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徐立, 梁军, 金涛, 周峰. 芒果苷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6, 30(8): 1019-1025. doi: 10.7507/1002-1892.20160205 复制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脊柱损伤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肢体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瘫痪。目前SCI治疗和康复效果均不理想,成为临床治疗难题[1]。芒果苷是一种四羟基吡酮的碳酮苷,属双苯吡酮类黄酮类化合物[2]。其药理活性广泛,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以及防止紫外线所致皮肤老化等作用[3]。近年研究发现,芒果苷在脑外伤及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中能显著减轻脑组织水肿,抗氧化应激反应和抗炎性反应,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相关作用机制仍未明确[4-5]。目前认为氧化应激反应、炎性反应以及神经细胞凋亡在SCI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影响SCI预后。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SCI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芒果苷,观察比较损伤脊髓水肿情况以及脊髓氧化应激反应因子、炎性因子以及蛋白活性,凋亡蛋白表达差异,探讨芒果苷对SC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主要试剂、仪器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体质量250~300 g,购自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芒果苷(Sigma公司,美国);一抗大鼠Bax、Bcl-2抗体,DAB显色试剂盒(Santa Cruz公司,美国);大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NF-κB、TNF-α、IL-1β、IL-6 ELISA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TGL-16G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紫外分光光度计(Bausch & Lomb公司,美国);倒置相差显微镜(Olympus公司,日本)。
1.2 实验分组及方法
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A组)、SCI组(B组)、10 mg/kg芒果苷处理组(C组)、25 mg/kg芒果苷处理组(D组)、50 mg/kg芒果苷处理组(E组),每组18只。B、C、D、E组参照文献[6]方法制备大鼠SCI模型。具体步骤:大鼠腹腔注射0.3%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切除T8~10椎板,暴露T9脊髓。采用Allen法将10 g打击锤固定于脊髓上方6 cm高度(致伤量为60 g/cm),松开打击锤,见大鼠出现摆尾反射,双后肢迟缓性痉挛,为SCI模型制备成功。A组大鼠同法麻醉后,仅切除T8~10椎板,不作其他处理。C、D、E组于术后30 min分别按照10、25、50 mg/kg剂量腹腔注射芒果苷,之后每日注射1次,共注射30 d;A、B组于对应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大鼠单笼饲养,防止感染。于术后72 h及30 d,各组分别取9只大鼠同上法麻醉后,取损伤节段脊髓组织进行观测。
1.3 观测指标
1.3.1 后肢运动功能评分
观察各组大鼠术后存活以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后24、48、72 h采用BBB评分[7]评价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包括大鼠后肢各关节活动、后肢步态和协调功能、运动时爪子的精细运动;总分为0分表示完全瘫痪,21分为完全正常活动。取每只大鼠左、右侧肢体评分均值作为最终评分。
1.3.2 脊髓水含量测定
术后72 h取各组脊髓长约10 mm,迅速称重(湿重)后将其放入80℃烘箱中72 h,再次称重(干重)。按照以下公式计算脊髓水含量:(湿重-干重)/湿重×100%。
1.3.3 ELISA检测
术后72 h取各组脊髓组织,标准稀释液进行稀释,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加终止液后混匀,酶标仪进行检测,测量脊髓组织中氧化应激反应因子MDA、CAT、SOD、GSH以及炎性因子NF-κB、TNF-α、IL-1β、IL-6活性。术后30 d,取各组脊髓组织,同上法测量Caspase-3、9活性。
1.3.4 Western blot检测
术后30 d取各组脊髓组织,充分研磨,蛋白裂解液充分裂解后,以10 000×g离心30 min,BCA法测定总蛋白浓度。行电泳、转膜、封闭,Bax、Bcl-2一抗孵育过夜,二抗1∶10 000孵育5 h,加入显色剂显色,以GAPDH作为内参。凝胶成像系统成像,Image J软件测算蛋白灰度值,计算目的蛋白与GAPDH灰度值的比值作为其相对表达量。
