易 Likert 量表法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并行影像学评价。 结果  A 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 B 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A 组 15~48 个月,平均 25.3 个月;B 组 12~51 个月,平均 27.6 个月。A 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0.29%)明显低于 B 组(19.35%)(χ2=8.769,P=0.023)。除 A 组 1 髋髋臼前倾角大于正常值外,两组其余患者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均在正常范围内。A、B 组各 1 髋假体不稳定固定,其余股骨假体股骨距无明显骨质吸收,固定稳定。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 Harris 评分及 VAS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组内各时间点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术后 1、3 个月 Harris 评分及术后 3 d VAS 评分均显著优于 B 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简易 Likert 量表法评价患者满意度,A 组综合满意度 97.1%(33/34),B 组为 67.7%(21/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3,P=0.001)。 结论  DAA 应用于同期双髋置换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加速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提高患者满意度,但临床应用中需严格把握适应证,预防早期并发症,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引用本文: 龚大伟, 阳运康, 尹一然, 陈歌. 直接前方入路应用于同期双髋置换中的早期疗效分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7, 31(9): 1036-1042. doi: 10.7507/1002-1892.201611111 复制

  • 上一篇

    直接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疗效研究
  • 下一篇

    同侧股骨颈骨折合并转子下骨折手术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