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张晨, 李苗, 马骏, 张二洋, 班文瑞, 吕雷锋, 党晓谦, 王坤正.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大鼠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6, 30(6): 661-668. doi: 10.7507/1002-1892.20160135 复制
研究表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ANFH)与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凋亡存在密切关系[1-4]。糖皮质激素促进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凋亡,可能是导致SANFH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5]。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多细胞动物中广泛存在,参与调控一些凋亡因子与抗凋亡因子,即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下游靶基因,主要有c-Myc、cyclin D1基因等[6-7]。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参与了骨质形成[8]以及BMSCs分化[9-14]。目前共发现了5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胞外拮抗分子,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ecreted frizzled related proteins,SFRPs)是其中一种,由SFRP1~SFRP5组成,SFRP1能与受体竞争结合Wnt蛋白,有效阻断Wnt信号通路[15]。本实验应用SFRP1作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阻断剂,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SANFH中的作用以及在应用SFRP1之后骨坏死程度的改变,为SANFH的诊治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主要试剂
12月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00~230 g,由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前适应性喂养1周。脂多糖、人重组SFRP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Sigma公司,美国);甲泼尼龙(Pfizer公司,美国);氨苄青霉素(Genview公司,美国);TUNEL凋亡试剂盒(Promega公司,美国);兔抗鼠β-catenin、c-Myc抗体(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美国);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二抗(Santa Cruz公司,美国)。
1.2 实验分组及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SD大鼠分为3组(n=24),分别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干预组(C组)。B、C组大鼠采用脂多糖联合甲泼尼龙法制备SANFH模型[16-18]。具体方法: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0 μg/L),共3次,每次间隔24 h;脂多糖注射结束后开始肌肉注射甲泼尼龙(20 mg/kg),共7 次,每次间隔24 h。B组仅制备SANFH模型;C组在第1次注射甲泼尼龙时,开始在激素注射对侧肢体肌肉注射人重组SFRP1蛋白[1 μg/(kg·d)],持续30 d[19]。A组于B组各注射时间点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为防止感染发生,于第1次注射甲泼尼龙开始,每天肌肉注射10万U青霉素,连续7 d;之后按照相等剂量每周注射2次。实验期间动物均分笼饲养。于末次注射甲泼尼龙后2、4、8 周,各组随机取8只动物,采取脊椎脱臼法处死,切取双侧股骨头标本进行观测。
1.3 观测指标
1.3.1 一般情况
观察B、C组动物造模期间以及造模后存活、饮食、活动等情况。
1.3.2 组织学观察
取左侧股骨头PBS冲洗后,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3 d,EDTA缓冲液脱钙,每2天更换1次脱钙液,观察骨标本表面颜色,应用物理法检测脱钙程度。待组织脱钙完全后,逐级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切片,片厚 5 μm。取部分切片行HE染色,镜下观察骨髓细胞以及骨髓内脂肪细胞,骨小梁以及骨细胞。每个样本取3张切片,于200倍镜下随机取10个视野,计数空骨陷窝以及总骨陷窝,并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空骨陷窝率。空骨陷窝率=空骨陷窝数/总骨陷窝数×100%。取均值。
1.3.3 细胞凋亡染色观察
取部分切片根据TUNEL凋亡试剂盒说明进行染色,镜下观察骨细胞中细胞核染色为棕黄色者为阳性细胞。每个样本取3 张切片,于200倍镜下随机取10个视野,计数阳性细胞以及总细胞,并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细胞凋亡率。细胞凋亡率=阳性细胞数/总细胞数×100%。取均值。