1.3.5 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
术后30 d取各组脊髓组织,置于10%多聚甲醛固定48 h,石蜡包埋,从损伤脊髓中心部位连续切片,片厚5 μm。取部分切片行HE染色,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脊髓组织和神经元细胞形态学改变。其余切片行Cas 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Cas pase-3阳性细胞呈黄染。每张切片随机取3个视野,利用Image Pro-Plus 6.0软件检测吸光度(A)值,作为Caspase-3蛋白表达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后肢运动功能评分
术后各组大鼠均顺利存活至实验完成,切口无红肿等感染表现。术后各时间点,A组BBB评分均显著高于B、C、D、E组,B、C、D、E组评分呈逐渐增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 1。

2.2 脊髓水含量测定
术后72 h,A、B、C、D、E组脊髓水含量分别为76.21%±7.49%、87.59%±7.93%、83.16%±7.55%、81.98%±7.61%、79.27%±7.38%。B、C、D、E组水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B、C、D、E组水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ELISA检测
2.3.1 氧化应激反应因子
术后72 h,B、C、D、E组MDA活性均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D、E组MDA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D、E组CAT、SOD、GSH活性均显著低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D、E组以上因子活性均呈逐渐增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 2a~d。
2.3.2 炎性因子
术后72 h,B、C、D、E组NF-κB、TNF-α、IL-1β、IL-6活性均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D、E组以上因子活性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 2e~h。
2.3.3 Caspase-3、9
术后30 d,B、C、D、E组Cas pase-3、9活性均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D、E组Caspase-3、9活性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 3。
2.4 Western blot检测
术后30 d,B、C、D、E组Bax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D、E组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D、E组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D、E组表达呈逐渐增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 4。
2.5 组织学观察
镜下观察,A组脊髓组织形态正常;B组神经元细胞肿胀坏死,严重脱髓鞘样改变,并出现较多炎性细胞浸润;C组神经元细胞肿胀,坏死细胞较B组减少,可见细胞脱髓鞘样改变,炎性细胞浸润减少;D组可见正常神经元细胞,坏死细胞及脱髓鞘样改变显著减少,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较C组显著好转;E组可见脊髓组织趋于正常,神经元细胞形态明显较D组好转,未见明显脱髓鞘样改变,炎性细胞显著减少。见图 5。

2.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镜下观察,各组Caspase-3蛋白均表达于脊髓实质以及神经细胞,A组为正常脊髓,少量Caspase-3阳性细胞,B组可见大量Caspase-3阳性细胞,C、D、E组Caspase-3阳性细胞依次减少(图 6)。A、B、C、D、E组Caspase-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4.15±2.76、95.24±10.36、82.65±9.42、73.12±10.11、59.45±9.41;B、C、D、E组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D、E组表达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国内外学者对SCI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认识到SCI在原发损伤的基础上可能会发展一系列的进行性病理性改变,而这种继发性损伤的病理改变将会加重SCI,甚至造成脊髓的不可逆性伤害[8]。继发性水肿是SCI继发性损伤的重要方面,其病理机制主要是由损伤后水肿的发展激发一系列分子和细胞机制,进而引发炎性反应等,最终引起细胞的凋亡和坏死[9]。椎管内脊髓水肿的发生会加重神经压迫,导致脊髓神经缺血、缺氧,甚至引起神经细胞的变性和坏死。