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余伟波, 梁德, 叶林强, 江晓兵, 姚珍松, 唐晶晶, 唐永超. 智能手机Scoliometer软件在L4~S1融合术中获得最优化腰椎前凸角的价值.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 29(10): 1249-1252. doi: 10.7507/1002-1892.20150271 复制
腰椎退变性疾病常发生于L4~S1节段,部分患者需行融合术,通过手术获取最优腰骶段前凸曲度,可有效降低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保持脊柱的矢状位平衡[1-5]。所以术中准确获取术前计划的理想腰骶段前凸角至关重要。但常用的透视机不具备测量前凸角的功能,因此需寻找一种能在术中实时测量的可靠方法。Scoliometer软件是韩国Spiral Spine公司针对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角度开发的智能手机软件,目前罕见其用于术中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的研究报道。2014年11月-2015年2月,我们在20例L4~S1双节段腰椎后路复位融合内固定术中使用Scoliometer软件实时测量矫正后的L4~S1 Cobb角,协助准确获取术前计划理想Cobb角。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12例;年龄41~65岁,平均52.3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7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严重受压11例,退行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2例。病变均累及L4~S1节段。病程6个月~6 年,平均3.4年。术前患者均签署Scoliometer软件操作使用知情同意书。
1.2 操作步骤
1.2.1 术前理想L4~S1
Cobb角计算术前由1 名专业放射科技师摄患者标准站立位腰骶椎(L3~S1节段)侧位X线片(包括双髋关节),并在PACS影像系统中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及L4~S1 Cobb角,参考Schwab等[6]提出的LL=PI+9°和Janik等[7]报道的理想L4~S1 Cobb角为70% LL[(PI+9°)×70%],计算理想L4~S1 Cobb角。见图 1 a。

1.2.2 术中矫正至理想L4~S1
Cobb角术中利用内固定装置进行椎间隙撑开复位后,调整C臂X线机球管方向至显示标准腰骶椎侧位图像,并在透视机屏幕下借助Scoliometer软件监测即时L4~S1 Cobb角。具体操作步骤:将手机正面朝上与地面平行直至矫正为0°,然后将手机长边缘分别与L4上终板、S1上终板平行,分别记录手机屏幕显示的角度值V1、V2,计算术中L4~S1 Cobb角(|V2-V1|);每次测试时间为在不抖动手机屏幕下持续3 s。见图 1 b。重复矫形复位直至达理想L4~S1 Cobb角±5°范围。最后选择合适的腰椎融合器和植骨支撑。
1.2.3 术后L4~S1
Cobb角测量术后3 d内复查患者标准腰骶椎侧位X线片,同术前方法再次测量L4~S1 Cobb角。比较术中Scoliometer软件与PACS影像系统测量角度的一致性,并计算理想L4~S1 Cobb角分别与手术前后L4~S1 Cobb角的绝对差值。见图 1 c。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术中Scoliometer软件与术后PACS影像系统测量角度比较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和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进行分析,测量前后误差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deviation,MAD)表示,MAD是指术中最终矫正后Scoliometer软件测得角度与术后PACS影像系统测量角度差值。依据Shrout等[8]分类方法,ICC<0.40表示相关性差,0.41~0.75为相关性好,>0.75为相关性很好。理想L4~S1 Cobb角与手术前后L4~S1 Cobb角差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本组术前计算的理想L4~S1 Cobb角为(36.17± 1.53)°,PACS影像系统测得L4~S1 Cobb角为(22.57±5.50)°;术中矫正后Scoliometer软件测量的L4~S1 Cobb角为(32.25±1.46)°;术后PACS影像系统测量的L4~S1 Cobb角为(34.43±1.72)°。术中Scoliometer软件测量角度与术后PACS影像系统测量角度比较,ICC=0.96、95%CI为(0.93,0.97),提示两者相关性很好;MAD为1.23,提示Scoliom eter软件与PACS影像系统测量角度有约1.23°的误差范围。理想L4~S1 Cobb角与手术前后PACS影像系统测得的L4~S1 Cobb角绝对差值分别为(13.60±1.85)、(2.31±0.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5,P=0.001)。