1.3.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取部分切片按照SP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股骨头组织中活性β-catenin、c-Myc表达。镜下观察细胞膜、细胞质及细胞外基质中出现棕黄色反应产物判定为阳性。照相后采用FR-200紫外与可见光分析装置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图像积分吸光度(IA)值,作为活性β-catenin、c-Myc表达量。
1.3.5 Western blot 检测
取右侧股骨头低温研磨,应用RIPA裂解液低温提取总蛋白,BCA法测定总蛋白量。经制胶、电泳、转膜、封闭后,一抗孵育过夜,二抗孵育。取出聚偏氟乙烯膜,化学发光法获得胶片后进行图像采集,目标条带A值采用 Quantity One 凝胶图像软件分析,以目标条带与β-actin条带 A值的比值作为活性β-catenin、c-Myc相对表达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B、C组造模期间共6只动物死亡,3只于注射脂多糖当天死于脂多糖引起的机体急性反应;另3 只分别于末次注射甲泼尼龙后第6、8、9天因感染死亡。同法对动物进行补充。其余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
注射脂多糖第1、2天B、C组动物出现寒颤、蜷缩,饮食、活动均减少,精神较差;注射甲泼尼龙1周后,各组动物活动、饮食恢复正常,四肢负重未见明显异常;6周后B、C组动物均出现轻度跛行,其余情况正常。
2.2 组织学观察
A组:各时间点骨小梁结构正常,未见紊乱或断裂,未发现空骨陷窝,其中骨陷窝中骨细胞大小、形态均正常,髓腔内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未见明显变性或坏死。B组:2周时骨小梁出现骨质紊乱,并有部分小梁发生断裂,骨小梁中出现少量空骨陷窝,髓腔内脂肪细胞体积增大,部分融合;4周时空骨陷窝较2周时明显增多,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大、增多;8 周时出现坏死骨,骨小梁严重破坏,大量空骨陷窝,骨髓腔内正常造血组织消失。C组:2周时骨组织破坏程度较B组2周时更严重,骨小梁更紊乱,出现少量空骨陷窝;4周时可见较多空骨陷窝,髓腔内造血细胞减少以及脂肪细胞增大、增多;8周时出现严重骨坏死形成,髓腔内造血组织完全消失,并有大量空骨陷窝。见图 1。各时间点C组空骨陷窝率均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2.3 细胞凋亡染色观察
A组各时间点未见凋亡细胞异常增多,B、C组随时间延长凋亡细胞均逐渐增多(图 2)。各时间点C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2.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随时间延长,A组活性β-catenin、c-Myc表达未见显著变化,B、C组活性β-catenin、c-Myc表达逐渐降低(图 3、4)。各时间点C组活性β-catenin及c-Myc表达水平均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 5、6。


2.5 Western blot 检测
各时间点,A组均见活性β-catenin、c-Myc表达,且表达程度无明显变化;B、C组随时间延长活性β-catenin、c-Myc表达逐渐降低(图 7)。各时间点C组活性β-catenin、c-Myc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图 8、9。
3 讨论
目前,SANFH的发生机制尚未阐明,由此产生了相关学说,比如脂肪栓塞学说、血管内凝血学说、骨内高压理论学说、骨质疏松学说、免疫因素紊乱学说等。Weinstein等[20]发现由激素所致的股骨头坏死组织切片中出现了大量骨细胞凋亡,而其他因素所致的股骨头坏死切片中未见或少见凋亡骨细胞。激素具有使细胞凋亡的潜在诱导作用,能促进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导致股骨头发生坏死的重要因素之一[5]。本研究中,B、C组TUNEL染色显示了明显的细胞凋亡表现,提示股骨头坏死发病过程中,细胞凋亡机制存在并产生一定作用。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多细胞动物中广泛存在,是一条非常保守的信号通路,参与了机体组织动态平衡的维持以及胚胎形成中许多发育过程,同时还能调控一些凋亡因子与抗凋亡因子。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下游靶基因主要有c-Myc、cyclin D1基因等[6-7]。Wnt蛋白的主要受体为卷曲蛋白(frizzled,Frz),是一种7次跨膜的受体蛋白,另外还存在一个辅助受体,即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related protein,LRP)。上述受体与骨密度变化相关,敲除LRP5基因的小鼠骨质会减少,而过度表达LRP5可以增加骨量、减少成骨细胞的凋亡[2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未被抑制时,Wnt能与Frz、LPR5/6结合,进而使β-catenin降解复合物的形成受到抑制,保持β-catenin细胞质浓度在较高水平,促使一部分β-catenin能够顺利转入细胞核内,与TCF/LEF形成复合体,介导相关基因如Bcl-2、c-Myc、cyclin D1等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和活化[7]。Wnt不表达或其作用被拮抗剂抑制时,本被抑制的β-catenin降解复合物将被激活,使细胞质内的β-catenin发生降解,细胞凋亡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B组活性β-catenin、c-Myc表达逐渐降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A组。