本实验通过Allen法构建大鼠SCI模型,发现SCI大鼠脊髓水含量明显提高,而经腹腔注射芒果苷后,水含量得到抑制,水肿情况明显好转,并且低、中、高浓度组水肿抑制效果逐渐增强(P < 0.05),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说明芒果苷在SCI早期能通过抑制脊髓水肿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SCI后继发氧化应激反应是引起脊髓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10]。神经损伤后可产生并释放大量氧自由基[11],而脊髓神经元的细胞膜结构中富含脂质,产生的性质极不稳定的氧自由基,能攻击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从而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破坏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最终导致细胞变性、凋亡和坏死。MDA是脂质氧化的最终产物,因此MDA活性可直接反映体内氧自由基产生和释放水平,间接反映细胞受自由基攻击的程度[12]。SOD是细胞内主要的抗氧化酶,也是细胞内主要的自由基清除剂,可保护细胞对抗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SOD水平可反映内源性氧自由基清除系统功能[13]。CAT是一种酶类清除剂,存在于细胞的过氧化物体内。它可促使H2O2分解为分子氧和水,清除体内的H2O2,从而使细胞免于遭受H2O2的损害,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是生物防御体系的关键酶之一。GSH也是机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可催化H2O2分解,其表达水平可间接反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Kalayci等[14]研究发现SCI后脊髓组织内MDA水平明显上升,SOD、GSH、CAT活性则明显下降。本实验发现,与A组正常脊髓组织相比,SCI后氧化应激反应因子MDA水平提高,而CAT、SOD、GSH活性明显下调,而芒果苷可明显逆转这些氧化应激反应因子的表达,并且低、中、高浓度组氧化应激反应抑制效果逐渐增强(P < 0.05),呈现剂量依赖关系,与Kalayci等[14]的实验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芒果苷能抑制SCI后脂质过氧化,增加活性氧的清除,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NF-κB家族作为早期转录因子,是调控炎性反应的重要环节。NF-κB可迅速对有害细胞的刺激做出反应,参与炎性反应,很多炎性因子受NF-κB的调控,包括本实验研究的TNF-α、IL-1β、IL-6[15]。此外,NF-κB也可以被炎性因子、生长因子或趋化因子等激活。常见的炎性因子如IL-1β和TNF-α等,都能激活转录因子NF-κB[16]。本实验发现,B组中NF-κB、TNF-α、IL-1β、IL-6表达较A组明显提高(P < 0.05),加重了脊髓的损伤程度;当加入芒果苷治疗后,NF-κB、TNF-α、IL-1β、IL-6活性得到有效抑制(P < 0.05)。提示芒果苷可抑制SCI后炎性反应,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Caspase-3、9是Caspase家族中2种重要的凋亡蛋白,控制着细胞凋亡启动,被称为凋亡的“分子开关”[17-18]。因此,Caspase-3、9蛋白表达水平从某种程度上可反映SCI部位的细胞凋亡情况。本实验发现,与A组相比,B组SCI后Caspase-3、9蛋白活性及其蛋白表达明显提高(P < 0.05),而芒果苷可明显抑制Caspase-3、9蛋白活性(P < 0.05),并且低、中、高浓度组抑制效果逐渐增强(P < 0.05),呈剂量依赖关系,从而发挥抗凋亡作用。
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是SCI最严重继发性损伤。继发性细胞凋亡主要是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发生的程序性死亡,常见于脊髓缺血或挤压伤。Bax蛋白存在于胞质线粒体内,SCI刺激可激活Bax蛋白,使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从而诱发神经细胞凋亡[19]。去除Bax基因的小鼠制备SCI模型后,少突胶质细胞凋亡情况明显下降[20]。而Bcl-2是一种细胞质蛋白,在神经细胞中表达水平较高,并且随着神经系统的逐渐完善,其表达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Bcl-2是一种抗凋亡蛋白,可抑制SCI后各种途径引起的细胞凋亡[21]。此外,Bcl-2是一种可诱导基因,可通过转基因方式使动物高表达Bcl-2,从而减轻脊髓神经损伤,提高脊髓组织抗凋亡的能力,有效阻止神经细胞凋亡,促进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组织修复[22]。Fan等[23]的实验证明Bcl-2与Bax的表达直接影响脊髓神经细胞凋亡,且凋亡程度与Bcl-2/Bax成正相关。本实验中与A组相比,B组SCI模型凋亡蛋白Bax表达水平提高,而Bcl-2表达明显下调(P < 0.05),而芒果苷可明显逆转这些凋亡的表达,并且低、中、高浓度组Bax和Bcl-2逆转效果逐渐增强(P < 0.05),呈现剂量依赖关系。