3 讨论
临床中LL在维持脊柱矢状位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腰椎融合术后LL不同程度减小,常导致腰背部长期慢性疼痛、脊柱矢状位失衡及躯干前倾和邻近节段退行性变[9]。因此,恢复LL对于维持患者脊柱矢状位平衡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3.1 术前理想LL及L4~S1 Cobb角的计算
术前理想LL的计算是基于脊柱-骨盆复杂的几何关系。Duval-Beaupère等[9-12]首先提出PI的概念,并界定PI为S1上终板垂线和S1上终板中点与股骨头中心连线的夹角,PI作为一个恒定变量,对骶骨水平角(sacral slope,SS)和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变化参数起着决定作用(PI=PT+SS)。腰椎前凸与PI、SS亦有着密切关系,Vaz等[13]报道LL与SS成线性相关(r=0.86);Legaye等[10]亦报道LL与SS(r=0.86)和LL与PI(r=0.84)成线性相关,并得出线性回归方程;Schwab等[6]将其简单定义为LL=PI+9°。
LL由5个腰椎楔形椎体及椎间盘构成,椎体及椎间盘各占LL的50%[14-15]。Janik等[7]将腰椎曲线假设为一种T12~S1简化几何椭圆模型来描述LL,其中L4~S1 Cobb角约占LL的70%;另外,他们还发现腰椎退行性疾病导致的LL减小,其主要表现为下节段腰椎曲度L4~S1 Cobb角变化,上节段腰椎间隙变化相对小(约占33%)。因此,基于每个个体的PI可计算理论LL(LL=PI+9°),再依据腰椎前凸分布规律计算L4~S1 Cobb角的理论值,即为70% LL。
3.2 获取理想L4~S1 Cobb角的关键技术步骤
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操作中,俯卧体位下首先进行腰椎后路松解,包含:① 后方棘间、棘上韧带、软组织等收缩;② 切除部分椎间小关节;③ 部分患者需经后路椎间隙撑断腰椎前方部分骨桥的连接;④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等腰椎僵硬患者,必要时需行Smith-Petersen等截骨手术。松解完毕后进行牢固的钉棒固定,即在维持复位操作前提下,将连接棒预弯至一定弧度以匹配腰椎个体的理想L4~S1 Cobb角,接着进行稳定可靠的椎间融合器放置和植骨,最终获取良好并稳定可靠的L4~S1 Cobb角。
3.3 Scoliometer软件术中获取理想L4~S1 Cobb角的可靠性及临床意义
Scoliometer软件又称“脊柱侧弯测量仪”,是安卓系统中可免费安装的软件,作为一种非侵袭性设备用于测量脊柱侧弯患者的躯干旋转角度。其具有减少患者放射线暴露、操作简便以及减少费用等优点。临床研究表明,Scoliometer软件测量脊柱侧弯时具有极好的可靠性、可重复性(ICC=0.86~0.97)及临床实用性等优点[16-18]。近年我们研究发现,Scoliometer软件不仅可对脊柱侧弯患者躯干旋转角度进行准确测量,而且可帮助医师在L4~S1复位融合内固定术中,在透视屏幕下实时监测脊柱-骨盆的重要矢状位参数L4~S1 Cobb角,从而获得最优化的Cobb角。
本研究通过术前对患者摄标准腰骶椎侧位X线片,并在PACS影像系统中测定PI,再根据LL、PI、Cobb角的关系,计算理想L4~S1 Cobb角。术中利用Scoliometer软件对L4~S1 Cobb角进行实时监测,直至手术矫形获取满意L4~S1 Cobb角后,再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最后,将术中最终矫形后Sc oliometer软件测量角度与术后PACS影像系统测量角度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相关性很好,有约1.23°的误差范围。提示Scoliometer软件可以辅助医师更客观、准确地进行LL的矫正,避免了传统术中仅通过医师目测矫正的不精确性,且术中操作简便。本组2例患者术中Scoliometer软件测量与术后PACS影像系统测量角度差值较大(分别为7、8°),分析原因为患者腰骶退变程度较严重,术中透视骨性标志不清导致测量时判断误差。因此,该软件在L4~S1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明确。