B组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相关信号分子表达异常,提示异常的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参与了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存在许多拮抗分子对其进行负性调节,本实验使用的SFRP1是目前可以商业化购买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细胞外拮抗分子。 SFRP蛋白属于分泌性糖蛋白家族,位于染色体8p12-11.1[22-23]。SFRP 受体可以竞争性或直接抑制Wnt 蛋白,从而阻断Wnt表达。肿瘤学研究表明,SFRP1表观遗传学的改变以及表达下调会导致Wnt信号转导途径失调,进而诱发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和肝癌等)发生[24]。研究表明,SFRP1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负性调节可以导致骨细胞凋亡,骨量丢失,介导骨质疏松发病过程[25-27],敲除L RP1基因小鼠会出现明显的骨密度增加及骨形成活跃,同时会加速骨折愈合[28-31]。本研究使用SFRP1作为Wnt通路抑制剂,干预C组模型动物,结果提示C组空骨陷窝率、细胞凋亡率均高于B组,骨坏死以及骨细胞凋亡程度更高;同时C组活性β-catenin、c-Myc表达较B组更低,信号通路表达异常与骨坏死发生增加具有一定相关性。上述结果提示,SFRP1对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起到了抑制作用,加剧了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在SANFH中存在着细胞凋亡现象,激素的使用造成骨坏死,导致了更多的细胞凋亡,且引起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β-catenin、c-Myc的表达降低。在使用SFRP1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阻断时,β-catenin、c-Myc的表达进一步下降,且出现了更多的细胞凋亡和更严重的骨坏死。提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异常参与了SANFH早期病变,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c-Myc的表达,导致骨细胞凋亡有关。然而,激素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具体机制、其他类型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是否也存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异常,以及SFRP1是否通过其他通路导致骨坏死,还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研究表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ANFH)与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凋亡存在密切关系[1-4]。糖皮质激素促进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凋亡,可能是导致SANFH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5]。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多细胞动物中广泛存在,参与调控一些凋亡因子与抗凋亡因子,即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下游靶基因,主要有c-Myc、cyclin D1基因等[6-7]。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参与了骨质形成[8]以及BMSCs分化[9-14]。目前共发现了5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胞外拮抗分子,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ecreted frizzled related proteins,SFRPs)是其中一种,由SFRP1~SFRP5组成,SFRP1能与受体竞争结合Wnt蛋白,有效阻断Wnt信号通路[15]。本实验应用SFRP1作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阻断剂,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SANFH中的作用以及在应用SFRP1之后骨坏死程度的改变,为SANFH的诊治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主要试剂
12月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00~230 g,由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前适应性喂养1周。脂多糖、人重组SFRP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Sigma公司,美国);甲泼尼龙(Pfizer公司,美国);氨苄青霉素(Genview公司,美国);TUNEL凋亡试剂盒(Promega公司,美国);兔抗鼠β-catenin、c-Myc抗体(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美国);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二抗(Santa Cruz公司,美国)。