说明芒果苷在SCI后可抑制细胞的凋亡来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综上述,芒果苷可抑制大鼠SCI早期发生的脊髓水肿情况,并通过逆转氧化应激反应,下调炎性反应进程,以及通过上调Bcl-2表达和抑制Bax表达抗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脊柱损伤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肢体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瘫痪。目前SCI治疗和康复效果均不理想,成为临床治疗难题[1]。芒果苷是一种四羟基吡酮的碳酮苷,属双苯吡酮类黄酮类化合物[2]。其药理活性广泛,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以及防止紫外线所致皮肤老化等作用[3]。近年研究发现,芒果苷在脑外伤及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中能显著减轻脑组织水肿,抗氧化应激反应和抗炎性反应,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相关作用机制仍未明确[4-5]。目前认为氧化应激反应、炎性反应以及神经细胞凋亡在SCI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影响SCI预后。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SCI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芒果苷,观察比较损伤脊髓水肿情况以及脊髓氧化应激反应因子、炎性因子以及蛋白活性,凋亡蛋白表达差异,探讨芒果苷对SC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主要试剂、仪器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体质量250~300 g,购自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芒果苷(Sigma公司,美国);一抗大鼠Bax、Bcl-2抗体,DAB显色试剂盒(Santa Cruz公司,美国);大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NF-κB、TNF-α、IL-1β、IL-6 ELISA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TGL-16G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紫外分光光度计(Bausch & Lomb公司,美国);倒置相差显微镜(Olympus公司,日本)。
1.2 实验分组及方法
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A组)、SCI组(B组)、10 mg/kg芒果苷处理组(C组)、25 mg/kg芒果苷处理组(D组)、50 mg/kg芒果苷处理组(E组),每组18只。B、C、D、E组参照文献[6]方法制备大鼠SCI模型。具体步骤:大鼠腹腔注射0.3%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切除T8~10椎板,暴露T9脊髓。采用Allen法将10 g打击锤固定于脊髓上方6 cm高度(致伤量为60 g/cm),松开打击锤,见大鼠出现摆尾反射,双后肢迟缓性痉挛,为SCI模型制备成功。A组大鼠同法麻醉后,仅切除T8~10椎板,不作其他处理。C、D、E组于术后30 min分别按照10、25、50 mg/kg剂量腹腔注射芒果苷,之后每日注射1次,共注射30 d;A、B组于对应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大鼠单笼饲养,防止感染。于术后72 h及30 d,各组分别取9只大鼠同上法麻醉后,取损伤节段脊髓组织进行观测。
1.3 观测指标
1.3.1 后肢运动功能评分
观察各组大鼠术后存活以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后24、48、72 h采用BBB评分[7]评价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包括大鼠后肢各关节活动、后肢步态和协调功能、运动时爪子的精细运动;总分为0分表示完全瘫痪,21分为完全正常活动。取每只大鼠左、右侧肢体评分均值作为最终评分。
1.3.2 脊髓水含量测定
术后72 h取各组脊髓长约10 mm,迅速称重(湿重)后将其放入80℃烘箱中72 h,再次称重(干重)。按照以下公式计算脊髓水含量:(湿重-干重)/湿重×100%。
1.3.3 ELISA检测
术后72 h取各组脊髓组织,标准稀释液进行稀释,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加终止液后混匀,酶标仪进行检测,测量脊髓组织中氧化应激反应因子MDA、CAT、SOD、GSH以及炎性因子NF-κB、TNF-α、IL-1β、IL-6活性。术后30 d,取各组脊髓组织,同上法测量Caspase-3、9活性。
1.3.4 Western blot检测
术后30 d取各组脊髓组织,充分研磨,蛋白裂解液充分裂解后,以10 000×g离心30 min,BCA法测定总蛋白浓度。行电泳、转膜、封闭,Bax、Bcl-2一抗孵育过夜,二抗1∶10 000孵育5 h,加入显色剂显色,以GAPDH作为内参。凝胶成像系统成像,Image J软件测算蛋白灰度值,计算目的蛋白与GAPDH灰度值的比值作为其相对表达量。
1.3.5 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