腰椎退变性疾病常发生于L4~S1节段,部分患者需行融合术,通过手术获取最优腰骶段前凸曲度,可有效降低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保持脊柱的矢状位平衡[1-5]。所以术中准确获取术前计划的理想腰骶段前凸角至关重要。但常用的透视机不具备测量前凸角的功能,因此需寻找一种能在术中实时测量的可靠方法。Scoliometer软件是韩国Spiral Spine公司针对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角度开发的智能手机软件,目前罕见其用于术中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的研究报道。2014年11月-2015年2月,我们在20例L4~S1双节段腰椎后路复位融合内固定术中使用Scoliometer软件实时测量矫正后的L4~S1 Cobb角,协助准确获取术前计划理想Cobb角。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12例;年龄41~65岁,平均52.3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7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严重受压11例,退行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2例。病变均累及L4~S1节段。病程6个月~6 年,平均3.4年。术前患者均签署Scoliometer软件操作使用知情同意书。
1.2 操作步骤
1.2.1 术前理想L4~S1
Cobb角计算术前由1 名专业放射科技师摄患者标准站立位腰骶椎(L3~S1节段)侧位X线片(包括双髋关节),并在PACS影像系统中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及L4~S1 Cobb角,参考Schwab等[6]提出的LL=PI+9°和Janik等[7]报道的理想L4~S1 Cobb角为70% LL[(PI+9°)×70%],计算理想L4~S1 Cobb角。见图 1 a。

1.2.2 术中矫正至理想L4~S1
Cobb角术中利用内固定装置进行椎间隙撑开复位后,调整C臂X线机球管方向至显示标准腰骶椎侧位图像,并在透视机屏幕下借助Scoliometer软件监测即时L4~S1 Cobb角。具体操作步骤:将手机正面朝上与地面平行直至矫正为0°,然后将手机长边缘分别与L4上终板、S1上终板平行,分别记录手机屏幕显示的角度值V1、V2,计算术中L4~S1 Cobb角(|V2-V1|);每次测试时间为在不抖动手机屏幕下持续3 s。见图 1 b。重复矫形复位直至达理想L4~S1 Cobb角±5°范围。最后选择合适的腰椎融合器和植骨支撑。
1.2.3 术后L4~S1
Cobb角测量术后3 d内复查患者标准腰骶椎侧位X线片,同术前方法再次测量L4~S1 Cobb角。比较术中Scoliometer软件与PACS影像系统测量角度的一致性,并计算理想L4~S1 Cobb角分别与手术前后L4~S1 Cobb角的绝对差值。见图 1 c。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术中Scoliometer软件与术后PACS影像系统测量角度比较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和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进行分析,测量前后误差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deviation,MAD)表示,MAD是指术中最终矫正后Scoliometer软件测得角度与术后PACS影像系统测量角度差值。依据Shrout等[8]分类方法,ICC<0.40表示相关性差,0.41~0.75为相关性好,>0.75为相关性很好。理想L4~S1 Cobb角与手术前后L4~S1 Cobb角差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本组术前计算的理想L4~S1 Cobb角为(36.17± 1.53)°,PACS影像系统测得L4~S1 Cobb角为(22.57±5.50)°;术中矫正后Scoliometer软件测量的L4~S1 Cobb角为(32.25±1.46)°;术后PACS影像系统测量的L4~S1 Cobb角为(34.43±1.72)°。术中Scoliometer软件测量角度与术后PACS影像系统测量角度比较,ICC=0.96、95%CI为(0.93,0.97),提示两者相关性很好;MAD为1.23,提示Scoliom eter软件与PACS影像系统测量角度有约1.23°的误差范围。理想L4~S1 Cobb角与手术前后PACS影像系统测得的L4~S1 Cobb角绝对差值分别为(13.60±1.85)、(2.31±0.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5,P=0.001)。