1.2 实验分组及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SD大鼠分为3组(n=24),分别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干预组(C组)。B、C组大鼠采用脂多糖联合甲泼尼龙法制备SANFH模型[16-18]。具体方法: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0 μg/L),共3次,每次间隔24 h;脂多糖注射结束后开始肌肉注射甲泼尼龙(20 mg/kg),共7 次,每次间隔24 h。B组仅制备SANFH模型;C组在第1次注射甲泼尼龙时,开始在激素注射对侧肢体肌肉注射人重组SFRP1蛋白[1 μg/(kg·d)],持续30 d[19]。A组于B组各注射时间点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为防止感染发生,于第1次注射甲泼尼龙开始,每天肌肉注射10万U青霉素,连续7 d;之后按照相等剂量每周注射2次。实验期间动物均分笼饲养。于末次注射甲泼尼龙后2、4、8 周,各组随机取8只动物,采取脊椎脱臼法处死,切取双侧股骨头标本进行观测。
1.3 观测指标
1.3.1 一般情况
观察B、C组动物造模期间以及造模后存活、饮食、活动等情况。
1.3.2 组织学观察
取左侧股骨头PBS冲洗后,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3 d,EDTA缓冲液脱钙,每2天更换1次脱钙液,观察骨标本表面颜色,应用物理法检测脱钙程度。待组织脱钙完全后,逐级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切片,片厚 5 μm。取部分切片行HE染色,镜下观察骨髓细胞以及骨髓内脂肪细胞,骨小梁以及骨细胞。每个样本取3张切片,于200倍镜下随机取10个视野,计数空骨陷窝以及总骨陷窝,并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空骨陷窝率。空骨陷窝率=空骨陷窝数/总骨陷窝数×100%。取均值。
1.3.3 细胞凋亡染色观察
取部分切片根据TUNEL凋亡试剂盒说明进行染色,镜下观察骨细胞中细胞核染色为棕黄色者为阳性细胞。每个样本取3 张切片,于200倍镜下随机取10个视野,计数阳性细胞以及总细胞,并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细胞凋亡率。细胞凋亡率=阳性细胞数/总细胞数×100%。取均值。
1.3.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取部分切片按照SP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股骨头组织中活性β-catenin、c-Myc表达。镜下观察细胞膜、细胞质及细胞外基质中出现棕黄色反应产物判定为阳性。照相后采用FR-200紫外与可见光分析装置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图像积分吸光度(IA)值,作为活性β-catenin、c-Myc表达量。
1.3.5 Western blot 检测
取右侧股骨头低温研磨,应用RIPA裂解液低温提取总蛋白,BCA法测定总蛋白量。经制胶、电泳、转膜、封闭后,一抗孵育过夜,二抗孵育。取出聚偏氟乙烯膜,化学发光法获得胶片后进行图像采集,目标条带A值采用 Quantity One 凝胶图像软件分析,以目标条带与β-actin条带 A值的比值作为活性β-catenin、c-Myc相对表达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B、C组造模期间共6只动物死亡,3只于注射脂多糖当天死于脂多糖引起的机体急性反应;另3 只分别于末次注射甲泼尼龙后第6、8、9天因感染死亡。同法对动物进行补充。其余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
注射脂多糖第1、2天B、C组动物出现寒颤、蜷缩,饮食、活动均减少,精神较差;注射甲泼尼龙1周后,各组动物活动、饮食恢复正常,四肢负重未见明显异常;6周后B、C组动物均出现轻度跛行,其余情况正常。
2.2 组织学观察
A组:各时间点骨小梁结构正常,未见紊乱或断裂,未发现空骨陷窝,其中骨陷窝中骨细胞大小、形态均正常,髓腔内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未见明显变性或坏死。B组:2周时骨小梁出现骨质紊乱,并有部分小梁发生断裂,骨小梁中出现少量空骨陷窝,髓腔内脂肪细胞体积增大,部分融合;4周时空骨陷窝较2周时明显增多,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大、增多;8 周时出现坏死骨,骨小梁严重破坏,大量空骨陷窝,骨髓腔内正常造血组织消失。C组:2周时骨组织破坏程度较B组2周时更严重,骨小梁更紊乱,出现少量空骨陷窝;4周时可见较多空骨陷窝,髓腔内造血细胞减少以及脂肪细胞增大、增多;8周时出现严重骨坏死形成,髓腔内造血组织完全消失,并有大量空骨陷窝。见图 1。各时间点C组空骨陷窝率均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2.3 细胞凋亡染色观察
A组各时间点未见凋亡细胞异常增多,B、C组随时间延长凋亡细胞均逐渐增多(图 2)。各时间点C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2.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随时间延长,A组活性β-catenin、c-Myc表达未见显著变化,B、C组活性β-catenin、c-Myc表达逐渐降低(图 3、4)。各时间点C组活性β-catenin及c-Myc表达水平均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图 5、6。