术后30 d取各组脊髓组织,置于10%多聚甲醛固定48 h,石蜡包埋,从损伤脊髓中心部位连续切片,片厚5 μm。取部分切片行HE染色,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脊髓组织和神经元细胞形态学改变。其余切片行Cas 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Cas pase-3阳性细胞呈黄染。每张切片随机取3个视野,利用Image Pro-Plus 6.0软件检测吸光度(A)值,作为Caspase-3蛋白表达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后肢运动功能评分
术后各组大鼠均顺利存活至实验完成,切口无红肿等感染表现。术后各时间点,A组BBB评分均显著高于B、C、D、E组,B、C、D、E组评分呈逐渐增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 1。

2.2 脊髓水含量测定
术后72 h,A、B、C、D、E组脊髓水含量分别为76.21%±7.49%、87.59%±7.93%、83.16%±7.55%、81.98%±7.61%、79.27%±7.38%。B、C、D、E组水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B、C、D、E组水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ELISA检测
2.3.1 氧化应激反应因子
术后72 h,B、C、D、E组MDA活性均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D、E组MDA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D、E组CAT、SOD、GSH活性均显著低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D、E组以上因子活性均呈逐渐增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 2a~d。
2.3.2 炎性因子
术后72 h,B、C、D、E组NF-κB、TNF-α、IL-1β、IL-6活性均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D、E组以上因子活性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 2e~h。
2.3.3 Caspase-3、9
术后30 d,B、C、D、E组Cas pase-3、9活性均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D、E组Caspase-3、9活性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 3。
2.4 Western blot检测
术后30 d,B、C、D、E组Bax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D、E组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D、E组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D、E组表达呈逐渐增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 4。
2.5 组织学观察
镜下观察,A组脊髓组织形态正常;B组神经元细胞肿胀坏死,严重脱髓鞘样改变,并出现较多炎性细胞浸润;C组神经元细胞肿胀,坏死细胞较B组减少,可见细胞脱髓鞘样改变,炎性细胞浸润减少;D组可见正常神经元细胞,坏死细胞及脱髓鞘样改变显著减少,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较C组显著好转;E组可见脊髓组织趋于正常,神经元细胞形态明显较D组好转,未见明显脱髓鞘样改变,炎性细胞显著减少。见图 5。

2.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镜下观察,各组Caspase-3蛋白均表达于脊髓实质以及神经细胞,A组为正常脊髓,少量Caspase-3阳性细胞,B组可见大量Caspase-3阳性细胞,C、D、E组Caspase-3阳性细胞依次减少(图 6)。A、B、C、D、E组Caspase-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4.15±2.76、95.24±10.36、82.65±9.42、73.12±10.11、59.45±9.41;B、C、D、E组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C、D、E组表达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国内外学者对SCI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认识到SCI在原发损伤的基础上可能会发展一系列的进行性病理性改变,而这种继发性损伤的病理改变将会加重SCI,甚至造成脊髓的不可逆性伤害[8]。继发性水肿是SCI继发性损伤的重要方面,其病理机制主要是由损伤后水肿的发展激发一系列分子和细胞机制,进而引发炎性反应等,最终引起细胞的凋亡和坏死[9]。椎管内脊髓水肿的发生会加重神经压迫,导致脊髓神经缺血、缺氧,甚至引起神经细胞的变性和坏死。本实验通过Allen法构建大鼠SCI模型,发现SCI大鼠脊髓水含量明显提高,而经腹腔注射芒果苷后,水含量得到抑制,水肿情况明显好转,并且低、中、高浓度组水肿抑制效果逐渐增强(P < 0.05),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说明芒果苷在SCI早期能通过抑制脊髓水肿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SCI后继发氧化应激反应是引起脊髓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10]。