3 讨论
临床中LL在维持脊柱矢状位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腰椎融合术后LL不同程度减小,常导致腰背部长期慢性疼痛、脊柱矢状位失衡及躯干前倾和邻近节段退行性变[9]。因此,恢复LL对于维持患者脊柱矢状位平衡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3.1 术前理想LL及L4~S1 Cobb角的计算
术前理想LL的计算是基于脊柱-骨盆复杂的几何关系。Duval-Beaupère等[9-12]首先提出PI的概念,并界定PI为S1上终板垂线和S1上终板中点与股骨头中心连线的夹角,PI作为一个恒定变量,对骶骨水平角(sacral slope,SS)和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变化参数起着决定作用(PI=PT+SS)。腰椎前凸与PI、SS亦有着密切关系,Vaz等[13]报道LL与SS成线性相关(r=0.86);Legaye等[10]亦报道LL与SS(r=0.86)和LL与PI(r=0.84)成线性相关,并得出线性回归方程;Schwab等[6]将其简单定义为LL=PI+9°。
LL由5个腰椎楔形椎体及椎间盘构成,椎体及椎间盘各占LL的50%[14-15]。Janik等[7]将腰椎曲线假设为一种T12~S1简化几何椭圆模型来描述LL,其中L4~S1 Cobb角约占LL的70%;另外,他们还发现腰椎退行性疾病导致的LL减小,其主要表现为下节段腰椎曲度L4~S1 Cobb角变化,上节段腰椎间隙变化相对小(约占33%)。因此,基于每个个体的PI可计算理论LL(LL=PI+9°),再依据腰椎前凸分布规律计算L4~S1 Cobb角的理论值,即为70% LL。
3.2 获取理想L4~S1 Cobb角的关键技术步骤
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操作中,俯卧体位下首先进行腰椎后路松解,包含:① 后方棘间、棘上韧带、软组织等收缩;② 切除部分椎间小关节;③ 部分患者需经后路椎间隙撑断腰椎前方部分骨桥的连接;④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等腰椎僵硬患者,必要时需行Smith-Petersen等截骨手术。松解完毕后进行牢固的钉棒固定,即在维持复位操作前提下,将连接棒预弯至一定弧度以匹配腰椎个体的理想L4~S1 Cobb角,接着进行稳定可靠的椎间融合器放置和植骨,最终获取良好并稳定可靠的L4~S1 Cobb角。
3.3 Scoliometer软件术中获取理想L4~S1 Cobb角的可靠性及临床意义
Scoliometer软件又称“脊柱侧弯测量仪”,是安卓系统中可免费安装的软件,作为一种非侵袭性设备用于测量脊柱侧弯患者的躯干旋转角度。其具有减少患者放射线暴露、操作简便以及减少费用等优点。临床研究表明,Scoliometer软件测量脊柱侧弯时具有极好的可靠性、可重复性(ICC=0.86~0.97)及临床实用性等优点[16-18]。近年我们研究发现,Scoliometer软件不仅可对脊柱侧弯患者躯干旋转角度进行准确测量,而且可帮助医师在L4~S1复位融合内固定术中,在透视屏幕下实时监测脊柱-骨盆的重要矢状位参数L4~S1 Cobb角,从而获得最优化的Cobb角。
本研究通过术前对患者摄标准腰骶椎侧位X线片,并在PACS影像系统中测定PI,再根据LL、PI、Cobb角的关系,计算理想L4~S1 Cobb角。术中利用Scoliometer软件对L4~S1 Cobb角进行实时监测,直至手术矫形获取满意L4~S1 Cobb角后,再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最后,将术中最终矫形后Sc oliometer软件测量角度与术后PACS影像系统测量角度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相关性很好,有约1.23°的误差范围。提示Scoliometer软件可以辅助医师更客观、准确地进行LL的矫正,避免了传统术中仅通过医师目测矫正的不精确性,且术中操作简便。本组2例患者术中Scoliometer软件测量与术后PACS影像系统测量角度差值较大(分别为7、8°),分析原因为患者腰骶退变程度较严重,术中透视骨性标志不清导致测量时判断误差。因此,该软件在L4~S1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明确。