2.5 Western blot 检测
各时间点,A组均见活性β-catenin、c-Myc表达,且表达程度无明显变化;B、C组随时间延长活性β-catenin、c-Myc表达逐渐降低(图 7)。各时间点C组活性β-catenin、c-Myc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图 8、9。
3 讨论
目前,SANFH的发生机制尚未阐明,由此产生了相关学说,比如脂肪栓塞学说、血管内凝血学说、骨内高压理论学说、骨质疏松学说、免疫因素紊乱学说等。Weinstein等[20]发现由激素所致的股骨头坏死组织切片中出现了大量骨细胞凋亡,而其他因素所致的股骨头坏死切片中未见或少见凋亡骨细胞。激素具有使细胞凋亡的潜在诱导作用,能促进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导致股骨头发生坏死的重要因素之一[5]。本研究中,B、C组TUNEL染色显示了明显的细胞凋亡表现,提示股骨头坏死发病过程中,细胞凋亡机制存在并产生一定作用。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多细胞动物中广泛存在,是一条非常保守的信号通路,参与了机体组织动态平衡的维持以及胚胎形成中许多发育过程,同时还能调控一些凋亡因子与抗凋亡因子。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下游靶基因主要有c-Myc、cyclin D1基因等[6-7]。Wnt蛋白的主要受体为卷曲蛋白(frizzled,Frz),是一种7次跨膜的受体蛋白,另外还存在一个辅助受体,即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related protein,LRP)。上述受体与骨密度变化相关,敲除LRP5基因的小鼠骨质会减少,而过度表达LRP5可以增加骨量、减少成骨细胞的凋亡[2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未被抑制时,Wnt能与Frz、LPR5/6结合,进而使β-catenin降解复合物的形成受到抑制,保持β-catenin细胞质浓度在较高水平,促使一部分β-catenin能够顺利转入细胞核内,与TCF/LEF形成复合体,介导相关基因如Bcl-2、c-Myc、cyclin D1等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和活化[7]。Wnt不表达或其作用被拮抗剂抑制时,本被抑制的β-catenin降解复合物将被激活,使细胞质内的β-catenin发生降解,细胞凋亡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B组活性β-catenin、c-Myc表达逐渐降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A组。B组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相关信号分子表达异常,提示异常的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参与了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存在许多拮抗分子对其进行负性调节,本实验使用的SFRP1是目前可以商业化购买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细胞外拮抗分子。 SFRP蛋白属于分泌性糖蛋白家族,位于染色体8p12-11.1[22-23]。SFRP 受体可以竞争性或直接抑制Wnt 蛋白,从而阻断Wnt表达。肿瘤学研究表明,SFRP1表观遗传学的改变以及表达下调会导致Wnt信号转导途径失调,进而诱发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和肝癌等)发生[24]。研究表明,SFRP1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负性调节可以导致骨细胞凋亡,骨量丢失,介导骨质疏松发病过程[25-27],敲除L RP1基因小鼠会出现明显的骨密度增加及骨形成活跃,同时会加速骨折愈合[28-31]。本研究使用SFRP1作为Wnt通路抑制剂,干预C组模型动物,结果提示C组空骨陷窝率、细胞凋亡率均高于B组,骨坏死以及骨细胞凋亡程度更高;同时C组活性β-catenin、c-Myc表达较B组更低,信号通路表达异常与骨坏死发生增加具有一定相关性。上述结果提示,SFRP1对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起到了抑制作用,加剧了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在SANFH中存在着细胞凋亡现象,激素的使用造成骨坏死,导致了更多的细胞凋亡,且引起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β-catenin、c-Myc的表达降低。在使用SFRP1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阻断时,β-catenin、c-Myc的表达进一步下降,且出现了更多的细胞凋亡和更严重的骨坏死。提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异常参与了SANFH早期病变,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c-Myc的表达,导致骨细胞凋亡有关。然而,激素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具体机制、其他类型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是否也存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异常,以及SFRP1是否通过其他通路导致骨坏死,还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