神经损伤后可产生并释放大量氧自由基[11],而脊髓神经元的细胞膜结构中富含脂质,产生的性质极不稳定的氧自由基,能攻击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从而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破坏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最终导致细胞变性、凋亡和坏死。MDA是脂质氧化的最终产物,因此MDA活性可直接反映体内氧自由基产生和释放水平,间接反映细胞受自由基攻击的程度[12]。SOD是细胞内主要的抗氧化酶,也是细胞内主要的自由基清除剂,可保护细胞对抗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SOD水平可反映内源性氧自由基清除系统功能[13]。CAT是一种酶类清除剂,存在于细胞的过氧化物体内。它可促使H2O2分解为分子氧和水,清除体内的H2O2,从而使细胞免于遭受H2O2的损害,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是生物防御体系的关键酶之一。GSH也是机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可催化H2O2分解,其表达水平可间接反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Kalayci等[14]研究发现SCI后脊髓组织内MDA水平明显上升,SOD、GSH、CAT活性则明显下降。本实验发现,与A组正常脊髓组织相比,SCI后氧化应激反应因子MDA水平提高,而CAT、SOD、GSH活性明显下调,而芒果苷可明显逆转这些氧化应激反应因子的表达,并且低、中、高浓度组氧化应激反应抑制效果逐渐增强(P < 0.05),呈现剂量依赖关系,与Kalayci等[14]的实验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芒果苷能抑制SCI后脂质过氧化,增加活性氧的清除,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NF-κB家族作为早期转录因子,是调控炎性反应的重要环节。NF-κB可迅速对有害细胞的刺激做出反应,参与炎性反应,很多炎性因子受NF-κB的调控,包括本实验研究的TNF-α、IL-1β、IL-6[15]。此外,NF-κB也可以被炎性因子、生长因子或趋化因子等激活。常见的炎性因子如IL-1β和TNF-α等,都能激活转录因子NF-κB[16]。本实验发现,B组中NF-κB、TNF-α、IL-1β、IL-6表达较A组明显提高(P < 0.05),加重了脊髓的损伤程度;当加入芒果苷治疗后,NF-κB、TNF-α、IL-1β、IL-6活性得到有效抑制(P < 0.05)。提示芒果苷可抑制SCI后炎性反应,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Caspase-3、9是Caspase家族中2种重要的凋亡蛋白,控制着细胞凋亡启动,被称为凋亡的“分子开关”[17-18]。因此,Caspase-3、9蛋白表达水平从某种程度上可反映SCI部位的细胞凋亡情况。本实验发现,与A组相比,B组SCI后Caspase-3、9蛋白活性及其蛋白表达明显提高(P < 0.05),而芒果苷可明显抑制Caspase-3、9蛋白活性(P < 0.05),并且低、中、高浓度组抑制效果逐渐增强(P < 0.05),呈剂量依赖关系,从而发挥抗凋亡作用。
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是SCI最严重继发性损伤。继发性细胞凋亡主要是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发生的程序性死亡,常见于脊髓缺血或挤压伤。Bax蛋白存在于胞质线粒体内,SCI刺激可激活Bax蛋白,使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从而诱发神经细胞凋亡[19]。去除Bax基因的小鼠制备SCI模型后,少突胶质细胞凋亡情况明显下降[20]。而Bcl-2是一种细胞质蛋白,在神经细胞中表达水平较高,并且随着神经系统的逐渐完善,其表达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Bcl-2是一种抗凋亡蛋白,可抑制SCI后各种途径引起的细胞凋亡[21]。此外,Bcl-2是一种可诱导基因,可通过转基因方式使动物高表达Bcl-2,从而减轻脊髓神经损伤,提高脊髓组织抗凋亡的能力,有效阻止神经细胞凋亡,促进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组织修复[22]。Fan等[23]的实验证明Bcl-2与Bax的表达直接影响脊髓神经细胞凋亡,且凋亡程度与Bcl-2/Bax成正相关。本实验中与A组相比,B组SCI模型凋亡蛋白Bax表达水平提高,而Bcl-2表达明显下调(P < 0.05),而芒果苷可明显逆转这些凋亡的表达,并且低、中、高浓度组Bax和Bcl-2逆转效果逐渐增强(P < 0.05),呈现剂量依赖关系。说明芒果苷在SCI后可抑制细胞的凋亡来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综上述,芒果苷可抑制大鼠SCI早期发生的脊髓水肿情况,并通过逆转氧化应激反应,下调炎性反应进程,以及通过上调Bcl-2表达和抑制Bax表达抗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